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字:城市道路;道路綠化; 綠化工程
中圖分類號:S731.2 文獻標識碼:A
城市綠化在一段時間內被列入林業的范圍之內,它們全部屬于生產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二者的功能、經營目的、實際要求以及建設過程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林業更著重于取材,而綠化建設則更加側重于環境的保護與改善。林業是有關部門投入資金,有著直接的經濟目的,而城市綠化投入的是社會環境資本,它的直接目的不是為了盈利,但是同樣它也有經濟回報,并且相較于林業環境綠化的匯報是多方面的,并且持續時間長且豐厚。
一、城市綠化是一門新興的環境產業
1.綠化的環境功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環境資本,同樣也是我國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保障。它是一項無形資產,無形中融入于社會生產的整個過程中,可以說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在我國有很多城市實行“因綠興市,由綠引資”的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1
2.在正確的方法下,綠化建設所投入的資本,將以其自有的方式不斷增加和累計,形成一種社會財富。這種社會財富不斷地增加,發揮的環境效益便隨之不斷增大,環境質量的不斷提高,無形中提升了城市和社區的總體價值。
3.由于城市綠化而形成的經濟連鎖反應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并且在多個經濟領域中綠化建設都可以成為一種動力。一方面投資者獲得可觀的直接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是無法計算的。并且直接的經濟效益會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使更多的投資商加重這一方面的投資,社會效益進一步增加,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二、 園林綠化空間營造對城市建設的意義
城市園林綠化不僅有利于城市生態環境改善,還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高,城市的發展各有特色,而不同地域、氣候、人文、歷史條件下的植物景觀營造,也增添了城市的特色與品味。所以,針對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加以改善,才是打造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
2.1園林綠化空間營造對城市建設的意義
園林綠化是加強城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構建城市生態系統、建設綠色城市、促進和諧社會創建具有重要意義。2園林綠化不僅具備良好的環境效益,同時兼具娛樂休閑、審美、生態和社會經濟效益。園林綠化可以調節溫度,減少城市熱島效應,降低光、聲、視覺污染;園林綠化可以吸塵、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護地下水不受污染;園林綠化可以防風、防沙,避免土壤侵蝕;園林綠化能使環境更加優美,更賞心悅目,使人們緩解疲勞,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舒緩精神壓力,充分展示城市的活力和風貌,提高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
2.2園林綠化空間營造的思路
在園林綠化空間的營造上,應注重園林的空間性。園林不是存在于虛空之中,而是各種園林要素的具體聯系。只有通過空間,園林的各要素之間才能建立其復雜多變的聯系,園林設計手法才得以運用,才能營造出千姿百變、風格各異的園林,才能被人們所欣賞和體驗。園林的要素包括植物、水體、山石、建筑、地形、道路等,這些要素是園林綠化空間營造的物質基礎。應充分考慮到每一個要素對園林綠化空間的作用,根據顏色組合、空間擺放、質感差異等不同排列,發揮每個要素的不同特質,營造意境優美、風格獨特的園林綠化空間。同時應,注意到園林的時間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這說的就是園林的時間性。園林時間性的代表是植物景觀的時間性,“早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說得就是園林內一年四季不同植物的景觀營造出來的意境。在園林綠化空間的營造上,還應注重無形景觀空間的營造,以有形顯無形,以無形襯有形。如通過合理的題匾、當地的特色植物等,營造出獨特的、濃郁的園林文化空間,加深園林空間的厚度。3
三、改善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現狀
3.1提高城市園林綠化規劃的水平
進行園林的規劃設計時,應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點,風格多樣,量力而行”,并充分尊重和考慮當地特色,結合原有的地形、地貌、水體和生態群落,維持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物種穩定,并慎重引入外來植物,確保要與當地特定的生態環境相適應。
3.2做好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組織方案
