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教育研究論文范文

教育研究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育研究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教育研究論文

第1篇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合格人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體現。德育工作如何順應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承擔起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是擺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和緊迫任務。

一、德育與社會的和諧共存

(一)德育角度下的和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社會結構中以人為主體的各層面、各要素之間關系的相互通融、彼此協調的狀態;道德則是人類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者關系的倫理智慧與行為規范,是以一種非強制性的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內心信念、人類良知以及教育去調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保證整個社會有序運行的精神力量。無論社會多么進步,法制多么完善。和諧社會的首要前提無疑是一個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社會。

(二)德育的和諧價值

新的社會發展觀、發展模式賦予現代德育新的意義,它是通過對人的道德的、善的品質的塑造,賦予人以智慧和道德力量,使他們在一切生產的、生活的社會活動中,有可能按照道德的、人性的要求去做出價值的定向,使人不僅能按照物的尺度去認識世界,而且能按照符合人自身的善的尺度去改造世界;不僅懂得世界是怎樣的,而且懂得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從而使他所塑造的世界更具人性,更適合人自身的需要與發展,而不是背離人的需要與發展。從這種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出發。德育的價值也主要表現于人自身價值的提升、人的各方面素質的提高、人的全面發展、人的本質力量的展現與增強。因此。站在人的和諧發展的高度,我們有必要對德育的使命和功能進行再認識。要讓我們的社會成員具備和諧社會中的“和諧人”所應有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在制約社會和諧的各種力量中,由道德價值觀凝聚起來的精神上的和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人們只有有了共同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追求,面對社會的諸多矛盾和利益沖突,才能達成諒解,形成共識,理順情緒,凝結意志,協調行動,步調一致。一個社會是不是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

二、和諧德育-和諧社會視角下的德育教育

(一)和諧德育的特征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和諧德育必須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德育。在教育目的上,突出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理念,把促進學生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目的和歸宿;在教育對象上,突出個體價值、社會價值相統一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發展學生需要有機結合起來。二是遵循科學規律。首先要遵循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活動規律,根據受教育者年齡、心理、閱歷、個性特點,選擇適當的德育內容和方法;其次是遵循德育工作的規律,充分認識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要素在德育實踐中的內在本質聯系,按規律辦事。三是體系完整。協調推進,協調發展。和諧德育應該是由若干相互聯系的基本要素構成的具有確定特性和功能的個完整體系,而不是單一方面;應該是作為個完整體系良性運行。

(二)和諧德育觀念的創新

和諧觀念是構建和諧社會派生出來的一個問題,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與前提,又是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和諧觀念,就是要把和諧的意識、和諧的價值取向內化為人們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形成和諧的社會心理與社會氛圍。在當前社會,要教育學生增強以下和諧意識;1.開放式的德育理念。德育工作者應把封閉式德育變為開放式德育,把學生德育“小課堂”同社會德育“大課堂”結合起來。新時期德育的根本任務,不是培養單純的書生,而是培養品格健全、學識廣博的人才;不是限制學生成長,而要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2.誠信意識。誠信是現代社會中做人立世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和諧社會一定是一個誠信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善、相互信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每個人都要恪守誠信,信義相交。坦誠相待,做到“言必信,行必果”。3.確立“以人為本”的德育觀。當今德育工作對象的思想意識、心理素質、價值觀與以往相比已大不相同,所以德育方式的選擇必須以人為本,關鍵在于是否受學生歡迎,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生動活潑,能使受教育者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愉快地接受教育,從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知識的建構。

(三)和諧德育方法創新

一是要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及建設內容納入學校的學科教學與德育課程之中,注重德育內容的現實性。首先要從理論與歷史二個維度結合人手,在各科教學及德育課程中,有機穿插和引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社會和諧、人際和諧、天人和諧的思想文化資源,并及時宣傳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所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引導學生做好人好事,學先進等行動。其次是內容的現實性,馬克思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德育必須適應客觀現實的需要,并與學生的發展需要相一致,才會被大學生所接受。因此,高校德育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人文關懷。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人高等教育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堅持用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學生,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二是充分整合學校、社會、家庭在德育方面的影響力量,使之形成合力。一個優化的社會關系環境,有利于德育有效性的實現和提高,從而有利于德育價值的最大化實現。構建和諧社會下的高校德育環境,需要學生、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共同作用。學生要形成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環境;學校要努力創設和諧統一、融匯多種價值的校園環境;社會要根據德育與人才培養的目標,系統調整社會結構,改變社會關系,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從而形成持續優化的社會教育環境。

