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醫學疾病綜述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資料和方法 1.研究對象 選擇廣西博白縣人民醫院、博白縣中醫院及博白縣紅十字會醫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急診或相應??撇》看_診為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診斷標準:①臨床表現及體征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診斷要點[2],并全部經過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②發病時間均在1周內。排除標準:①經頭顱CT檢查排除腦梗死診斷;②陳舊性腦梗死患者。最終入選病例共3476例,其中男2159例,女1317例,男女之比為1.64∶1;患者年齡19~88歲,其中19~29歲8例,30~39歲25例,40~49歲334例,50~59歲588例,60~69歲1514例,70~79歲793例,80~88歲214例。各年發病人數分布情況:2005年281例,2006年326例,2007年489例,2008年506例,2009年573例,2010年623例,2011年678例。
2.研究方法 收集病人流行病學資料及預后情況,專門制表進行登記、統計,觀察腦梗死的類型、各年腦梗死季節分布情況以及轉歸情況。
結 果 1.腦梗死類型 單發性腦梗死2635例(占7581%),多發性腦梗死417例(占1200%),大面積腦梗死97例(占279%),腔隙性腦梗死122例(占351%),腦干梗死26例(占075%),小腦梗死17例(占049%)。
2.季節分布特點 腦梗死以冬季節高發(10~12月),而夏秋季發病率相對較低(4~6月,7~9月)。見表1。
3.腦梗死治療轉歸情況 3476例病人經治療后,最終痊愈出院1539例(44.28%),出院時仍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或意識障礙等后遺癥共1785例(51.35%),死亡或病情加重自動出院病例152例(4.37%)。
討 論 急性腦梗死為基層醫院常見病和多發病,本組資料顯示,近7年來腦梗死的急診人數呈現略有增
作者簡介:劉國權(1973-),男,廣西博白縣人,主治醫師,醫學學士。長趨勢,有明顯季節性差異,冬季高發。其發病類型以單發性腦梗死和多發性腦梗死為主,而大面積腦梗死、腔隙性腦梗死、腦干梗死、小腦梗死所占比例較小。
腦梗死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初步統計分析發現,①基層醫院急性腦梗死患者年齡段以50歲以上中老年人為主,高達89.43%(3109/3476),小于50歲者則僅占10.57%(367/3476)。中老年人多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和引起腦血管病的各種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等,而腦梗死又可加重原有疾病或引發新的并發癥,最終可發展為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3],這警示急診科和神經內科醫師在診治急性腦梗死患者時,應高度重視基礎病的治療,同時還要有全局觀念,關注各臟器之間互相依賴或相互影響的內在聯系,注意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發生,降低急性腦梗死的死亡率。②腦梗死發病存在性別差異,男性高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吸煙、酗酒、高鹽高脂飲食、超重及女性雌激素對腦血管的保護作用有關[4]。③秋冬季好發,這可能與該季節血壓波動較大有關,應積極做好預防。盡管年齡增長和性別是腦梗死的一種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疾病普查或周期性健康體檢來發現高危人群,積極干預危險因素,并通過改變中老年人的生活、飲食習慣等措施來降低高危人群的急性腦梗死發病率,以減輕社會、家庭的經濟負擔。
在腦梗死的急性期,急性梗死病灶是由中心梗死區和周圍缺血半暗帶組成,其中心的梗死區腦細胞完全死亡,而周圍的缺血半暗帶仍存在側支循環,尚有大量存活的神經元,因此,迅速恢復血液供應、保護這些可逆性損傷神經元是急性腦梗dylw.net dylw.net死治療的關鍵[5]。但我們初步調查顯示,基層醫院急性腦梗死的致殘率和病死率仍然較高,分別達到51.35%(1785/3476)和4.37%(152/3476),分析其原因可能有:①農村老百姓缺乏相關醫學知識,未能及時判斷并及時就診;②急診腦卒中“綠色通道”不夠通暢,耽誤了最佳溶栓時間[6];③專科治療技術有待提高;④農村居民收入有限,無法承擔較高醫療費用,提前出院。
基層醫院要降低急性腦梗死的致殘率及病死率,可能要在以下環節進行改進:一是要加強農村群眾急性腦中風醫學科普知識教育,讓老百姓了解并掌握急性腦卒中的危害性及基本表現,發病后能及時到醫院就醫。二是對醫院急診腦卒中“綠色通道”進行規范與培訓。急診醫生和護士要有緊迫感和時間觀念,急性腦梗死治療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病后6小時這一短暫的時間窗[7],對可疑卒中病人按照卒中急診服務流程,在病人到達急診科10分鐘內完成常規評估和保持呼吸道通暢等穩定處理,爭取在45分鐘內完成抽血化驗和心電圖及CT或MRI檢查,盡快使用抗血栓藥物或者抗血小板藥物改善缺血性半暗帶的側支循環,對有溶栓指征者在3~6小時內使用溶栓藥物,促使閉塞性血管再通以及缺血組織的再灌注,以改善預后,減少致殘率。三是普及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減輕了農民或城鎮居民醫療負擔,提高了發病后的住院率。
參考文獻[1]劉 萍,崔桂萍,陸 卉. DJ1對腦梗死患者早期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國老年心血管病雜志,2011,13(9):814816.
