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智慧農業建設標準范文

智慧農業建設標準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智慧農業建設標準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智慧農業建設標準

第1篇

農、林、牧、漁4大基礎農業項目均對智慧農業的發展有自己不同的需求,智慧農業在這4個方向上也各有針對性的發展,其發展潛力巨大[7]。被調研企業和個人對智慧農業大都有初步的了解,有95%的認為智慧化應用在包括流量自動控制水利灌溉、節省水資源、農田精準施肥設備、農用機械遠程控制、農用機械工作情況監測等15項中非常有用,彰顯了未來智慧農業的發展潛力。

2發展對策

對比國內外智慧農業的發展情況不難發現,我國在智慧農業的發展方面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國內更多的是示范工程和項目,還缺少能夠形成產業的應用項目。另外,在技術和標準方面,缺少統一的協議和標準。結合調研和國外智慧農業建設情況,對寧波市智慧農業發展提出4個方面的戰略與政策建議。

2.1加大政府宏觀調控,制定智慧農業政策

2.1.1政府規劃制定,相關部門全員參與建設智慧農業建議加強智慧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和宏觀指導,大力推進智慧農業技術研發、轉化、推廣和應用過程中重要問題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強化政府對智慧農業工作的宏觀指導,加強部門聯動機制。由市發改委牽頭,聯合財政局、城管局、經信委、科技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商務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農機站及其他區縣有關部門,進行統一規劃,形成區劃、規劃、計劃和農業合同“三劃一同”的協同創新體系[8]。整合突出問題,減少重復投資。

2.1.2加大政府對農業科技的財政投入力度當前在農業產出效益不高、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農業信息化市場化運作還不完善的情況下,迫切需要政府應用政策和影響2大優勢加大投入力度,統籌安排和長效規劃,重點支持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鼓勵社會資本和企業資本積極參與農業物聯網技術發展和建設工作。

2.1.3相關部門根據自身工作,制定分系統政策建議由市經信委牽頭,依據市政府制定智慧城市中的建設寧波農業的政策,會同其他各個市屬部門,根據智慧農業系統分工,制定分系統政策和方針。如農業局根據建設計劃,針對智慧農業育種/育苗、農業病蟲監控等方面內容,制定平臺建設總體設計方案,分項目實施計劃和項目經費等政策。

2.2推進農業信息建設,架構智慧農業系統根據智慧農業的內涵,智慧農業整體架構包括信息采集、數據傳輸、終端交互和后臺系統4大部分[9-10](圖1)。搭建農業現場信息采集和控制平臺。這個平臺涉及農業生產現場中各種信息的采集,以及控制信息的接收和執行。可以通過各類傳感設備采集農業現場的各類信息,主要有農業生產環境信息如溫/濕度,水環境等。搭建廣域通信平臺。利用有線和無線技術,使智慧農業系統中各個模塊、子系統與互聯網連接。可以利用互聯網“無所不達”的通達性,通過互聯網和智慧農業應用進行交互,通過有線和無線技術獲取實時信息。搭建智慧農業云平臺。這部分相當于整個智慧農業系統的“大腦”,主要負責整個系統數據的處理,規則的制定,以及整個系統的管理等。該云平臺包含的模塊很多,不同的應用對模塊功能有不同的需求。積極推廣便捷終端。用戶終端及顯示部分是用戶與智慧農業業務之間的接口,是用戶對智慧農業的實際應用。目前用戶訪問的硬件設備有個人計算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軟件主要有基于瀏覽器訪問和基于客戶端訪問2種。