總之,和諧社會視角下的德育教育,重在教育者以“和諧”為目標,給學生更多的鼓勵,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體驗機會,使他們既關愛自己、對他人和社會負責,勇于超越自己,逐漸實現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過。

參考文獻

[1]楊德廣,朱煒.“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述略[J],現代大學教育,2004,(4).

[2]劉平秀,新世紀德育人性化的走向[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3]李忠杰,建設和諧文化的核心是倡導和諧的價值取向[],光明日報,2006-07-25.

[4]周湘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整體構建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05,(1).

第2篇

論文摘要:教育政策是黨和政府在一定歷史時期為教育工作制定的基本要求和行動準則。公正的教育政策要保障受教育者的發展權利與發展機會、發展條件和發展水平與資格的認定的公正。為了保證教育政策的公正,教育政策參與主體必須具有公正意識,教育政策內容必須遵循平等原則和補償原則。

教育政策是黨和政府在一定歷史時期為教育工作制定的基本要求和行動準則。隨著政策科學的興起,教育政策研究成為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之一。[1]教育政策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人們除了從政策學角度分析教育政策外,廣大的學者還運用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知識來分析教育政策,倫理學視角是近幾年來人們分析教育政策問題采用的視角之一。

一、教育政策公正的內涵

公正是倫理學的重大問題之—,這個概念涉及的范圍很廣,它既是法學概念、政治學概念又是倫理學概念。在倫理學中,公正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辦事公平正直、堅持真理、合乎情理、不存私心。它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體現人們的一種崇高的道德境界。[2]所謂教育政策公正,就是指教育政策要保證在現實社會條件下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保證受教育者教育起點的公平、教育過程的公平和教育結果的公平。也就是說,教育政策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保證公正:受教育者的發展權利與發展機會的分配、受教育者的發展條件的分配和受教育者的發展水平和資格的認定。

(一)受教育者的發展權利與發展機會

教育是促進人發展的一項社會活動,并且國家規定適齡兒童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政策作為國家為教育事業制定的行為規則,應該保障受教育者的入學權利。受教育者的發展權利和發展機會的公正也就是教育起點公平問題。具體來講,教育政策要保證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入學機會和發展權利。

(二)受教育者的發展條件

教育是促進社會公平的一種手段,是保證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受教育者作為平等的發展個體,理應享有相同的發展條件。受教育者的發展條件的公正也就是教育過程公平問題。具體來講,教育政策要保證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讓每個受教育者在受教過程中都享有公正的發展條件。

(三)受教育者的發展水平和資格的認定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其最終的培養質量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加以評定。在評定中,每個個體都應該接受相同的評定標準。受教育者的發展水平和資格認定的公正也就是教育結果的公平。具體來講,教育政策要保證受教育者獲得相應的發展水平,在同一標準下獲得資格的認定。

教育政策的公正涉及教育起點、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三個方面。公正的教育政策要保證受教育者在以上三個方面的利益,讓受教育者獲得同等的發展機會、發展條件和發展水平,滿足受教育者對教育的需要和實現受教育者的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教育政策公正的實現途徑

教育政策是在一定時期內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制定的關于教育事務的行為準則。為了實現教育政策的公正,我們首先要保證政策制定參與者的參與公正,其次要保證政策內容的公正。

(一)參與主體的參與公正

政策的制定是一項繁復的工作,目前,中國的政策制定比較關注民主性,強調多元主體參與政策的制定。教育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公益事業,其發展狀況將直接決定國家的未來。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政策利益相關人員的參與,只有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參加政策制定過程,政策的出臺才能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

人都是會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來考慮問題,為了保證教育政策的公正,教育政策制定的參與者必須保持一顆公正之心,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從多方面考慮問題,爭取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合理的參照意見。

