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勞動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幼兒;家庭;勞動教育
一、幼兒家庭勞動教育
家庭勞動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庭內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子女進行的勞動教育。家長通過言傳身教,使子女能夠進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幼兒家庭勞動教育旨在從小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觀念與勞動意識,這一時期的家庭勞動教育,是幼兒機械地模仿成人的勞動,進行自我服務與管理的游戲性的活動,這些活動往往缺乏目的性,而成人的任務就是要讓幼兒明白勞動的意義、掌握簡單的勞動技能,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勞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從小進行勞動鍛煉,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減少對成人的依賴,能夠促進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勞動促進孩子智力發展,動手勞動是孩子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基本勞動的訓練,促進孩子手腦協調發展,加快孩子腦細胞發育成長;勞動促進孩子身體健康,勞動使孩子養成動手習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夠促進孩子大小肌肉的發育和肢體的協調;勞動促進孩子良好品德意志的形成,勞動使孩子學會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和勞動者,從而促進孩子良好個性和道德品質的發展。因此,家庭勞動教育對孩子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三、現實中的幼兒家庭勞動教育
(一)家庭勞動教育效率不高
如今能夠堅持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的家長實在是難能可貴,相信他們對孩子進行的這種重要的教育會讓他們的孩子成長為優秀的人,但是當前家長們開展的勞動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效率低下。之所以家庭勞動教育收效甚微,一方面是因為家長缺乏耐心,沒有持之以恒地將勞動教育長期堅持下來;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接受能力估計錯誤,要么太難,導致孩子難以學會,要么太簡單,引不起孩子興趣。如此一來,盡管家長教了,教的也不少,但孩子懂的、會做的卻不多。
(二)勞動教育方式存在一定誤區
家長們普遍缺乏這樣的意識:因為生活中處處有勞動,所以只要有合適的時機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許多家長認為勞動教育一定要在勞動時才能進行,只有讓孩子親自參加勞動,那時進行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其實,對孩子的勞動教育經常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進行的,許多家長只會機械地教授孩子勞動技能,卻不會有意或無意地通過自己或他人的勞動向孩子傳達正確的勞動觀念。
(三)家長對孩子勞動的反應不夠積極
當孩子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某個任務,并且取得不錯的成績,滿心期待地希望得到家長的鼓勵,可是父母的一聲聲“看你把衣服弄這么臟,以后不要弄了!”“這都弄些什么,純粹給我添亂!”等話語嚴重孩子的自信心,本來孩子能夠幫家長做一些事,也做到了盡自己所能能做的,按理來說應該得到表揚和鼓勵才是,即使他們做得不夠好也應該耐心的提供一些改進的建議,家長們卻總是把孩子的勞動視為麻煩的來源。如今生活的快節奏和職場的激烈競爭導致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極少,而長期的快速效率的辦方式也導致了對和孩子在一起緩慢低效活動的不適應。當孩子在勞動中遇到困難時,家長們為了節省時間總是直接代勞,長此以往,孩子哪還有勞動的興趣呢?
