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村新農村建設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民素質,促進農業發展
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發展現代高效農業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4、工業反哺農業 城市帶動農村
5、莫為小事爭,莫把閑言講
7、愛崗敬業勤勞富 精打細算聚財富 遵紀守法健康富
8、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構建環境友好型農村
9、堅持工業化致富農民,城市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走新型“三農”發展之路
10、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11、改善農村環境 提升農民素質 促進農業發展
12、大家一條心 建設新農村
13、破除陳規陋習 倡導文明新風?
14、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構建環境友好型農村
15、統籌城鄉發展 促進社會和諧?
16、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17、堅持多予少取放活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8、大家一條心 建設新農村
19、破除陳規陋習 倡導文明新風
20、堅持科學發展 著力改善民生 促進社會和諧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創造新業績
21、開展家園清潔行動 建設美好家園
22、工業反哺農業 城市帶動農村
23、統籌城鄉發展 促進社會和諧
24、講整潔 愛衛生 共建農村好環境
25、堅持多予少取放活 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26、工業反哺農業 城市帶動農村
27、搞好村莊規劃 改善農村面貌
28、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
29、四季有花香,環境更優美
30、堅持多予少取放活 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31、全黨動員 全民參與 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32、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33、好心總有好報,幫人就是幫己
34、鼓勵農民創業,擴大農民就業,拓寬增收渠道,富裕農民生活
35、著力改善民生 促進社會和諧
36、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 村傳播
37、扶貧幫困,患難相助
38、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
39、知榮辱 講正氣 樹新風 促和諧
40、勤勞是幸福的右手,節儉是幸福的左手
41、弘揚“三創”精神,加快現代化新農村建設?
42、推進農村科技創新 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43、實施沼氣工程 改善農村環境
44、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45、搞好村莊規劃 改善農村面貌
46、建設新農村 倡導新生活
47、搞好村莊規劃 改善農村面貌
48、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49、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逸為恥。
50、建設新農村 倡導新生活
51、推進農村科技創新 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52、培育文明新風 構筑和諧農村?
53、堅持科學發展 建設現代農業
54、培育文明新風 構筑和諧農村
55、不斷深化“三有工程”,鞏固完善“五道保障”
56、建設新農村
倡導新生活
57、知榮辱 講正氣 樹新風 促和諧
58、村有主導產業 戶有致富門路
59、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60、反對,遠離
61、破除陳規陋習 倡導文明新風
62、愛崗敬業勤勞富 精打細算聚財富 遵紀守法健康富 家庭和睦同心富 鄰里相親互相富
63、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構建環境友好型農村
64、發展現代高效農業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65、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
66、大家一條心 建設新農村
67、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68、發展現代農業 增加農民收入
69、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化農村“文明福萬家”主題教育活動
70、加快新農村建設,全面實現“兩個率先”
71、突出產業發展 增加農民收入
72、春耕不好害一春,育兒不嚴害一生
73、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74、全市動員,全民參與,努力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局面
