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并購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傳染性疾病;疫情報告;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599
根據調查不難發現,我國醫療機構在傳染病疫情的控制方面主要表現為報告方式、臨床報告人員責任意識、報告制度等方面。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報告質量方面尚存在一定阻礙,造成疫情報告質量的下滑。報告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傳染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及時性,為疫情的了解與管理提供切實依據。就本次調查結果而言,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可表現為以下幾點:
1疫情報告中存在的問題
1.1報告方式的缺陷
在電子化、網絡化發展中,不少醫療機構在報告方式上仍舊沿用著傳統模式,也就是僅僅采用書面形式報告,在一段時間后匯總所有疫情狀況再統一上報。這種報告方式存在一個較大弊端,也就是處理上的不及時。以禽流感為例,在疫情上報方面,時間屬于重要因素,只有在第一時間發現攜帶傳染病人群或是將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的患者找到才能夠有效控制住疫情的傳播,否則極易出現傳染病攜帶者由于自身活動行為造成更多人被染上傳染性疾病情況。換言之,目前部分醫療結構在報告方式上尚處于偏向落后階段,并沒有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來保障疫情的及時了解,同時在實驗室檢測結果的統一管理方面存在滯后性,應在檢測出陽性反應后立即登記并采取有效措施讓傳染性疾病被更多醫療機構知曉并注意防控[1]。
1.2責任意識的落后
疫情報告屬于重要事項,但一些臨床醫師在此方面的認識程度并不深,存在責任意識落后情況。調查發現,臨床醫師在傳染性疾病疫情上報與控制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為責任心不強、法制意識較弱、對傳染性疾病在傳播途徑以及臨床表現方面并沒有達到完全了解程度等。傳染性疾病通常會讓患者存在普遍性特征,一些臨床醫師只能夠看到普遍性,忽略了患者自身年齡、性別等方面造成了疾病特異性,從而并沒有將傳染病的臨床表現與不良反應全面掌握,在這一背景下,傳染性疾病的防范可能會出現疏漏點,影響疫情報告質量。
1.3報告制度不完善
調查發現,在傳染性疾病的報告制度方,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報告程序以及登記格式都存在較大不同之處,這些項目、環節上的不同造成疫情報告影響了統計時間與效率。同時,報告中缺少患者發病時間現象較為普遍,且在患者出入院等幾方面也存在普遍性問題,不少醫療機構并沒有登記這些內容。
2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優化措施
2.1改善報告方式
在現代化社會,信息傳播除了傳統的幾種方式外,網絡逐漸融入到信息傳播媒介中并承擔著重要角色。網絡化的發展為傳染病疫情報告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報告方式,同時也能夠幫助相關部門更及時準確的了解到疫情狀況以及傳染病攜帶者本身情況,有利于對疫情的研究與控制[2]。具體而言,醫療機構可以通過網絡直報方式將傳染病疫情信息聯網上報,一旦發現較大規模的疫情,統籌部門可通過各級、各地醫療機構的上報信息及時了解疫情分布狀況以及攜帶者可能所處位置,盡可能減少更多人被疾病感染的可能性。
在網絡直報方面,相關醫療機構首先應確保疫情上報處于長期聯網狀態,同時建立相應數據庫,除包含有不同傳染性疾病的臨床癥狀、患者不良反應、實驗室檢驗注意事項等信息方便主治醫師判斷病情外,還應注意設置患者相關信息登記部分。在疑似傳染病攜帶者信息登記方面,基本信息必不可少,同時還應將其臨床癥狀詳細說明,同時將實驗室檢查結果報告以附件形式上傳到數據庫。只有這樣,當疫情爆發時才能夠更及時的調用這些信息,查看臨床癥狀以及不良反應的普遍性,方便了解疫情主要表現,讓人們自身加強防范。
2.2完善相關制度
衛生部門在此方面應起到一定程度的監督作用,調查發現,在衛生部門干預下,《全國傳染病報告工作規范》[3]的下發讓傳染性疾病的報告質量有了較大提升。各級醫療機構能夠在指導下不斷完善自身上報工作并優化報告質量。因此衛生部門還應加大投入力度,力爭在短時間內將相關制度建立健全,讓醫療機構有一個合理參照去不斷優化自身報告工作。同時,衛生部門應注意對臨床醫師以及實驗室檢驗人員的培訓工作,幫助這類人員優化思想,從基層操作上保障疫情報告質量。同時,醫療機構應加強此方面的督導工作,不僅需要監督,還應注意引導,及時發現醫療機構在操作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對于存在普遍性的問題可統一下發指導方案提升指導效率。
2.3加強人員培訓
人員培訓不僅在于工作方式以及具體操作上的培訓,還應注意對醫療人員責任意識的培訓。培訓需定期展開,并且注意培訓的效率,避免出現形式主義現象,要讓醫療人員切實認識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醫療人員也應注意自身建設,在培訓下不斷優化自身水平以及責任意識,了解到傳染病疫情報告與防控的重要性[4]。同時,由于傳染病疫情也是在不斷進化與發展的,一旦疫情出現變異應及時告知醫療人員并在短時間內找到控制方法,普及傳染病防控方式,提升臨床醫師以及實驗室檢驗人員操作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醫療隊伍。
3討論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醫療機構在疫情報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報告方式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因此在優化上理應重視這兩方面的完善,有針對性的提升疫情報告質量,同時加強責任意識,力爭將傳染性疾病在初期有效控制,保障人們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施界,周丹娜. 徐匯區2009年二、三級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調查[J]. 現代預防醫學,2010,17:3272-3273.