在進行園林工程施工過程中,要根據每個城市的不同特點進行合理化設計,要盡量體現當地城市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針對浙江地區的新興城區要處理好長遠與近期、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在正式施工開始前,要根據城市園林工程項目特點,做好整體的規劃工作,科學合理的安排施工人員、機械以及材料,同時還要有效當地植物的生長特點和規律,保證工程能夠按照既定規劃有條不紊的進行施工。對于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管理要做到預防為主,防患未然,積極消除出現的質量問題,控制好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
3.3注重綠化工程項目景觀的實際功能,并且很好的體現出不同的地區的園林綠化特征。園林建設發展程度的高低對于城市的發展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所以,還需要在園林綠化項目當中結合城市的特點,注重綠化景觀的實際功能和相關花草樹木的搭配,保證其基本的設計水準和施工的藝術效果,最終使得觀賞性大大提升、實際的功能也滿足現代化的要求和標準。同時,還需要很好的結合城市的特點,注重草、灌木、喬木等等的合理搭配,注重花卉等的點綴效果,使得其藝術性得到提升,并且更進一步的保護生態自然環境,提高景觀的綠化效果和水平。
3.4結合立地的基本條件,并且充分的發揮出優勢與特點,合理的種植花草樹木。園林施工項目的建設需要與當地環境相互結合起來,在實踐的工作當中,需要對土質的情況、土壤的酸堿度以及地下水的位置等進行研究,一個方面而言,需要很好的提升景觀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另外一個方面,還需要展現出地方的特點,注重植物景觀與當地的歷史情況、城市的自然風光以及城市的建設等相互符合。這一點對于提升綠化項目的建設質量有著關鍵性的價值和作用。4
3.5提高園林人員素質
做到管理規范化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抓好園林隊伍建設,提高園林隊伍素質,推動全民養護管理水平。首先,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嚴格按照《城市園林綠化三級管理辦法》規定,對市、區、街道等三級都應配備相關的綠化設計、管理人員。此外,還應注重對園林綠化建設專業人才的引進,一方面有利于做好園林綠化工作,另一方面,為打造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園林綠化景觀服務。
四、結束語
在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現階段正呈現上升趨勢,未來發展方向良好。城市綠化建設所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大家有目共睹,對于其社會效益也已經開始凸顯出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城市綠化建設的社會效益將越來越明顯,人民受益也越來越大;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將越來越明顯。
參考文獻:
[1]韓麗;城市道路綠化植物配置及養護探討[J];中國園藝文摘;2012年03期
[2]孟欣慧;中小城市道路綠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7年15期
摘要:當前城市園林的綠化主要是改善生態環境及生活環境,提升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和身心健康的關鍵措施,隨著城市建設加快,大量大樹及花灌木移植城市中,短期內達到較好的景觀效果,但是綠化養護管理工作是長期、且細致的復雜工作。文章闡述園林綠化在城市中的作用及養護管理。
關鍵詞:城市園林;養護管理;存在問題;保障措施
城市園林綠化是以城市轄區為載體,以植物綠化為主要手段,營造園林化城市,為人們提供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城市環境。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完成以后,保護綠化成果,提升園林景觀效果,是目前城市園林綠化工作中的關鍵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做好園林工程后期的綠化養護管理工作。
一、 城市園林綠化的組成部分及養護管理的主要內容
城市園林綠化主要由行道樹、道路附屬綠地、街頭綠地、防護林地和風景林地、單位附屬綠地、居住區綠地等組成。城市園林綠化的養護就是對以上不同類型的綠地進行合理的養護管理,以保持良好的環境狀態。
1、養護:就是根據植物不同的生長需求和特定要求,及時采取施肥、修剪、防治病蟲害、灌水、中耕除草等園林技術措施。主要內容如下:
(1)施肥
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植物種類,不同樹齡和生長狀況需求進行施肥。喬木一般在每年的春季(促進植物生長)和秋季(促進植物枝條木質化)重點施肥兩次,新植苗木要施入腐熟基肥。草坪全年施肥次數不少于三次,草坪施肥必須均勻,撒施后應及時澆水。
(2)修剪
修剪包括喬木、灌木、草坪修剪。喬木修剪一般在發芽前及落葉后進行。常綠樹種原則上不修剪,一般剪去殘枝、病枝、折枝、下垂枝。樹木修剪時,落葉樹一般不留橛,針葉樹應留1cm~2cm長的橛,剪口必須平滑,不得劈裂,并注意留芽的方位。花灌木、草木花卉修剪。
(3)病蟲害防治
喬木樹病蟲為害主要以蚜蟲為主,如國槐主要在5月~6月為害嚴重,提前噴藥進行預防效果更佳,綠籬一般在7月~8月雨水多季白粉病為害較重,提前用多菌靈進行預防與防治。
(4)灌水
