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電力經濟管理專業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Abstract: By the manners of questionnaire and comparative, The paper sums up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2006-2009 session graduates of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analyzes of employers and graduates’ views and recommendations related to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process i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e final are the suggestions , to highlight practice and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and so on.
關鍵詞: 機電專業;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
Key words: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the quality of graduates;follow-up surveyand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2-0177-02
0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我國工業生產已由“機械電氣化”邁入了“機電一體化”發展階段。2009年國務院提出的鋼鐵等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提出,使得機電行業有著巨大的就業容量,但是當前我國機電專業本科生就業難問題依然突出。為了解社會對機電專業對畢業生的要求,推進我國高校機電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更好的培養適合機電行業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的畢業生,本教改課題組開展了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電專業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在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中進行問卷調查與走訪座談,然后通過對調查數據的歸納與分析,提出相應對策。
1調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本教改課題組調查方法有問卷、訪問、座談等。其中問卷調查采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電系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表》,調查工作于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期間進行,調查對象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機電系2006-2009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三個專業畢業生及其工作單位,調查內容分為三大部分:一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基本情況;二為畢業生基本素質和能力;三為用人單位及畢業生對我校機電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尤其是教學工作的建議。最終,通過多種途徑共調查畢業生82名和用人單位26家,共發放學生問卷60份,回收53份,有效回收率為85.5%,被調查的畢業生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占35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占40 %、測控技術與儀器占25%;向用人單位共發放問卷21份,回收17份,有效回收率為81%,涉及到廣東、上海、北京、浙江、湖南等地的18家企業。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畢業生應具有的素質
2.1.1 用人單位最注重的畢業生素質關于“綜合來看貴單位在錄用畢業生時主要考慮哪些因素”的回答,按照所選項目由多到少排列,用人單位答案依次是:專業水平(95%)、獲獎情況( 83%)、思想道德素質(80%)、發展潛力(75.5%)、綜合素質(68.7%)、團隊合作精神(60.7%)、政治面貌( 55%) 、畢業學校(48%)、工作經歷(40%)、性別30% ) 、畢業生自我評價 (22% )、其他(17%)。由此我們發現,用人單位非常實際,專業水平遙遙領先,作為對學生實際能力肯定的獲獎情況排名第二 ,用人單位非常注意學生的發展潛力和合作精神,相反學校名氣、政治面貌和性別并不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以上結果說明:用人單位希望招聘到的畢業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還有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培養價值和良好的合作意識,這是學校在將后的學生培養過程中應加強重視的。
2.1.2 畢業生求職時必須具備的知識與能力調查顯示:用人單位面試畢業生時最看重的知識與能力排次為:專業水平(95%)、思維能力(85%)、表達能力(76% )、外語水平(72% )、反應能力(65%)、知識面廣( 40%)、精神面貌(31%)、道德品質(30%)、心理素質(28%)、 身體素質(體育特長)( 21% )、其它(17%)。這說明大部分用人單位認為:良好的專業水平是畢業生求職時最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此外,我們可以看到:思維和表達能力、外語水平排到了靠前位置,這說明我們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外語水平,此外,還要加強對畢業生就業技巧的培養。
3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偏差
3.1 課程設置落后于社會需求調查顯示:72%的畢業生認為專業課程內容落后于生產實際。座談會上不少畢業生反映:有些學校學過的課程在工作中卻運用不上,而在實際工作中比較實用的課程卻學校沒有開設,如數控模塊化刀具、數控機床冷卻液的選用等在企業大有用途,但教材對這些內容很少涉及。好幾位用人單位負責人提出:畢業生對一些技術新標準的了解甚少,影響了工作的質量,此外,由于當前外企大量采用生產線進行產品的生產與加工,國內許多企業亦用IT改造傳統裝備,建議應該給在校的機電系學生傳授一定的自動控制系統方面的知識。
