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培訓教學活動范文

培訓教學活動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培訓教學活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培訓教學活動

第1篇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教師培訓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604(2013)04-0029-04

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美國著名教育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專業成長公式即為“成長=經驗+反思”,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現代漢語詞典》對“反思”的解釋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就本文而言,筆者認為,反思是人們將自己或集體中的他人作為研究對象,以一定的標準連續自覺地審視這一研究對象正在發生、已經發生的觀念、行為等的思維活動。如果反思的對象是自己,即為自我反思;若反思的對象是集體中的他人,則為集體反思。反思具有連續性、自覺性以及一定的標準。反思的具體內容是正在發生、已經發生的觀念、行為等,它是一種思維活動。具體到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是指教師把集體教學活動作為研究對象,為了實現有效教學以一定的反思標準對自己或他人正在發生、已經發生的集體教學活動進行連續回溯、監控、討論分析的思維活動。教學反思既包括教師個人反思,也包括集體反思,它們都需要教師之間合作對話、交流討論。在教師文化共同體中,教師群體通過內部之間的相互關注、相互學習,更新教育觀念,促進反思能力的提高。

筆者梳理文獻了解到,目前關于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小學階段,對幼兒園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的研究較少,且偏重于理論探究。而筆者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發現,我國幼兒園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多為活動后的反思,缺少活動前及活動中的反思;反思視角較單一,主要是通過自我反思及與同事交流進行反思,缺少基于幼兒及理論文獻閱讀角度的反思;反思的方法比較少,主要是“想想”“寫寫”,缺少深度和廣度,等等。

考慮到已有研究不足以反映幼兒園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筆者采用質、量結合分析的方法對珠三角地區的幼兒園教師的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進行了調查,以期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反思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廣州、深圳兩地不同性質的城市幼兒園及其教師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

自編《幼兒園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調查問卷》。問卷包括基本情況、16道單選題、3道不定項選擇題三部分內容。經過前期檢驗,該問卷克倫巴赫a=0.91,各因子的內部一致性系數也都高于0.75。研究者通過郵寄、現場發放等形式共發放問卷330份,回收有效問卷249份。全部數據通過SPSSl7.0加以分析。參考范梅南(1977)對“教學反思水平”的劃分,本研究將教師的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分為三級:水平1,技術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水平2,實用行動水平(practical action);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 reflection)。

2.訪談

采用半結構訪談法,即根據訪談提綱問所有訪談對象完全相同的問題。訪談對象為廣州市T幼兒園7名不同班級、教齡、學歷的教師。T幼兒園是廣州市天河區一所民辦幼兒園,據了解,其發展規模和水平在本區均屬中等,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水平能代表本區教師的平均水平,因此。選此幼兒園教師作為訪談對象。訪談為期14天,研究者利用教師中午休息時間進行訪談,訪談結束后對訪談錄音進行整理和歸類分析。

3.觀察

研究者在T幼兒園做了兩次非參與式集體教學活動觀察,一次是一名專家型教師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另一次是一名新手教師開展的園本教研活動。通過對比這兩次教學活動,了解不同教師在個體反思及集體反思中的差異。活動結束后,研究者對觀察記錄進行整理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問卷調查結果

1.反思水平處于實用行動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

從上表可以看出,廣州、深圳兩市的幼兒園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處于實用行動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這表明接受調查的幼兒園教師的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還是較高的。

2.教師背景(專業、學歷、教齡)、幼兒園機構性質與反思水平顯著相關

調查發現,教師的專業、學歷、教齡以及所在幼兒園的性質對教師個人的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有一定的影響,不同專業、學歷、教齡以及所在幼兒園性質不同的教師其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明顯不同。教齡在2年以下的與有6-10年教齡的教師之間差異顯著,這反映出新手教師與熟手教師之間專業成長的差異比較大。一般而言,2年以下教齡的是新手教師,還處于適應職業的生存階段,教學經驗不夠豐富,處理問題也不夠老到,每天大多忙于備課、組織活動、開展家長工作等,反思的意識不強,即使反思也缺乏深度和廣度;而有6-10年教齡的教師對教學知識和技能的把握已比較嫻熟,能夠較好地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反思的意識也較強,且有~定的深度和廣度。這也驗證了波斯納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可以說,教師的專業成長即是經驗與反思互相作用的過程。