(二)政策內容的公正

教育政策是人們進行教育活動的行動指南,公正的教育政策有利于教育活動的公正。為了保證教育政策內容的公正,政策制定者必須遵循平等原則和補償原則。

1、平等原則

平等一直以來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理想的社會狀態。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追求同質的平等,認為人人生而平等。這種同質的平等觀是與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相對的。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平等的觀念也日益有了更為廣泛的內涵。現在,差異的平等觀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差異的平等觀承認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只要個體能獲得適合自己的發展就是真正的平等。這種差異的平等觀讓人們對平等的認識向前邁了一大步。

教育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平等原則,以便實現政策目標,發揮政策作用。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政策的制定要按照同質平等觀的要求,保證受教育者獲得同樣的教育機會;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政策的制定要按照差異平等觀的要求,保證受教育者獲得適合自己發展需要的條件和結果。

2、補償原則

教育是一項公益事業,它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教育政策為了實現公正,必須考慮弱勢群體的利益。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助推器,是社會和諧的安全閥。教育政策應該以公平作為自己的目標,保證教育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階層之間的相對公平。[3]

我國是一個地域廣闊、發展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教育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教育政策應該考慮這些不平衡的現實,遵循補償原則。補償政策是政府對處境不利人群(弱勢群體)實施的特殊政策,其目的是使其在原則上享受與別人同樣的教育權。[4]

(1)城鄉之間

城市教育事業的發展明顯快于鄉村的教育事業,有的城市正向教育現代化大力邁進,而一些鄉村地區連基本的入學率都不能保證,更不用說教育的大力發展了。我國的教育政策長期以來以城市作為政策制定的依據,沒有考慮廣大農村的現狀,讓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雪上加霜。

為了保證教育政策的公正,教育政策在內容上必須體現對農村的關注,補償農村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讓農村的孩子們獲得同樣的教育發展機會。補償原則的遵循可以用政策來彌補自然存在的差異,這也是政策的作用之一。

(2)區域之間

我國的經濟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快于西部內陸地區,這種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就相應地造成了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東部地區的教育事業經費充足,可以吸引優質的師資力量,其教育質量明顯優于西部地區。教育政策在制定中總是“一刀切”,有些政策對東部地區有利,對西部地區就是揠苗助長。

為了保證教育政策的公正,教育政策在內容上必須考慮區域發展的不平衡,體現政策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適當地補償西部地區、欠發達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這種補償是為了教育的公平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方式,應當得到全社會的認可。

(3)階層之間

階層是社會人群的一種人為劃分的結構,它反映社會人群的社會地位、資本狀況等。城市居民、農村居民內部因為收入、財富、權力差異等原因而導致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等,這種不均等會加大教育的不公平階層之間的教育。有些人竟然利用權或者錢在教育領域進行交易,謀求教育資源的最大化。

為了教育的公平,教育政策在內容上必須考慮階層之間的差異,補償社會弱勢群體。高校中關于貧困生的一些政策可以說是補償原則的表現,這些政策讓貧困生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保障了他們的學習權利。

公正是教育政策的倫理訴求,只有公正的教育政策才可以真正地發揮政策應該具有的作用,才可以促進教育的公平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為了實現教育政策的公正,教育政策的參與主體應該保持公正的意識,力求制定公正的教育政策。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政策分析與當前教育政策熱點問題[J].復旦教育論壇,2003,1(1):29-32.

[2]施修華.學校教育倫理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1:99.

第3篇

關鍵詞:機遇挑戰競爭思維方式文化傳承機遇

一、大時代——中國動畫教育發展的時代背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短短的幾年之間全國已有近200家大學開設了動畫專業。回望過去,中國社會已經經歷了2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發展建設,市場經濟環境逐漸形成,按市場化、經濟規律辦事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隨著中國的入世,各行各業都在逐步與國際接軌,文化教育和信息產業也正面臨著挑戰。其中藝術市場經過20多年的快速壯大與發展,空間已變得相對有限,那么必然要尋找新的社會需求增長點即新的藝術教育專業發展的空間。而動畫教育與動畫游戲產業的前景在經歷了相當長期的痛苦醞釀之后,很快將要形成一個巨大的經濟增長點,這個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動畫產業,早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支柱產業。據國際權威機構統計:2002年,全球動畫產業的產值是268億美元,2003年預計是310億美元。韓國和日本的動畫產業的產值都超過了汽車業。在擁有兒童3.9億的中國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動畫游戲業現在已經被世界各國普遍看好,被稱為是21世紀最有希望的朝陽產業。集藝術與科技于一體的動畫游戲藝術,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文化教育的主體部分,不僅標志著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狀態,更關系著未來的文化傳承。目前,美國、日本和韓國動畫游戲的盛行不僅給中國帶來經濟的流失更帶來傳統文化的斷層。

