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懲戒教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培養目標的銜接
培養目標的銜接是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前提,因此首先要制定教學目標,幼兒園的美術教育幾乎可以等同于無,主要就是讓幼兒涂鴉,識別顏色之間的不同,沒有對于美術更進一步的講解。而小學的美術教育可以說是美術的啟蒙教育,教學目的是傳授淺顯的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造型技能,主要注重個性思維、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開發孩子的大腦。幼兒美術教育的涉及面十分廣,可以是身邊的任何事物。因此必須明確培養目標,才能具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培養。
2.美術課程銜接
在明確培養目標這一前提的基礎上,核心工作就是美術課程的銜接。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提出了五大對接體系,這是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基點。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過渡時期,在該過渡時期,許多原本對繪畫較為喜歡的孩子都會表現出極為不耐煩的傾向,有的甚至選擇了放棄繪畫。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好美術課程的銜接工作,調動孩子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二、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不足
首先,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時間安排不合理。小學學習是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許多學校為了讓孩子學好美術,通常會增加美術的課時或是延長每節課的學習時間。從學校的角度看是為了孩子著想,但忘記了玩耍才是孩子的天性,要孩子犧牲他們玩耍的時間學習美術,勢必會造成他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坐立不安。其次,美術老師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有些學校認為美術老師無非就是教孩子寫寫畫畫,對于美術老師的選拔并不嚴格,殊不知這是對于孩子極大的不負責。老師對于美術不太了解,教學時只會生搬硬套書上的內容,從而破壞孩子的興趣。同時孩子的想象創造能力也極有可能在這些老師的帶領下一次次被打擊。
三、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策略
1.找準銜接點
對于幼小美術課程的銜接,首先,必須找好銜接點,只有找好了銜接點,才能讓孩子更快地適應小學的美術教學。要找好銜接點并非易事,如果要想做好幼小美術課程銜接工作,美術教師必須研究教材,通過對幼兒教材與小學教材之間的對比找準幼小美術課程的銜接點。
2.了解幼兒心理
學齡初期的兒童,處于逐步克服以自我為中心,走出自己封閉的世界,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思維往往比較活躍,想象能力豐富,并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做事比較靈活,能夠較為客觀地看待和分析事物,在繪畫方面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同時擁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但他們的思維常局限在具體的事物上,缺乏經驗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此時應該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借助各種不同的手段與方法,激發兒童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讓兒童在腦海中逐步形成一定的鑒賞能力,具備一定的想象、溝通、交流能力。這些能力會使兒童終身受益。
3.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我們必須考慮到兒童心理特征,順應兒童的天性,發展兒童的興趣愛好,適當地拓寬兒童的美術視野,并從他們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帶動他們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通過美術教學讓他們洞察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得到提升,享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在教學方法上要多變,不能太過單一,更不能生搬硬套,從而使兒童對美術感到厭煩。小學美術學習主要是為了培養兒童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并不是要他們真正掌握多少美術知識。適當運用新技法教學,對于維持兒童的興趣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們可以首先引導孩子學會觀察,經過觀察他們能對事物產生一定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戶外教學。其次通過多媒體等手段,播放一些事物,讓孩子們觀看后進行思考,再在紙上畫出他們想表現的事物。
4.課程實施活動化
在皮亞杰的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理論中指出,幼小銜接的兒童思維發展依舊帶有極強的知覺集中傾向、具體形象性和不可逆性。因此在美術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通過不斷引導,讓兒童學會將自己的情感通過想象表現在繪畫上,也就是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同時通過對多種事物的觀察,將其融合為一幅畫,也就是將具體的事物抽象化。要實施這一過程并不容易,應該綜合運用游戲、戶外活動等教學方法,調動孩子的感官,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產生主動學習的想法。只有通過多種實踐,讓孩子參與其中,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孩子的技能以及思維想象能力。