3.教師反思水平受其他因素影響

本研究還發現,理論與實踐的學習與指導、專業素質、專業自覺性、敬業精神、自我反思的意識與能力、工作量、實踐經驗、實踐時間、幼兒園管理者的要求、支持性環境(同事交流學習)等都對教師的反思水平有一定影響。排在前三位的影響因素是:理論與實踐的學習與指導、實踐經驗和專業素質。

(二)訪談結果

1.反思的原因

訪談得知,教師進行反思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是領導要求。L教師向筆者坦言:“很多人寫反思都是領導要求的。”二是自身的發展需求及教育的需要。如M教師說:“如果我不反思的話,就不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夠。”K教師則說:“集體教學活動反思可以幫助我了解孩子接受的情況,知道他們達到了什么程度,如果發現孩子的發展沒有達到目標,我會調整一些做法。”

2.反思內容

通過訪談筆者發現,教師反思的內容集中在兩方面。一是集體教學活動本身,包括反思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策略和活動效果。如K教師說:“活動結束后,我會想想整個流程跟預先設計的有沒有出入。”二是幼兒,包括反思幼兒的反應及幼兒的已有經驗。c教師如是說:“我經常反思幼兒的反應和興趣,也就是看看活動結束后幼兒會有什么不同。”

3.反思手段

整理訪談資料發現,幼兒園教師反思的手段有:(1)想想。有的教師表示:“自己想得比較多,寫得比較少。”“平時大多數是自己思考,自己積累。”(2)寫反思筆記。L教師提到,她“每月都會寫反思筆記,經常在筆記里寫今天的集體活動組織得怎樣,或者孩子給了我什么樣的啟發”。(3)與同事交流。M教師告訴筆者:“跟其他老師討論,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激發幼兒的興趣。”(4)查閱文獻。B教師談到查閱文獻也是一種較好的反思手段:“平時自己會看相關的教科書。上網查閱相關的教學內容,尋找最佳的教學策略。”(5)活動后效果分析。c教師認為,對每次集體教學活動進行記錄和效果分析也是一種很好的反思手段,她提到:“每次集體教學活動結束后,自己都會大體記錄一下,并作個效果分析,有時間再細細探究,這樣下次活動會開展得更好。”

4.反思的情境

教師一般在什么情況下會反思呢?通過訪談我們發現,以下幾種情境下教師容易反思。(1)當幼兒的興趣突增或突減時。M教師表示:“小朋友很亂或很靜時自己會反思。如果孩子突然心不在焉我會想為什么他們會不感興趣呢?是不是我講的內容他們不理解?”L教師也表示自己常常是看幼兒的反應來決定反思與否的:“如果孩子的反應很不一樣,我會反思一下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2)觀摩同行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時。B教師認為:“我們平行班里開展的集體教學活動大多是一樣的,但老師設計的活動方案可能不同,每次觀摩她們的活動時,我就會反思自己,總能發現一些問題。”(3)發生突發事件時。K教師談到:“如果活動開展得很順利,就不太會多想,但如果發生了突況,在處理之后,我會很快反思這樣處理是否妥當。”

5.反思的效果

怎樣才算反思有效,不同教師有不同看法。(1)達到活動目標。c教師認為:“一個經過反思的教學活動重新開展時應該要達到預定的活動目標,這點很重要。”(2)活動過程流暢。M教師覺得,反思后的活動重新開展時應做到程序清晰流暢。(3)活動中幼兒興趣高。L教師非常看重孩子的參與程度。她認為,“只有孩子們樂于參與,興趣很高,才能說明這個活動效果很好”。(4)幼兒在活動中有收獲。B教師認為,“幼兒從中有所收獲,這樣的活動才能算是有效的。”

