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社區健康教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充分利用社區的有限資源,采用知識宣傳欄、心理飲食運動咨詢輔導班、舉辦糖尿病有關知識講座或者是播放相關視頻影像資料,還有就是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會等等健康教育方式;根據社區患者人數及社區醫護人員配備情況開展3~5次/年的家訪,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可對患者進行個人健康指導,內容主要涵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預防治療方法、預后以及并發癥的預防、日常護理以及自我監護等內容,另外還可制作發放健康知識小冊子來讓患者進行自學;鼓勵患者開展運動療法(除有嚴重并發癥者外),通過定時、定量地開展循序漸進運動療法,對疾病的臨床治療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2];開展飲食療法,飲食療法最為治療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尤其適用于老年、肥胖、病情較輕的臨床患者,指導患者進行合理膳食,而基本原則為“定時、定餐、定量、定營養素”。在平時飲食搭配中,多食麥面、糙米、蛋類、魚類、蔬菜以及新鮮水果。
2結果
2.1兩組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
通過統計兩組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和認知程度,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2.2兩組患者生化指標及血壓情況比較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及血壓情況,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1.1一般資料
本組對60例所轄社區患者進行調查及宣教。其中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齡10歲到80歲。病程3~10年。同時調查患病人群文化程度。
1.2調查方法
采用交談方式、問卷及座談會進行資料收集;調查時間于2013年5月-2013年12月完成。
1.3診斷依據
本次調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相關診斷標準(1999年制定)以診斷,均以確診。
1.4結果
一般情況:患者年齡范圍在50歲以上30人,40~50歲9人,30~40歲6人,20~30歲5人,20以下10人,大專及大學以上文化15人,高中文化水平10人,初中文化15人,小學文化20人。并發癥:其中合并冠心病的10例,腦出血2例,腦梗塞10例,糖尿病足15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2例,糖尿病腎病5例,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3例。熟知并發癥且可以自主防護占14%,了解并發癥但不可自主防護占30%,不了解并發癥占56%。對血糖監測程度:患者能按時監測20%,偶爾能監測占16%,不能監測占54%,其他占10%。
2存在問題
2.1社區居民不注意定期檢查
有的患者來就診時已經出現并發癥,有的患者臨床癥狀已經比較嚴重。有1例病人,工作忙,不注意身體,突然發生昏迷。經檢查血糖已經為28.6mm/L,出現酮癥酸中毒的表現。
2.2患者對糖尿病的危害認識不夠
糖尿病是心、腦、腎、視網膜及大血管并發癥。控制血糖勢在必行。但是許多病人無臨床癥狀,以為血糖高一點,對身體沒有影響,導致后來出現并發癥,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2.3患者不能執行用藥方案
有的病人對用藥產生害怕心理,認為藥物副作用大,不能按時服藥。部分糖尿病患者不能正確使用胰島素,部分患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低血糖現象。社區中患者常常聽信偏方或廣告,放棄醫生按照指南為其量身定做的方案。有些患者常常寧愿吃一大把藥物(具體不詳)而不愿意口服指南中提倡的藥物,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2.4運動與節食不能堅持
許多病人也知道糖尿病應該控制飲食,但很難堅持。有1例糖尿病足的病人,詢問他是否控制飲食。患者說:“控制飲食太痛苦,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經調查50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比較多,這與他們童年曾經挨餓有關,因此食欲好,攝入過多。大專及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也比較多,這與他們工作壓力大,應酬多,攝入多,沒有時間進行運動有關。
2.5社區醫務人員缺乏
有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生只有3~4名,負責日常的診療工作及值班,醫學上的學習及考核、培訓,比較繁忙。沒有寬裕的時間對病人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3解決策略
3.1鼓勵病人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社區的居民也包括一些頗有文化的知識分子,那種在健康的時候就參與體檢的觀念在他們身上都遠未建立。他們不愿意進行周期性健康檢查,認為疾病離自己還很遙遠。等到發現疾病,已經到了中晚期。所以,社區醫生應灌輸居民健康檢查的必要性,開展好糖尿病的三級預防工作。
3.2與社區街道合作
利用街道的組織能力,加強開展適當的運動,比如:晚間組織參加廣場舞、太極拳等,這樣有利于控制體重,提高抵抗力及增加藥物敏感性。與社區合作,有利于采取的運動能長期堅持下去。
3.3積極開發糖尿病管理軟件
與有關部門合作積極開發完善、實用的糖尿病管理軟件。對糖尿病進行動態管理,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3.4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社區衛生服務站可以建立糖尿病病人微信群、QQ群,及時交流,及時管理。讓病程長,健康教育執行好,配合治療,并發癥少的患者采用現身說法,讓他與其他病友分享成功的喜悅。也可以聘請一些糖尿病中醫專家,談談糖尿病的中醫防治。
3.5加強上級檢查
每年上級主管部門定期對糖尿病患者管理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定期向糖尿病病人發放調查表,檢查糖尿病病人的管理情況。
3.6開展醫師多點執業
支持專科醫院的醫師兼職做家庭保健醫,這樣可以減輕社區醫生的工作量,增加健康教育的醫務人員,使病人有問題時可以直接向保健醫咨詢,也可以更好的開展健康教育。
3.7建立社區健康管理中心
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組均數的比較用t檢驗,多組均數的比較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取檢驗水平為α=0.05,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
干預前后分別發放問卷238份,采取現場發放、現場回收的方式,問卷回收率100%,有效應答率100%。調查對象男性129人,女性109人,男女性別比1.18∶1;文化程度高中以上82人,占34.45%;初中以上88人,占36.97%;文盲68人,占28.57%。
2.2干預前后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對比
干預后糖尿病相關知識總知曉率(60.01%)較干預前(24.57%)有所提高(χ2=367.312,P<0.05),干預后各類問題的知曉率較干預前均有所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干預前后空腹血糖值對比
干預后空腹血糖值(6.62mmol/L)較干預前(8.31mmol/L)明顯降低(t=14.967,P<0.05),男性(t=10.102)、女性(t=11.177)干預后的空腹血糖值(6.56mmol/L、6.68mmol/L)較干預前(8.09mmol/L、8.58mmol/L)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35歲~組(t=3.262)、45歲~組(t=8.920)、55歲~組(t=8.318)、65歲~組(t=8.002)、75歲~組(t=4.490)空腹血糖值干預后較干預前均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t=-2.049)和干預后(t=-0.843)空腹血糖值女性高于男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F=1.052)和干預后(F=1.441)空腹血糖值分別以35歲~組和65歲~組最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干預前后空腹血糖分布情況
以空腹血糖≥7.0mmol/L為不達標,干預后(29.83%)空腹血糖不達標比例較干預前(68.91%)明顯降低(χ2=72.692),男性(χ2=35.896)干預后的空腹血糖不達標由65.12%下降到27.91%,女性(χ2=37.269)由73.39%下降到32.11%,35歲~組(χ2=6.600)、45歲~組(χ2=22.000)、55歲~組(χ2=27.585)、65歲~組(χ2=7.782)、75歲~組(χ2=10.111)的空腹血糖不達標比例干預后較干預前均有所下降,以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χ2=2.841)、干預后(χ2=1.316)女性空腹血糖不達標均較男性高,干預前(χ2=10.329)、干預后(χ2=4.377)空腹血糖不達標分別以55歲~組和65歲~組為最高,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