75、努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76、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理順基層管理體制
77、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78、誠實守信,勤勞致富
79、金鄉鄰,銀親眷;鄰居好,賽金寶
80、牢記胡總書記囑托 扎實推進新農村工作
村容村貌新變化”的xx期間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奮頭目標,縣委、縣府作出了《關于加快我縣新農村建設的意見》,**鄉**村*****年被縣委、縣府被列為全縣第一批25個新農村示范村之一,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編制完成的本規劃。
本規劃的編制經**縣人民政府統一部署,**縣規劃和建設局新農村規劃編制工作組組織,縣規劃設計室具體承擔編制任務。
1、新農村規劃建設文本
2、區位關系圖
3、產業發展規劃圖
4、村莊整治規劃圖
5、配套設施建設規劃圖
**縣規劃和建設局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目錄
第一章總則…………………………………2
一、**基本情況………………………2
二、存在的問題…………………………3
三、規劃依據與原則……………………4
四、規劃重點與基本思路………………5
五、規劃目標……………………………5
第二章**新農村建設規劃………………5
一、村莊性質與規模……………………5
二、土地利用規劃………………………6
三、產業發展規劃………………………6
四、配套設施規劃………………………7
五、農房建設規劃………………………7
六、環境保護規劃………………………9
第三章實施規劃的措施及建議……………9
**縣**鄉**村新農村規劃建設文本
第一章總則
一、**村基本情況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縣南部,**鄉境內,東靠***,南鄰***,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村域內四面皆山,地貌為侵蝕臺坎狀低山圍繞的構造山原,屬典型的山區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質多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圍及人口
全村幅員6306畝,耕地1368畝,其中:田地80畝。全村共有6個組,352戶,總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畝。
(四)經濟與產業
***村村域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依靠農業種植、畜牧養殖和勞務輸出。主要農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經濟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為主,現全村已發展柑橘100畝,核桃100畝,桃80畝,畜牧產業以黃羊、生豬、小家禽飼養為主。
(五)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現狀
1、道路現狀
全村現有進村主干道一條,全長4.5公里,紅線寬度為4米-5米,為泥碎石路面;現有社道15公里,寬度3.5米-4米?,F有3.2公里入戶文明路。
2、電力現狀
全村由縣電力公司統一架設的農網供電,設有一個變電站,電力供應能夠滿足需要。
3、給排水現狀
各農戶現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紅層找水)和使用澗水解決,水質一般。
廁所以旱廁為主,個別農戶建有沼氣池,人畜糞便部分進入沼氣池進行處理,污水仍已直排為主。
4、通信、有線電視
全村已接通固定電話線,部分農戶安裝了固定電話,已通移動電話。有線電視用戶極少。
5、公共服務設施及配套基礎設施
該村有村委會辦公室一處、小學一所、醫療點一個,均分布在三社,無固定垃圾堆放點。
(六)村莊現狀情況分析
1、全村土地構成分析
一級分類二級分類三級分類字庫村
編號名稱編號名稱編號名稱面積(畝)
1農用土地
11耕地小計1368
112水田80
114旱地1288
12園地小
計370
121果園280
125其他園地90
13林地小計780
131有林地580
132疏林地200
15其他農用地小計129
153農村道路115
154坑塘水面9
156農田水利用5
2建設用地
20居民點及
工礦用地小計89
203農村居民點89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設施271水庫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567
合計6306
2、全村居民點現狀分析
該村范圍內,居民居住較為分散,村委會所在地相對集中有5個居民點,但都規模較小,最大的居民點居住有20戶左右,全村居民點分布較亂。
3、農房建設質量分析
***村除8%屬磚混結構村民住宅外,其余多為土木、磚木結構住宅,均為村民自建房,建筑時間參差不齊,建筑風格各異,配套設施不全,人畜未有效分離,總體質量較差。
4、居住條件分析
村內無公共綠地,無專門的公共活動場所,社會生活單調,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為主要燃料,無統一垃圾回收和處理點。村內交通狀況相對較好,6個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戶路為泥結石路,以公路和文明路為主的村社路網基本形成。
5、經濟發展分析
