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醫學智慧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加強當代醫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其職業的特殊性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既要有扎實、精湛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要有廣博、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同時還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心理素質[1]。
1.1醫學職業素質
醫學是一項救死扶傷、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事業,它要求醫務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基本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新型醫學模式下要求醫學生不僅知曉患者的健康,還應該掌握與患者健康有關的人文社會知識;不但研究患者的生理病理情況,還要研究患者的心理、社會、生態等方面境況。首先醫學生要具備高超的醫療技能,能根據病人的軀體、心理變化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堅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其次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遵守醫學職業特性、職業責任、職業道德等職業要求;另外,還要培養醫學生開動腦筋,以能動的創新思維推動學習、工作,要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標新立異。最后要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關注公眾健康,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應該是社區健康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真正將預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維護民眾健康作為自己的職責使命。
1.2醫學倫理素質
新型醫學模式下要求醫學生具有符合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的倫理價值觀、醫學倫理意識和醫學倫理思維能力。具體包括關注倫理問題的敏感性;具有醫學倫理決策能力,能夠從多個診療方案中選出達到最佳診療效果的治療方案;具有發現、分析、解決醫學倫理難題的能力;具有醫學倫理評價能力和醫德修養能力[2]。
1.3醫學道德素質
大學生是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積極、最活躍的群體,他們走上社會之后將對整個社會文化建設,特別是社會道德的建設和踐行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這種道德精神需要加強醫學生與社會、病人的接觸,培育學生關愛病人和生命的情感。主要表現為對病人及每個人的生命價值、醫療權利、健康利益、人格尊嚴予以關注、關懷和關愛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念,其核心是醫學人道主義精神。
1.4醫學人文素質
醫學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使命,是一個富有人文關懷和人性溫暖的科學。凸顯人文精神的新醫學模式決定了醫學人才必然是一個充滿人性大寫的人,大寫意義上的人僅依靠專業知識是無法立足的,還必須汲取人文社會科學的營養。
2.醫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探索
2.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醫學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使命,是一個富有人文關懷和人性溫暖的科學,也是一門實踐性、風險性很強的行業,醫學的特殊性質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具有細心、耐心、熱心、誠心、愛心等性格特征,如果缺少了這些性格特征,就很難勝任醫療服務工作。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醫學教育全過程,全面加強醫學生職業理想信念教育,我們舉行了“熱點問題面對面”活動,內容包括新時期醫患關系問題、醫德與醫術關系問題、與醫學生就業和競爭等,這種討論活動互動性強,能有效地吸引學生參與,通過互動和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學生更關注社會的發展與職業要求,使理想和信念得到提高和升華[3]。
2.2提高法律道德意識
近幾年,醫患矛盾突出,醫患糾紛頻發,甚至出現患者殺醫的嚴重惡性事件。課堂上教師列舉許多與現實社會、生活相關的案例事件,以此引起學生心靈震撼教育的同時,又滲透醫學法學的內容,醫學法學的教學包括醫療衛生的各個行業,如衛生法理、醫院管理、食品衛生等方面。教學側重于醫學法律常識、法律觀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醫學生畢業后依法從業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習慣。
在加強道德意識方面,學校轉變教育觀念,培養醫學生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不是以疾病為中心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滲透醫德精神,如孫思邈醫德醫術令人欽佩,尤其對醫德的強調,被后世的醫者傳為佳話;現代護理鼻祖南丁格爾被譽為“傷員的保衛者、守護神”;還有我國近現代的裘法祖、華益慰、林巧稚等名醫,這些典型的醫學人物都是醫學生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精湛的醫術、高超的醫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4]。
2.3提高醫學生人文精神
針對不少醫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差、社會人文知識相當貧乏等文化素養底的問題,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提高文學修養――名家名作欣賞活動”,并讓同學們寫讀書筆記,通過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提高醫學生的文學修養,使醫學生多一點書卷氣,少一點市井氣,幫助他們感悟人生,陶冶性情,提高心智,凈化心靈。組織學生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講座,聘請知名教授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規劃醫學職業生涯和實現醫學夢想;另外,授課中還注重對醫學生加強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熏陶,傳統醫學理論充滿了人文的智慧,“治病必須治人”實現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