全部喬木、灌木、花草除土壤封凍期外,要適時澆灌,每次要澆足澆透,澆水深度要不低于20 cm,高溫天氣應早晚分兩次噴水降溫,全年中除封凍水與返青水外,澆水的次數要根據天氣的狀況進行把握,新移栽苗木定植后必須澆足三次水,第一次要及時澆透定根水,滲入土層,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與根系緊密結合,以利于根系的恢復和生長;第二次澆水應在定根后2-3天進行;再相隔約10天左右澆第三次水,并灌足灌透,以后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澆水。
(5)中耕除草
對樹木、花草要經常性進行清除雜草和松土,使得不與苗木爭享水分及養分,提高土壤保墑能力。除草時要保護根系,不能傷根及造成根系,更不能造成黃土。草坪除草要精工細作,講求經常,使草坪純度達到98%以上。
以上是通用技術措施,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針對不同植物種類,根據其生長習性進行分別對待。
2、管理:管理是保證養護措施按序按時進行、控制養護質量的組織措施。主要包括養護管理標準的制定、養護管理方法的審核、養護管理結果的考核評定與管理、養護管理人員的組織架構及責任認定等。
二、目前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會方面:當前社會保護園林綠化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園林執法部門的職責不夠明確,市民對綠化養護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全民養護意識,毀綠、占綠現象嚴重。
2、城市園林綠化項目本身:相關主管部門對養護工作的重視程度遠遠達不到對施工工作的重視程度,在設計、施工時為達到良好效果,違背植物自然生長規律,反季栽植、盲目引進不適合當地生長樹種、為達效果盲目增大栽植密度等,給養護工作造成極大的挑戰。
3、管理方面:綠化養護經費投入不足,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對養護管理方面的資金壓縮再壓縮。管理制度不健全,組織機構不明確,各類措施無有效監督及考核。無法落實到位。
4、養護技術方面:缺乏明確量化的養護技術措施;養護管理方法籠統模糊,無針對性;養護管理人員技術操作水平良莠不齊;養護管理工具落后,管理效率差等。
三、提高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水平的保障措施
根據以上分析,為了保障城市綠化成果,促進綠地管養上水平,確保綠地管理質量,提高綠化景觀效果,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主要采取以下四方面的保障措施:
1、社會方面:
(1)完善城市綠化養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條例,明確園林執法部門的責任權利,對毀綠占綠等惡劣行為堅決懲戒制止。
(2)加強宣傳力度,倡導健康的生活理念,發揮市民主觀能動性,愛綠護綠。
2、城市園林綠化項目的控制:
(1)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應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質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布局,以鄉土樹種為主,按照生態學的原理進行合理配置,滿足植物各自生長所需的立地條件。為后期的養護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2)園林綠化施工時必須對綠地的土壤進行改良,每項施工步驟都要精心組織實施,苗木粗壯、健康、形態優美、樹形完美,種植技術嫻熟、科學、合理,后續技術措施到位,如此方能做到花木成活生長旺盛,園林景觀的整體效果才能充分體現。
3、管理方面:制定嚴格的城市園林綠化養護標準及量化考核辦法:針對不同的綠地類型(如公共綠地、居住小區、商業步行街等)制定對應的制度及量化目標,指定專人或物業管理部門進行管理,定時考核評分,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獎懲措施。
(1)養護管理承包化
推行目標管理,實行班組承包或個人崗位承包責任制,建立完善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質量檢查、考評制度、獎懲分明,提高職工積極性。根據下屬各養護組負責養護管理的綠地,統一進行養護管理,制定不同的養護管理考核評分制度,嚴格實行三定即(定人、定崗、定任務),三查(周查、月查、季查),一評比(年終總評)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養護質量水平,實現園林綠化養護的長效管理。
(2)養護管理制度化
成立考評組:成立園林考核組、綠化大隊成立自查組。自查組每天對片區進行巡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做好日記錄;考核組負責每周對各類綠地管養的考核工作及對日常檢查的督查工作。
(3)養護管理協作化
為了強化管理,明確職責,使城區街道綠化管理有序進行,綠化大隊負責綠化帶內及喬木樹池內的雜草清除,整形修剪之后的殘枝敗葉及綠化施工場地處理,環衛負責綠化帶外垃圾處理,雙方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共同打造美好環境。
(4)管理人員技術化
為了提高管護人員業務技術能力,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高級工程師,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管護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實行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成為懂技術、善操作的專業養護隊伍。
