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學銜接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從各地外語教學的現狀和各校學生素質的不同情況來考察,目前大體上有以下三種銜接措施:
第一種:開學第一個月不上新課,集中復習整理初中知識。但它有兩個缺點:①不利于優生的學習。對于中考英語得分八、九十分的優生來說,他們早已對英語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對新老師的要求也很高,希望所學內容的深度和難度逐漸加大。如果有一個多月內重復學習他們已經掌握的初中知識,容易挫傷和抑制他們求新、求難、求深的積極性。②不利于按時完成教學計劃。因為它打亂了高中英語教學計劃的正常進度,甚至影響到整個高中英語教學任務的完成。
第二種:為了不影響高中英語教學的正常進度,在高一上學期的前半學期加班加點,每周多上三課時英語。但這樣做,也有不利因素:①不利于差生的學習。
需要補缺的差生,原來初中知識就未消化掉,現在如果新課、舊課一齊上,則負擔更重,一旦“撐壞了胃口”,他們就“什么也不想吃”了。②造成學科之間的矛盾。由于多占課時,其他學科老師有意見,給全年級組的協調工作帶來許多困難,結果收效甚微。
第三種:邊上新課,邊復習初中知識,以“分散穿插”的方法,從語音、詞匯、語法和課文幾方面補缺。一方面,按教學大綱和學校工作計劃,按時上新課,既能使優生在學習的難度、深度和廣度上有“咬勁”,有充實感;又能使差生對新課文中體現的語言基礎知識有個認知過程,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再鼓勵他們課后努把力,盡快達到班級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結合高一新課教學,用“分散穿插”法系統復習初中六本書中的相關知識。
我們認為,第三種辦法既可以克服第一、二兩種辦法的不利因素,又可以促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語言實踐活動的廣度和密度,提高每分鐘的效率,更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因此,我們采用了第三種辦法。
二、我們在研究和實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過程中的設想和具體做法:
在單詞讀音和拼寫方面,根據音標和讀音規則認讀和拼寫單詞,提高復習舊詞帶動學習新詞的自學能力。
在詞匯和句型方面;保持初中常用單詞、詞組、習語和句型的適當的再現率。
關鍵詞: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學法指導系統性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初中和高中之間的教學銜接問題一直是一大難題。中學英語教學是聽說讀寫的綜合,如果偏廢任何一項能力,都將會影響整體能力形成。下面就初中與高中英語教學的不同特點來談談高初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及我們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⒈把握教學起點和課堂容量。調查表明,50%的學生認為,初、高中最大的區別是課堂上,高中要求記大量筆記,教學內容多;50%的學生認為,高中英語難度大,聽課吃力。可見教學起點過高和課堂容量過多是造成學生不適應的主要因素。
⒉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模式。初中學生發言積極,主動性較強,課堂氣氛活躍,而高中課堂主動發言的學生不多,課堂氣氛沉悶。經調查,90%的高中生,在英語課堂上,老師點到了才發言。初中教學,老師可通過實物、游戲和競賽等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而高中英語教學,教師很難用相同的手段達到初中教學的那種效果。因此,高中教師更應該研究學生心理,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學習的主體性,找準課堂切入點,以學生活動為主,加強情景創設,多聯系生活實際,活化教材和課堂。
⒊注重學法指導。大部分初中教師和學生仍把教學目標定位于中考,使得教學陷入題海之中。結果,學生自主性較差,知識死板,自學能力較弱。進入高中后,相當一部分學生仍沿用初中的那套學習方式,導致學習效果差,陷入學習的誤區。因此,學法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在課前預習、學生聽課和練習以及課后的復習鞏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對今天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的目標。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因此教師不能只顧“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而應該重視學生“學什么”和“怎樣學”的問題。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科知識,還應把“教會學生學”作為已任,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讓他們掌握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從心理上來說有朦朧的成人感,他們有獨立與創造的愿望,對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趨上升。但在外語學習方面,雖然有了幾年初中的基礎,掌握了一定的詞匯與基礎語法,但由于缺乏外語的實踐能力與自學能力,很多學生只能跟在老師后面跑,外語學習的廣闊天地還未真正對他們展開,他們的學習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較簡單的重復。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學法指導已必不可少。因此,教師必須積極研究科學的、適用的學好英語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導學習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應當成為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教師應該在以下方面對學生予以指導。
⑴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要使學法指導行之有效,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掌握有效學習方法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證。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勤記筆記、及時復習及反復練習。
⑵在英語學習中引導學生搞好幾個“學會”。①學會使用工具書,這是培養高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基礎;②學會合作,包括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③學會將知識條理化。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分析、對比和歸納將所學知識條理化,儲存在記憶之中,實現知識由量到質的飛躍;④學會活動,包括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有效、有目的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有意識地組織和參與課外英語活動等,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品位;⑤學會參與討論、發表觀點。這一點是學生發現自我,樹立學習信心地的關鍵,也是英語教學中體現英語交際性和實踐性的重要時段。