(四)家長對勞動教育認識不足
人們對勞動的重視程度早已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社會沒有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也未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勞動實踐環境,因此才會出現“重智輕勞”的現象:家長總是在有意無意地向幼兒表現出對體力勞動者的蔑視,為了驅使幼兒努力學習,甚至將體力勞動者作為反面教材,辛勞一天下班回家時不會讓幼兒正確了解自己勞動的意義,反而和幼兒說:“倘若你不好好讀書,將來便和我一樣勞累……”,仿佛勞動是非常丟臉而又得不到益處的。
四、思考及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正視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社會不應歧視體力勞動者、鄙視體力勞動,廣大勞動人民應受到應有的尊重和熱愛,正視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間的關系,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導向有利于樹立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要地位。尤其社會要創造良好的勞動氛圍,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勞動環境,比如多開展公益性勞動,讓孩子有作為志愿者參加集體勞動的機會。學校盡量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以彌補社會和家庭勞動教育的缺陷與不足。應該把勞動教育納入素質教育范疇,即使學校不能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應該重視勞動教育。
(二)尊重孩子的勞動,積極引導孩子勞動
1.正視孩子的勞動和勞動成果
讓孩子參加勞動絕對不是添麻煩,勞動是每個人生存的基本權利,孩子自然享有這種權利,家長無權剝奪,孩子必須參與勞動才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當孩子做成一件事時,首先必須給予鼓勵和肯定,然后才能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3-6歲年齡段的孩子內心脆弱,行為易受情緒的影響,尤其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及時的鼓勵和幫助對孩子極其重要,這個時候的鼓勵和信任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勞動的積極性。
2.不要吝嗇時間,多和孩子一起勞動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重要,和孩子一起勞動無疑是培養親自關系的絕佳方法。和孩子一起勞動的過程也是對孩子更深入了解的過程,因為在幼兒園,老師會告訴家長孩子在哪些領域存在什么樣的長處與不足,而孩子的某些優缺點需要在勞動中才能得到體現。
3.不要過分溺愛孩子
家長疼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但過分溺愛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尤其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們不能做孩子的奴仆經常讓孩子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堅強意志也就能得到培養。
(三)改善勞動教育的方式方法
家長務必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和鼓勵,直接代勞和不管不顧絕對是不明智的做法;以鼓勵和信任來激發孩子的勞動興趣,因為3-6歲幼兒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及時的鼓勵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勞動技能,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放手讓孩子參與勞動,總是擔心這個那個,孩子就真成了溫室里的花朵了;教會孩子在勞動中既要動手也要動腦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些靈活多樣的方法對提高勞動教育的效率是很有用的。
五、結論
勞動使社會進步,賦予人類聰明和財富,教育孩子從小熱愛勞動就是為孩子的人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勞動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生存技能,樹立良好的意志和品質,還有利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父母不能永遠為孩子遮風擋雨,只有通過適當的勞動教育才能使孩子具備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從長遠來看,孩子的勞動教育關系到民族素質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必須正視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無論是家長、老師、幼兒園還是社會,都應該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觀念,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勞動教育的問題必須得到有效的解決,以發揮其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培養鞏固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大辭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5).
[2]張榮鋼.當前家庭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D].湖南師范大學,2011.
[3]趙榮輝.勞動教育及其合理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0.
[4]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全國家庭教育調查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摘 要: 學前教育是高職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之一其為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呵護兒童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從高職院校教學現狀分析,一些高職學生表現出職業責任淡薄、勞動意識缺失的特征。結合新時期高職院校辦學目標,進一步結合專業,開展高職生勞動教育課程已經成了當前的重點教學任務。本文從高職院校教學特點出發,結合學前教學專業教學實際情況,對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學生勞動教育課程進行探究。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 勞動教育課程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同時社會崗位對人才的勞動素質提出較高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在讓學生掌握技能的同時,需要擁有更高的勞動素養。學前教育是高職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之一,其為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呵護兒童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勞動素質作為高職院校學前專業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其現狀還有待改進。
