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分類監管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課件,分類,制作,
多媒體技術則是將計算機技術與通信傳播技術融為一體,綜合處理、傳送和貯存多媒體信息的數字技術,多媒體課件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課件中,使課件內容表現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1多媒體課件的分類
多媒體課件按組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固定結構類型、生成型結構、智能性結構三類,根據進行教學活動的特點多媒體網絡課件可分為:
(1)課堂演示型。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學內容的內在規律,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用形象具體的動畫等方式表現出來。
(2)學生自主學習型。在多媒體CAI網絡教室環境下,學生利用學生工作站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如目前流行網絡課件多數就是這種類型。
(3)專業技能訓練型。主要通過問題的形式來訓練、強化學生某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4課外學生檢索閱讀型。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進行資料的檢索或瀏覽,以獲取信息,擴大知識面。如各種電子工具書、電子字典及各類圖形、動畫庫等。
(5)教學游戲型。寓教于樂,通過游戲的形式,教會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并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6)模擬型。用計算機來模擬真實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
2多媒體課件的跳轉關系
課件常見的內容組織結構方式有:線形結構:學生順序地接受信息;樹狀結構:學生沿著一個樹狀分支展開學習活動,該樹狀結構由教學內容的自然邏輯形成;網狀結構:也就是超文本結構,學生在內容單元間自由航行,沒有設置路徑的結束;復合結構:學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自由地航行,但同時受主流信息的線形引導和分層邏輯組織的影響。
線形結構組織信息的課件就像傳統的教科書,是按單一的順序編排的,閱讀時順序性強,靈活性差。多媒體采用非線形的網狀組織結構,可以通過導航系統任意地跳轉到某個單元內,也可以進行聯想檢索,更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目前的課件多是以這種網狀組織結構來組織信息的。
3多媒體課件制作要求
多媒體課件總體要求內容簡潔明了、交互性好、具有良好的藝術表現形式。具體表現在:(1)布局要簡潔明快、突出主題;(2)顏色的搭配要合理;(3)對象的逼真程度、科學性要高;(4)配音的選擇要恰到好處;(5)根據課章內容需要適度運用動畫;(6)內容的呈現適度直觀根據學生的思維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余地。
4多媒體課件開發的制作流程
多媒體課件是多媒體軟件的一個特例,多媒體軟件開發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體專家BrianBlum提出的,是一種以分析、設計(指導設計與交互設計)、測試與評價四個層次的開發模型,可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1)總體方案設計
一個教學課件的開發決策制定之前,要對需求、課件所實現的目標及制作課件的物資條件有一個系統的分析,以解決是否開發,開發的條件是否具備,開發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廣。分析之后,就要做出總體方案的設計。總體方案的設計是確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應的計算機技術實現的問題。因此,總體方案的設計在整個課件的設計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課件的總體方案的設計中,應盡量發揮多媒體技術,將文本、圖像、動畫、音頻、視頻有機地集成,來形象、生動地反映教學內容和策略,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課件的設計
多數的課件仍按照傳統教學的節,將課件分成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的學習又分成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解決問題學習。各知識點采用的媒體素材形式,頁面的設計等也屬于課件的設計范疇。課件設計的結果為課件腳本,在后面還要具體地討論。
(3)課件的制作
在腳本設計好后,就可以制作課件了,其步驟如下:
①素材的選擇與設計;②選擇開發工具;③制作多媒體課件;④多媒體課件的網上;
④測試評價。
課件測試、評價和修改是課件開發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該項工作實際存在與課件開發的環境分析、教學實際、腳本設計和軟件編寫的每一個階段。課件評價基本從信息呈現、人機交互、教學過程控制、文檔提供等方面提出課件評價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指標。
(5)出版發行
課件的推廣與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開發出的軟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圍小,無疑是對人力和財力的巨大浪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s],2000.5
【2】蔡自興,徐光,人工智能及其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論文關鍵詞 人際關系 宿舍矛盾 班級凝聚力
當代大學生是個性鮮明的一代,但與此同時大多數大學生缺乏與人相處的能力與經驗。當前,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學者們多從宏觀角度關注和諧校園的建設,而對微觀意義上的班級管理問題重視不夠,對宿舍的人際關系的關注與實際情況的重要性相比也還略顯不足。
一、班級同學間的人際關系問題