⒋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初中英語教學具有“單一性”和“針對性”的特點。教師的教學往往是朝著學生掌握“中考”所需的語言點而設計課堂。盡管初中也加強了閱讀和寫作的訓練,但作為語言教學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因而教學的局限性較強。高中英語教學則強調語言教學的“系統性”、“科學性”和“交際性”。學習語言的目的很明確,除了高考,學習者是為了掌握這門交際工具。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在充分體現語言交際性的同時,將語言知識講深講透,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比如enjoy一詞,初中教材中重點講了“喜歡”的意思,如:Ienjoyswimming.那么在高中課堂中,還應涉及以下關于enjoy一詞的知識教學內容:enjoyable(令人快樂的);enjoyment(愉快);enjoylife(享受生活的樂趣);enjoythecoolair(乘涼);enjoyone''''smeal(津津有味地吃飯);Howdoyouenjoyyourtrip?(你覺得你的旅行如何?)enjoyagoodincome(收入豐厚);enjoyfreemedicalcare(享受公費醫療);enjoyverygoodhealth(身體很棒),等等。
現行的英語教材,無論是初中教材還是高中教材,均以“單元式”編排,在語法、詞匯上采用“循環式”和“漸進”原則,注意初、高中緊密結合,每單元包括對話、閱讀、操練和鞏固等課型,一般說來,師生能較快適應。那么,在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上,筆者認為,高中教師還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①迅速貫通初、高中教材,這是搞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基礎。初、高中教材編排的一致性給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特別是高一年級的教學銜接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關鍵是教師要熟悉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教材中要求學生應該掌握的詞匯、句型和語法,這樣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級的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導學生貫通知識經絡,矯正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②認真鉆研《英語課程標準》,了解前沿課改信息。《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及新課改的逐步推進,給廣大英語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標準》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定,將英語課程從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提高到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教師的角色作用,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學習和鉆研《英語課程標準》將有利于我們牢牢把握教學的方向,正確掌握教學目標,實現教學目標。
③學習一些語用、語義方面的知識。這是一個合格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教學基本素質。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越來越多地顯示出語用、語義知識的重要。例如兼有兩種形式的副詞,即high/highly;wide/widely;deep/deeply;free/freely等,前者表示其本意,后者往往表示一種心理狀態。比較:Themountainis1,000metershigh(高).Wethinkhighly(高度地)ofourheadmaster.又如高中教材中頻繁出現的過程動詞與結果動詞等都貫穿了語用、語義方面的知識。
④加強和初中教師的聯系,盡可能的多聽初中英語教師的課,了解初中課堂教學實際。
⑤學習一些與高中教材有關的背景知識,努力使自己成為博學者。實際上,高中教材涵蓋了豐富的人類知識,包括了從語言、文化到歷史、地理、生物、天文、習俗以及各方面的素材,英語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渠道,是為學生提供由操練(practise)到產出(produce)的語言內化過程。教師知識的積累和豐富只會使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只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知識的淵博以及其人格魅力!
⑥學會教學反思,這是提升我們教學檔次的重要一環。俗話說,教然后知不足。有時候,教師在教學時不知不覺,有些東西沒有考慮到,出現知識的遺漏。課后經過反復思考,覺得又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因此,施教者在下一次的教學中就會特別地注意,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大大提高教者的教學水平。所以,我們不應把撰寫教學反思看作是累贅、形式,而應把它當作我們成長、成熟的必要手段。
為做好xxxx年春季復學后的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有效銜接,進一步鞏固線上教學成果,確保完成本學期教學任務,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努力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工作:
一、根據線上教學的內容,調整本學期的教學計劃,與網課做好銜接。
在復課前,學校就組織教研組的老師相互交流研討,制定學期計劃,初步完成本學期教學內容的梳理,明確教師分工,督促教師認真備課。學校教導處根據線上所授的內容,調整本學期的教學計劃,重新制定教學進度,保障線上教學和復課后的教學內容不斷檔。
二、整合網上授課內容,改變一貫的按步就班的教學方式,對網上已學內容進行鞏固提升。
對于線上教學與本學期新課進行連貫性教學,在新課之前,安排一定時間進行線上知識點的復習梳理,查漏補缺,夯實基礎,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鏈上實現無縫銜接。
三、開學后教學內容既要面向全體也要考慮個體,線上學習的效果,不同學生效果各異,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線下輔導銜接。
復課后對學生的線上學習成效進行摸底,目的是檢查學生“延遲開學”期間線上學習的狀態和效果,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或疏漏環節,以最快速度激發起學生線下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個性化問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復習、反復練習、教師個別指導、檢測等方法,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在老師與同學的幫助下逐步解決。
四、特殊時期,線下教學也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方式,教師要關注當前疫情發展的情況,盡最大限度做到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教育教學要充滿人文關懷和心理輔導。
一再延遲的開學改變了學生往日固定的生物鐘和學習習慣,當前,教師亟待改變教學方式,充分挖掘本次疫情的課程資源,讓學生盡快把放飛的心收回來、把散漫的態度集中起來,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學校課堂學習。
返校后,線上線下教育教學如何銜接?