3.2 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有待于提高問卷調查顯示:6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一般”或“差”,只有1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操作能力很好,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滿意率只有42%。用人單位負責人反映:不少剛到崗的學生很難獨立完成并不復雜的實踐操作,還有一些剛出校門的學生不愿意進車間或者從事技術設備維護工作。用人單位建議:調整教學計劃設置一些試驗課、實踐課和實際實習操作的相關課程,將畢業生的實習實踐時間適當延長至3個月以上,最好能將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都在企業中進行,讓學生在生產工藝、生產現場管理、設備的調試與維修工作和數控設備的操作等生產一線工作,以適應工作后的工作和科研需要。
3.3 學生科技素質和人文素質不能平衡發展在調查中,不少畢業生表示:剛畢業時,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都存在差距,尤其是缺少文藝才能,在一些社交場合感到吃力,在企業中難于處理好上下級和同事之間的關系。用人單位則反映:一些畢業生心理素質有待于加強,遇到一些挫折或小委屈,就感到難于接受或自暴自棄,建議學校加強對在校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在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和科學精神的同時,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文藝特長,防止培養工具人。
3.4 學生外語能力不能滿足工作需求問卷調查顯示:78%的畢業生認為母校應加強學生外語水平的培養,在工作中英語大有用處:如準確的翻譯英文資料,英語函電書寫,閱讀進口設備說明書,與外國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的簡單會話等。不少外企負責人表示:畢業生英語最好能到達六級水平,機電系畢業生還應具有一定的專業外語能力,需要較好的掌握大量的有關機電行業的專業英語詞匯術語。
3.5 學生創新精神有待于提高隨著我國經濟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逐漸轉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倍重視對技術的研發,于是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畢業生成了就業市場的香餑餑。然而,調查發現:當前機電專業畢業生的創新精神有待提高,被調查的82名畢業生中,只有1人在工作中成功申請了發明專利,該比例只有1.25% 。不少單位負責人表示,我院畢業生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很強的執行力,但是缺乏對權威的挑戰意識,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建議在課程設計或畢業設計中布置一些能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課題。
4建議與對策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與分析,我們發現機電專業學生就業難并不是高校培養的學生數量太多,而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為此,必須多管齊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4.1 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事實證明,實踐教學對提高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有著關鍵作用,這也是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共同提到的問題。為此,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投入,增強實習、實驗課程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二、要多渠道的開辟學生的實習途徑,縮短學生參加工作后的適應期,保證每一位畢業生都能練就一套過硬的專業技能。
4.2 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那些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深厚的人文素養及較強綜合素質的,在校時學生中的佼佼者,在工作中也發展得相對較好。調查顯示:50%的在學校擔任過學生干部的畢業生在單位中受到了重視,該比例遠遠高于那些未在學校擔任過學生干部畢業生比例的8%。因此,高校應將大學生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貫穿于大學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培養包括社會交往能力在內的人文素質,使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4.3 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是畢業生在社會上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的重要原因。調研表明:教學模式整齊劃一、專業課程設置狹窄、教學內容陳舊是高校機電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此,首先要繼續進行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的改革,根據社會需求編寫新的教材;其次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最后狠抓教學質量,嚴格考試制度,加強對課堂的管理。
4.4 加強就業指導,整合就業資源就業指導不僅僅是“畢業指導”,而更應是貫穿大學四年的“全程指導”。學校不僅要幫助畢業生掌握求職的技巧,而且要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同時,要充分發揮學校就業指導機構的紐帶作用,一方面要通過與用人單位的聯系、交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將企業與市場對人才需求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專業院系;另一方面積極開發市場資源,加強和校友的聯系,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實現雙方的互利互惠。
總之,要提高機電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必須按照市場與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優化課程設置,深化教學改革,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構建適應市場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全面提高機電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旭.清華IT培訓:以“T型人才”領跑職業教育[J].計算機教育,2005,(7):60-62.