2.4加強實踐育人功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要注重學生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首先,可以根據對象不同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現不同的教育目標,在尊重差異的前提下突出先進,并以先進帶動后進,最終實現全體醫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實踐。其次,拓寬教育形式,在實踐中逐步養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組織具有人文精神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學校起就具備一顆仁愛之心,同時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和協作能力。具體做法組織醫學生參加義診活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社區及農村衛生情況考察。鼓勵學生參加有益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如關心艾滋病的紅絲帶愛心活動,義務獻血活動等。另外,學校還利用假期和業余時間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走進社會各個領域開展一系列調研、考察等活動,帶領學生到沈陽華能老年公寓、沈飛老年公寓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在實踐中受教育,在實踐中升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并主動踐行。最后,要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三貼近原則,幫助醫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生活困難和思想困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5提高醫學生心理素質
關鍵詞: 默會知識 顯性知識 醫學院校 教師專業發展
默會知識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實現專業發展,不僅要進行先進教育理論等顯性知識的積累,而且要關注默會知識的獲取及管理。因此,根據默會知識所具有的特征,有針對性地給出相應的知識管理策略,對實現教師專業默會知識的顯性化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一、默會知識的內涵
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是指高度內化于個體的,很難用語言、文字、圖像等形式清晰表述、交流和分享的知識總稱。這個術語最先是由英國科學家、思想家波蘭尼(Michael Polanyi)于1958年提出。波蘭尼指出:“人類的知識有兩類?!蓖ǔ1幻枋鰹橹R的,即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描述的,只是一種類型的知識:而未被表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擁有的知識,是另一種形式的知識。我們把第一類稱作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第二類稱作默會知識。[1]
高校教師默會知識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存在于教師個體內部的難以規范化、難以言表和模仿、不易于交流與共享、也不易于被復制或竊取、尚未顯性化的各種默會知識。同時,還包括通過交流與共享等方式從高校外部獲取的默會知識。
二、默會知識與醫學院校教師專業發展
默會知識具有個人性、自動性、高效性、情境性、穩定性等特征,它是教師專業認識和實踐過程的必要基礎,對醫學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促使教師專業知識的創新及專業發展
知識創新是一個充分利用舊知識和舊能力產生新知識和新能力的過程。隱性知識在知識創新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知識創新的源泉。在知識共享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為其他同事貢獻自己的隱性知識,另一方面也受到來自其他教師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啟示,在知識的交融溝通中產生“智慧碰撞”,并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隱性知識,由此實現自身專業知識的創新。因此,通過專業默會知識的共享與交流,教師才可能不斷地產生創新性的專業知識,從而在推動自身專業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2.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快速增值
對于知識的交流與共享,蕭伯納曾經這樣生動地描述其重要意義:兩個人交換了蘋果,每個人手上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兩個人交換了思想,每個人就同時有兩個人的思想。[3]在知識共享的過程中,教師主動地與同事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觀點,共同解決在教學上遇到的問題,使默會知識流動并轉化成為組織所共享的知識,從而使大家在專業上得到共同發展。
3.深刻體現教師專業發展成熟度
實踐是隱性知識的一個重要來源,默會知識往往內含于實踐性的技能中,教師默會知識的交流與創新也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完成的。支配教師教育教學行動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實踐知識,或者說默會知識。默會知識共享是立足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視教師為知識的生產者和擁有者,喚醒教師作為知識主體的意識,使教師在自己的專業成長中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而不是被動地接收原理和理論。默會知識是顯性知識的向導和主人,它更能深刻地反映一名教師在專業方面的成熟度。
三、默會知識視域下醫學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
1.強化教師合作學習的意識
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而且是一種教育觀念。首先,廣大教師要具有合作的意識,要將“合作”貫穿于教學、科研、生活等各個方面,逐步克服成人獨立性強的特點,調整自己的心態,合理取舍別人的優勢。其次,教師合作學習涉及到師師之間的合作、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師要認識到自己是合作學習的主體,在教師合作學習中,教師扮演了“學生”和“教師”的雙重角色。他們不但要互相探討課本上的知識,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且要深入地思考如何將合作學習的經驗遷移到教學實踐當中。最后,教師享有合作學習的權力。教師有權決定合作學習的內容、過程、方法等,學校要為教師合作學習提供條件。
2.實施以老帶新的導師制
國外研究大學教師教學成長的專家認為,一個大學教師的教學成長一般要經歷“更熟悉教什么―更熟悉怎樣教―更有技巧教―更有效教―更有效促進學”的過程。[3]教學能力的提高有賴于大量專門性的實踐體驗和經驗積累。實行以老帶新的導師制,是基于教師的自愿結合和內在需要而建立的新教師語資深教師合作的形式。新教師通過對資深教師教學實踐的觀察、模仿和接受具體指導,不斷學習、實踐、探索、反思,逐漸領悟,進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老教師在幫助新教師切磋教學技藝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審視、反思自己的教學經驗,對于自身能力保持與時俱進十分有益。導師制的實施,打破了教師教學自我封閉的藩籬,營造開放性探究和對話的氛圍,使教師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困惑和問題,并通過共同探討、坦誠對話尋求解決策略。
