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縱覽全球,美國在2012年成立了先進制造業委員會,主要目標是加速美國信息制造業的發展;德國在2013年提出了“工業4.0”,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保持德國的國際競爭力。而我國在2012年才剛剛啟動工業互聯網的構想。“從時間上看,我國比人家落后了三年。”何積豐院士說道:“也因此,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面臨著一些挑戰,計算、通信、物理的深度融合亟需發展新的設計范式和模型,信息與物理設施領域鏈接與融合亟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術工具,針對工業互聯網需求亟待建立新的軟硬件底層架構、平臺與工業智能系統,同時也亟需研究工業互聯網的設計體系與關鍵技術。”
由于工業互聯網打開了與信息世界連接的通道,所以工業互聯網使得閉環公司在產生新的鏈接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同時,也面臨著信息世界的諸如病毒、黑客等安全威脅。針對此,何積豐院士指出:工控系統需要采用縱深防御的安全理念,以被保護的工業控制系統為核心,構建多層級縱深防御體系。
工控安全面臨嚴峻形勢
何積豐院士毫不諱言,直言現在的工控系統面臨著嚴峻的安全形勢,這包括五個方面:一是隨著硬件元器件的可靠性越來越高及冗余技術的使用,安全問題的矛盾主要集中于軟件,軟件安全性面臨嚴峻形勢;二是工控信息安全標準需求強烈,標準制定工作正全面推進;三是隨著自動化系統IT化,傳統邊界防護難以滿足工業控制環境;四是行業內尚未形成統一氣侯,需要整合自動化與信息安全公司優勢,帶動產業全面發展;五是工控安全防護技術雖然正迅速發展并在局部開始試點,但距離大規模部署和應用有一定差距。
同時,他也指出,在建設工業互聯網過程中,目標是要圍繞其控制、計算與通信的核心特征,構建工業互聯網的設計體系,研究工業互聯網的共性關鍵技術,形成的工業互聯網設計驗證環境,為工業互聯網系統的研發、生產、安全等各層面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在這一目標指引下,重點方向有八個,分別是建模與設計理論和方法、系統結構設計與實現模型、系統驗證技術、大數據技術、安全防護技術、軟硬件協同開發平臺、系統的技術標準與行業標準、面向國家重大應用需求行業的示范應用與成果轉化。
何積豐院士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了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隱患。他說:“工控系統大多采用通用協議、通用軟件、通用硬件,其漏洞為系統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威脅主要來自兩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系統相關的威脅,主要是指軟件漏洞所造成的威脅,例如:攻擊者使用軟件漏洞傳播惡意代碼;攻擊者使得系統棧溢出;第二個方面是過程相關的威脅,主要是指在生產過程遭受的攻擊,包括影響現場設備訪問控制的威脅;影響中央控制臺的威脅。潛在的攻擊途徑有遠程支持、防火墻策略、筆記本和串口、無線和合作網絡。入侵途徑主要通過企業廣域網及商用網絡方式為主,同時通過工控系統與Internet的直接連接、可信第三方連接、經撥號調制解調器、無線網絡、電信網絡、虛擬網絡連接等方式。”
五大安全策略保障工控安全
何積豐院士指明了安全基本策略和具體防御措施。
安全基本策略有三個要求:通信可控、區域隔離、報警追蹤。從整個架構來說,縱深防御是基本,共有五條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第三方商用防火墻;第二道防線是聯合安全網關;第三道防線是工業PC安全防護;第四道防線是現場設備控制防護;第五道防線是安全可靠的現場設備。
關鍵詞:“互聯網+” 制造業服務化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0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3-076-02
近幾年,“互聯網+”、“云計算”、“新零售”等概念的到來,帶動了傳統產業轉型,給我國經濟增長注入了巨大活力。特別是“互聯網+”趨勢發展越來越熱,越來越多的行業加入到互聯網趨勢的大潮中,力圖爭取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更快的發展速度。于是“互聯網+農業”、“互聯網+現代服務業”、“互聯網+零售業”等新的商業模式不斷出現。而事實也證明這些行業聯姻互聯網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重新定義傳統行業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
改革_放30多年來,我國已發展成為制造業大國,但卻面臨制造業規模大而競爭實力不強的客觀現實,相比美國和德國而言,我國制造業水平差距還很大。制造業的發展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直接影響到一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和綜合國力。為了強化制造業發展,提升制造業實力,國務院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宏偉計劃藍圖,提出了制造業強國建設三個十年“三步走”的戰略,希望通過對標德國、法國等制造業強國,提升制造業整體競爭實力,實現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的發展目標。隨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出現了越來越明顯的服務化趨勢,從原有的單純注重生產產品數量與成本,逐漸轉向“產品―服務”的組合,從產品品質質量提升和產品服務質量改善兩個方面入手,注重用戶體驗和滿意度水平。制造業服務化趨勢之下,做好制造業的服務化與互聯網的交集越來越多。合理利用“互聯網+”推動制造業服務化趨勢成為一種可能,也稱為一種必然要求。由此,以互聯網在制造業服務化發展趨勢中的影響為題,探討互聯網對制造業服務化發展趨勢的影響,并提出更好利用互聯網加快推進制造業服務化的政策建議。