2.3扶植智慧農業推廣,發展產業鏈式策略盡管采用信息化技術來改造傳統農業從而發展智慧農業和現代農業已成為寧波市乃至全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戰略,但在技術應用和項目實施過程中,發展智慧農業仍然面臨眾多的挑戰,主要來自網絡、終端、應用以及產業鏈的各方面。如運營商網絡覆蓋范圍有限、各行業以及國家標準的缺乏、對行業的理解能力不深、業務應用簡單易用需求和產品的可靠性與實用性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等問題。政府應加大扶植智慧農業宣傳和推廣力度,建議從產品策略、技術策略、平臺策略和示范建設這4個方面形成鏈式的產業策略來建設智慧農業。

2.4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建設智慧技術體系從我國農業智慧化的發展趨勢來看,影響農業生產的水、土、氣正在被全面感知,以3G、IPv6為代表的通信技術的發展將使得農業信息感知以無縫、迅捷的方式進行傳遞,以云計算和云服務為代表的信息處理技術將使得各類農業信息處理更加智慧化[11]。寧波市應在全國農業智慧化的萌芽時期集中力量加強攻關,突破智慧農業核心技術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支持研發符合農業不同應用目標的高可靠、低成本、適合惡劣環境的智慧農業專用傳感器,解決智慧農業組織網絡和農業智慧化感知節點合理部署等共性問題,同時要建立符合寧波甚至全國農業智慧化的技術體系,為智慧農業技術產品系統集成、批量生產、大規模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2.4.1搭建智慧網絡架構根據信息生成、傳輸、處理和應用的原則,農業物聯網可分成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感知層是讓物品對話的先決條件,采集物理世界中發生的物理事件和數據,包括各類物理量、身份標識、情景信息、音頻、視頻等數據,實現“物”的識別。傳輸層具有完成大范圍的信息傳輸與廣泛互聯的功能,使得物品在全球范圍內能夠實現遠距離、大范圍的通信。處理層通過云計算、數據挖掘、知識本體、模式識別,預測等智能信息處理平臺,實現信息技術與行業的深度融合,完成物品信息的匯總、協同、共享、互通、分析、預測、決策等功能。應用層是農業智慧化網絡體系中的最高層,是面向終端用戶的,可以根據用戶需求搭建不同的操作平臺,促進農業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

2.4.2建立農業信息感知技術體系農業信息感知技術體系主要包括農業生產環境、農業生產對象個體識別、農業空間信息、動植物生理信息感知等內容。

2.4.3建立農業信息傳輸技術體系農業信息傳輸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包括信息采集中短距離信息傳輸,信息采集后長距離信息傳輸和信息接收后信息傳播等部分,大多數的傳感網應用僅僅是獨立的應用系統,相互之間沒有關聯和交互。所以必須實現融合,打破這種孤立的形態,形成新一代智慧網。信息網應能提供如下管理能力:網絡管理、業務管理、移動性管理、服務質量管理、安全性管理、位置服務、認證鑒定、計費能力等[11]。

2.4.4建立農業信息處理技術體系單項信息技術往往不能滿足農業和智慧農業的需求,隨著數據庫、系統模擬、人工智能、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計算機網絡及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單項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日趨成熟,各種信息技術的組合與集成越來越受到關注,建立農業信息處理技術體系也成為可能。農業信息處理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主要分為3個層次,即數據層、支撐層和應用服務層。本文來自于《浙江農業科學》雜志。浙江農業科學雜志簡介詳見