[2]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陳 旭,魯曉華,馬曉波,等.183例急性腦梗死與腦血管病危險因素關系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2,10(3):296298.
[4]韓 冬,林 君,孫莉達.我院2004~2009年腦梗死病例統計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0,27(1):106.
[5]辛秀峰,楊萬勇,譚澤鋒,等.人尿激肽原酶對急性腦梗死側枝循環的影響[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1,37(1):5456.
乙型肝炎主要是通過輸血及血制品、不潔注射及圍產期母嬰垂直傳播感染的。據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我國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攜帶率為10%,約1.2億人,其中1/4的人最終將發展為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我國現有慢肝患者1200萬,每年死于肝病者約30萬,其中半數為肝癌。
1 醫源性傳播
醫源性傳播是乙型肝炎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它主要是通過輸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的醫療器械及其他物品,或意外地接觸污染的血液和體液等途徑,在醫療活動中使乙肝病毒經皮膚或粘膜進入人體而感染[4,5]。有報道血液透析工作人員的HBV攜帶者和感染率顯著高于對照人群[4]。莊輝認為,乙肝流行病學特征發生改變,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不同乙肝病毒流行區之間的人口流動增加;社會經濟狀況改善,醫療服務項目增加,增加了醫源性傳播;
1.1 經血液或血制品傳播
輸入被HBV污染的全血、血清、血漿、血小板、凝血因子,注射或輸入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都會引起乙肝傳播。上海市的12所醫院中,在透析室經兩次透析的病人100%感染了乙肝[4]。
在特殊的情況下醫務人員也可以將乙肝病毒傳給病人,如美國某一地區,4年中有71例乙肝病人在發病前2-6個月曾經治療過牙病,其中55例病人可以追蹤到同一個牙醫。檢查顯示這位牙醫血中帶有乙肝病毒,雖然他的唾液、尿、糞便中未找到病毒,器械消毒可靠,但就是由于他經常不戴手套操作導致感染。
后來這位牙醫操作時戴上手套,此后經過他治療的病人再未發生過乙肝。
1.2 經被污染的醫療器械傳播
使用被乙肝病人的血液或體液污染的醫療器械及物品也是乙肝醫源性傳播的主要方式[4]。因此在化驗采血、注射、預防接種、針刺、拔牙、各種內鏡檢查時,如消毒不嚴,共用器械,直接接觸陽性的血液或間接接觸被污染的醫療器械,均可引起乙肝傳播。
2 性接觸傳播
性接觸傳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間的傳播。乙肝或HBsAg攜帶者的唾液、、和陰道分泌物中都可檢測到HBV,因此將乙肝列入性傳播疾?。⊿TD)的考慮已漸趨肯定[6]。
據美國疾控中心調查資料[4]表明,成年人半數以上的乙型肝炎與性接觸有關。1974年在倫敦2個醫院中也發現男性同性戀者HBsAg陽性率比志愿獻血者高50倍[4]。還有報道[7]夫妻一方HBsAg陽性時,經過平均27個月的觀察,其HBsAg陰性配偶的HBV感染指標陽轉率高達52.63%,顯示了性傳播的重要性。周仁榮研究發現女性HBV攜帶者對配偶的影響要大于男性HBV攜帶者,但HBV攜帶者對配偶受染的影響并不隨婚齡的增加而增多[8]。莊輝認為人們行為、生活方式改變,靜脈內注射、性亂行為等增加了病毒傳播;
因為乙肝疫苗的大量應用和聯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孕婦和新生兒的及時接種,乙肝流行病學傳播形式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在2006年12月20召開的第五屆公共衛生北京論壇上,專家指出,母嬰傳播乙肝比例正在下降,而臨床輸血、性傳播等明顯上升。
3 其他傳播途徑
以前曾懷疑HBV通過蚊蟲傳染的可能,但近年的研究[5]一直沒有證實昆蟲可以傳播,卻發現蚊蟲叮咬吸血與注入實際上是互不相通的兩個部分,故已否定了此種傳播途徑。
參考文獻
[1]王豪.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 中國計劃免疫,2004,10(3):166~167.
