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產褥期婦女的護理措施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產褥期;婦女;行為現狀;保健知識;應對措施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379-02
作為孕婦產后的重要階段,產褥期婦女的生理與心理恢復情況與其日后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1]。然而由于我國目前對產后婦女產褥期保健知識的普及程度較低,且其產褥期行為方式的規范性也有所欠缺,使得產褥期婦女對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和行為現狀相對較差。本文主要就產褥期婦女的保健知識和行為現狀及相應的措施展開分析討論,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2011年6月――2012年8月期間,到我院治療的104例產褥期婦女均為順產婦女,且不存在任何嚴重的妊娠并發癥情況,新生兒也無嚴重疾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52例婦女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52例婦女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兩組婦女的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不存在較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所有受試婦女進行護理干預前后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有:①婦女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職業、學歷、產前檢查、產次等;②產褥期保健知識的調查。主要包括衛生、飲食、休息等;③產褥期行為現狀的調查。主要為母乳喂養與、外陰護理行為。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將問卷現場發放,并督促婦女完成,最后進行統一回收,再交由專業的人員進行結果的統計和數據的分析。
1.2.2護理干預
1.2.2.1對照組對婦女實施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室內的清潔衛生,確保良好的空氣質量,調整適宜的溫濕度;與婦女保持正常的溝通交流,并關注其產后心理狀態;與其家屬保持密切聯系,并告知基本護理知識。
1.2.2.2實驗組對婦女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①相關知識的宣教。將產褥期有關的健康知識(身體變化、活動情況、休息情況、衛生情況等)告知婦女,并闡明產褥期對婦女今后生活的重要性,需引起婦女的高度重視。此外,與婦女家屬取得及時聯系,并將產褥期的護理方法進行說明,同時讓其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這一過程。②衛生干預。由于產褥期發生感染的概率較大,因此,婦女的衛生情況不容忽視,特別是對于外陰的清潔,更應引起重視。在產褥期,婦女的汗液相對較多,應叮囑家屬對其進行及時的全身擦浴,并勤換隨身衣物與床上用品;每日至少兩次進行會陰的沖洗;對于的護理,奶充足者,堅持純母乳喂養,哺乳前要將雙手清洗干凈,如一側哺乳未吸空,需用手擠奶排空,以免引起乳腺炎。③大小便干預。鼓勵產褥期婦女排尿,以免膀胱膨脹過度對子宮的正常收縮造成影響,減少產后出血情況。警惕產后尿潴留,在產后5日內尿量明顯增多,應鼓勵產婦盡早自解小便。產后4小時即應讓產婦排尿。若排尿困難,應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顧慮,鼓勵產婦坐起排尿,可用熱水熏洗外陰,用溫開水沖洗尿道外口周圍誘導排尿。下腹部正中放置熱水袋,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縮。重視便秘:應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動。若發生便秘,應口服緩瀉劑、開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腸。
1.3消極情緒評分以HAMA(漢密爾頓焦慮情緒評分量表)和HAMD(漢密爾頓抑郁情緒評分量表)對兩組婦女的情緒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表明消極程度越高[2]。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χ±s)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婦女對產褥知識的知曉率情況實驗組婦女的保健知識知曉情況較對照組優,比較兩組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臨床將產褥期定義為產婦分娩結束至恢復正常狀態的時間段[3],通常為6-8周。作為一個特殊時期,產褥期婦女的身體器官狀態與心理狀態均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產婦需要在此階段恢復。臨床實踐表明,很多產婦由于在產褥期行為不規范,造成諸如感染之類的并發癥不斷上升,對產婦的身體狀態造成嚴重影響,不僅延緩產婦的恢復時間,還會對其日后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應重視對產褥期產婦相關保健知識的宣教,對產褥期產婦的行為進行規范[4]。
本研究中,在針對性護理干預下的實驗組婦女的保健知識知曉情況較對照組優,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通過對產褥期婦女的保健知識和行為現狀探討研究,說明產褥期婦女對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和行為現狀同產前檢查、產次、年齡及是否得到產褥期相關知識的宣教等存在密切關系,且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助于產褥期婦女保健知識知曉率的提升和行為的規范。為進一步提高產褥期婦女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應及早干預,積極展開對產褥期婦女的健康教育及規范其行為方式。
參考文獻
[1]吳軍,徐蕾,王荔源,等.社區產褥期婦女中醫藥綜合保健管理模式的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3):1536-1538.
[2]許敏軍.中年婦女常見婦科疾病的臨床探析及保健方法[J].中外醫學研究,2013,(12):117.