3小結

第2篇

分類推進特色小鎮智慧化建設

張娛認為,在特色小鎮的智慧化建設過程中,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城鎮診斷,有針對性的分類推進小城鎮智慧化建設,全方位判斷城鎮的發展現狀。她介紹說,我國幅員遼闊,談特色小鎮智慧化建設,首先要明確目前我國不同區域的小城鎮發展現狀。她認為,東南沿海的部分小城鎮已經發展為小城市,多數面臨著現行城鎮管理體制的束縛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挑戰;而中部地區絕大部分小鎮缺乏產業支撐,無法有效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存在著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有的城鎮甚至經濟尚未充分發展,就已經面臨資源枯竭、生態惡化的問題,需要選擇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優化當前狀況;而西部和東北地區部分小城鎮正在萎縮,尤其是一些資源型強鎮,這固然有地區整體經濟形勢的因素,但與過去10年資源價格一路攀升導致收入暴漲,資源消耗型發展方式使這些地區產生了一批“強鎮”,房地產畸型、空城鬼城頻出、過度福利化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目前這些城鎮在苦苦地掙扎,已無法發展,更何談持續。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于2016年深入考察了位于四川省汶川縣南部的水磨古鎮。據張娛介紹,水磨古鎮是一個典型的中部小鎮,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先行地區之一,在特色小鎮規劃建設過程中,找準了自身的發展定位和產業定位,歷經了殘酷的汶川地震后,災后重建的禪壽老街、壽西湖、羌城等三大核心區域,在城鎮風貌、基礎設施等方面已處于區域領先水平,該區域也將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主要承載區。經過實地調研與現場勘查,從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反映的情況來看,水磨古鎮目前的整體規劃建設情況良好。

科學實用地推進智慧小鎮規劃

在談及如何科學實用地推進智慧小鎮規劃建設工作時,張娛認為,第一,要有科學實用的頂層設計。智慧小鎮是復雜的城鎮系統,只有進行科學的規劃,找準思路和切入點,才能從全局的視角出發,對整個架構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種參與力量、各種正面的促進因素和負面的限制因素進行統籌考慮;第二,要根據城鎮的實際問題建立面向場景的智慧應用。在智慧小鎮的建設過程中要著重樹立面向場景的、微小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應用。通過實現業務系統的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以數據獲取和整合為核心,推動各職能部門基礎數據的統一管理;第三,要開展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是智慧小鎮建設的關鍵,是核心問題。只有本著適度超前的原則,優先建設通信網絡、感知網絡、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以及覆蓋整個城鎮的便民服務終端網絡,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未來各個重點項目建設的需要;第四,優先投資公共基礎平臺建設。借助智慧小鎮的建設機遇,以現有的信息系統與資源為基礎,統籌規劃,推進統一的信息支撐平臺建設,使業務應用部門只關注與業務相關的信息化建設內容,能夠快速開發多種業務應用平臺。同時,通過公共平臺支撐,為小城鎮的企業減少運營成本,輔助小城鎮產業的發展壯大;第五,要重視標準規范與“區域數據一體化”建設。在小城鎮的智慧化建設過程中,要盡量把城鎮的信息化建設穩妥地安排到區域一體化建設中去,盡量與上級政府協調開展工作,避免走盲目建設之路,謹防信息孤島的產生。

“小城鎮的智慧化建設應該著力提升標準規范建設與應用,吸收其他城市智慧化建設過程中的先進經驗,避免走大城市發展過程中走過的彎路,提升建設質量與標準化水平,與周邊的縣鎮、城市保持一致性。”張娛說,她認為,在信息化建設領域,重視標準規范的建設,可以有效回避信息孤島的產生。數據庫的變更是一件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所以標準規范的建設應用工作就顯得愈發重要。

張娛從實施角度分析了農村信息化發展狀況。在她眼中,小城鎮的信息區域數據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強物聯網、智能裝備的推廣應用,推進信息終端進村入戶,提升農民手機應用能力,力爭到2020年,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率、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村級信息服務站覆蓋率有顯著提升。除此之外,還要建設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定期重要農產品供求信息,基本建成集數據監測、分析、和服務于一體的國家數據云平臺。加強農業遙感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重要農業資源臺賬制度,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與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匯市交易結合起來,以幫助農民規避市場價格風險與匯率波動風險,實現增產增收。