[2]胡蓉,曹務春,張習坦. 部隊乙型肝炎疫苗預防接種的成本-效果分析.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22(2):142~145.
[3]于淑麗,龔幼龍,邵瑞太. 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和肝癌的疾病負擔. 中國公共衛生,2003,19(3):282.
[4]李立明主編. 流行病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01.
[5]李夢東,王宇明主編. 實用傳染病學(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1~391.
[6]代芊,戴成杰,周勛念,等. HBV感染家庭內聚集調查. 解放軍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1997,25(1):35.
工程包括肝腫瘤及心血管病臨床醫學樓、科技樓、兒科門急診部、連廊、地下通道、保留建筑(輔助辦公)、地下車庫、設備和物流等用房。地下部分按人防要求布置平戰結合六級人員掩蔽部、人防電站、戰時救護站等人防設施。肝腫瘤及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用房主樓為地上15層,裙房2~6層,地下3層,總床位數720張,其中肝腫瘤臨床醫學病床345張、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病床375張??萍紭牵?號)主樓為地上15層,科技樓(2號)及裙房地上6層、地下3層。兒科門急診樓為地上5層,地下3層。
總體規劃,打造現代化醫療綜合體
近年來,中山醫院就醫人數不斷增長,已不能滿足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做好新建肝腫瘤及心血管病綜合樓創新設計,是設計師首要考慮的問題。
在設計中,合理布局、大力拓展地下空間是解決問題的突破點。由于在技術上采用了地下連續墻逆做法施工工藝,不僅保證了施工安全,還節省了資金。除配套設備用房外,還布置了寬敞舒適的體檢中心、影像中心、物流倉儲廢棄物用房以及車位逾千輛的大型地下立體停車庫。
該院肝腫瘤臨床醫學、心血管病臨床醫學樓屬于上海市33個重點臨床醫學中心。新建的綜合樓內部整合了心臟肝臟檢驗、??崎T診、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監護住院用房及輔助用房,并附設有300張床位的病房周轉部。直升機停機坪設在門急診區的樓頂。門急診部共用檢驗、藥房、補液、手術等部門,實現了醫療設施共享的最大化。科技樓提供了功能完善的教學、研究、學術交流及圖書資料設施。
整體布局,庭院圍合式
該工程采用庭院圍合式的布局方式,中心形成大面積綠地景觀,圍繞中央庭院布置建筑單體,使院內的交通流暢便捷,易于患者識別,這也是設計中的亮點。由于建筑單體沿中央庭院一側底層設置柱廊,同時設置兩條架空連廊和地下二層通向醫院主樓的地下停車場的聯系通道,將醫院新老院區整個建筑組群連為一體,構成了既相對獨立,又共融共生的總體布局。
流線設計,防止交叉感染
各個醫療單元內部及相互之間的交通、物流、潔污流線均獨立設置,患者和醫生,清潔物品和污染物品,探視和手術治療均設有專用的電梯和通道。
環境設計,充分考慮就醫流程的特點
新建綜合樓的門急診區均位于低層,與繳費、檢驗、取藥各部門聯系便捷,各醫療單元候診空間寬敞,監護病房采用了中心島式布局。為滿足不同患者需求,設計了通間和單間,并設置家屬等候區、患者探視走廊等空間,減少了對患者的干擾。在設計中還設置了完善的無障礙措施。
節能設計,優化形體、配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