到了大學階段,學生自我意識增強,每個學生都有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個性特點。尤其是當代的大學生,由于家庭條件較好,家長會盡力滿足孩子在各方面的要求,這會使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習慣。在家要求家長順著自己,在學校要求同學、老師順著自己,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每個班一般都有四五十個學生,同學之間很有可能會因各種事情產生矛盾。例如,大學每學年都會有評優、評獎等活動,在評選過程中,名次或條件相差不多的同學就可能會出現競爭,如果一方認為自己比另外一方更符合評優評獎的條件,但最終另外一方得到了獎勵,那么這就很可能會導致這兩名學生之間產生矛盾。如果不及時調解,矛盾將很難得到解決。
普通學生與班干部之間也會產生矛盾,班干部是學校和班級各項規章制度的維護者,也是各種班級事務的直接實施者,與普通學生之間難免會發生矛盾。以評選國家獎學金、助學金為例,在老師的指導下,班干部要承擔主要的評選工作,但由于評選名額有限,每個班只有少數幾個學生能夠被評到這些獎項。這樣評哪些學生得獎便成了一個問題。雖然國家和學校也制定了一些評選辦法,但在具體的評選實施過程中還是經常會遇到較多的困難。很多情況下兩個或多個學生的情況差不多,名額給誰不給誰是很難抉擇的。這就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落選學生對班干部的不滿,而班干部也會覺得很委屈,自己為班級做了這么多事情,得到的卻是同學的不滿,雙方進而會產生矛盾。
班級的其他許多事務,例如生活委員安排值日、紀檢委員進行考勤記錄等,也可能會造成普通學生對班干工作的不滿。
二、宿舍舍友間的人際關系問題
現在大多數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的房間,生活上很少受到他人干擾。在進入大學前,他們大多沒有和同輩一起生活的經歷。進大學后突然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的人住在一起,必然會有個適應的過程。同宿舍幾個人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發生沖突和矛盾是難以避免的。
(一)宿舍偶發性矛盾
宿舍內偶發性的矛盾是指在某個時間由某件具體事情引起的,舍友間新出現的暫時的矛盾。在事情發生之前,舍友間沒有矛盾。這些事情包括弄壞別人的東西、被誤會、觸犯舍友的隱私等等。偶發性矛盾及時得到調解便可化解。但如果矛盾沒有及時調解,也可能會發展為長期性的矛盾。
(二)宿舍長期性矛盾
宿舍舍友間長期性的矛盾是指舍友間長時間存在矛盾的情況。根據矛盾雙方人數對宿舍矛盾進行分類,可大致分為1對多和分派兩種情況。1對多是指宿舍內一名同學與其他多名舍友有矛盾。1對多多出現于宿舍內某個學生性格不合群、思想和行為習慣獨特,其他同學不能接納他/她的情況,也可能出現于一個學生不喜歡宿舍內的其他人的情況。分派是指宿舍內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組成一個小團體,導致宿舍內存在兩個或多個小團體,小團體之間處于不相干或對立的狀態。
根據筆者的調查研究,發現宿舍舍友間長期性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個性不合以及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不同造成的。下面就大學宿舍經常出現的導致矛盾的情況進行一個總結。
第一種情況是熬夜,不按時睡覺。有很多大學生晚上很晚睡覺,已經過了學校規定的睡覺時間卻還在上網玩游戲或者看電影、聊天或者學習,制造噪音或光亮,作息規律睡覺早的同學當然忍受不了半夜敲打鍵盤以及游戲中發出的聲音,這就肯定會影響這些同學的睡眠。第二種情況是打電話問題。宿舍本是集體休息的地方,但有些同學和戀人、家人打電話,說起來沒完,有時又不注意語言文明,嚴重影響了其他室友。尤其是某些同學在熄燈之后,其他同學都休息了還在宿舍里打電話。第三種情況是宿舍衛生問題。有些同學不愛整潔不講衛生慣了,自己的床鋪被褥不疊,書桌東西堆成山也不整理。更有甚者向宿舍的公共區域甚至是舍友的領域亂扔東西,臟衣服臟襪子到處都是,還隨地扔垃圾,給宿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嚴重地影響了其他同學。這三類情況是造成宿舍矛盾最常見的情況。
三、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應對對策分析
大學生同學間的生活習慣不同,需求和利益各不相同,做事的方式和風格也不同,發生分歧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如何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沖突和分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當關心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指導他們解決出現的問題。
(一)班級同學矛盾對策
針對當前大學班級內部矛盾較多的情況,應當防患于未然,使矛盾出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方法主要是通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班級凝聚力。
在社會心理學上,群體凝聚力是指由群體對成員的吸引力和成員對群體的向心力以及成員之間人際關系的緊密程度綜合形成的,使群體成員固守在群體內的內聚力量。根據群體凝聚力的相關研究,如果群體成員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興趣愛好,則成員之間的行為表現容易達成一致,群體的凝聚力就更強。因此,可以讓同學們一起參加以班級為單位的競技比賽,例如拔河比賽、球類比賽等,是提升班級凝聚力的好方法。
群體內部的獎勵方式對群體成員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影響,進而影響到群體的凝聚力。只強調個人的成功,對個人進行獎勵,勢必會造成群體成員之間的矛盾。研究表明,個人和群體相結合的獎勵方式易增強成員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感,有利于增強群體的凝聚力。因此,應當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制定出能增強班級凝聚力的獎懲辦法。
另外,還要保證評優評獎評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讓大家對評選的結果都沒有意見。同時也要保證班級其他各項工作的公正性,這是我們要求的,也是消除學生之間以及班干部和普通學生之間矛盾所必須的。
(二)宿舍舍友間矛盾對策
在建設和諧宿舍時,要學會、互相包容、共同進步。在宿風文化建設中,班主任起引導作用,深深地抓主要矛盾,幫助學生尋找宿舍文化建設的突破口,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通過自己努力建立起來的宿風才能長期保持下去,并對他們的大學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教育改革 畢業選題 實驗設計
中圖分類號:Q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a)-0241-03
