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于如何運用現代金融手段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各項工作發展的思考
一是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結合傳統的信貸分析審核流程,降低實體小微企業融資對抵質押條件的依賴,在簡化審批流程,提高融資效率的同時篩查、排除非正常經營的空殼公司、非實體企業等,將有限的信貸資源投向真正缺乏資金的實體企業,并借助現代金融的產品創新,在供應鏈金融、海內外聯動產品等方面多管齊下解決實體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并依靠大數據分析對企業資質進行評級打分,以相應的風險對價對應融資成本,總體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二是依靠互聯網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操作系統與市場監督、公安、法院、稅務、工信、外管、商務等部門數據打通,以便減少業務操作中的數據重復錄入、重復審核等環節,提升操作環節的工作效率,同時金融機構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網絡服務系統、開發更便捷的線上作業產品,以便節約企業辦理業務的時間,降低企業人力成本。
三是進一步對傳統的結算及資金管理產品進行創新、例如票據結算的整合產品、企業集團的資金管理整合產品等,以豐富企業的結算方式、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企業的管理及財務成本。
四是加快銀行、證券、基金、擔保機構、財務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及產品整合,拓寬實體企業的融資渠道,尤其是大型的綜合性金融集團提升混業經營水平,以便對企業從初創期開始提供一攬子的金融扶持及財務管理方案來契合企業長期的發展策略,整體上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銀行業金融機構,實體經濟,金融服務,研究
1.金融業應如何創新產品和服務,以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
首先,信貸資金投向注意向實體經濟引導,特別是“三農”、中小企業、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出現大幅度提高。其次,在金融產品的設計上應更貼近實體經濟的需求。如:拓展專利權質押貸款、小額無抵押貸款、聯保聯貸貸款等金融產品,有效地滿足了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此外,金融機構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風險的防范,金融機構有兩個任務。一是為企業克服困難主動服務,二是為控制資產泡沫、防范風險而加強管理。這兩個任務互相關聯。銀行要樹立防范風險的意識、發揚主動服務的精神。
2.金融創新應支持哪些實體經濟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應突出重點,有保有壓。 優先對結構調整特別是農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著力支持綠色環保產業和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同時,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當前,我國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隨著各種資源的約束及成本的上升已經受到嚴重挑戰,產業結構轉型正在進行,宜把綠色、低碳等新興能源領域作為突破口,對其進行創新發展,金融支持應以拉動內需、節能環保、綠色低碳、戰略新興為主要方向。
3.金融業如何服務實體經濟
相對于實體經濟旺盛的融資需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有效信貸資源無法滿足其需求,銀行業一方面必須確保寶貴的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另一方面,銀行業必須進一步提高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和范圍,促進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3.1認真貫徹國家產業政策。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的各項要求,真正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自覺將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納入本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和年度經營計劃,實現自身信貸政策與國家產業政策的有機統一。切實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引導出口結構升級,嚴控“兩高一剩”等國家限制性行業的信貸投放,促進淘汰落后產能,防止盲目重復建設。在信貸的區域布局上,應積極支持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區域經濟協調健康發展。當前的重點是將有限的信貸資源投放到重點在建工程、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及保障性住房建設。同時,要做到“有扶有控”,促進實體經濟沿著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科學發展。
3.2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大力提高服務水平。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轉變經營理念,創新服務方式,真正滿足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的需求,通過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為企業增加收入,實現銀企共贏。針對當前眾多中小企業反映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規范收費行為,建立科學合理、公開透明的收費制度,公布具體收費標準,嚴禁一切違規收費行為;充分考慮小微企業缺乏有效抵質押、“三農”客戶受自然條件影響大等因素,積極創新“量體裁衣”式的金融產品,滿足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優化服務體系,完善網點布局和渠道建設,加大機構整合力度,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與快捷度。
關鍵詞虛擬經濟實體經濟灰色關聯度邊際溢出效應
〔中圖分類號〕F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14)03-0030-08
一、引言
20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擴大,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擴大,導致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作用也隨之加深。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影響具有正向和負向的雙重作用,虛擬經濟的發展能夠提高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利于分散市場化風險等,但是它同樣能夠導致貨幣供給與需求之間出現結構失衡,形成資產價格泡沫,并引發經濟危機。我國作為一個正在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國家,國際資本會從各種渠道以各種形式進入我國的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以及大宗商品市場,將導致虛擬經濟的膨脹,并使其對宏觀經濟運行和企業經營的影響越來越大,波及程度也愈來愈深。
面對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危害程度的不斷加深,眾多學者將研究的重點集中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問題的討論中。國外學者更加側重于探究金融市場對實際經濟生產部門的影響,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等方面,Angelos Kanas and Athanasios P.Papadopoulos實證檢驗了英國和美國短期內股票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的溢出效應,結果顯示,英國股票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要大于美國,而股票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對稱溢出效應只存在于美國。Angelos Kanas and Athanasios P. Papadopoulos, “Asymmetric Volatility Spilloversbetween Stock Market and RealActivity: Evidence from the UK and the US.” Panoecomicus, no.4, 2010.Frank Westerhoff建立簡單行為宏觀模型研究了實體經濟和股票市場之間的相互影響,他指出投機者在股票市場中造成的內生性繁榮或蕭條會蔓延到實體經濟,引起實體經濟的持續性波動,而實體經濟的起伏波動借助于塑造企業的基本價值也會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Frank Westerhof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eal Economy and the Stock Market: A Simple Agent-Based Approach,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2012.Carmen Maria Angyal使用ARIMA方法分解了股指的趨勢成分,并且通過Johansen協整檢驗找到了資本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實證結果顯示,大部分指數和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這一結論強調導致目前金融和經濟危機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之間的脫節。