一、互聯網對制造業服務化趨勢的影響分析
互聯網與制造業服務化趨勢看似兩個獨立的命題,看似相關性不大,但實際上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制造業服務化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制造業投入服務化,包括新技術研發、市場調研和廣告、物流、技術支持、零部件供應、信息咨詢等方面;另一個是制造業產出服務化,包括銷售服務、維修保養等方面。互聯網對這兩個方面均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一)互聯網為制造業服務化提供諸多便利
“互利網+”趨勢之下,萬物互聯,利用互聯網將千家萬戶緊密鏈接在一起,利用互聯網將與人相關的各種資源聯系在一起,利用互聯網將各種要素組合聯系在一起。諸多的聯系便于解決原有信息不同、資源不通、要素不通等諸多問題,將買者和賣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將信息的掌握者和信息的短缺者聯系在一起。通過多元化的溝通、便利化的磋商、可視化的交流,傳統產業通過擁抱互聯網,搭建了一種新的商業渠道,強化一種新的連接,爭取到新的發展機遇。互聯網對制造業服務化的影響也是如此,互聯網通過發揮自身的連接優勢,將龐大的用戶群體連接在一起,為制造業服務化提供諸多的便利和可行的實施方案。
(二)互聯網為制造業服務化趨勢發展平臺和渠道
制造業從本質上講是以生產產品為主的,其優勢在于利用先進的制作工藝,為用戶提供標準化的產品,解決用戶對于高質量產品的需求。但是制造業要求的是批量化和標準化、規模化,這樣的背景下,制造業能夠為產品提供優秀的解決方案,能夠提升產品品質和效率,但是在服務化和用戶體驗上卻相對不擅長。隨著現代工藝的發展,消費者對于產品的要求日益提高,不僅僅要求產品質量好,對于產品的個性化和產品的多元化、精細化需求越來越重視。而做好用戶體驗,解決好多元化的需要,都需要制造企業具備相應的平臺支撐。對制造企業而言,利用傳統渠道,自身單獨建立系統面臨著不小的困難,但這一困難可借助于現有的互聯網平臺和渠道得以有效化解。
(三)互聯網為制造業服務化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原有的制造業企業生產產品之后多采用供應線下商城銷售,這種渠道整體利潤率低,而且易受銷售渠道商的影響,具有諸多不利因素。一些制造業企業逐漸開始采用自建銷售門店的方式開始合作,但是這種渠道需要建立相應物流體系、建立龐大的人員隊伍,成本較高。互聯網的發展,逐漸將一些經營方式轉化為一種網絡化的店鋪,店鋪直接與用戶溝通,有效解決用戶需求,并利用現代的快遞物流系統和配套的售后服務有效整合資源,做好用戶體驗和服務工作。制造業服務化趨勢中,一些制造企業在互聯網平臺建立品牌專賣店,開辟互聯網窗口,利用互聯網方式解決產品銷路,更好的為用戶服務,解決用戶服務化趨勢的便利。例如2017年1月,美的集團與京東集團簽署一份20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制造業企業美的利用互聯網電商京東商城平臺、京東物流體系、京東售后服務體系,解決產品銷路問題,也能提品的服務解決方案,從而做到雙贏。
此外,利用互聯網推動制造業服務化還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提高產品和服務整體的水平和質量。
二、利用互聯網推動制造業服務化趨勢的對策建議
互聯網的合理利用能夠給制造業服務化提供各種可能和依據,但是制造業服務化趨勢如果利用不合理,也會產生消極影響。為了更好地切入互聯網服務化趨勢,需要把握正確的方式和方法。
(一)找準制造業服務化與互聯網的切合點和定位
制造業服務化是當前制造業發展的新的方向,擁抱互聯網為制造業的服務化方向提供了諸多發展機會,但是制造業擁抱互聯網畢竟屬于相對新的形式,發展中切入口不明確、定位不清晰容易導致各種不良影響。找準制造業服務化與互聯網的切合點和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有必要將制造業制造優秀產品與互聯網的龐大客戶群體和渠道有機結合,將互聯網作為制造業服務化的窗口和渠道,作為制造業服務化的延伸和擴展。相對的分工是利用制造業的功能,深度做好制造的產品,提供優質的產品、提供更為便利的生活工具,讓消費者享受工業帶來的便利;利用互聯網的鏈接功能,整合資源,將產品更快地送到客戶手中,將售后服務更好地為客戶解決問題,將物流、客戶、服務等有機整合,從而為制造業服務化提供各種可能的便利。明確各自的優勢和結合點,找準各自定位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利用優勢,將制造業服務化趨勢更好發展,推動制造業實力更強。
(二)利用互聯網的品質方式嚴格把控制造業服務化水平
制造業的基本要求是生產和制造更為便利的產品,讓用戶享受工業化帶來的便利。在互聯網時代,提供多樣化產品的同時,更加嚴格做好產品,在產品質量和產品的品質上下功夫,才有可能在新的發展中,找準趨勢,推動產品和產業的發展。制造業服務化要想更好地擴展,發展得更遠,基礎還在于產品,沒有產品端質量的改善,沒有產品端效率的提高,制造業服務化難以取得好的效果。應該仿效德國工業4.0等,深度鉆研,研究制造好的產品、令人驚艷的產品,才有立足的基本底氣。互網雖然為制造業服務化提供了窗口和平臺,但是互聯網畢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如何在互利網發展中嚴格把控商品質量問題,是核心所在。所以,制造業服務化過程中利用互聯網平臺應該以商品品質為基準,任何時候不放松對于品質的追求和保證,這樣才是正路。