3.倡導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把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對其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行評判,并考慮、選擇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和科學性的過程。教師通過對教學經歷的反省來選擇學生最應該學習的知識,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加速教師個人知識與公共知識的相互轉化,把依附于個體而存在的隱形知識深刻概括和清晰地表達出來,使隱形知識在個體之間或個體向群體進行傳播成為可能。高校教師將“反思”貫穿于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通過單獨反思和合作反思,對自己和他人所學的理論、所持有的信念、所實施的教學實踐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超越理論的局限、經驗權威的影響,及時意識到自己內隱的教育教學理念,并把內隱知識與自己所支持的顯性教育教學理論加以對照、結合,能盡快地把所倡導的教育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完成自己所學習和支持的理論向內隱知識的轉化,向個人實際能力的轉化,增強教學效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4.開展專題研討
圍繞教師工作中碰到的教育教學問題開展研討活動,以加強教師之間的協作和交流。研討方式有多種形式,可以在同學科的教師間進行,也可以在不同學科的教師間進行;可以通過沙龍的形式,也可以通過研究會、工作坊的形式,為教師提供綜合性的教育教學經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金生.教育哲學是實踐哲學[J].教育研究,1995,(1).
[2]曹錦麗.教師隱形知識共享策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9,4.
【關鍵詞】建構主義; 詞匯教學;專業英語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has become a common topic in discussion. At present, most vocational colleges set up specialized English course for the purpose of serving for the special industry. How to learn and teach vocabulary of ESP is a bottleneck that perplexes most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is thesis elaborates the effects that constructivist theory has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SP vocabul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Key words】Constructivist Theory;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ESP
0 前言
高職英語教育現在成了一個大家經常討論的話題。目前大部分院系從服務于行業的角度出發,大多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程。說到專業英語教學,勢必要談到專業英語大量生僻而且難記的專業詞匯??梢哉f專業英語詞匯教學是專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如何在英語基礎相當較差的高職生中展開專業英語詞匯教學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建構主義是目前學術界頗為推崇的一種理論。它的學習理論是建構主義理論在教學中的細化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可包括“學習的含義”(即關于“什么是學習”)與“學習的方法”(即關于“如何進行學習”)這兩個方面。 建構主義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由于建構主義者認為,學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化學生的聯想思維,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在教學中通過協作學習,使教師和每一位學生組成重要的學習共同體,他們的思維與智慧可以被整個學習共同體所共享,來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建構主義的詞匯學習策略在不同的環境下有著不同的應用方式,以下我們專門論述幾種在專業英語詞匯教學中有著突出效果的策略:
1 建構主義詞匯學習策略
1.1 詞根詞綴學習策略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對他們學習內容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即,知識的建構)。許多高職學生在基礎英語階段已經學過一些構詞法的基本知識。而構詞法對于專業英語詞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詞匯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詞根和詞綴所構成。根據詞綴詞的位置,可以分為兩類:前綴和后綴。許多專業詞匯都可以根據詞根詞綴法來方便和加強記憶,因此,掌握一個單詞的詞根和詞綴是提高專業詞匯量的有效途徑。
大多數的專業英語單詞就像化合物一樣,由詞根加前綴或后綴所構成。專業詞匯的前后綴一般來說專業性都較強,如:medic-(醫治、醫學),ax-(軸),pharma-(制藥、藥劑的),ferri-(正鐵、三價鐵),ferro-(亞鐵、二價鐵),hydro-(水的),-ethyl(乙基),kine-(運動)。如果在記憶這些專業詞匯的時候,我們能先分析單詞的結構,特別是記住其詞根的意義,然后再綜合分析其詞的基本含義,便能很快地對單詞進行理解和科學的記憶。因此,對專業詞匯進行結構分析,尤其是通過詞根的意義來記憶專業詞匯,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情景教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化學生的聯想思維,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而教學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它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我們要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融視、聽、說于一體的語言環境,而營造這個環境的有效教學手段就是情景教學。通過情景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對學習對象、課文內容的理解,完成對知識的掌握,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在旅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大家來到校園內開發上課,學生們可以進行英語的景點介紹,或者分角色進行導游和游客間的對話演練等。在自然工作環境和工作需要的刺激下,大腦會搜索專業詞匯從而產生反應,對于專業詞匯的記憶自然會更有效。又如藥劑英語中涉及的藥房情況口語,教師可以示范學生進行分組訓練互動,互相扮演導購員和顧客的角色,通過癥狀描述,疾病判斷,推薦藥品和介紹服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項等,讓學生在角色扮演的趣味活動中,學會實用的英語表達和相關的專業知識。
