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如何滲透德育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技校 德育教育 滲透方法
技校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正值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一方面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學習職業理論和專業技能,他們對各種社會信息反應更為敏感和直接,我院對德育工作系列問題進行了總體構思和初步嘗試,初步形成了適合我院實際和技校學生的德育工作體系,在教育內容上確立了以思想教育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和人生觀教育,以科學信念為核心的馬列主義基本理論教育,以文明禮貌、遵紀守法和職業道德教育為核心,并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我們從學生思想變化的一般特點出發,把德育工作分五個階段進行,即入學初、學習中、實習期、畢業前和就業后。
一、入學時的起始教育
對新生進行初步的專業思想教育,并進行集體主義和組織紀律性教育,培養學生的愛校之情,促進班集體盡快形成,使技校生把道德原則和規范轉化為自己的內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人格的完善,為今后各階段德育工作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二、學習中的養成教育
這是整個德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我們盡力做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特定優勢,寓德育于教學之中,既教書又育人。加強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政治理論和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課、專業課內在的德育內容,結合有關知識的傳授,實施有機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學進程反復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紀律、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教育;我們還根據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技巧的需要,開展既有專業特點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學活動,學科知識講座和各種專業技能競賽等;我們還積極開辟課余活動的陣地,如“課余興趣活動小組”、“專業技能培訓班”等。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定教師,不間斷地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在課外活動及節假日期間,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宣傳、社會服務和社會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并通過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渠道,采取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在職業學校學習的優越性,“隱性教育”往往能起到入耳入腦的教育效果。
三、實習期的自我教育
實訓實習既是強化學生職業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又是對學生進行勞動觀念、職業意識、敬業精神、職業紀律、職業責任感教育和促進職業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在這個時期,我們結合生產實習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反污染、拒腐蝕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是非鑒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我們著重加強三個環節的教育:一是實習前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實習的目的、意義、內容、步驟、要求,了解實習單位的生產環境、勞動條件、勞動紀律等有關情況,建立由學校、實習單位和家長三方面代表組成的實習領導小組,負責制訂計劃,落實措施。二是實習中的教育管理。學校、實習單位、家長三方搞好分工協作,及時互通信息,解決學生在實習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我們還加強帶隊老師的力量,充分發揮他們在實習期間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同時,我們還注意發揮校團組織和學生干部的橋梁和帶頭作用,組織學生開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活動。學校還組織實習通訊報道組,定期編印《實習簡報》,讓學生之間交流實習體會和收獲,及時表揚好人好事,通報實習情況,積極占領實習期的德育陣地,使實習生更多地受到正面引導和熏陶。三是實習后的思想鑒定。實習期間,對實習生既抓專業技能、技巧的訓練提高,又抓思想境界,結合專業技術成績的評定,進行思想表現鑒定。實習結束時,從而切實有效地加強實習期的德育工作。
四、畢業前的職業觀教育
這一時期,學生擺脫了平日的學業壓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畢業去向、職業選擇的問題上。學生思想矛盾主要表現在如何處理個人愿望與社會需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關系的問題上,這是畢業前德育工作應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
我們多采取對話會、懇談會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思想,讓學生正確理解“三結合”就業方針的實質,引導學生客觀面對現實,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了解當前改革開放的形勢,做好就業前的思想準備。我們還以組織舉辦畢業生聯歡會、畢業成果匯報會、優秀畢業生匯報等形式開展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五、就業后的跟蹤教育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在高中學習階段,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便要求語文教學人員將品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培養作為新時期、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一項主要任務。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學在德育教育當中具備著顯著的優勢,無論是語文課外閱讀還是作文教學,只要語文教師巧妙的加以利用,那么便能對學生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想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實現,那么就應當以高中語文教學為突破點和重要手段,強化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對學生人格和道德的熏陶作用。
二、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在以身作則及言傳身教中滲透德育教育
要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全面的滲透德育教育,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語文教師首先接受教學中思想內容的教育,并且將其化作切身的思想行動,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能夠樂于效仿教師的優秀行為。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做到嚴謹治學、嚴于律己、積極工作、熱愛學生,通過教師自己的身教和言教來影響學生,通過教師自身的崗位精神和道德修養教育學生、感染學生,那么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便會在潛移默化當中逐漸形成。
(二)在古詩詞中滲透德育教育
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的古詩詞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的發揮出這些教育因素的巨大教育潛力。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基本上都是思想性與意識性統一、形神俱佳的古代文人騷客的優秀作品,每首古詩詞都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美妙絕倫的畫卷,這些古詩詞的作者都是閃光的情操、理想、人倫以及信念的寄托者,為高中德育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對古詩詞中的名句及精品進行賞析,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并且還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孕育內在美的氣質,同時也可以凈化學生的思想境界,
(三)在課文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
高中語文教材中絕大多數的課文都屬于文質兼美的典型文章,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的與課文教學中的內容加以結合,對學生實行德育教育。如果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切實的根據課文的具體特點,深入的對教材進行鉆研,全面的挖掘出課文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教育能夠在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過程當中得以不斷滲透,那么必然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發揮出極大的作用。高中語文課文中最能打動人、最能感染人的就是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主要事跡、語言、細節以及動作等諸多方面來對人物進行分析,能夠使人物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得以再現,幫助學生更好的對人物的思想情感加以理解,進而與文章的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最終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升華。