一、一些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勞動課程教學現狀
1.一些學生責任意識淡薄
由于學校、社會、家庭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使得現階段學生勞動能力下降,責任意識淡薄。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暴露出崗位適應能力弱、崗位責任意識淡薄等問題。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愛,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應的鍛煉,表現出生活自理能力弱的特點。另外,在當前高職學生生活環境中,由于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給大學生生活提供了大便利,但同時滋生了學生的懶惰思想,例如:食堂就餐基本實行餐廳花管理,學生吃完東西直接把餐盤往餐盤回收處一放就走人。加上受到偏頗教育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一種重視專業技能課程、輕視勞動品質培養的教學格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勞動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具體表現為一些學生不喜歡勞動,輕視體力勞動,把專業技能、文憑獲得作為奮斗的唯一目標和最終追求,甚至厭惡和逃避勞動,缺乏對勞動人民的情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等等。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都認為勞動是很辛苦的,近48%的人不喜歡勞動或拒絕勞動,部分學生不喜歡勞動甚至厭惡勞動,看不起清潔工人或勞動的學生。剛畢業的一些高職學生找工作,在選擇企業的時候不是以單位發展前途適不適合自己為標準,而是以“工作越清閑越好,工資待遇越高越好”為標準。“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不勞而獲可恥”的勞動觀念正面臨挑戰。
2.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成果不佳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成果不佳的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呈現出重視專業技能課程、輕視勞動品質培養的教學格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高職勞動教育課程中,學生學習態度往往消極散漫,認為勞動教育課程沒有意義;甚至一些教師未對勞動教育課程加以重視,認為勞動教育課程可有可無。二是教學體系存在缺陷,教學內容單一,沒有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教育方式過多靠學生在掃地、擦窗戶中領悟。對于這種簡單乏味的勞動教育課程,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喪失熱情,更談不上從參與中獲得勞動素養。據問卷調查統計,69.8%的學生認為目前開設的勞動課程內容形式都過于單一,不能起到勞動教育的作用;50.2%的學生對目前開設的勞動課程的教學方式感到不太滿意;58.6%的學生希望勞動課程內容向更豐富有趣的方向發展。甚至在部分高職院校中,將勞動教育課程等同為崗位實踐,安排學生進行一些基礎操作,這種單調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設置使得高職勞動教育課程枯燥無味,長期發展下去難免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三是勞動教育課程管理體系尚未健全。高職勞動教育課程分為理論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其更傾向于實踐教學。然而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實踐較短,相關的管理制度、實踐體系還不夠完善,校企合作項目不足,使得很多勞動實踐教學課程難以開展。
二、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探究――以貴陽幼高專為例
1.強化師生對于高職勞動教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
當前高職院校勞動素質培養的相關內容較為匱乏,勞動素質在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有占有一席之地,被排斥在課程體系之外,關于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教育、勞動精神的教育則是散落于各門課程教學之中,泛泛而談,內容甚少。《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貴陽幼高專按照要求,把勞動素質培養納入教學教育計劃,并把其作為一門必修課進行考核。規定學生在每年必須修夠一定學時的勞動課學分,勞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成為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
貴陽幼高專開展高職勞動教育課程首先讓師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做好這一點工作,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出發。教師要擬訂相應的勞動課程教學計劃,以具體教學目標的形式量化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教務處制定相應的獎勵制度,對于完成教學任務較好的教師給予獎勵,以激勵教師切實開展好勞動教育課程相關教學工作。對于學生而言,需要培養其責任意識,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職業發展未來,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闡明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2.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并不是任何勞動都能教育人,只有那些按照教育原則組織的、作為教育過程總的體系的一部分的勞動才有教育意義。貴陽幼高專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從兩個方面考慮,即勞動教育課程教學體系和管理體系。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規劃為兩個部分――共同勞動課程教育部分和專業勞動課程教育部分。貴陽幼高專共同勞動教育部分安排學生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社會活動(調查、志愿者等),通過這些公共勞動教育,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在校生平均每學期要以分散或集中方式參加勞動課程學習,有專門的課程表、有專門的機構、有指導教師、有相關配套的規章制度,并以必修課學分制進行規范。專業勞動課程教育部分充分考慮到學前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堅持以實踐為主,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延伸到勞動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專業勞動教育課程開始之初,教師規劃好專業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方案,以現場感受(組織學生定期參觀幼兒園,與幼兒親密接觸,感受其日后的工作環境)、教育模擬(教師模擬幼兒環境,學生客串幼兒角色、家長角色等,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為主,讓學生了解幼兒園各年齡段教學班的全日教學活動內容及幼兒園的工作性質與過程。完善勞動教育課程評價制度,增加勞動教育課程所占學分比重,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完善課程管理體系將勞動課程納入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范疇,不斷完善校企合作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勞動實踐機會。同時,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校方構建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明確相關人員的管理責任,督促其履行好管理義務,保障勞動教育課程的安全性。