情景教學對學生的英語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英語要與專業課程的教學緊密的結合起來,達到與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相互促進。以未來工作所用專業英語內容為情景素材, 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專業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參與和競爭意識、創新能力。這種貼近工作實踐的學習,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3 重組語篇策略
許多專業的文章會使學生感到無法理解,因為其中有太多的不熟悉的單詞。而重組語篇也就是用自己的話復述段落是一種重要的詞匯學習策略。
建構主義者堅持認為,知識建構的過程是動態的、相對的點,教育在于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知識的增長,幫助學生構建活動和重新組織。在語篇重組的過程中,學生掃描自己的大腦用已知的適當的詞匯來描述新學的段落,用較為常見的同義詞替換生僻復雜的專業詞匯,這一過程正是他們理解新詞匯的過程。通過語篇重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新詞匯的含義,這是詞匯學習一個非常好的途徑。比如下面的一段文字:
Although drugs are intended to have a selective action, this is rarely achieved. There is always a risk of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any drug. No drug is without side effects, although the severity and frequency of these will vary from drug to drug and from person to person. Those who are prone to the adverse effects of drugs include:
學生重組后變成:People expect the drugs to have a selective action , that is to say, the good parts of the drugs can be left and act on people; the bad part can be missed. But it is impossible. All drugs have side effects as long as you have them.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reaction after take the same drug. Some people may be O.K, but other people may be very sick. Different drugs ma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eople too. These people are easily to be affected by drugs, they include:
通過語篇重組,學生通過把新詞匯用已知的常用詞匯替代了解了新詞匯的含義,如:“ intend” 意思是意圖,打算; “rare” 代表罕見的; “adverse effect” 和 “side effect”一樣,都表示副作用; “severity”表示嚴重程度; “frequency”意思是頻繁性; “be prone to” 表示傾向于。
1.4 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策略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環境是一個學習者可以探索自主地學習知識的地方。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如文本材料,書籍,音頻和視頻材料,CAI多媒體課件和網絡信息等)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而教師在有限的課堂詞匯教學中不可能明確的教給學生所有可用詞匯,所以借助其他媒介進行詞匯學習是很重要的。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儀器成為很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模式。同樣,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詞匯教學中也是幫助學生提高詞匯記憶的一種常見途徑。由于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應用和提供了各種視頻,圖片和文字材料,學生就可以通過聽覺和視覺等感官來更好的記憶詞匯,多媒體環境下的詞匯習得對于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以及提高學生英語整體水平有很大的幫助,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直覺。
2 詞匯教學策略應用對比實驗
為了了解建構主義詞匯學習策略在專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和影響,筆者在自己任教的兩個大二的班級中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專業詞匯學習策略對比實驗。在實驗組的班級學生中積極采用以上幾種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努力嘗試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詞匯的敏感度,提高詞匯教學效果。而對照組的班級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背誦來記憶詞匯。通過前測和后測,筆者得到以下的數據。
從上述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建構主義詞匯學習策略對于專業英語的詞匯學習有著積極的意義。通過前測后測的數據對比,實驗組同學的成績無論在詞匯獲得方面還是在閱讀理解上在后測中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這說明通過積極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學生的專業詞匯量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3 總結
專業英語詞匯的學習是專業英語學習的基礎,沒有詞匯的積累,很難理解閱讀專業文獻。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在英語基礎相對較弱的情況下尤其需要有正確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的引領。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詞匯學習策略無疑是專業詞匯學習的有效途徑,是二語習得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智慧.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研究[J].作家雜志,2007,11.
[2]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陳輝.非英語專業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J].外語教學,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