[關鍵詞] 產褥期;盆底肌功能鍛煉;影響因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71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5(b)-0158-03
研究顯示,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不僅能夠明顯提高盆底肌肉張力,改善陰道前壁脫垂,而且還能夠有效防止產后尿失禁[1-3]。目前,仍有部分產褥期婦女不能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但是,關于影響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因素的報道所見甚少。為此,本研究筆者查閱相關文獻,制訂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影響因素自編問卷,旨在為采取針對性提高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的護理措施提供參考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2.1 臨床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自編問卷來收集符合書本研究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產褥期婦女的臨床資料。在收集資料前,對本研究問卷責任護士進行培訓,盡量統一說法的方式和方法,減少其他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并于培訓結束后對責任護士進行筆試考試和專家面試考核,兩者均合格后才能夠讓責任護士對符合本研究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產褥期婦女開始實施問卷調查。本研究筆者發放113份問卷,回收113份問卷,問卷回收率為100%。
1.2.2 問卷調查內容 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體型、孕次、產次、孕周、胎兒重量、胎兒健康情況、職業生源地、居住所在地、婚姻狀況、經濟狀況、住院費用類別、工作壓力、居住狀況、擔心照顧嬰兒能力、疼痛和焦慮、睡眠障礙、照顧嬰兒能力、乳汁分泌不足、孕婦對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重要性認識、孕婦家屬對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重要性認識、產后訪視人員未對產褥期婦女盆底肌功能鍛煉的情況進行檢查等。
1.3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發生率
在本研究113例產褥期婦女中,其中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者71例,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占62.83%。
2.3 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本研究筆者采用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影響因素自編問卷收集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產科分娩的113例產褥期婦女的臨床資料,結果發現: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者占62.83%。這與既往研究的結果一致[4-5]。可見,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者雖占大部分,但是,仍有很多一部分婦女未能夠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這提示在臨床醫療工作中,采用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來提高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比例。為此,找出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的影響因素意義重大,可以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增加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改善產褥期婦女的預后。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有睡眠障礙是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危險因素,文化程度高、孕婦充分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重要性和產后訪視人員對產褥期婦女盆底肌功能鍛煉的情況進行檢查是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保護因素。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6]。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有睡眠障礙的產褥期婦女因睡眠影響到白天狀態,精神欠佳,導致產褥期婦女不愿意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減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②文化程度高的產褥期婦女能夠充分認識到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并再產褥期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減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7];③產后訪視人員對產褥期婦女盆底肌功能鍛煉的情況進行檢查是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保護因素。可見,在臨床醫療過程中,定期對產褥期婦女盆底肌功能鍛煉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督促,能夠確保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減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針對上述結果,本研究筆者總結經驗教訓,在臨床工作中主要可以通過以下護理措施來提高盆底肌功能鍛煉堅持率:①加強責任護士對產婦盆底肌功能鍛煉的宣教: 在對產后婦女進行健康教育時,采用通俗易懂言語詳細的介紹盆底肌功能鍛煉的相關知識,介紹盆底肌功能鍛煉的目的、方法和鍛煉時注意的問題,強調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提高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的依從性,減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②提高責任護士在產后復查時對產褥期婦女盆底肌功能鍛煉情況的檢查意識:在產后復查時將盆底肌功能鍛煉列入產褥期檢查的內容,對堅持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的產婦給予肯定,而對未能堅持行盆底肌功能鍛煉者則再次進行健康教育,進一步強化產褥期婦女對盆底肌功能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的意識,減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者比例尚不高,其堅持與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在臨床醫療過程中,加強盆底肌功能鍛煉重要性的宣教,產后隨訪落實盆底肌功能鍛煉情況,減少產褥期婦女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龍秀紅.影響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的原因與護理對策[J].護理雜志,2010,27(16):1263-1264.
[2] 龍秀紅,葉萍.個性化健康教育提高社區產褥期婦女盆底肌鍛煉的依從性[J].廣西醫學,2011,33(1):118-119.
[3] 葉笑梅,朱雪燕,孫曉妙,等.產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訓練對預防產后尿失禁的臨床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381.
[4] 楊云,劉莉.產后早期行盆底肌功能鍛煉防治女性產后尿失禁的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0):3104-3106.
[5] 林莉,潘云港,吾慧瑛,等.不同時期盆底肌功能鍛煉對陰道分娩及產后盆底功能恢復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5):101-103.
[6] 周錦明,袁曉莉.產褥期婦女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2):13-15.