韓國和日本因國地狹小,受制于物質化的傳統產業發展沒有大的空間與前景,轉而大力發展不需要消耗物質能源的文化產業。韓國將動畫產業看作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韓國文化振興院是政府出面組織的非政府組織,設有社會各界專家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和論證委員會。他們在各地的辦事處分析當地的市場情況,向政府提供建議,政府據此組織企業進行投資。前不久韓國又推出了“卡通振興5年計劃”,決定從今年開始到2007年,將韓國國內卡通市場規模從現在的5萬億韓元增加至10萬億韓元,并將通過國家及民間共同融資2000億韓元。可見,韓國政府是非常重視和扶持動畫產業的,他們在按照市場規律有步驟有組織地運作。

動畫教育與動畫游戲產業潛在的巨大市場和中國動畫發展人才奇缺的矛盾,正是全國藝術院校發展動畫教育的歷史機遇。中國動畫教育辦學歷史最長的是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1999年以前,它還是美術系中的一個專業。到了2002年,正式面向社會招收學生的動畫專業院校已達四五十家左右,2003年達到70家,到2006年初已有200多家。發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但同國際上動畫產業比較發達的美、日、韓動畫教育院校相比,在中國的動畫教育院校還是很少。因此,中國動畫教育同樣處于剛剛起步的初級階段,全國的動畫教育的現實狀況基本如此。

一個學科的發展是否健康成熟,看一看該學科教材體系的建設與相關論文的數量與質量就可以有一個起碼的判斷。在目前這種大的環境下,教材從質量上暫不去講,僅從數量只有有限的幾本、并且多數專業教師多是從美術教育轉過來的來看,動畫知識、技能有待學習提高,教學經驗有待總結完善,繼而豐富。總體上師資嚴重匱乏,更談不上成功的經驗了;動畫專業教育基礎體系遠沒有形成,更談不上完善了。而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必然,有空白就需要彌補;不完善,就有機遇。

二、動畫教育跑馬圈地,發展后勁尚未明晰

動畫教育院校風起云涌,以招生數量來跑馬圈地,不是長久的發展之計。用扎實的基礎工作,從系統工程上做起,并且一切還得從實際出發,根據每個院校的自身基礎條件與特點,認清動畫教育發展的大趨勢,確立符合本身特點的長遠發展目標,走出特色發展之路。目前全國的動畫教育從某種角度看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機遇同樣也是平等的。任何事業的成功運轉都有一個起步、開始、發展、成熟、完善的過程,因此,作為動畫教育者要切實從基礎一點一滴做起。在目前這一階段,大多數的動畫院校的專業師資只有一到三名,自己培養師資需要一定的培養周期,而且,優秀的師資還需要相當時間的實際創作教學經驗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所以,條件如此,事業還不能等待,我們能做的,也應該做的只有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從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做起,盡可能充分地利用、整合好現有的動畫教育資源,逐步確立并完善整個動畫教育體系。如果說有競爭,也要分清主次,分清競爭對象。也就是說外國動畫與中國動畫的競爭、外國動畫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競爭是目前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而國內院校之間更多是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在當前的環境與條件下要保證動畫教育的發展后勁,實現國內動畫教育院校多贏局面。