5.課程評價多元化
幼小美術課程銜接應以兒童的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為導向,對于課程評價必須做到以尊重兒童,不打擊兒童自信心為前提,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兒童心理是十分敏感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其的影響十分大。因此評價的內容要以調動兒童的積極性為主,使評價成為兒童了解自我、認清自我、約束自我、鼓勵自我的一種手段。同時評價的內容也應該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孩子的知識與技能,還應包括孩子的進步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評價不僅要著眼于孩子現在,更要著眼于孩子的將來。
四、總結
傳統化學工程使用處理工藝對有毒污染物的處理滯后性較強,通常是在污染物產生之后再另外做針對性處理,不僅增加了處理成本,且治標不治本。比如傳統工藝煙氣除塵,雖然凈化了氣體,但是污染物直接轉化為廢渣廢水,還需要另一道工序做清潔處理,無疑工序和成本的增加都使得效果不那么理想。綠色化學工藝的介入,可以直接在生產或排放階段就完成清潔使命,通過化學反應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毒污染的目的。
化學原料是化學工程的源頭,原料決定了生產流程和工藝的選擇,綠色工藝的介入可以從源頭上改變原料生產帶來的各類化學污染,同時綠色工藝與化學工程的結合還可高效利用各類自然資源,實現深度開發利用,兼顧無污染、節能、環保的生產方式必然會掀起一輪新的工業革命。綠色原料的典型開發應用比如甘蔗渣、稻草、麥稈以及木屑、樹枝、蘆葦等可加工成為酮類、酸類與醇類化學品。
在化學反應中使用選擇性高的試劑也是綠色工藝應用的一個途徑。以石油化工為例,生產過程中烴類選擇性氧化反應較為普遍,作為一種強方熱性反應,具有生成物不穩定、易進一步氧化等特征,所以,催化反應中此反應并非最佳選擇,生成物的不穩定也不利于提取最終產物,所以,為改善這種情況,使用選擇性高的試劑是最佳途徑。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降低成本,節約資源,還能夠降低分離產品的難度提升純度,無疑實現了提升效益和減少污染的雙贏,所以,綠色化學工程在這方面的研究實踐也非常熱門。隨著越來越多的化學反應被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催化劑對提升反應速率效果顯著,所以目前化學工藝領域積極研究無毒無害的高效催化劑成為主流發展方向不一,不僅有利于工業的發展,對于推動化學分子深入研究也有助益,分子篩催化劑和烷基化固相催化劑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代表。
2。綠色化學工程工藝應用
分析綠色化學工藝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對綠色工藝的重視與開發也彰顯了當前世界范圍內節能減排的重要性。長達兩百余年的工業化路程,使得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環境的危害越來越大,尤其中國作為當前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三廢”問題十分突出,PM2。5問題也成為了懸在人們頭上的一把利劍,將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失衡、人口問題等推到了臺前更加顯著的位置。大型化工企業作為與人們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的企業,石油化工與煤炭除去提供能源之外,還提供多種衍生化工產品為人們衣食住行服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廢氣、消耗的大量原材料都警示著當前必須積極發展綠色化工工藝,以達到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就目前而言,節能減排的實現途徑主要以下幾種:研發新科技、新工藝全過程控制污染;利用先進清潔工藝從源頭控制污染;利用技術和工藝創新打造可循環綠色生態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等。綠色化學工程與工藝作為節能減排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保障,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就目前來說,主要以三種表現為主,分別是清潔生產技術、生物技術的應用及生產環境友好型產品。
綠色化學工程與工藝使用生物技術服務可再生能源的合成,像有機化合物原料的應用經歷了從動植物到石油煤炭的發展過程,現如今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各類再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在綠色化工中,所使用的催化劑多以工業酶和自然界中存在的酶,酶與其他化學催化劑相比,具有反應條件溫和、生成物優良、污染少等優勢,對于當前化工領域而言,生物酶的利用和研發就成為了綠色化工的重要發展方向。像丙烯酰胺的制備,最早使用丙烯晴,在環城生物酶催化后,不僅能耗與成本大幅度減低,且反應完全無副產物,對工業生產而言有多重積極意義。
除此之外,綠色化工工藝還廣泛應用于生產環境友好型產品領域,生活中有眾多具體應用實例。比如空調制冷多使用氟利昂,會造成臭氧層空洞、紫外線增多、溫度升高,目前正積極尋求替代品且朝著低能耗方向發展,無磷洗衣粉減少對河流水域污染和人體健康的危害,可降解塑造制品對土地、水源危害都將進一步減輕,清潔汽油的使用可對大氣污染降低,以上種種嘗試都說明了在生產環境友好型產品領域,綠色化工工藝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尤其是近年來無污染汽油的研發與應用,像低硫柴油、乙醇、二甲醚等,不僅經濟環保,發展前景好,且制備生產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危害都不斷降低,證實了綠色工程化工應用的優越性。
教師工程技術能力強弱直接影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由于一些考核評價機制不合理,許多高校在人才引進方面僅以高學歷學位招人,大學教師多為直接從本科、碩士、博士一路讀上來,畢業后直接留校工作,本身工程技術能力較弱[1];對汽車生產企業焊接設備、焊接工藝、焊接技術要求標準等缺乏了解,教學中很難與工程實際結合。課堂教學變成了照本宣科,過于死板和程式化。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和動力,用人單位抱怨招不到合適人才。