***村屬***鄉規劃確定的蔬菜,干果、水果規模發展區,今后鄉域經濟發展以第一產業的規?;?、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來帶動第二、三產業的發展。
農業方面,應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科技投入,繼續發展以柑橘、核桃為主。在發展主業的基礎上,持續擴大南江黃羊、生豬、小家禽的種養規模,增加收入。
二、存在的問題
(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僅1.02畝。
(二)無支柱產業,農副產品生產規模小,市場競爭力低,二、三產業尚處于萌芽狀態,服務水平低。
(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積大,住房平面布局較為混亂,利用率低,土地資源浪費。
(四)公共設施不全,無農民集中活動地點,無集中綠化和安全管理機制。
(五)基礎設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統不完善。環境衛生差,禽畜養殖方式和養殖地點安排不合理,農戶生活垃圾沒有規范處理,環境污染嚴重。
三、規劃依據與原則
(一)規劃依據
1、國家與四川省的村民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2、《村莊規劃標準》;
3、《全國村莊整治工作會議材料》;
4、《***鄉集鎮規劃》;
5、《***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
6、《***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7、《農村村莊規劃建設條例》;
8、國家、省、市、縣關于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
9、縣委、縣府對新農村建設的具體要求。
(二)規劃指導思想
堅持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通過有效的措施發展村莊自身建設,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條件,提高村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此基礎上達到發展經濟、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逐步發展成為繁榮、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規劃原則
1、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結合該村自然環境,資源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統籌兼顧,綜合布署該村的各項建設項目。
2、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長遠發展的關系,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使村莊的各項建設規模、速度同當地經濟發展、人口增減相適應。
3、合理用地,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
4、合理布局,配套建設,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5、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統一規劃村莊產業、綠化、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設施。
6、保護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
7、遵循:“規模適度的村莊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設風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設施,生態良好的自然環境,規模發展的產業結構”的規劃原則,大力實施“村莊發展治散、基礎設施治缺、村內建設治空,村容環境治臟,農戶住房治亂,產業發展治多”,確保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基本改變。
規劃年限:近期:xx年至xx年;遠期:xx年至2020年
四、規劃重點與基本思路
(一)規劃重點
1、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結合土地整合,對原有破、危房進行拆除整理,在規劃用地范圍內就近集中,規范建設。
2、完善基礎設施以及配套公建,滿足居民生活、生產的需要,鋪設給、排水管網,電力、電信、光纖、電視線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氣)處理,對村內水溝、水塘、堰渠等水利設施進行整治和修繕,村內設置公共廁所、垃圾處理點等設施。
3、對村莊環境進行整治,重點處理好人畜關系,采取適當措施美化環境,在適當地點增加公共綠地,滿足村民修閑娛樂活動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以現有條件為基礎,加大科技投入,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規?;l展,產業化經營;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筑風貌形成,主要以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努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五、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標美公路進村、文明道路入戶;人飲工程進村、安全用水入戶;
