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初中音樂課程教學設計范文

初中音樂課程教學設計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音樂課程教學設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初中音樂課程教學設計

第1篇

一、音樂課堂教學目標

設計目標應該注意三個維度的整合,將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和知識與技能三個方面統一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因為過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視哪一方面都會使教學產生偏頗。課改之前的音樂教學注重知識、技能的學習,因此教學目標過多地圍繞知識與技能教學設計,這顯然是一種偏頗;然而當前則又有走向另一偏頗的傾向性,那就是無知識要求的情感態度,或無目標達成的過程方法,這兩種不良的音樂教學狀態都應引起關注。以下案例值得大家思考。

其一:唱歌課《如今家鄉山連山》。學生基本學會歌曲后,教師采用獨唱、對唱、小組唱、全體齊唱等多種形式唱了一遍又一遍。但每遍都沒有情感和技能上的任何提示和要求(情緒、表情、速度、力度、節奏等)。結果重復演唱了許多遍后,不僅學生的歌聲不見起色,而且流露出厭倦之感。

其二:唱歌課《雪花帶來冬天的夢》。教師在指導學生唱歌時,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歌曲有幾個樂句,由幾部分組成,可以運用幾種演唱形式等。教師站在一旁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教學環節,在計算課堂上已過去的時間,既沒有參與學生交流,也沒有調控學生在小組內的交流情況,就隨意地在各小組間巡視了一遍后結束討論。前后沒有幾分鐘,在學生討論興趣正濃時打斷了討論,進入了下一階段的教學。結果,學生茫然、失望的神情寫在臉上。

以上案例中的教學現象集中反映了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問題。很明顯,上述兩個課例都存在音樂教學目標不清晰,缺乏鮮明的指向性與達成性設計的問題。還有一些音樂課,教學內容過雜,太孔,知識無序,教學過程鮮見有機的組合與連接,教學形式與方法過于外在和花哨,往往與教學內容脫節,有活動沒體驗,有形式沒內容,學生在課堂上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缺乏目的性。有些音樂課追求形式,而不是神似,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形式(如分組)卻樂此不疲,一些直接明了的問題也讓學生去討論,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內容也要學生去創編。這樣的學習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于整合

在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與整合方面,我們要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音樂課程標準》設定的四個音樂教學領域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和相互依存的關系。音樂教學內容雖然劃分為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不同領域,但體現在教學中卻是一個整體。因此.不同教學領域的相互滲透與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應,從而促進學生感受力、欣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和諧發展。

教師應全面理解和掌握音樂教學各領域的內容要求及其相互聯系,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在教學中將其融合成有機整體。例如感受與欣賞即包含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而音樂表現的過程同時也是音樂感受力、欣賞力的培養過程,同時也是展示創造力的過程。反過來看,音樂感受與欣賞能力的提高,可以豐富音樂的表現,促進音樂創造力的發展。同樣,音樂與相關文化也只有在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體現。因此,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具體到一個單元或一個課時里,可以有一兩個主要的內容,或者兩個內容相互結合,或者與其他內容相配合,形成以某些內容為主的綜合課。

第2篇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初中音樂;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02-0050-02

現階段,盡管各種各樣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層出不窮,但在傳統的學校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中, “一言堂”的教學思想依然根深蒂固。這正如南京師范大學張舒予教授在《視覺文化概論》一書第八章“視覺文化在教育中的價值體現”中指出的那樣:在現階段的教學實踐中,教學最大的薄弱點在于要求學生記住一般規則和概念,而學生卻不具備經驗去理解。

隨機走入中小學課堂,我們會驚訝地發現生搬硬套、死記硬背等現象比比皆是。那么,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如何才能杜絕言語主義教學的弊端呢?筆者認為,我們應努力去探究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就算無法完全改變現狀,至少也應該在現實教學情境中增加一些新的元素,使現狀有所改進,這也許是對現代教育理念的一種更好的詮釋。