6.反思應具備的條件

(1)具有反思意識。大部分教師都表示,反思工作應該“有‘心’,平時要自覺地去做,應該增強反思意識,具有反思意識是開展反思的前提”。(2)活動前準備充分。還有教師認為,反思其實是一項技術活兒,應做好準備:“活動前準備時就應考慮可能出現什么問題,這樣開展反思比較順理成章。”(3)把幼兒放在首位。c教師認為,“只要教師時刻考慮幼兒,關注他們的需要和反應就能找到很多反思點”。(4)具有高學歷。不少教師認為反思水平跟學歷相關,覺得“學歷高的老師寫作能力較強,更會反思”。

(三)觀察結果

1.集體反思與個人反思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教師的集體反思與個人反思有所不同,集體反思時,教師通過相互交流討論更能提升反思意識及批判意識。曹培英認為:“與同行的溝通、交流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教學的社會性所決定的。”因此,教師宜多參加集體反思交流活動,利用集體反思的優勢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㈣

2.專家型教師與新手教師的反思

觀察還發現,專家型教師與新手教師的反思存在較明顯的不同:專家型教師反思的內容更寬更廣,反思的方式更靈活多樣,反思的效果更明顯。反思也更具批判性。新手教師的反思則較多考慮的是技術性問題。這可能與新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的專業發展程度不同有關,可見,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是相互促進的。

三、啟示

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提高幼兒園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可以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對開展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有一定的啟示:可以提高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為培訓目標,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以提高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為培訓目標

當前,有很多教師培訓存在著目標模糊的問題。為此我們建議努力從教學實際出發,將提高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作為教師培訓目標,以促使培訓更加細化、具體化。提高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也就是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

(二)以深化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內容為培訓內容

當前,有很多教師培訓存在內容缺乏針對性、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問題。而圍繞教學實踐反思開展的培訓活動貼近幼兒園工作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集體教學活動的反思內容可以包括:反思活動本身、反思幼兒的興趣和反思幼兒已有的經驗等,因此,可以從集體教學活動本身及幼兒出發,開展包括對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策略和活動效果以及對幼兒的反應、幼兒已有經驗的反思,從而提高教師的反思水平,達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培訓目標。

(三)以參與和合作為培訓的主要形式

當前。有很多教師培訓存在形式單一的問題。如果培訓缺少交流互動。很難被參訓者所接受。觀察發現,教師在集體反思中。通過與同行交流討論大大提高了反思水平。德國社會學家勒溫(K.Lewin)的群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 Theory)理論認為,群體是一個整體,群體成員之間會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在群體中,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的成員之間相互啟發、補充,在交流合作中產生新認識、提升新水平。”他用下面這個公式表示個人與環境的交互關系:B=(P,E)其中,B(Behavior)是行為,P(Personal)指個人,E(Envlronment)是環境,f(function)是函數。這個公式的含義是,個人的一切行為(包括心理活動)是隨其所處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也就是說,個體在群體中生活,其行為不僅取決于個體,而且受群體的影響。因此,以參與和合作為培訓的主要形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

(四)以提高教師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效果為培訓的最終目的

當前,有些教師培訓的效果不明顯,培訓成了費時費力不討好的事。研究者認為,以反思為培訓切入點,可有效提高教師的參與積極性,反思后再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效果也非常明顯,教師對活動的不斷反思提高了教學水平,從而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因此,開展幼兒園教師培訓,可以提高教師的集體教學活動反思水平為抓手,幫助教師樹立新的觀念,最終提高集體教學活動反思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349.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55.

[4]曹培英,教學反思的涵義、分類與內容[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0,(12).

[5]顧榮芳,等,新手到專家: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余文森,等,教師專業發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

第2篇

【關鍵詞】企業培訓方法;應用型高校;教學活動的應用

自從2002年我國首次提出建設應用型院校理念以來,由于其鮮明的地域性、行業性、適應性特點而受到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重視。應用型人才培B是隨著20世紀初“威斯康星理念”――大學為社會服務職能的確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其本質是如何處理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應用型高校與研究型高校、高職高專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法、培養類型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差異。它以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本科人才為己任, 主要為中小型企業或基層單位輸送崗位所需的技術人員、操作人員、管理人員。雖然應用型高校辦學目標清晰、定位明確、特色鮮明,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應用型高校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