助力特色產業健康發展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張娛多次強調智慧小鎮的大力推進會助力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經過長期調查研究,她提出,始終要把產業發展作為智慧小鎮建設的核心與基礎工作來抓。經過對四川省汶川縣南部水磨古鎮的深入調研后,她認為,首先,可以通過智慧小鎮的建設,加強產業經濟的開源節流、集約發展;其次,智慧小鎮的建設可以有效提升當地的區位優勢,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第三,小鎮的智慧化建設能有效帶動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她向記者舉例說,水磨古鎮的智慧化建設對當地原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水磨古鎮位于成渝經濟圈內,來這里旅游的多為自駕游,很快就能開車回成都、重慶,所以沒有留下來做康養項目的心理驅動力,且其周邊以康養為主題的小鎮非常多,競爭也很激烈。在智慧小鎮建設過程中,可以合理地利用團購網站、旅游網站等一些互聯網手段,吸引前來旅游的游客做進一步的消費和體驗。

再有,水磨古鎮的康養產業資源過于分散,初來小鎮的人難以找到這些旅游資源,無形中降低了這里的競爭力。張娛認為這個問題非常嚴峻,不是僅使用智慧化手段就可以解決的,要從城鎮產業布局、規劃建設等多方面加以改進。但合理地應用智慧化手段,可以有效解決目前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比如,打造“小鎮會客廳”對現有資源進行集中展示,引導前來旅游觀光的游客更好地體驗小鎮的康養服務;增強遠程醫療服務項目的建設力度,有效地彌補康養小鎮醫療設施供給不足的現狀等。

第3篇

關鍵詞:物聯網;智慧農業;應用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91.44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隨著當今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農業領域的科技網絡應用也越來越多了,我國農業也開始從粗放型農業逐步向智慧型農業邁進。“智慧農業”是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融合在農業發展領域中的具體實踐和應用,是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和手段的一種現代農業形態;物聯網是發展“智慧農業”的核心。探討物聯網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將極大促進農業的轉型和發展,對于傳統農業大省的湖南來說,更是一個大的發展機遇。

2 物聯網與智慧農業的內涵

物聯網技術是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技術。它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聯網分為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三層。感知層的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和采取信息,它主要應用了傳感器、RFID、GPS以及RS 技術等,完成信息的收集、信息簡單處理以及信息向傳輸層的發送。傳輸層負責處理感知層傳來的信息及信息的遠距離傳輸,它位于整個體系結構的中間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其中運用最廣泛的是無線傳感網絡(WSN)、互聯網、ZigBee 技術等。應用層主要負責服務及應用,它是物聯網和用戶的接口,主要涉及云計算、GIS、專家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等信息技術,通過它們將海量數據分類、整理、計算、挖掘分析,然后在智慧物流、智慧農業等領域得到應用。

“智慧農業”是“感知中國”、“美麗中國”理念在農業發展中的具體應用,指利用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等信息化技術實現“三農”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態化、集約化,從空間、組織、管理整合現有農業基礎設施、通信設備和信息化設施,使農業和諧發展,實現“高效、聰明、智慧、精細”[1]。物聯網是“智慧農業”智能化和精細化生產、管理、決策的技術支撐。物聯網在農業的應用——建設智慧農業已成為各地實現農業轉型、步入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3 湖南推進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的優勢分析

作為傳統農業大省的湖南,正面臨農業產業的轉型和升級。現階段加快推進基于物聯網技術智慧農業建設,是切實可行的,具體來說它具有以下一些優勢。

3.1 國內外基于物聯網智慧農業發展趨勢及可借鑒經驗

近年來,國內外已經形成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發展趨勢。在歐美發達國家,物聯網已滲透到農業領域的各個方面,現已演化成農業工業,步入了科學的新農業發展道路。隨著我國對農業投入的不斷增加,以及國內物聯網技術的成熟,包括北京,上海,無錫,蘇州等地,政府和企業對農業物聯網的投資數量加大,相應的農業物聯網產品和服務也得到了市場的肯定,如:墑情監測、大棚溫室監控、節水、食品安全溯源等,且涌現了楊凌智慧農業和大唐移動智慧農業等典型示范案例,產生了比傳統農業更高的價值。