人是通過五大感官系統直接獲得信息的,有關科研人員做過一個實驗,結果表明:在人獲取信息的過程中,視覺占83%,聽覺占11%,其他占6% 。其中,占83%的視覺,主要是生動鮮活的畫面,而不是抽象的文字。

因此,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設計應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盡可能多地選用視覺媒體承載知識,讓學生在視覺享受中,在對美的追求中源源不斷地獲得知識,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并最終形成各種能力。同時也應力爭體現出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機結合,應根據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任務和學科特點,以音樂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等學習理論為基礎,采用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目標。另外,在教學設計時,我們也應盡可能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確定學習目標、設計合理的學習方法、選擇適宜的內容的呈現方式等。

以下是筆者在日常教學設計中,結合初中學生認知規律,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對初中音樂教學創新的一些嘗試,希望通過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對初中音樂教學創新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積極運用多媒體課件,營造良好的課前教學環境

目前,初中音樂課程作為一門非考試學科,或多或少地受到學校和學生的輕視。傳統課堂中,音樂教師要將學生從課前的興奮狀態“拉”回到學習狀態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往往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預先設計一個與之有關的多媒體課件,營造出良好的課前教學環境,讓學生快速回歸課堂,并對當堂教學內容有所了解。

如在進行《乘著音樂去旅行》一課教學時,筆者結合教學內容利用PPT創設了這樣的課前教學環境:陽春三月,渴望旅行,可是現實條件并不允許,那么我們就乘著音樂去旅行吧!(文字展示)《蔭中鳥》、《鴨子拌嘴》、《野蜂飛舞》、《賽馬》、《羊腸小道》(背景音樂)陪伴著我們愉快地向科羅拉多大峽谷(圖片循環展示)進發! 學生在進入音樂室的瞬間,都被多媒體課件展示的美麗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和優美動聽的背景音樂所吸引,“收心”效果十分明顯。

課后有教師這樣評價:該節課充分利用了各種素材,全面調動學生的眼、耳、鼻、舌、身參與到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不但讓學生學習了音樂知識,同時也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完成了一次對美的感悟,教學理念符合現代教育理念。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突破課堂教學難點

在傳統課堂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只能彈一個聲部,唱一個聲部。因此,教師單獨教學每個聲部的時候,學生往往覺得比較容易。但如果幾個聲部結合,比如碰到3個以上聲部時,學生就覺得合起來唱的時候找不到音。假如學生的音準概念不是很好,再加上教師的即興合唱伴奏的能力不是很強,就會給常態課中的合唱教學帶來困難。為了突破教學難點,筆者在進行合唱教學時,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學生唱的不準的地方給出關鍵性和弦,這樣方便了每個聲部的學生找到自己聲部的音高,提高了教學效率,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彌補教師教學能力的不足

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有高有低,樂器的使用有強有弱。去年筆者參加了一次市級教研活動,聽了一節課題是《茉莉花》的公開課,開課教師別出心裁地用古箏奏出二聲部而自己范唱一聲部,這對初中音樂教師業務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

這個設計引起了筆者深深的思考,一般說來,有器樂基礎的教師是可以進行展示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的,但是如果不是器樂專業的教師應當如何有新意又能高效地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呢?再比如,音樂教材中有些教學內容需要教師進行即興伴奏,如果音樂教師對該項樂器的演奏能力較弱,就會導致無法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就拿筆者來說,本人對笛子的使用能力不是很好,在傳統課堂中對《帕米爾的春天》進行教學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在教學這個內容時,筆者設計了多媒體課件,通過圖片、聲音、文字等對笛子進行了全面介紹,讓學生明白了笛子的發聲原理,對笛子這種樂器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通過播放名家演奏的笛子獨奏曲,讓學生不但了解了我國這一優秀的民族樂器,而且提高了音樂素養,同時也彌補了筆者教學能力的不足。

對于音樂這門課程來說,音樂教師不可能成為門門精通的全才。因此,積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是我們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必然選擇。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多媒體課件以其強大的技術優勢成為許多音樂教師的首選,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只要我們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一定可以取長補短,彌補我們能力的不足,使音樂課程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現評價的全面化和多元化