目前,應用型高校教學活動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個方面。

一方面,教師對教學活動定義的理解存在偏差。某些教師僅從狹義的角度去理解教學活動,把教學活動僅僅理解為課上的45分鐘,教學大綱、課件、教案、講稿的設計只圍繞這45分鐘展開。其實,完整的教學活動不僅包括課堂的授課環節,還包括課前期引導和課后指導兩個環節。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著“引導”和“督導”作用。由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定義理解存在偏差,所以一些教師在把大多數精力放在課堂教學階段。課前,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上課準備不充分;課中,教師單方面灌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溝通不足,互動不夠,導致教學活動參與率低;課后,學生缺乏對教學內容的實踐、反思、內化,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扮演“填鴨人”和唱“獨角戲”角色,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

另一方面,學生對學習主體的認知也存在偏差。在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的學習目標、興趣、態度不同,教學效果出現了“分層現象”。一部分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生在授課前通過復習舊知識和預習新知識,對知識的系統性、結構性和完整性有了較強了解,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帶著問題去上課,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另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態度消極,缺乏課前的充分準備,只能通過機械的、被動的方式接受知識。這種被動的“填鴨式”的授課,學生缺乏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同樣的授課內容,這部分學生有些聽得煩,有些聽不懂,眾口難調,課堂進度難以把握。

二、借鑒企業培訓方法

相對于單一的學校教學,豐富多樣的企業培訓方法更適合成人的學習,如適合知識類培訓的方法有講授法、專題講座法;適合技能類培訓的方法有工作指導法、工作輪換法、行動學習法;適合參與類培訓的有研討法、案例研究法、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適合簡單羅列,我們發現形式多樣的企業培訓方法可以為應用型高校教學活動提供一些“靈感”。通過這種靈感借鑒,我們既可以對教學方法進行革新,也可以綜合應用這些方法提高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養和實踐技能。

我們通常把教學活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課前準備階段。第二,課中授課階段。第三,課后輔導階段。這三階段主要特點是:課前準備階段主要是建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生興趣或施加適當壓力,讓學生充分關注授課目標和內容。課中授課階段主要是圍繞授課目標、內容,綜合使用各種方法,詮釋知識重點和難點。授課指導階段主要是通過“教師邊講邊做,學生邊學邊干”的模式,在實踐中摸索經驗,深化對理論的認識,形成自己的認知。

通過對教學活動不同階段特點的描述,我們可以綜合運用企業培訓方法,揚長避短,相互彌補,提升授課效果。

“授課前階段”學生的學習基本處于自發狀態。這一階段教師主要通過間接指導的形式進行引導,指導學生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為此,我們可以引入“自學法”和“網絡學習法”。這種組合學習方法的優點是符合現階段學習者的個性和教育環境特點的,學習者的目的性、自主性、趣味性強,學生可以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文件資源進行學習,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缺點是:1.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可能導致學習效果有較大差別。2.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也得不到及時解答。3.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感到單調、乏味,學習興趣減弱。為了彌補“自學法”和“網絡學習法”的不足,教師可以把自己擁有的學習資料,如視頻、課件上傳給學生或者向學生提供資源的渠道,如學習網站、微信公眾號、訂閱號等,讓學生自己獲取資源,完成作業。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獲取資源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方法的組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即通過教師構建學習情境,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習者的即時感受,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和體會,注重學生觀念和態度的轉變,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的教學也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集中精力去解決學生的疑惑,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授課階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過多使用課堂講授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知識系統性強,傳授內容多。缺點是:1.短時間內傳授內容較多,學員吸收、消化知識轉化率低。2.單向傳授不利用雙方互動交流,學生容易感到枯燥,學習興趣減弱,降低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3.單一的培訓方法難以滿足學員的個性需求,不適合成人學習。

