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培養人考察意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中國巨石 “走出去”戰略 上掛下派 外練互動 參觀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實施背景
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及“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根據企業“產品高端化、產業集群化、布局國際化、市場全球化”的“四化戰略”的要求,中國巨石以國際化作為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尋求發展優勢的核心措施。一方面,需要從國際上引進相當數量的國際化人才,尤其在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中,要引進和培養一定數量的其他國籍人員能夠管理海外子公司。另一方面,由于海外子公司要實施本土化管理,還需要使用和培養當地國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員工。
這需要人力資源職能要有全球配置人力資源的能力,廣泛招募全球一流的科技人才和高層管理人才。同時,布局國際化也對集團內部員工提出了更高綜合素質能力要求,在工作中要有長遠的國際化眼光,要對世界玻纖的需求、各生產基地國家的經濟情況以及文化背景、各國人員素質、能力情況要有充足的認識和衡量,要有國際貿易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專業外語水平。
“走出去”戰略下,企業依托國內三地、埃及基地和海外子公司的資源,通過實施“上掛、下派、外練、互動”、組織青年干部赴海外參觀學習、安排埃及技術骨干至國內培養、開展藍領技能人才評定、培養等措施,形成了全面互動的人才培養機制,有力保障了企業的發展后勁。
二、主要做法
(一)上掛、下派、外練、互動
企業建立了“上掛下派外練互動”人才培養管理標準,對申報、審批、培養計劃、實施、考核評價等各項工作程序與要求進行了規定,保證人才培養工作目標、計劃、評價有效展開,增強人才培養工作的效果。
(1)對象
上掛對象:生產序列單位、子公司中從事基層生產及技術管理工作1年以上,未從事過集團公司銷售、行政和技術序列單位的管理及技術管理工作的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
下派對象:銷售、行政和技術序列單位中無基層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經歷的行政管理與技術管理人員,包括一般員工、中層干部和技術干部。
互動對象:任職在2年以上的行政中層干部。
(2)期限
人才上掛下派、互動外練培養期限分為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具體期限根據崗位要求、項目完成情況、工作內容、培養目標等因素而定,各單位在申請時提出,并以批準期限為準。
(3)實施
接受上掛下派外練互動培養的人員(以下簡稱培養人員)應在原單位領導和培養單位負責人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要求,在到達培養單位和崗位后的一周內,提出培養目標和計劃,填入《上掛下派互動外練培養手冊》(以下簡稱手冊)中。
接收培養人員的單位,由第一負責人負責培養工作,具體要求包括:提供必要和相匹配的辦公條件、明確培養人員在新崗位上的具體職責、配備相應資源;給予培養人員參加相應科級、廠部級專題會議、工作例會、文體及專題活動的受訓機會;做好對培養人員的工作指導、安排和教育。每月及時閱讀培養人員提交的個人小結,進行交流和指導,并根據其工作表現,填寫考核意見于手冊中;培養結束后,按優、良、中、一般、差五個等級對培養人員進行綜合評價。
對培養人員培養期間的要求:主動向培養單位的領導、同事學習,全面完成掛派互動培訓的內容,達成培養目標;服從培養單位的領導和工作安排,虛心接受培養單位的工作指導;認真履行新崗位的職責工作,同時,必須協助原崗位新同志做好原崗位工作,避免由此產生的不良影響;每月按要求提交培養月度小結,記錄到手冊中,并將手冊交人力資源部審核,納入考核。
(4)休假
培養人員,原則上九江公司的員工一個月回原單位休假、報告工作、參加會議一次,時間不超過一周(含路途時間);成都公司和紅嘉公司的員工二個月回原單位休假、報告工作、參加會議一次,時間不超過兩周(含路途時間);外練的人員原則上中途不回國休息;其他單位培養人員要求每月回原單位匯報工作一次。所有匯報和參加會議的情況,按要求記載到手冊中,所屬單位負責人提出意見并簽字。
(二)青年干部赴海外參觀學習
“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首先要從員工的思想和認知層面上推動,企業積極組織青年干部,分別組織了赴日本和韓國的優秀企業學習精益生產知識,立標桿、找差距、促改進。
(1)出發前準備
利用企業海外子公司資源,聯系優秀的企業,確定考察行程。由人力資源部組織赴海外考察學習的團員,圍繞企業文化、戰略管理、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整理出需要學習交流的問題,并匯總后提交相應的企業做好交流準備。同時人力資源部做好學習注意事項和培訓協議簽訂等安排。
(2)學習要求
一是明確目標。出發前整理個人目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哪些問題希望能通過此次考察訪問得到答案或尋求啟發。二是端正態度。要求每位參訪成員時刻保持空杯的心態,按照公司要求做好學習記錄。三是學結。回國后一周內,回顧考察訪問經歷,整理訪問學習筆記,撰寫總結報告。