3.加大對勞動教育課程的投入力度
高職勞動教育是提高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為了保障相關教學工作的穩定開展,貴陽幼高專提高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投入。學校相繼建立蒙臺梭利教學、兒童閱讀等多個實訓中心,建立系統、全面的操作平臺,模擬相關專業的崗位操作模式,組織學習在實訓平臺上進行勞動實踐。勞動教育是關系到學生就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擁有教學必需的軟硬件設施),才能保障勞動教育課程教學取得顯著教學成果。
綜上,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勞動教育課程對于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的培養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勞動教育必須結合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生實際情況,緊密圍繞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對勞動的重視程度,加強其勞動技能的培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勞動素質培養的新方式、新方法,才能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培養出真正德才兼備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一、通過觀察,了解成人的勞動,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的過度呵護使他們缺乏鍛煉,養成了嬌氣、懶惰的壞習氣,到了幼兒園生活仍不能自理,不僅自己不適應新環境,也給老師帶來了很多麻煩。我們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在與家長取得聯系后,我們安排幼兒觀察家長們一天的勞動情況,了解爸爸媽媽各自的工作性質及對社會的貢獻,然后根據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幼兒園里開展主題系列活動。小班幼兒以看和說為主,大班幼兒以動手為主,通過“爸爸媽媽的一天”“我的小手真能干”“我幫爸媽做件事”等活動引發幼兒的勞動意識,同時,利用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節日組織慶祝活動,讓幼兒自己制作禮物送給關心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教育幼兒學會關心別人,尊重別人。我們還經常帶幼兒在小區里觀看園林工人剪枝、澆花、除草,看環衛工人清理環境衛生,看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為居民們修理水、電、暖氣設施,從而讓幼兒直觀地觀察、了解不同人的勞動成果,意識到勞動給人們帶來的歡樂。利用各種環境、各種活動激發幼兒的勞動意識,并帶領大班幼兒組成勞動小組,專門負責小區內體育活動場所的衛生清理工作,讓幼兒在親自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從而引發幼兒對勞動產生興趣。
二、創設適合幼兒的勞動環境,培養幼兒對勞動的興趣
興趣在每個人的學習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必須先引發幼兒對勞動的興趣。為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勞動興趣,我們有意創設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勞動環境,開展了“我能行”系列活動。通過“娃娃家”“小巧手”“我會做”等游戲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教師在具體操作中讓每位幼兒都參與活動,幼兒的興趣油然而生,從而使勞動能力得到了鍛煉。我們還為每個班配置了一塊小種植園,作為幼兒的勞動基地,孩子們在種植園內種了韭菜、葫蘆、絲瓜、花生、蘿卜等,他們參與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澆水、拔草、施肥、除蟲、采摘,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到了勞動的喜悅,激發了幼兒對勞動的興趣。在體育活動中幼兒與教師一起動手布置游戲環境,擺放收取各種體育器材,如平衡木、拱形門、墊子等,幼兒參與到勞動中,不僅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還掌握了許多知識。
三、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
學會自我服務是幼兒所有勞動中最首要、最重要的勞動。在中小班,我們主要訓練幼兒以自我服務為中心,如學會自己進餐,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洗手,自己學習整理床鋪;在大班,幼兒作為大哥哥、大姐姐,要給中小班幼兒樹立榜樣,為此他們勞動習慣的養成更為重要。他們不僅要學會自我服務,還要為弟弟、妹妹和班集體服務,在勞動中培養他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好品質。因此,大班幼兒每天要和教師一起打掃衛生、擦桌椅,午睡后幫弟弟、妹妹穿衣疊被;吃飯前分發餐具,收倒垃圾;幫教師整理教室,還要定期參加社區義務勞動,清整責任區的衛生。通過一日生活各環節的活動,培養幼兒愛勞動、主動參與勞動的習慣。
四、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
幼兒最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習慣較差,主要是家長過分溺愛造成的,所以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如果不能與家長達成共識,形成家園共育,往往會事倍功半,所以,教師要加強與幼兒家庭的聯系,請家長配合幼兒園共同實施對幼兒的勞動教育。教師應幫助家長認識勞動對孩子的重要性,在家中盡可能多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而不是什么都包辦,要相信孩子,多給孩子點時間,多一些耐心,讓孩子在家庭中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與家長們取得聯系后,我們便指導每個家長為幼兒訂一份家庭勞動計劃表,詳細記錄幼兒在家的勞動表現,每周一次與教師交流幼兒在家的勞動情況,家園合作督促幼兒不斷提高勞動技能,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有位教育家這樣說過:“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收獲行為;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收獲習慣;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收獲品德;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收獲命運。”可見,從某種角度上說,習慣就決定了孩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