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市政工程施工專業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哈建大)
2.清華大學
3.同濟大學
4.重慶大學(原重建大)
5.東南大學
6.湖南大學
7.北京工業大學(由于從哈工大引進了幾位給排水方面的專家,排名上升很快,實力有待考證。)
8.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校雖然不出名,但其“給排水”還是很強的)
9.河海大學
10.華中科技大學
11.福州大學(在福建設計行業名聲很好,就業很好)
12.四川大學
13.武漢大學
14.合肥工業大學
15.鄭州大學
16.武漢理工大學
17.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在山東就業還不錯)
18.長安大學
我單位 同志,累計從事工程咨相關專業工作共 年。
起止年月
從事何種專業工作
專業技術職務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在我單位工作期間,該同志遵紀守法,無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特此證明。
經辦人簽字:
關鍵詞:市政專業;施工類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躍發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力度加大,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需要大量從事本學科領域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的高級人才。這對高職教師提出了如何面對我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與發展方向及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的市政工程技術人才的教育改革研究課題。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理論是近年來職業教育理論界研究的熱門課題之一, 高職的專業課程設置如何實現就業導向,這是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中亟待解決的核心課題。施工類課程作為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系列主干課程,課程改革必須從具體的工作崗位需要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為主要任務,按專業核心技能要求設定教學目標,選擇課程教學內容,借助恰當的教學方法加以實施,確保人才培養目標適應社會需求,提升學生對就業工作崗位“零距離”頂崗的能力。
一、跨學科融合的施工技術及施工管理類課程體系構架
針對不同的專業,施工技術及施工管理類課程名稱不同、教學大綱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差異。然而,在工程建設實踐中同一個工程往往同時涉及建筑、道路、基坑等不同的工種。如何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將不同專業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理論有側重點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實現不同專業的施工課程突出重點,同時兼顧其他專業的技術要求,做到課程內容全面、翔實,生動、具體。再將工程材料、力學、結構、管理等相關知識融入課程教學設計中,做到課程知識體系前后有序、融會貫通。強調學科知識間的交叉和綜合性。幫助提升學生專業知識領悟力和應用能力,并激發學生參與工程實踐的興趣和志向。
二、課程培養學習情境設置
課程教學改革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按照施工的工作過程設置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以“應用性理論講授+崗位技能實訓”為課程教學模式,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形成了校內校外相結合,“教、學、做”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充分體現“在做中教,在做中學”的教學思想。根據學生的就業特點,刪除內容,強化識讀與繪制教學內容,增加并強化了試驗與檢測的內容,使教學內容更符合職業崗位的要求。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按工作過程設置,每個學習情境中的學習項目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工作過程。大部分課程采用現場教學,精選適合教學的施工工地,利用實際工作項目,由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在實施過程中,重視項目的選擇、成果的展示、教師的評估,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這是搞好“項目教學法”的關鍵。
三、多媒體教學課件及課程網站建設
1.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規范使用。學院重視教學手段、方法的
現代化建設,促進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鼓勵教師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講授內容和多媒體顯示相配合的教案,做到“胸有成竹”;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根據課程內容的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逐幀、逐條、逐行、甚至逐字顯示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能實現聽、看、想的統一;結合工程實踐,使學生能夠在課堂體驗施工情境。
2.教學專題網站建設。
通過與企業聯合打造的“道路工程施工”網絡課程專題網站,提供大量專業學習資料、施工圖片、施工錄像、施工文件,通過在線學習、在線測試、教學錄像等相關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必需的專業理論知識;采用施工資料、施工錄像、職業崗位分析等手段,使學生可以進行專業的施工情境化的自主學習;教師與學生還可以在線交流,實時完成知識的查缺補漏工作,使學生在課堂以外同樣能夠實現職業崗位能力的訓練。隨著學院對精品課程投入的逐步加大,課程組教師不斷建設道路工程施工多媒體課件和網絡課程,使課程的電子教學大綱、教案、習題、網絡課程、網絡課件、參考文獻、視頻、圖片、動畫等教學資料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得到發展,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廣闊平臺。
四、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
課堂是師生交流、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舞臺,師生應該共同參與。改進課堂教學包括施工技術及施工管理類課程多媒體課件的優化,增加工程施工環節的圖片、錄像、動畫等內容,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工程施工工藝的感性,讓課程更生動、更活潑。尤其是圖片、錄像、動畫等更符合工程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類課程的特點。“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使該課程的重點、難點均能通過具體形象的動畫、視頻和音頻等手段得到強化,既節約了教學時間,增大了內容容量,又使相對枯燥的施工課程教學變得直觀、生動。”;在課程設計階段把學生分為小組,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啟發,學生小組的討論與工作分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鉆研問題、探究創新的興趣和能力。同時,課程增加了學生的工地參觀環節,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將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相結合,在夯實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提升學生自主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相互溝通并改善團隊精神的能力,提升授課教師的教育理念及綜合業務能力。圖7 反映了跨學科融合、規范整合、改進課堂教學與考核以及小組制、校內外結合等教學改革措施的邏輯關系。
參考文獻:
[1]劉昌明,張濟生,唐一科.正確定位培養目標,切實增加工程能力―――工科本科生工程能力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