在開學復課之初,通過調查、作業檢查、評測、訪談、數據分析等多種方式診斷線上教育教學效果。建立并完善科學評價體系,全面、客觀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分年級、分班級、分學科對每一個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建立學習檔案,教師科學、準確把握學情,以利線下教學更符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指導學生找準知識遺漏點、能力欠缺點、習慣不足點、發展最近點等,引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規劃學習路徑,克服學習困難。
提倡個性化教學、精準性輔導
學校要根據線上教育教學中年級、班級、學生個體差異等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完善學校學期教育教學計劃,任課教師在摸清任課班級、學生線上學情的基礎上完善學科教學計劃,耐心釋疑解惑,提倡個性化教學、精準性輔導,采取必要的補缺補差補弱措施,做到教學進度符合學生實際,教學難易度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實施因材施教、學有所教,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自覺性,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努力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無縫銜接。營造寬松和諧的線下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狀態,上好“開學第一課”,利用豐富多樣形式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染病防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學生在學習、生活能力與水平上的差異不是線上教學才有的,但線上教學可能會產生新的差距與差異,準確把握學生在線上教育教學中的表現是保障教育教學取得實效的關鍵性因素。開學復課之初,任課教師要與家長、學生一起全面分析線上學習情況,教育教學精準施策,保障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對因故未能參加線上教學和線上教學的學困生等要實施“一生一策”,確保每一個學生均能基本達標。
學校要統籌考慮初三和高三年級學生升學考試的特殊情況,切實增強畢業年級教學計劃的針對性有效性,有序安排好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努力保證復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重視對初三年級和高三年級學生的團體輔導,及時加強考試升學政策和工作安排的宣傳解讀,有效緩解畢業年級學生和家長的焦慮情緒。要堅決落實控輟保學任務,要及時對學生返校復學情況進行全面摸排,認真做好輟學學生的勸返復學工作,堅決防止因疫情影響出現新的輟學。
繼續推進家校共育
開學后,學校、教師、家長客觀總結線上教育教學期間家校共育的經驗與教訓,保持家校之間良好的溝通與合作,有針對性指導家長樹立并踐行正確家庭教育觀、全面育人觀,繼續密切關注學生居家、在校學習與生活的情緒與狀態,做好線下學習與線上學習之間的銜接,尤其是作息習慣、學習習慣的調整和優化,盡快適應線下教育教學。
加強對線上教學研究,開創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新天地。在教學教育教研等管理上有新思維,在家校共育內容、方式、觀念上有新突破,在課堂教學方式上有新拓展,在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共享上有新辦法,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有新方向,在學生學習樣態上有新變革,在學情精準分析上有新路徑,在個性化教學上有新策略,在育人質量提升上有新范式。
學校要落實好主管、主體責任,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實行“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班一策”“一科一策”“一人一案”,統籌制定線上線下教育教學銜接工作方案,加強領導,細化指導,有效引導,及時評估本地本校學生返校后線上線下教育教學銜接工作成效,確保領導有力、組織有序、指導有方、銜接有招、落實有效。加強教育教學管理,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確保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確保課程教學目標全面達成。
篇五
學校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銜接方案疫情緩解開學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銜接
線上教學是當前防控疫情延期開學期間的一項特殊應急措施。沒有開展新課程線上教學的,將實施“零起點”教學;
已開展新課程線上教學的,將認真進行串講復習,在確保每名學生都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新課程教學。對在重點疫情國家或地區不能按時返校或尚在隔離期的學生,將通過線上教學等方式,繼續指導做好居家學習;
返校后通過專門的個別輔導,確保學生跟上教學進程。
學校制定針對性強的摸底調研計劃開學返校后各校將對延遲開學期間學生居家學習情況進行逐一摸底和診斷,精準分析學情,區別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科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做好教學銜接。
各學校立即做好對學生線上學習效果檢測的各項準備,原則上開學后周內完成檢測并對測試結果進行詳細分析,形成報告,以便對線上教學內容查漏補缺,及時調查開學后教學進度。
摸清底細找出問題,做好學科知識內容銜接學科知識內容的銜接,是學生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關鍵環節。經過長時間的線上學習,本學期課程內容已經完成了相當一部分。要做好線上線下教學內容的銜接,我們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摸清底細。首先,做好線上教學情況摸底。教師要提前梳理線上學習期間每節課的學習筆記,找出教師線上講課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課的學習重難點是否掌握,查查學生是否有缺課情況。再者,開展線上學習效果檢測活動。理科類課程可以組織一次綜合性摸底檢測,文科類課程可以通過現場抽查,通過聽、說、讀、寫等分組互動辦法,幫助學生找出自己學習的薄弱或疏漏環節。
第二步:找出問題。摸清了底細后,要對全班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學生線上學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個性化問題。要鼓勵學生通過復習、檢測等手段,找出個人線上學習的失誤,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在老師與同學的幫助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