四、結束語
園林綠化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標志,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園林綠化工程養護管理是園林綠化事業的核心工作,養護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際工作中要達到園林綠化工程的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的有機結合,我們除了要掌握園林的相關原理,還要具備園林養護管理等方面的才能,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打造出經濟、實用、美觀的園林景觀。才能使園林綠化發揮更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綠化,苗木種植,栽培技術
1 苗木栽種前期準備工作
1.1 對土壤的需求
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項目中,對于采用何種苗木基本上都沒有太嚴格的需求,但是我們在栽種的過程中還是需要對土壤的酸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通常而言,受到較大污染或者屬于鹽堿地的土壤是不適合苗木生長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土質進行適度地改良。例如可以施用一些有機肥來讓土壤達到預期的要求。另外,土壤自身硬度標準也是比較重要,合適的土壤硬度能夠使苗木根部可以充分的透氣和吸水,讓苗木可以更好地生長。
1.2 對水質的需求
當苗木被栽種成功之后,澆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必須要規劃好澆水的時間,根據各種不同苗木的生長周期的不同,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澆水計劃,一般而言城市園林苗木對于所用水質并沒有硬性的要求,但是要保持灌溉用水無污染,并且不能澆灌酸堿鹽成分較多的水,避免對苗木生長造成影響。
1.3 苗木的采購
在城市綠化苗木種類的采購過程中,應該要著重選購根系長勢較好的幼苗,以便于栽種后的發育和管理,在采購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幼苗的長勢、抵抗病蟲害情況、綠化帶的設計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苗木,盡可能地選擇那些青壯年期的株體,另外還應該注意,要選擇一些比設計規格稍大的株體,便于后期對其進行修剪和設計。
2 苗木栽種相關技術探討
2.1 草木類苗木的栽種
在栽種草木類苗木的過程中,通常選擇播種的形式。這種栽種方式對種子的要求較高,采取單播的方法應該結合種子的發芽率來設定用量,通常是10~20g/m,如果選擇混播的方式就應該按照種子的出芽率與草坪的實際規劃來確定種量。在播種的過程中,要根據播種植物季行的差異而在不同的時間進行播種。一般可以利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播種:首先是條播,在已經挖好的溝渠內,將種子和細土拌勻之后沿溝撒入,溝的規格一般是5~10cm深,溝距15cm;其次是撒播,撒播并不需要提前挖溝,直接采取回紋的方式倒退撒播種子,然后用細土掩埋;最后是噴播,這種播種方式要借助播種機械,將種子、水、肥料以及泥土一起放入播種機器內,然后進行噴灑。
2.2 灌木類苗木的栽種
灌木類苗木需要較高的種植條件,一般選擇的是開溝種植。在進行開溝時,如果種植地土壤內的瓦礫較多,必須更換新土,栽種過程中應該嚴格根據土質的實際情況適當地追加基肥,將肥料均勻地與置換土拌合。栽種灌木類苗木的時間應該在起苗之后的3天進行,要注意在起苗之后及時淋水松土,確保種下的苗木水份充足,栽種前還應該將苗木進行修剪處理,如果發現有病枝、長枝,應該第一時間剪除,將苗木的自然形態保存下來。也可以對苗木根系涂抹適量的藥物,避免病蟲對其造成危害。
2.3 喬木類苗木的栽種
喬木類苗木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屬于比較大型的苗木,因此在栽種的過程中應該尤其注意植株間距,喬木類苗木在栽種時要充分考慮到其生長之后的大小,因此應該和附近的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來說在5m左右。結合過去喬木類苗木的栽種經驗來看,為了避免其將來出現偏冠的問題,必須在栽種之后對其進行適當地修剪,剪去一些競爭枝干,以促進主干發育。剪去病根,同時在栽種之前對其根系進行浸水處理,這樣能夠極大地增加其存活率。
3 苗木栽種后的保養工作
首先要將苗木進行支撐固定,在苗木表皮與支撐物之間要設置保護層,避免苗木表層受到傷害,固定好之后要定期檢查,防止固定物松動,避免苗木長大后出現歪斜的情況;其次應該做好保護措施,例如使用稻草等材料將苗木主干包裹住,以防止樹干水份的流失,同時也可以避免幼苗受到烈日或霜凍的損害,當幼苗發育長大之后要定期進行涂白,防止病蟲害的侵襲;再次是要定期進行灌溉和施肥,在灌溉過程中要控制好水量以及澆水的次數,必須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以及當時的氣候來制定科學的灌溉計劃,避免澆水過多導致爛根;最后是苗木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定期檢查,及時噴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