Carmen Maria Angyal,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Stock Market Dynamics and Real Economy,” EuroEconomica, no.31, 2012.而國內學者則主要針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楊姣和席晶;楊姣、席晶:《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研究――基于綜合指數VAR的實證分析》,《市場研究》2010年第3期。程廣琪程廣琪:《析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經濟研究導刊》2012年第5期。),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運行的影響(羅能生和羅富政;羅能生、羅富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體經濟演變趨勢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中國軟科學》2012年第11期。張國慶張國慶:《經濟虛擬化與虛擬經濟的功能――兼論虛擬經濟研究的理論價值》,《華東經濟管理》2013年第3期。)、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如何引起金融危機(仲崇文仲崇文:《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雙重作用》,《經濟導刊》2011年第7期。),以及促進虛擬經濟健康發展的對策措施(周瑩瑩和劉傳哲周瑩瑩、劉傳哲:《中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的灰色關聯及溢出效應分析》,《統計與信息論壇》2010年第10期。)等問題進行了理論和實證研究。羅能生和羅富政指出虛擬經濟能夠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進入21世紀,由于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其規模已經超過實體經濟,并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張國慶指出隨著虛擬經濟的發展,大量資金流入虛擬經濟部門導致流動性過剩,這勢必會造成實體經濟部門的通貨緊縮,而且虛擬經濟過度膨脹的后果一定是發生經濟泡沫,對實體經濟的正常運行帶來巨大擾動。
因此,當我國經濟正在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之際,如何從戰略上審視虛擬經濟部門與實體經濟部門之間的關聯情況和二者之間的互動發展影響,以及應如何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協調發展,避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脫節都是事關中國經濟未來走向與前途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本文試圖從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兩個方面來論證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發展關系,全文由四部分組成,第二部分為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互動發展關系模型的構建,第三部分為我國虛擬經濟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關聯度以及溢出效應的經驗證據,最后是結論及政策建議。
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互動發展關系模型
三、我國的經驗證據
前面的理論分析表明,對于封閉經濟體而言,虛擬經濟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之間均具有正向的溢出效應。但就我國而言,我國在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后,社會經濟形態已基本完成從封閉體系向開放體系的過度,經濟大國(尤其是美國)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愈來愈明顯,面對著外部環境相對惡化且更為復雜的局面,我國虛擬經濟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之間是否存在著互動的影響關系,以及二者之間的邊際溢出效應又如何呢?鑒于此,本文利用實證分析的方法給出相應的經驗檢驗。
1變量及樣本數據的選擇
本部分將實證檢驗以貨幣市場和金融市場為代表的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作用,根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基本知識可知,本文選擇國內生產總值(GDP)可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狀況的代表變量;同時選擇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作為虛擬經濟發展中貨幣市場的代表,并選取同業拆借市場成交額(TC)作為貨幣市場的代表變量;選擇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基金市場和保險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代表,并選取股票成交額(GP)、國債成交額(ZQ)、商品期貨成交額(SQ)、證券投資基金成交額(ZT)和保費收入(BF)作為各個金融市場的代表變量。
本部分選擇的樣本數據均為年度數據,樣本區間為2001~2012年。其中,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成交額、股票成交額和國債成交額的數據來自于中國人民銀行網站;證券投資基金成交額和商品期貨成交額數據來自于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保費收入數據來自于中國經濟信息網統計數據庫;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來自于國家統計局網站。
2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的灰色關聯度分析
灰色關聯分析方法,適用于“小樣本、貧信息”的時間序列,是根據因素之間發展趨勢的相似或者相異程度來衡量因素間關聯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接下來,本文將針對中國實體經濟代表變量和虛擬經濟各代表變量的灰色關聯度進行測度,進而分析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影響關系。
(1)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的絕對關聯度分析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利用宏觀經濟IS-LM模型,從理論與實證兩個方面探討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互動發展影響,理論分析結果表明:在封閉經濟體中,一國虛擬經濟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之間的邊際溢出效應取值始終維持在正向水平上。說明虛擬經濟部門的膨脹會對實體經濟部門產生正向的影響作用,并且實體經濟部門的發展對虛擬經濟部門具有同樣的反饋影響。實證結果顯示:同業拆借市場與實體經濟的灰色綜合關聯度最高,股票市場和保險市場與實體經濟的綜合關聯度次之,期貨市場及基金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關聯度相對于其他虛擬經濟代表變量與實體經濟的關聯度較低;而且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整體關聯程度較高,沒有出現實質性背離的情況;另外,我國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邊際溢出效應遠大于實體經濟對虛擬經濟的邊際溢出效應,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供給引導型”特征。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經濟實力上升最快,且上升趨勢依舊保持良好的大國,在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外部環境之際,為了促進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共同發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議:
1加快實體經濟的發展,為虛擬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實體經濟對虛擬經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基礎,虛擬經濟是適應實體經濟的發展要求而產生的。因此,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是虛擬經濟運行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實體經濟保持運行良好是虛擬經濟活動健康運行的保障。對于我國來說,與發達國家相比,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要求我國要更加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即要充分利用國家的產業布局,通過扶持重點產業以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經營管理、裝備水平的全面升級以及整體經濟結構的優化,從而為虛擬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一旦世界范圍的危機到來,能夠有足夠的實力和深厚的物質基礎抵御危機對經濟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