【關鍵詞】 產褥期;保健知識;行為現狀;應對措施
產褥期是孕婦產后的一個及其重要時期,此時婦女的全身器官及心理恢復程度將密切關系到其日后身體健康程度及心理健康程度。目前我國平均產后婦女產褥知識普及率并不高,產褥期行為方式也有待規范。本文主要分析產褥期婦女保健知識與行為現狀及應對措施,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中心婦產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間期收治的產褥期婦女21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婦女生產過程均較順利,無嚴重妊娠合并癥,新生兒無先天性疾病。在研究開始前對所有入組對象進行實驗目的說明,做到知情同意。
1.2 分組方法 將所有婦女根據給予的干預措施不同分為給予常規處理的對照組及給予針對性產褥期處理的觀察組婦女各109例。
1.3 調查方法 由專業人士進行相關問卷設計,對所有接受調查的婦女在接受干預前后均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包括:①基本資料:年齡、產次、產前檢查、學歷、職業等;②產褥期相關知識調查:飲食、衛生、休息等方面知識;③產褥期行為調查:護理及母乳喂養等行為。問卷均由在場發放問卷、督促婦女完成的相關人士回收(避免選擇參與研究的臨床醫護人員),及時進行結果統計并交由專人進行統計學分析。整個調查過程確保隨機進行。
1.4 干預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婦女給予常規處理,具體如下:保持病室干凈整潔,保持空氣流通,關注產后婦女心理狀態,及時與其溝通,告知其家屬常規護理知識。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婦女給予針對性產褥期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4.2.1 健康宣教 對產褥期婦女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產褥期在人一生中的重要影響,使產后婦女樹立起對產褥期的心理重視。告知產婦產褥期身體將發生的變化、休息與活動相結合的重要性,同時對其家屬進行積極溝通,告知產褥期的常規護理知識,避免婦女與其家屬不必要的緊張心理。
1.4.2.2 大小便干預 婦女產后應鼓勵其排尿,避免膀胱過度膨脹從而影響子宮正常收縮,減少產后出血概率。對于產后較長時間未能自行大小便的產婦,可鼓勵并幫助其下床排尿,使用溫開水沖洗產婦外陰以幫助其排尿,必要時人工導尿或藥物協助排大小便。
1.4.2.3 衛生干預 產褥期易出現感染,故保持婦女產褥期的衛生尤其是外的清潔很重要。由于婦女在產褥期出汗較多,特囑家屬及時給產婦進行全身擦浴,勤更換內衣褲及床單被單,堅持每日兩次沖洗會陰,哺乳前后及時清洗雙手。
1.5 觀察指標
1.5.1 產褥期保健知識知曉率 觀察兩組婦女接受干預后的產褥期保健知識準確率高于80%的人數情況,比較兩組差異。
1.5.2 負面情緒評分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情緒自評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情緒自評量表評價患者接受干預前后的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的情況,比較兩組差異。
1.6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現狀分析 經問卷調查結果統計顯示,年齡偏大、經產婦、接受多次產前檢查的產褥期婦女保健知識與行為現狀明顯較優,具體情況見表1。
3 討論
產褥期俗稱坐月子,臨床上指產婦分娩后直到恢復孕前狀態的一段時期,通常需要6-8周。妊娠期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時期,產婦全身各個器官的狀態功能以及產婦本人的心理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分娩后需要一段時間加以恢復。目前臨床已經出現較多婦女因為產褥期的行為不當,導致感染等的發病率大幅上升,而從長遠來看,婦女產褥期各個器官功能得不到完全恢復對于日后身體健康均有較大影響。
對于產褥期保健知識及正確行為方式的普及是目前臨床醫學關注的重點,在對所有婦女的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所有婦女的平均產褥期保健知識及行為模式準確率并不高,這與我國目前的產褥期婦女普遍情況相符。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參與社會生活不多、文化程度不高、年齡較小的產婦產褥期知識尤其缺乏,而年齡偏大、經產婦、接受多次產前檢查的產褥期婦女保健知識與行為現狀明顯較優。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給予產褥期針對性干預措施的必要性。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針對性干預措施的觀察組婦女其產褥期知識準確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且該組婦女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評分明顯低于使用常規干預的對照組婦女。由此可見,對于產褥期婦女,應當進行積極的專業性干預,普及相關知識,規范其行為,盡可能減輕產后婦女心理壓力,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促進產婦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蒙萍,黃朝梅,譚紅彤.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對產褥期保健知識影響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4):457-458.
[2] 趙軍.產褥期保健知識調查結果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6):162-163.
[3] 曲桂艷,王亞柳,呂建萍.產褥期婦女保健知識和行為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河北醫藥,2007,29(6):63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