在傳統的音樂課程教學中,評價學生的手段比較單一,如讓學生單獨演唱或者合唱,這些方式往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并不能很好地實現教學評價的目標。比如獨唱,只能對極少數同學實現當堂評價;合唱無法發現“濫竽充數”的同學。

為了改變初中音樂教學評價的現狀,實現全面化、多元化的評價目標,筆者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一般會預先準備好一些可以用于錄音的耳麥,甚至將學生帶到學校多媒體計算機室進行教學,在課件中設計錄音環節,讓所有學生都參與自己演唱歌曲的錄音,并將學生的自錄歌曲通過計算機網絡(網盤、FTP、公用郵箱、普通共享)、電子檔案袋等方式共享。學生可以通過共享方式獲取其他同學的演唱歌曲并進行播放和相互評價,實現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點評,學生從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和教師點評中不斷反思、總結和提高;教師可以通過共享,實現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

因此,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評價,可以實現音樂課程教學評價的全面化和多元化,是對傳統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一種有益的擴充,對全體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符合初中音樂新課標的基本要求。

綜上所述,傳統的“一只粉筆、一本書、一張嘴”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歷史,現代教學觀提倡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多媒體課件為初中音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它不但可以營造良好的音樂課堂教學氛圍,突破音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彌補教師教學能力的不足,而且能對學生全面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發揮積極作用。因此,在日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中,我們應結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對初中音樂教學進行大膽創新,探究新的音樂教育教學方式。這不但是對現代教育理念最好的詮釋,也是初中音樂課程教學設計理想和必然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張舒予.視覺文化概論[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2]葉瀾,丁證霖.新編教育學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第3篇

一、有效教學目標的原則和要求

1.實施有效教學目標的原則。音樂課作為一門兼具人文性和藝術性的課程,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體驗感悟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更加需要有效的教學目標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初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遵循“具體”、“明確”、“科學”、“多元”、“可測”等原則。所謂“具體”、“明確”,就是要求教學目標設置的每一個步驟,這些步驟如何調整,以及每個步驟所要達到的要求都是具體的、確定的。所謂“科學”,就是要求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緊扣教材、突出重點、攻克難點、保持特點、發現亮點。讓學生既要學得會,也要學得好。所謂“多元”,就是要求教學目標的設計既要忠于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善于借鑒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豐富音樂課程的內容。并且善于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技術豐富教學方法,使初中音樂課程多姿多彩。所謂“可測”,就是要求教學目標所達到的效果是經得起學生認可和課后考查的。2.實施有效教學目標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音樂創造力,這就對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從教學主體的角度來講,初中音樂教學目標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表現形式。由于不同學生之間的主體差異,教學目標在設計時應具有層次性和明確性,不能一概而論。另一方面,從教學目標本身的角度來講,一個有效的教學目標應當是科學的、系統的、規范的、漸進的。既能體現新課程標準對初中音樂課程的要求,又能體現當代音樂的發展水平。各章節、單元的教學目標之間相互聯系、循序漸進又自稱體系,整個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一個有機整體。另外,初中音樂課程的藝術性和體驗性要求音樂課程教學目標的行為動詞一定要是具體的、可操作的。音樂教師作為教學目標的制定者和引導者,在具體教學實踐時可根據學生特點向學生示范相關的目標行為,從而使學生在音樂學習時有章可循,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實施。

二、初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策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欧美一级日韩一级亚洲一级| 人人干在线视频|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youjizz亚洲|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欧美性色黄在线视|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一个色综合导航| 日b视频免费看|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窈窕淑女韩国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黄大片a级免色| 在线看片你懂的| 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成年美女黄网站18禁免费| 久久婷婷丁香五月综合五|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 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黄页网址大全免费观看12网站|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 浪荡女天天不停挨cao日常视频| 免费边摸边吃奶边叫床视频|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桶到出水|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下| 麻豆久久婷婷综合五月国产|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子伦xxxx仙踪| xxxx日本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