21世紀,生命科學逐步發展成為了一個活躍的學科,其涵蓋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包含能源、環境、人類疾病等各個方面。生命科學的研究相當廣泛,從微觀到宏觀等各個方面都涉及到了生物學的存在。微觀方面包含了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等;宏觀方面包含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甚至生態環境。2015年所評選出來的全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中,多項成果來源于生命科學領域,包括美國癌癥基因圖譜的完成、調控細胞衰老的關鍵開關以及可能遏制艾滋病感染的新疫苗的發現等,這些成果為相關疾病的干預及治療提供了潛在的治療靶標以及可能的干預途徑。生物學專業學生本科階段的基礎學習以及興趣培養對于其以后在該領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指導本科生對本科畢業論文順利進行正確的選題、執行以及撰寫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對于生物學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探索生命科學未知領域的熱情。這對于培養生物學專業領域的創新性人才至關重要。
1 生物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生物學本科畢業論文是本科生對科學研究的第一次探索和嘗試,是對本科基礎理論知識的總結和升華。本科畢業論文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生物學本科生完成論文的過程中,本科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所掌握的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能,提升了其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其創新能力以及綜合技能,是生物學本科教育環節所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然而,本科生在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導致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下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的意識淡薄,認識不到本科畢業論文的重要性,敷衍了事,造成了抄襲以及偽造數據等現象的發生。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過程,在研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需要解決的難題,學生在剛開始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經驗和理論儲備,遇到問題束手無策,很容易使自己產生退縮和懈怠的心理。本科畢業論文的完成時間一般較短,為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而本科最后一年是學生心理較為脆弱的一年,面臨著未來人生道路如何選擇的關鍵問題,所以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畢業論文中,造成畢業論文完成期間敷衍了事,甚至偽造數據。部分學生認為以后不會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認為本科畢業論文可有可無,不能正式對待本科畢業論文。
教師的監管不力,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多數的大學教師自身承擔著科研和教學的雙重壓力,導致時間不夠充裕,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學生和老師的溝通少,導致其問題積壓較多,造成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加重了其不愿與教師交流的心理,最終導致了學生不能高質量的完成畢業論文。
學院的監管力度不夠,考核要求較低,導致學生和指導老師產生敷衍了事的心理。生物學本科學生面臨著繼續深造或從事科學研究或本科畢業直接工作的關鍵問題,如果不能在科研上給予其正確引導,很可能流失部分科研界的優秀人才。一旦科研人員產生敷衍了事的心理,會給以后學生的科研道路造成影響,引起科研的不正之風。
總之,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生教育逐步從精英化模式轉變為大眾化模式。本科生數量逐漸增多,教師資源的不足以及教師科研工作的壓力造成其對學生的監管不力,部分人認為本科畢業論文在高等教育中可有可無,這些原因造成了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嚴重下滑。
2 提升生物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體系建立
近年恚該院提升了對本科畢業論文的監管力度,提高了本科畢業論文的一對一指導,加強了教師對于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的引導以及完成過程的把控,幫助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期間養成獨立自主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增強了學生對于科研的興趣與熱情,勇敢面對科研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從多方面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取得了較好地改進結果。
督促學生熟練的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本科階段理論知識的學習至關重要,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主要包含生物信息、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3個專業,其基礎的理論知識學習涵蓋了從普通生物學到專業書籍等多種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全面的生命科學框架,廣泛地了解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大到生物界的分類,細微到生物大分子蛋白質以及DNA的結構和功能。這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科學的本質,了解科學研究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