焊接專業所用教材多為20世紀90年代編寫,如《焊接冶金學—基本原理》和《焊接冶金學—金屬焊接性》兩部主要教材為1993年編寫。這兩部教材在培養焊接專業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焊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教材內容已不能滿足對焊接知識的需求,存在著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系不夠等問題。因此,急需在內容上既包含現代焊接冶金基礎理論,又緊密聯系企業工程應用的教材。在例題和習題安排設計方面,應該多反映實際工程問題。比如,講解焊接熱裂紋和冷裂紋形成機理方面,讓學生理解裂紋產生的原因很重要,但教材習題過于理論化,與工程實例相關較少,沒有起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焊接專業課學時逐漸減少,如焊接冶金學—基本原理和焊接冶金學—金屬焊接性兩門課程,2007年總學時為72,到2013年總學時降為64。上課時采用PPT課件,由于內容多、課時少,學生沒有充分時間做筆記,更不用說參與課堂討論;缺乏師生間交流,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
課堂教學內容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時(如工程實例分析),遇到學時減少,學生記錄、理解跟不上的問題。考核是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既是檢查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2-5]。目前,本校焊接專業課程考核方式仍普遍采用靜態、單一的試卷考試形式,主要弊端是輕過程、重結果。有的學生平時上課出勤較少,而僅通過考前突擊復習就可以在考試中得到較高分數。單一的考核方式無法全面、準確評價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缺乏對專業知識縱深方向的檢驗,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現象。這種單一、僵化的考核措施不能適應面向工程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
二、改革實踐
(一)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教學
鑒于新畢業碩士生、博士生教師在專業課講授上的短板,且短期內無法有效提高其工程應用能力,從焊接生產企業高級工程師中引入兼職教師。理論方面可由具有一定理論研究深度的博士生講授,面向工程教育方面可由引進企業高工講授,實現了優勢互補,發揮各自特長。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地處湖北十堰,是全國聞名的汽車城,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工業基地之一,擁有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車基地———東風商用車公司,擁有眾多實力雄厚的焊接生產企業和焊接技術人員。因此,可聘請相關企業焊接高級工程師來校做工程應用實例方面的講授。同時,促進新畢業教師與企業高工之間的交流,以達到對青年教師工程能力培養的目的。
(二)引入國際經典教材和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教材
針對焊接專業教材普遍更新較慢的問題,考慮理論教學過程中引入國際經典焊接冶金方面教材,如《WeldingMetallurgy》。該教材為美國焊接專業通用教材,內容較新。該教材中文版由哈爾濱工業大學閆久春教授翻譯,并于2012年出版。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是國際焊接學會(簡稱IIW)針對焊接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與資格認證體系,目的是通過學習國際通用標準和規范促進國際間的交流合作[6]。該培訓針對正規工科院校焊接專業本科生,培訓內容涉及國際(ISO)、歐洲(EN)、美國(ASME)、德國(DIN)標準、規程及先進焊接技術。引入該培訓資料教學既可使學生學習到國際焊接相關標準知識,又可幫助學生在參加該認證時獲得通過,從學生本身就業能力與競爭能力方面考慮是非常有利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已率先對焊接專業教學進行改革,把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認證融入本科教學,培養具有國際焊接工程師資質的本科畢業生,受到了企業的廣泛歡迎[7]。由此證明,把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融入到焊接專業本科教學是可行的。
(三)實施工程案例和CAE教學
改進焊接教學授課方式,使授課更貼近工程實踐是較合理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講到焊接化學冶金和焊接裂紋等內容時,聘請東風汽車車輪有限公司焊接高工,針對型鋼車輪焊接當中普遍存在的裂紋進行分析。由于分析中必然用到碳當量、裂紋起裂規則、拘束條件等焊接知識,而這些內容在課堂教學中也會涉及,從而做到學以致用。學生在各個焊接企業生產實習當中可再次對所學內容加以利用,從而更好地把所學知識與企業生產結合起來。這些學生畢業進入相關企業,能很快適應企業生產對焊接技術的需求,增強了畢業生的競爭力。由于工程實際中的焊接結構件大多結構復雜,工藝制定難度較大,單憑經驗已不能完全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尤其是焊接殘余應力引起的焊接變形等。焊接CAE仿真技術可實現對復雜結構件在焊接當中產生的殘余應力、變形準確分析,從而預測變形,優化結構設計和工藝設計。大學生在計算機操作方面能力較強,可充分發揮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優勢,采用CAE教學,彌補在工程經驗方面的不足。
(四)采用多種考核方式
首先,試卷考核評價方式仍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應在繼承的同時加以改進。比如,在命題上適當增加工程應用題,答題屬于開放式,無統一標準答案,考核重點不僅僅放在考察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上,更應放在分析、解決問題上。
其次,增加焊接企業實際工程問題分析,由來自企業的高工進行考核,主要考察學生在焊接成本核算、焊接設備選擇、焊接工藝制定、焊接質量保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運用專業知識時能夠從工程實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