農網改造進村、電視電話入戶;環境整治進村、美化家園入戶;
特色產業進村、富民項目入戶;科教文化進村、文明新風入戶;
民主法制進村、遵紀守法入戶;黨的建設進村、黨員幫扶入戶;
(二)經濟發展目標: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動字庫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
(三)社會目標: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字庫村生產、生活、休閑、娛樂等基礎設施合理配套,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巨大提高,城鄉差距逐步縮小。
(四)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目標:示范點內道路硬化率達100%,用電普及率達100%,安全飲用水合格率達100%,電視通訊信息網絡基本實現配套,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衛生等生活服務設施。
(五)生態環境建設目標:清潔能源普及率達100%,生活污水沼氣化處理達80%以上,規?;B殖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0%,實現垃圾集中堆放清運。
第二章**村新農村建設規劃
一、村莊性質與規模
(一)**村的發展性質:立足生態優勢,以“蔬、果、牧”生產為重點,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規?;l展,產業化經營。大力培育勞務輸出產業,實現農村勞動力異地轉移;按照適當集中和個別整治相結合的原則,加大配套設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農副產品規模生產和加工為重點,大力發展集體和民營企業,逐步將字庫村建設成為生態農業的現代化新農村。
(二)村莊各規劃年限人口規模:近期xx年村莊人口1380人,遠期2020年村莊人口1420人。
(三)同規劃年限相對應的用地規模:xx年,農業用地2756畝(其中耕地1400畝),建設用地控制在100畝以內,2020年農業用地3750畝(其中耕地1620畝),建設用地控制在110畝以內。
二、土地利用規劃
一級分類二級分類三級分類近期用地遠期用地
編號名稱編號名稱編號名稱面積(畝)面積(畝)
1農用土地
11耕地小計14001620
112水田100120
114旱地13001500
12園地小計4001050
121果園300500
125其他園地100550
13林地小計800900
131有林地600700
132疏林地xx00
15其他
農用地
小計156180
153農村道路140160
154坑塘水面1013
156農田水利用67
2建設用地
20居民點及工礦用地
小計100110
203農村居民點100110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設施271水庫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4502446
合計63066306
規劃建成蔬菜種植基地近期用地500畝,遠期用地700畝;規劃建成柑橘種植近期用地100畝,遠期用地100畝;
規劃建成核桃種植近期用地100畝,遠期用地200畝;
規劃建成桃種植近期用地100畝,遠期用地100畝;
規劃建成牧草種植近期用地300畝,遠期用地500畝。
三、產業發展規劃
(一)發展重點:一是蔬菜。建立和發展鐘家灣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為主;
二是果園。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建立干、水果產業帶,以柑橘、核桃種植為主,發展特色干、水果產業;
三是養殖。發展五社的黃羊養殖,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養雞、生豬養殖為主,擴大養殖規模;
四是勞務。每年勞務輸出300人,以專業勞務為主,壯大勞務輸出產業。
規劃近期黃猴年出欄3000只,遠期年出欄4000只;
規劃近期生仔猴年出欄4000頭,遠期年出欄6000頭;
規劃近期小家禽年出欄115000只,遠期出欄xx0只。
(二)經濟發展目標:到xx年,全村人均gdp達到9000元,工業生產總值達到90萬元,年均增長速度10%,農業生產值達到600萬元,年增長速度10%,第三產業總值532萬元,年均增長速度10%。到2020年,村級生產總值達到2300萬元,年平均增長速度9%,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200萬元,年增長速度為9%,第二產業總值達到200萬元,年增長速度10%,第三產業總值1100萬元,年均增長速度10%。
以xx年為基礎,人均純收入2100元,按每年8%的增長速度,到xx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到2020年達到4200元。
(三)社會發展目標: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農村,主要指標為:嚴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近期人口自然增長控制在1%,遠期控制在0.8%。人均公共綠地達到3.0m2以上。道路鋪裝或硬化率達到8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農村沼氣使用率達到100%,電話普及率達到100%,電腦普及率達到50%。每戶建沼氣池,合理布局建公廁和垃圾收集點,保持村容整潔衛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學,幼兒園、文化室、科普室、醫務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期內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專業學業,65%的勞動力具有專業技術水平。