1、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是2016年增補專業,專業代碼670411,屬于教育與體育大類下的體育類。
2、根據《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設置管理辦法》,教育部組織研究確定了13個2016年度增補專業,其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赫然在列。
3、核心課程包括:電子競技技術、電子競技概論、電子競技裁判、賽事組織策劃、數據分析與戰術設計等。《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的是電競產業相關從業人員,包括電競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職業經理人、賽事策劃與執行、戰術與數據分析、場地運營與維護、俱樂部運營與管理、電競主持與主播、電競商務等相關人才。
(來源:文章屋網 )
大家好!
很榮幸我能最后一個出場演講,首先,我想代表今天參賽的選手對各位評委、各位領導一天來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謝,謝謝大家為我們分公司選拔人才而付出的辛勤勞動。
我來自數據分局,我叫**,今年**歲。**年畢業于**省郵電學校綜合電信專業,從實習起一直在數據分局做維護工作。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我參加了省郵政高等專科學校組織的郵電經營專業的大專自考,一次性通過了全部的科目,**年**月畢業。在**年來的工作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在領導和同志們的支持和幫助下,漸漸成長為數據分局的技術骨干之一,也走上了維護組班長的工作崗位。在這次競聘中我報考的是技術管理專業。我覺得這次競爭對我個人來說不僅是走上管理崗位的機遇,更主要的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今天我抽到的演講題目是:如何做好電信市場的經營分析。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電信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目前,電信運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我們中國電信由從前的“一枝獨秀”變成了與多家運營商共同搶占市場,隨著我國加入WTO進程的加快,還將面臨“與狼共舞”的局面。要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電信市場經營分析尤為重要,我覺的要做好電信市場的經營分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重視市場經營分析的作用,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從前,電信企業政企不分,在老百姓心目中一直是“官商”,我們的領導和職工也有一種優越感和官架子。在計劃經濟體制時代,不注重市場的地位,更沒有市場分析的思想,在市場激烈競爭的今天,我們必須把市場經營分析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大力開展。
其次,要切實以市場為中心,以贏利為目的,建立一支專門從事市場營銷的隊伍。要有專業的市場營銷分析人員,不斷提高人員素質,真正實現企業從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在我們中國電信業正在深入內部改革的今天,要抓住這樣一個有利的時機,建立像“市場經營分析室”這樣的專門機構,招聘從事經營分析的專業人員,運用各種傳統的統計分析方法和我們便利的通信手段,以及互聯網這樣新型的媒介,開拓我們的視野,學習先進的思想和方法,對市場進行分析研究、預測、營銷策劃等。實現市場營銷分析的專業化。
最后,要搞好市場調查工作,以獲得市場經營分析的第一手資料。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本臀覀児灸壳暗那闆r而言,由于地區經濟發展的滯后性,眼下在我們的主要業務領域還沒有真正具備實力的競爭對手出現,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先了解自己,通過市場調查,既發現潛在市場,也要了解我們已有用戶的情況,了解他們的忠誠度如何,分析他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成為我們永遠的支持者。同時由于一些競爭對手已在大中城市出現,如:網通、吉通等,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們在那里的經營情況,提前做好競爭的準備和應對的措施。
總之,要內外結合,既分析內部的經營情況,又要搞好市場調查分析和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同時,要注意市場經營分析應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高經營分析水平,為企業的最終決策打下基礎。經營分析最終是要服務于經營決策的,因此要提高分析的準確性和可行性,還要搞好相關部門的協作關系,以便使分析的結果最終能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發揮作用。
以上是我對“如何做好電信市場的經營分析”這個題目的一點兒個人見解,可能有許多不足之處,望各位評委、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包涵,多批評指教。
在我演講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最想說的是:如果我在競爭中不能取勝,我仍將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為公司奉獻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深信,在21世紀的第一個春天里,通過這樣科學和美好的形式,推選出來的一定是公司里最優秀的青年,真正得才兼備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