為了彌補課堂教學法的不足,我們可以引入企業培訓方法中的研討法、案例研究法、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素質拓展訓練等方法。“體驗式教學”雖然減少了授課的內容,但增加了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交流和互動,彌補了傳統教學的單項性缺點,體現了“教學組織與管理”藝術,培育了積極的團隊精神,觸及了人的社會性和內心世界。同時,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培訓方法,滿足了學生的個性需求,減少了學習的枯燥感,提升了學習興趣,利于創造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此外,模擬的現實工作環境,加強了理論和實踐的聯系,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授課結束之后,雖然課堂教學已經結束,但是完整的“教學活動”還沒有結束。這一階段是學生最容易遺忘所學知識的時候,不斷練習、鞏固、內化是不可或缺的。這一時期我們可以借鑒企業培訓方法中的“工作指導法”,即“教練法”或“導師制”。這種培訓方法的優點是導師通過“扶上馬、幫一把、送一程”的方法,減少學生對知識應用的陌生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便于更好、更快地掌握、吸收所學知識。其缺點是對導師、學員及組織要求較高。導師要具有較強的溝通、監督、指導能力,具備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及人生閱歷,為學生提供細心、貼心、耐心的教學服務。同時,要求學員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潛力,并且學習意愿強烈,愿意通過這種方式提升自己。此外,人才培養計劃要與組織的發展目標緊密相連,且組織要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導師制”的落地實施,在“校、師、生”三者互動下實現組織和個人共同成長和發展。

此外,“教練法”在實施過程中,“導師”通常先做示范讓學生在旁邊觀察,然后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必要時,學生可做導師助理,輔助導師進行科研、教W工作,師生雙方在共同完成任務中形成“學習共同體”,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

三、小結

企業培訓法對應用型高校教學活動的變革起著推動作用。對教師而言,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對學生角色進行分配。學生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制訂計劃、完成任務。這樣不僅易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可能為科研提供靈感,從而實現知識的創新。對學習者而言,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學生通過具體情景的學習體驗,有利于發掘獨立思考、交流溝通、團隊合作的潛能以及培養學生概括問題、分析問題、制定實施計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習者高級認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石金濤.培訓與開發(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50.

[2]安鴻章.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第三版)[M].北京: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186-197.

第3篇

2014年6月12---25日,我有幸參加了蓮湖區2014年體音美學科教師全員培訓活動,培訓中,從優秀的教學觀摩課到精彩的互動交流,從資深專業的理論講座到精典個案的解析,我們收獲著、感動著、反思著……這次培訓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次教育的專業培訓,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一次的觀摩課和講座都讓我的審美能力和教育教學技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通過學習使我在美術教育理論、專業技能、課堂教學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更深層次的認識到了作為美術教師的責任。以下是我這次培訓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轉變角色,認真學習。

作為一名中學美術教師,必須不斷的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素質,用全新的、科學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完善自己,建立起新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通過聆聽各位專家老師的示范課和專題講座,特別是幾位專家的講座,使我了解到了美術學科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大大提升了知識面和綜合能力。例如:市教科所美術教研員盧梓老師的講座《做推進學校美術教育發展的踐行者》,使我們從新的角度再認識新課標教學環境下美術教學的思想性與創新性;蓮湖區進校美術教研員沈睿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們在教學中得到了更多的教學方法與支持點;未央區進校美術教研員馬穎老師的講座《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反思與發展》讓我們對美術教師專業成長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所有專家老師對我們的授課可謂節節精彩,無不是對我們每位美術教師進行知識的洗禮。通過對這些美術理論知識的培訓學習,也適時解開了大家心中的疑惑,彌補了理論知識上的缺陷,為進一步搞好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學習研討,講究實效。

此次培訓按照課程安排有步驟的進行,保證學習的有效性。每次培訓,我們都在教研員沈睿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集體研討,討論學習內容,交流學習經驗,提煉出有學術價值的問題,并積極與各位專家進行互動討論。大家暢所欲言,氣氛活躍,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了每一位教師的學習積極性。

三、反思提升,改革實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四虎成人精品免费影院|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乱子伦视频大全| 西西人体免费视频| 在车上狠狠的吸她的奶| 七次郎最新首页在线视频| 日本人与黑人xxxx|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 欧美日韩亚洲电影网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欧美成年黄网站色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欧美jizz40性欧美|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好硬好湿好大再深一点动态图| 中文字幕第15页| 日本高清视频网址| 亚州免费一级毛片| 欧美另类xxx|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美女脱了内裤张开腿让男人桶网站 | 一级一级一级一级毛片|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李老汉在船上大战雨婷|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老公和他朋友一块上我可以吗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