這些國內外農業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在智慧農業中的成功應用為我省推進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借鑒經驗。

3.2 不斷完善的農業信息化建設和初具規模的物聯網產業鏈

湖南農業信息化建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不斷完善。2011年湖南省被立項開展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建設試點。省、市、縣各級各類農業網站、農業信息平臺逐步建立;農業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增長迅速,如 “特色湖南”網絡平臺,剛上線就實現了4個月網上銷售400多萬元的良好業績;農業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基本形成,90%以上縣設置了專門的農業信息管理和技術支持服務機構。同時,湖南省物聯網產業鏈已初具規模。據統計,截止2013年6月,湖南省有從事物聯網研發、制造、運營和服務的企業共240多家;分布在傳感器、芯片設計、電子標簽、智能終端、應用軟件、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等產業環節,基本形成了初級產業鏈,在部分領域還有一定優勢。

不斷完善的農業信息化建設和初具規模的物聯網產業鏈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湖南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設施保障。

3.3 湖南堅實的農業經濟基礎有利于農業物聯網應用推廣

湖南土地資源豐富,全省擁有耕地4870萬畝,山地2.56億畝,水面2043萬畝。農產品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目前,全省已建立棉花生產基地、水稻生產基地等優質農產品基地共計100多個。涌現大批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的農產品,如寧鄉花豬、臨武鴨、洞庭湖大閘蟹、隆回藥材、祁東黃花菜等。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湖南是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試點省之一,在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涌現出了大量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營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農業產值快速增長,十一·五期間年平均增長4.7。

農業物聯網應用需要大量投入,農業產值快速增長,農民收入水平高,為智慧農業建設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豐富的土地資源、規模化農產品基地、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以及蓬勃興起的高效特色農業,為湖南提速智慧農業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平臺。

4 物聯網技術在湖南智慧農業中的應用

根據物聯網的技術內涵,結合湖南推進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的優勢分析,現階段物聯網技術在湖南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可以采用以下應用模式。

4.1 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進行智慧生產

農業物聯網的在生產環節的應用主要包括現代化溫室和工廠化栽培調節和控制環境。它是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中的信息感知技術,主要包括農業傳感器技術、RFID 技術、GPS 技術以及RS 技術等;利用它們采集各個農業要素信息,包括種植業中的光、溫、水、肥、氣等參數,在不同的作物生長期,實施全面監測[2]。這種生產環節的物聯網應用見效快,能夠為高附加值產品錦上添花;方便的快速復制,可以快速應用到不同的作物;而且這種技術各地都有類似的項目,有很成熟的應用。對于農產品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的湖南,非常適合此類應用,如,我們可以建設棉花生產基地、水稻生產基地等科技示范基地項目,利用農業物聯網實現智慧生產。

4.2 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農產品智慧流通

農產品的智慧流通主要包括智慧倉儲、智慧配貨、智慧運輸和流通安全溯源。利用物聯網中的RFID 技術建立自動識別技術的倉庫物流管理系統,實現庫房高效管理,收發貨高速自動記錄,收貨、入庫、盤點、出庫等多個流程能平滑連接,實現流通環節的智慧倉儲。通過RFID結合條碼技術、二維碼技術,為農產品及加工產品加貼RFID電子標簽、對農產品的流通進行編碼,實現農產品的安全溯源。利用物聯網技術“網絡化”發展戰略,建立批發市場信息數據庫和集團協同管理信息平臺,用來收集、儲存、傳輸與整合:客戶信息、業務信息、交易信息、市場管理信息等,最終實現客戶數據、業務數據的有效性、可靠性、整體性,通過信息流帶動物流、商流,協同管控,同時采用RFID、傳感器、GPS等高新技術實現智慧配貨、智慧運輸[3]。