(四)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
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點教學內容便是作文教學,語文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具備著無可替代的獨特優勢。高中學習時期,正是學生分辨善惡、美丑、真假、是非能力成長的重要而又關鍵的階段,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作文教學當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同時也是教師不可推卸的重要職責及歷史使命。在當今的高中語文教材當中,語文作文訓練越來越貼近于學生的現實生活,這為高中語文教學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正可謂言為心聲,學生思想方法、世界觀、價值觀、理想追求以及道德情操的一面鏡子就是作文,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寫出看法全面、格調高尚以及觀點正確的文章,在作文教學中有計劃的、有目的的、有意識的滲透唯物辯證法的重要觀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高尚的審美情趣以及良好的道德素養,將作文教學的特殊育人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而高中學習時期又是青少年步入社會極為重要的準備階段,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人員,更應當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語言文字的教育作用以及育人功能。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生深入的滲透德育教育,將有助于學生人格素養的完善,有助于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文修養的形成,以便于使學生將來能夠更好的參與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工作當中。因此,讓我們高中語文教師積極的對“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原則加以秉承,為學生健康及全面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瑞閣.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華章,2011(7).
[2]李彩云.高職語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
關鍵詞:教學內容 教學組織形式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235-01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滲透到各學科教育中去,體育也不例外,就農村小學體育而言,從外部形態上看,學生身體鍛煉和技能技術的形成是學生有一個強健體魄的有力保障;但從學生鍛煉過程中的思想變化來看,卻包含著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鍛煉,價格的完善和審美能力等各種優良品德的形成,又是學校進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必須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體育之中,使學生在體育課上不僅得到身體的鍛煉,而且受到德育的教育。那么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如何體現呢?
1 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內容中的體現
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內容中隨處可見,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學生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如跑、跳、擲、基本體操、游戲、球類等。在這些內容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往往是游戲,因此,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游戲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無疑是最好的捷徑之一。如一年級的游戲“快快集合”,這個游戲可以培養學生遵守組織紀律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有關遵守紀律的小故事,激勵學生向叔叔學習站好隊,做到既快又靜。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學內容會時不時的對參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嚴峻的考驗。如長跑時出現“極點”,是堅持下去還是半途而廢,在比賽中對方犯規,是毫不計較,還是“以牙還牙”;集體項目中如迎面接力跑配合不夠默契,比賽失利時,是相互鼓勵還是相互抱怨;比賽節節勝利時,是謹慎從事,還是驕傲自大等。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本身就是不斷實現對小學生思想品德及個性的培養。
2 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體現
體育實踐課,一般在操場上進行,具有活動空間大、組織工作復雜、干擾因素與偶發事件多的特點,因而教學難度大。在體育活動中,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行為特征,其思想、觀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因勢利導,及時開展表揚與批評,達到育人的目的。練習過程中同學之間的相互保護與幫助等都具有具體的要求,在組織的過程中都蘊含著生動的德育教育因素,都有助于培養學生迅速、整齊、遵守紀律、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2.1 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德育為先。愛國主義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小學游戲教材中,多數游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節,又有對抗、有競爭,符合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很受學生歡迎。但是,這種教育要根據游戲的內容和特點切合實際地進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戲的思想內容,又不牽強附會。教師對游戲的選擇要準,滲透要實,方法要多,可采用“故事法、演練法”等,創作出一定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例如:武術,是我國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在武術演練中,我們應當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用錄音機播放《男兒當自強》的音樂,也可講岳飛的“精忠報國”、霍元甲的“痛擊洋人”等愛國主義精神的故事,以此來激勵學生的愛國熱情。
2.2 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
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于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愿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問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或是因為體育成績不理想,而沒有人愿意與他們一組。針對這一情況,我就親自上陣,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并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2.3 利用榜樣示范教育作用
小學生容易接受英雄行為的感染,英雄模范堅強的意志,最為學生所敬仰。在體育教學中,老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向英雄人物學習,向學生講述一些優秀運動員,體育明星的動人事跡,要求學生學習他們的優良意志品質。另外教師本身的行為對于學生也是一個榜樣,因此,教師自己應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用這些行動來影響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成員會在榜樣的影響激勵下,增加對完成目標的勇氣,增強對集體的責任心,完成自己的職責,從而達到培養意志品質的目的。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現代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體育教學必須與德育教育結合,讓學生在擁有健康的體質的同時,也擁有健康的心境,擁有快樂的人生。只要我們體育教師勤于動腦、肯于鉆研,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著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有機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定能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孟兆華.關于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實踐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教研版,2009(1):34.
[2] 王國強.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信息,2009(9):65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