[2]胡惠蘭,曾義虎,顏藝娜,蔣德青. 昭通市醫療機構2010年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01:68-69.
【關鍵詞】 醫療機構;HIV陽性;篩查
百色市自1996年發現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來,HIV感染者及艾滋病 (AIDS) 患者呈逐年增長趨勢[1],且有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的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HIV感染者已進入臨床期,到醫院就診的一般人群中HIV檢出率不斷增加。我們對2009年百色市15家醫療機構一般就診病人和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者中篩查HIV陽性報告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現將資料統計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統計分析資料來自2009年百色市15家醫療機構一般就診病人和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者中初篩HIV陽性者共240例,其中男性155例,女性85例;年齡1~70歲;已婚169例,未婚27例,離喪7例,不明37例;壯族128例,漢族44例,其他少數民族68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7例,高中以上17例,不明156例。
2.方法
由百色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慢性病科醫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從病例記錄中獲取檢測者的基本信息,記錄到專用的艾滋病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然后將自愿咨詢名片留給住院醫師,請其轉介初篩陽性者在約定時間到CDC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室進一步咨詢檢測。流行病學調查醫生取初篩陽性血清回中心檢驗室進行復核,陽性再用免疫印跡法(WB)進行確認。
3.統計學方法
資料采用Excel軟件錄入統計分析。
結 果
2009年醫療機構一般就診病人和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者初篩報告HIV陽性240例,抗體確認陽性221例,陽性符合率92.08%。男性155例中抗體確認陽性146例,陽性符合率94.19%;女性85例中抗體確認陽性75例,陽性符合率88.24%,男、女HIV抗體確認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67,P>0.05)。報告確認情況、人口學特征、檢測原因、感染途經、臨床癥狀等的檢測陽性率和構成比等見表1~4。表1 2009年百色市醫療機構HIV初篩病例基本狀況(略)表2 2009年百色市醫療機構HIV初篩病例篩查原因及報告單位(略)表3 2009年百色市醫療機構HIV初篩病例文化、職業、地區分布情況(略)表4 2009年百色市醫療機構HIV初篩病例傳播途徑及臨床癥狀情況(略)
討 論
1.統計結果顯示,在醫療機構HIV初篩陽性報告中,百色市人民醫院和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報告確認陽性構成比分別是54.75%和33.48%,確認符合率分別為100%和93.67%。各縣級醫院和市中心血站報告確認陽性構成比分別是5.88%和4.07%,確認符合率分別為68.42%和52.94%,確認符合率偏低,不利于臨床用血安全,提醒我們必須加強措施,提高初篩水平,不能漏過任何一位可疑感染者。同時對于HIV初篩陽性病人,在告知結果時要謹慎,堅持轉介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確認陽性后告知。按照艾滋病檢測程序完成檢測前后咨詢、確認、免疫細胞檢測、轉介抗病毒治療等一系列“四免一關懷”政策支持。
2.在人口學特征統計中,確認陽性構成比主要是已婚占71.95%;壯族占56.11%;文化程度不明占64.71%;21~60歲年齡組占82.81%;職業分布廣泛但農民比例達48.42%;地區分布以右江區比例較高占32.13%,市各縣都有確認病例,以右江區為中心向周邊縣蔓延擴散的趨勢。
3.篩查原因的統計中,住院病人篩查報告確認構成比例為76.92%,反映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從病毒攜帶者開始進入艾滋病病人階段,與葉晟報道一致[2]。艾滋病病人的臨床表現復雜多變,臨床癥狀排在前三位的為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血管系統方面的癥狀,比例分別為20.81%、20.36%、9.85%,與郜桂菊道相似[3]。在醫療機構HIV篩查報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中,以性途徑感染比例最高達80.09%,與陳清報道結果相似[1]。
4.本統計指標中如婚姻、民族、文化程度、職業、傳播途經等信息“不明”構成比依次為14.03%、25.34%、64.71%、21.72%、12.22%。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個案調查和隨訪追蹤非常困難[4],現實很難對“不明”的病例信息進行進一步確認和補充,如果數據缺失嚴重將影響對流行情況的準確判斷。
參考文獻
[1]陳 清.65例AIDS患者流行病學及臨床特點分析[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9,20(3):90.
[2]葉 晟.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實施“一對一”幫扶救助模式探討[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9,20(6):53-54.
排隊時間長最受詬病
年齡越大看病越勤
綜合多項數據可知,年齡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的本地居民,需要經常看病就醫的比例越高。上海社科院建議,未來醫療改革應著力降低藥價和看病成本,讓低收入者看得起病。
一成人買藥治小病
當出現一般疾病(如感冒、發燒、咳嗽等)時,近四成居民會首先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地段醫院(社區醫院),有近三成居民選擇區縣級醫院(二級),近兩成居民選擇市級或國家級醫院(三甲),另有一成居民選擇不就醫,自己買點藥吃,另有極少數人選擇私人診所或私立醫院或不就醫,硬挺著。
年輕人更愿自己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