三、學院教育與社會實踐(產業)的關系

教學是動畫藝術專業的主體,科研是教學的翅膀,實踐(產業)是教學的試金石。三者互相依靠,互相促進,又互相制約。

大學作為教育機構,是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為目的。教學自然是其中心環節,一切的活動必然圍繞教學而展開。但是時代是在不斷地發展進步的,尤其在信息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知識的更新速度也是相當快速的。如果沒有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科研和實踐的促進,學生學到的知識很快就會不適應社會的需求,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教學就是失敗的教學。所以教學并不能脫離科研與實踐而自行其事,必須有科研與實踐的相輔相成。同樣,過于注重科研與實踐(產業),偏離了以教學為主線的原則,又使得學生所學的知識變得偏頗狹隘,缺少系統性、普遍性。影視是一種綜合藝術,它包含了文學、語言、表演、戲劇、舞臺、音樂、舞美、燈光等。動畫藝術作為影視藝術的一種特殊形式,既有影視的一般屬性,又有動畫藝術所特有的屬性,如動畫藝術中的演員不是真人的表演,而是藝術家創造出來的虛擬形象,但其所做的表演又來源于生活中的真實。因此,動畫藝術的教學有其自身相對的特殊性,它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相當強的學科,這樣就要求圍繞實踐的學習環節更多一些。當然,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都需要有一個從起步、過渡到逐漸成熟,到全面完善的發展過程。我們所希望的是這個過程不要太曲折,太漫長。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試驗,國際影視動畫產業大鱷已對中國的影視動畫市場虎視眈眈,我們的傳統文化勢必受到沖擊和影響,動畫教育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應進一步加強。

四、中國動畫教育與產業的繁榮需要大動畫的藝術教育概念

1.傳統思維定式的制約。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有優秀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優良的人文傳統,這是我們的優勢。同時,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另一方面傳統也有制約我們思維方式的弊端,這樣說并不是排斥文化傳統,而是要提醒我們自己不要被傳統所羈絆,裹足不前。在動畫藝術的創作上,動畫是一門對想象力和夸張力都有非常高要求的藝術,傳統的思維定式制約了想象力和夸張力的發揮。如何突破思維定式,開啟思路,這是中國動畫人的共同課題,傳統的思維定式制約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動畫藝術的創作上,體現在教學、科研與生產實踐上,體現在動畫教育與產業的各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專家或學者去研究解決。

2.文化底蘊與視野的制約。一方面,動畫相關的資料與信息的缺少,交流渠道不是很通暢,與其他相關的姊妹藝術如音樂、文學、戲曲等的交叉、交融不夠。動畫藝術生產創作與商業運作環節的連接不充分,動畫行業環境氛圍有待建立。另一方面,由于歷史原因,從事動畫藝術的從業人員在對文學功底的積淀的重要性上存在一定的忽視。動畫藝術不僅僅是動畫技術的問題,更多的是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對生命、歷史、人文的認知與思考的問題。在人才的培養上應有意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的積淀,同時,相關環節如動畫編劇、導演等又與傳統電影電視編劇、導演的相互認知與參與上存在斷層,也制約了動畫藝術的發展。這些都是急需動畫教育去解決的問題。

3.行為方式的制約。有時很多人做事經常愛抱怨,這個條件不具備,那個困難大,沒有這個,缺少那個,困難講了一大堆,缺乏認真對待困難和問題的態度和積極研究怎么利用現有的條件達成目標的求實精神。

五、抓住發展機遇,繁榮中國動畫教育

綜上所述,抓住目前動畫教育與產業在新技術為載體的信息時展的千載難逢之發展機遇,把我們的動畫教育與產業迅速發展壯大,以動畫形式為載體,以動畫教育為手段,以中國文化為核心,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會不要把問題復雜化。如果我們中國的動畫能夠認真從以上幾個方面逐一落實,認認真真,不急不躁,充分整合與利用好現有資源,解決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從思維上、根本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提綱挈領,那么動畫藝術教育與產業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再創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小视频|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入口| 娇小xxxxx性开放| 久久国产香蕉视频|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观看|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69pao强力打造免费高清|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 香蕉视频网站在线| 外卖员被男顾客gay|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av | 欧美午夜免费观看福利片| 偷窥无罪之诱人犯罪电影| 精品视频vs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小可爱原卡哇伊| 麻豆视频免费看|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第一页| 2021成人国产精品| 国内露脸中年夫妇交换视频| jealousvue成熟50maoff老狼|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态图 |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九一制片厂免费传媒果冻| 欧美一级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日产韩国一二三四区| 欧美视频在线网站|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印度爱经hd在线观看|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网站免费 |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含羞草|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