四、配套設施規劃
(一)綜合交通規劃:充分利用現狀地形條件,結合各功能分區,創造便捷的交通環境和完善的新農村道路網絡。
路網結構:以村道、社道相結合為骨架,各組穿插環狀加放射狀的路網結構,完善村域道路結構;
道路等級:村道路分為兩級,由村級公路和文明路組成。村主要道路寬度6--6.5米,村內組團之間聯系的環狀及放射狀道路寬度為4—4.5米,文明路寬度為1-1.5米,村公共服務中心均設置停車場。道路建設要達到標美路的標準,做到溝通、路平、坡緩、涵洞通。
(二)供水工程規劃:新建社區用水按規劃要求由村民自建凈水設施供給,用水綜合指標按300l/(日.人);
居民點供水管網最小管徑為dn50pvc管,按用戶區位埋地敷設于地下。保留村民點用水由現有的自設取水水井作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統一要求進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設按農田水利灌概的統籌規劃要求實施建設。
(三)排水規劃:雨水應順地溝沿道路邊溝就近排放,宅院內雨水經雨水溝匯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溝渠。規劃區內現有雨水明溝底寬0.5米均為土溝,規劃整治采用30cm厚水泥沙漿砌片石呈梯形明溝。
污水近期經沼氣化糞池處理后用于農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80%計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側,支管接至每棟建筑物,材料用鋼筋砼圓管。
(四)“三電一廣”規劃:供電由縣城110kv變電站統一供給,改造現狀供電網絡,三相電網絡覆蓋率為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標準按300w/(日.人),生產用電按xxkw.h/萬元的標準配送。
郵政電信規劃設村郵政電信代辦點一個,承擔報刊雜志等郵政業務和代辦電信業務。規范村內電信線路走向,完善數字通信和光纖網絡。
提高電腦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對市場信息的了解,努力構建電腦信息網絡系統。
廣播電視和寬帶網絡系統,規劃該村逐步同縣城聯通閉路廣播電視和電腦寬帶網絡,使有線電視和電腦寬帶網絡覆蓋率達90%以上。在村域內適當選址安裝高音喇叭,以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
五、農房建設規劃
(一)對于一些不適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風,又提高室內外環境質量,適應現代化生活。
(二)建筑材料多為就地取材,碎石鋪路,磚塊砌墻,白灰沙漿勾縫等。
(三)路面處理,鋪設應就地取材,選取自然古樸,卻又透著當地民族文化氣息的道路鋪裝,形式以現有道路為模板,加以拓寬、平整,體現農村自然風景。
(四)外觀上采用川北民居風格,屋頂局部由坡頂進行裝飾。建筑風格應保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體量、低層數,變化豐富,均應采用坡屋頂,與山型地勢相協調,依山就勢而建。建筑層高不超過3.4米,建筑層數不能超過2層,建筑脊頂坡度按1:2.5計。
功能組成庭院空間空間界定
人居環境1、拆除了一些多余的空間(如一些經常不用的附屬房),增加了一些不夠用的功能的房間(如一些不夠用的設施房);2、對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間進行了調整(如一些與家居房沒分開的家畜房間進行了分開處理);3、每家每戶都設置一個衛生間。打造庭院經濟,局部設置花卉、蔬菜種植空間,并在庭院內部布置休閑空間,可以讓村民盡享天倫之樂。對內部交通通行系統、綠化空間、居住空間及附屬房進行了合理的整合及處理,并利用青石鋪路,磚塊鋪地。
風貌特點
建筑風貌1、立面上設置一些比較突出的實木恒條,給立面上帶來突出變化;2、立面白色沙漿抹灰。居住房采用假坡屋頂,一些附屬房則采用坡屋頂形式,與前面的假坡形成呼應;3、用水泥或青石板硬化前面的前壩,并利用木柵欄進行少量的綠化處理。
(五)新建村民住宅必須按照統一規劃要求進行建設。新建現代農村住宅要求設計新穎,功能合理,建筑風貌體現川北民居特色,并結合現代生產、生活需要,屋頂采取平坡結合,努力打造個性鮮明、特色突出的農村建設新風貌。住宅成套率達80%
(六)對現有農房采取固化政策,嚴禁亂修亂建,鼓勵到新建社區集中聯建;嚴禁亂修亂建,積極推行農民公寓式住宅。
(七)規劃在***社***地合理安排村委會、村小學、村文化室、科普室、醫務室等公共建筑設施,并規劃建設農民超市、文化活動中心和農民技能培訓點;在界牌溝設立垃圾集中堆放場。
公共建筑在平面構成和立面設計上,均新穎別致,功能完善,能充分體現現代新農村風貌。
(八)規劃在***、***、***建立三個集中村民居民點,***社***點逐步并入**街道成為社區,并在該社區規劃建設敬老院和民營工業加工區。
(九)村綠地總體布局由多塊中心綠地、組團結地、綠化帶及各居民點和社區的宅前綠地構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地系統;
村綠地強調突出不同特色,考慮步行娛樂均可的豐富空間環境,設置坐凳、小品等。綠地采用草、樹、土丘等富有變化的手法,體現高低錯落,營造環境氣氛。
(十)居民點內安裝路燈,路燈的選型要與村莊的建設風格相協調,以保障安全和襯托村莊建設效果。
(十一)抓住***部門掛聯***村的有利契機,組織成立文化宣傳隊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環境保護規劃
(一)保護環境建公廁,加強環境衛生管理,以村為單位成立清潔維護小組,對共廁的市政公用設施進行管理和維護。在鄧家坡居民點由小學廁所改造水沖式公廁一座,糞便通過化糞池進行處理排放,加強對污水進行治理,污水必須經化糞池進行處理后才能排入水體,村境內水體水質應達到三類水域標準。