(三)利用互聯網提供制造業產品的定制化、個性化服務
互聯網為制造業服務化提供了窗口和渠道,使得用戶能夠直接和企業進行溝通,在這種“多對一”的發展邏輯之下,利用互聯網的趨勢能夠有效做好服務端的工作。制造業服務化的核心在于“產品―服務”,在保證產品端基礎上,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成為企業贏得客戶的必然要求,而提供這種優質服務正是互聯網端口的優勢所在。當前,消費者對于產品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產品個性化和定制化需要日益迫切,制造業可以利用互聯網渠道為用戶提供可行的、優化的產品綜合服務方案,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獲得更好的滿意度和好評。制造業企業在利用互聯網渠道為用戶提品服務的過程中,通過售前需求訂制系統和售后產品評價系統,獲取市場熱點需求,定制個性化的產品,完美改善產品品質,更有利于制造業企業服務化的趨勢發展,提高制造業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
三、小結
未來的時代,制造業服務化趨勢必然將更加緊密地與互聯網相互融合,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并且可以預見,兩者的相互結合還可能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發展出更多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形成新的商業模式,促進我國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柏林.現代制造發展的新趨勢:制造業服務化[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17(1)
[2] 郭騰飛.制造業服務化理論分析[J].經營與管理,2016(1)
[3] 范二平,于華.世界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趨勢對我省的啟示[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1)
[4] 周大鵬.制造業服務化演化機理及發展趨勢研究[J].商業研究,2013(1)
[5] 朱蓀遠.制造業服務化發展的模式和趨勢[J].競爭情報,2015(3)
【出版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編寫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摘 要】正如我院移動互聯網白皮書(2011版)所預計,在過去的一年當中,移動互聯網作為一個新的技術產業周期充分表現出其巨大的影響力:與收音機、電視和PC相媲美的新型終端及其引發的媒體變革、發展速度遠遠超越摩爾定律的產業周期、縱向一體化的產業發展平臺和生態體系、全產業鏈條——服務、終端、流量的爆炸性增長、不斷向ICT其它領域延伸的技術和模式創新等等,今天業界仍然看不到移動互聯網延伸的邊界、發展速度的極限以及未來發展的止境。在短短的2-3年中,所有沒有主動適應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的企業都被迅速淘汰或邊緣化,新的市場格局和主導力量迅速形成并不斷更迭。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深刻影響了整個信息產業的發展圖景與國際競爭格局,在此背景下,我院推出移動互聯網白皮書(2013版),探討新形勢下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發展趨勢,提出我國的方向與機遇、制約問題與挑戰,以期與業界分享,共同推動我國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
【目 錄】
一、國內外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
(一)移動互聯網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
(二)移動互聯網以6個月為周期快速迭代
(三)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格局徹底顛覆
(四)大屏及多核彰顯終端硬件能力新跨越
(五)移動智能終端成為歷史上滲透速度最快的終端產品
(六)移動互聯網與桌面互聯網應用組織與盈利模式的差異化仍在繼續
二、全球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
(一)智能終端操作系統仍是現階段整個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技術創新主線
(二)硬件發展重點將從單一硬件能力比拼轉向多種能力整合
(三)移動智能終端的形態仍將不斷演化、空間廣闊
(四)應用程序仍為主導形態,操作系統與應用服務耦合加劇
三、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方向與機遇
(一)垂直協同、體驗創新與Web化演進是我國終端系統軟件的三大方向
(二)HTML5推動移動互聯網水平化演進,產業軸心和發展模式轉變帶來新機遇
(三)我國智能終端企業將經歷從產能化、品牌化到技術引領的艱難歷程
(四)業務發展和提升掌控力并行,核心業務及垂直細分領域同樣潛力巨大
四、移動互聯網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移動數據流量激增,但終端側流量控制為行業所忽視
(二)知識產權的體系性增強,成為新時期的競爭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