農產品的智慧流通,它涉及到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以及農產品市場價格的穩定,社會意義重大,同時也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湖南可以從一些有一定的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的農產品流通著手,如唐人神肉食品、寧鄉花豬、臨武鴨等,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產品智慧流通示范,再擇機在其他農產品流通環節推廣。

4.3 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農產品的智慧銷售

農產品的智慧銷售是指產品從預訂、生產到物流配送的各個環節都在客戶的掌握之中,能實現全程跟蹤。它應該包括以下三個環節:①產品預訂;產品的預訂首先需要建立商務平臺,目前農產品的商務平臺主要采用農產品電商預售模式(C2B+O2O)的形式建立。各生產地,通過物聯網技術中的條碼技術、二維碼技術進行農產品的產地和出貨狀況的管理,并將農產品信息上網。平臺用戶通過注冊會員的形式,實現農產品自由集約訂購。②有機生產;邀請行業專家,依據國家標準,結合各產區的實際,制訂各農產品有機種植的具體標準,在安全生產監控下,遵規執行。③安全監控;為實現消費者的產品認證環節,采用物聯網相關技術,通過監控系統,全程進行跟蹤;為用戶提供詳細的數字及視頻信息保障,使產品從生產,到物流配送的各個環節都在客戶的掌握之中。在田間設立高桿多視角攝像頭,通過無線方式連接至種植戶或養殖戶和駐點收購站,監控全程的無公害生產,監控視頻圖在平臺網站上實時,訂購者可隨時監督。在物流配送中采用GPS等技術實現跟蹤定位監控,確保配送過程安全[4]。

目前,湖南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主要有“網上供銷社”、“特色湖南”等網絡平臺,這些平臺已有一定影響力,且平臺業務功能也已成熟;只需在此基礎上,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消費者的產品認證環節,應能很好地實現農產品的智慧銷售。

4.4 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農業的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包括智慧預警、智慧調度、智慧指揮、智慧控制等。湖南土地資源復雜、山地、河湖水面較多,利用物聯網技術中的GIS,可以建立土地及水資源管理、土壤數據、自然條件、生產條件、作物苗情、病蟲草害發生發展趨勢的空間信息數據庫和進行空間信息的地理統計處理,實現智慧預警。利用專家系統(簡稱ES),依靠農業專家多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對需要解決的農業問題進行解答、解釋或判斷,提出決策建議,實現智慧指揮。利用農業決策支持系統(簡稱DSS)可以實現我省在水稻栽培、飼料配方優化設計、大型養殖廠的管理、農業節水灌溉優化等方面的智慧調度。智能控制技術(稱ICT) ,包括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以及綜合智能控制技術,主要用來解決那些用傳統方法難以解決的復雜系統的控制問題。通過這些技術可以實現我省在規模化的基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以及水產養殖中的智慧控制。

5 結束語

物聯網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很多,面對新時代農業的發展、轉型,湖南應不失時機地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快物聯網技術在湖南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力度,使之成為我省農業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突破口。長期以來的實踐證實,現代農業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發展中引入新興的物聯網技術,可以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創造新的生產模式。

參考文獻

[1] 彭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發展策略研究[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2,17(2):94-98.

[2] 李道亮.物聯網與智慧農業[J].農業工程,2012,2(1):1-5.

[3] 朱曉姝.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8(3):391-393.

[4] 何艷.物聯網農產品智能銷售系統[J].黑龍江科學,2012,3(01):57-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流白浆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777777农村一级毛片| 夭天干天天做天天免费看|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小说| 女人让男人免费桶爽30分钟|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日本免费一二区在线电影| 五月激情婷婷网| 欧美性xxxxx极品人妖|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日本爆乳片手机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欧美牲交A欧美在线|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福利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色多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农村妇女一级毛片视频片 |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天天草天天干天天|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日本视频网站在线www色|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极品国产人妖chinesets|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欧美亚洲日本另类人人澡gogo|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欧美高清video|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