(二)保護生態建沼氣池和使用燃氣,加強對大氣環境的保護,提倡使用清潔能源,戶戶建沼氣池,***年突破20口,力爭xx年全村普及。
(三)保持清潔建垃圾堆放點,加強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規劃村垃圾收集點4個,對村垃圾進行袋裝化收集,統一運往固定垃圾堆放場處理。
(四)院落綠化,通過整合院落空間,在室內種植鄉土植物或果樹進行綠化,結合步行交通系統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綠化滲透到每戶的宅前屋后。
第三章實施規劃的措施及建議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能力建設,大力實施縣委提出的農村黨建強基工程、榜樣工程、接班工程和溫暖工程,按照縣委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實現“村美、民富、班子強”為目標,堅持以“五改三建”為抓手,以解決“四難”為重點,努力改善農村條件,優化人居環境。
本新農村規劃由***鄉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由字庫村委會具體執行,鄉村應成立新農村建設機構,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新農村規劃一經批準,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規劃要求和用地調整,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必須經法定程序報原審批機關批準,維護規劃的嚴肅性。
新農村規劃批準后,加強規劃的宣傳,讓村民理解、認識、支持新農村的規劃建設,自覺維護和實施新農村規劃。
1998年10月,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從這段論述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
應黨的要求,全中國開始實行新農村建設。我們將視線鎖定到到北京市延慶縣的名叫“龍聚山莊”的村子。在北京這個行政中心的生態區里,這樣一個村子從中脫穎而出。
“龍聚山莊位于北京素有“夏都”之稱的龍慶峽風景區,小區北靠冠帽山,東依石京龍滑雪場,南瀕萬畝媯川平原,整個小區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風景秀麗,綠化率高達45%,容積率0。38。龍聚山莊溫泉大社會以優美的環境和卓越的配套設施為現代人休閑度假、安度晚年、投資保值的理想去處”這是百度百科對龍聚山莊的介紹。是的,倚在半山的別墅,娛樂設施應有盡有,生態環境質量高。對于這樣的誘惑誰又能抵擋得住呢?但又怎能想象得到,十三年前的龍聚山莊竟是延慶縣最貧窮的村子之一。據說,龍聚山莊舊稱小魯莊,是一個又破又舊的小村子,這片樓房別墅區,之前是一片山地。現在看起來卻是如此的豪華大氣,可見,黨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視和村長對村子的所投入的感情。
龍聚山莊對新農村建設的第一步就是以住宅消費為突破口,在半山腰以及山底處建設別墅區,不僅使沒有工作的村民都有了可靠的收入來源更隨著城里人定居郊區,既緩解城區人口壓力,也拉近了城鄉之間差距,推動本村自身的城鎮化。使新農村建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帶動本地區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些年來中國也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很多的城市人口都愿意去郊區生活。龍聚山莊也沒有放棄這個機遇,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入住龍聚山莊,村里開始擔心安全問題。便在村子內部招收保安,既保證了村民的收入來源也強化了村子內部的治安系統。
隨著不斷的投入與發展,龍聚山莊便回歸本原。讓每個村民都住好房,每個勞動力都能得到就業——這是龍聚山莊永不放棄的追求。山莊根據村民住宅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拆遷補償辦法。本著一切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的態度,去與村民溝通,盡可能的不讓村民吃虧。這一計劃極大程度的收攏了民心,也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腳步。
新村建設極快的與當地的其它產業相輔相成,合理布局,成功地帶動了各行業的發展,實實在在的提高了村民收入。龍聚山莊通過新農村建設,出現了很多的用人崗位,現在有很多村民在物業管理、建材運輸銷售、餐飲旅游、商品零售等部門就業,直接解決了本村勞動力220余名,本地區的勞動力1000多名。
新農村建設的加快,也出現了一個難題就是:老齡化問題嚴重。村里及時發現便制定了,老人養老和干部退休等一系列福利措施,現在50多戶60歲以上老年夫婦已免費住進老年公寓;30多位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在溫馨家園吃住養老。本村的學生和老人每年可得到村委發放的600-1000元的教育補貼和養老補助。
其實,可以觀察龍聚山莊的發展史你會發現真是建設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民心。維持有法有情的鄰里親情、有錢有樂的小康家庭、有血有肉的黨群關系、有花有草的山村環境、有形有色的發展空間,讓百姓安居樂業、和諧穩定,才是建設新農村的制勝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