靈地鄉位于**市北部,與大田縣交界,管轄11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85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8289人。共有17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11個,機關支部6個,共有黨員378名,其中女黨員41名,農村黨員283名,2004年度發展新黨員16名,其中女黨員2名,農村黨員9名,大專以上文化3名,中專、高中以上8名,初中5名。從近幾年的實踐中看,在農村發展黨員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鄉鎮黨委制定的發展黨員規劃和年度計劃對黨支部指導性、針對性不強,難以落實,個別支部出現兩年以上沒有發展黨員的現象;個別黨支部發展黨員程序沒有完全符合規定,有出現未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就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情況;入黨積極分子平時的培養考察以本人自述匯報為主,容易流于形式;一些入黨積極分子和培養聯系人對自己的職責和任務不明確,培養教育考察的效果不明顯;部分入黨積極分子因村級換屆而中斷培養考察等等。為解決這些問題,保障新發展黨員的質量,靈地鄉黨委從2003年起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并實行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跟蹤責任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具體做法是:
一是調查摸底。對各黨支部的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建立健全鄉村兩級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信息庫。實行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增(減)季報制,每季度第三個月25日各支部要向鄉黨委匯報季度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變化情況,從而使鄉黨委全面、及時、準確掌握各黨支部的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的動態情況,做到心里有數,杜絕突擊發展黨員和長時間不發展黨員現象的發生,同時也便于鄉黨委對發展黨員有關材料真實性的審查。
二是明確職責。要求黨支部在接收到入黨申請人員的申請書半個月至六個月以內,要給予討論是否確定其為入黨積極分子;支委會討論研究確定入黨積極分子10天內,要通知申請入黨人和培養聯系人,開始進行培養教育考察,并建立入黨積極分子檔案;入黨積極分子應積極參加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虛心接受培養聯系人和其它黨員的批評教育,主動向培養聯系人匯報自己的思想動態和工作表現,每半年交一份書面匯報材料;培養聯系人應全面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學習、工作情況,提出加強培養教育的措施和意見,每季度向支部匯報入黨積極分子的成長情況,每半年形成一份書面匯報材料,認真填寫考察表,在入黨積極分子具備入黨條件時,及時向黨支部提出將其列為發展對象的建議;支部應在培養聯系人提出將入黨積極分子列為發展對象的建議1個月內,召開支委會研究是否將入黨積極分子確定為發展對象,并在10日內將有關材料送到鄉黨委,報送市委組織部進行預審。
三是強化措施。制作《入黨積極分子聯系卡》,發到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聯系人、支部書記、黨建聯絡員和黨委組織委員手中,在聯系卡上標明相關人員的的工作任務要求、職責和聯系電話,以便于相互聯系,加強跟蹤督查和了解,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根據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情況,由黨建聯絡員或黨委組織委員定期或不定期與入黨積極分子、聯系人、支部書記聯系,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狀況和工作情況、培養聯系人的培養考察工作情況和支部的意見,加強對發展黨員工作的日常監督,確保每個入黨積極分子都能嚴格按照程序進行培養考察,做到堅持標準,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切實提高新發展黨員的質量。
四是落實責任。要求有關人員嚴肅對待積極分子培養考察工作,認真履行職責,按時填寫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責任表,對未按要求的給予相應的責任追究。如入黨積極分子在考察期間一個季度沒有匯報情況的,由培養聯系人給予口頭批評;半年沒有匯報的,由培養人提出,支委會研究決定給予取消入黨積極分子資格。沒有建立入黨積極分子檔案的,追究支部組織委員的責任,一次給予口頭批評,二次給予通報批評,取消當年評先評優資格。培養聯系人一個季度沒有向黨支部匯報考察情況,給予口頭批評;半年沒有匯報的,給予通報批評,并由支委會研究撤換培養人。黨建聯絡員負責掛鉤支部發展黨員工作,發現一例程序違規的,給予通報批評,取消當年度評先評優資格。通過責任追究,確保了各個工作環節的落實到位。
2011年7月,福建省教育廳啟動實施了“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在全省遴選100名教師作為培養人選,計劃用3年時間,培養一批教育理論素養深厚、教育教學藝術精湛、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教學名師,以此帶動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的提高。
為了做好工程的實施工作,福建省教育廳成立了“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專家工作委員會”,負責名師培養工程的業務指導和咨詢,制訂培養方案、指導意見、工作規程、管理和考核辦法,以及審定培養單位制訂的培養方案等工作。
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以“教學主張”為引領,要求每一位名師培養人選都努力提煉并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突出自己的教學專長與鮮明的教學風格,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名師培養模式,造就各具特色的教學名師。要求教學名師應具有標志性特征:有自己的教學信條,有自己的教學主張,有自己的教學模式,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有突出的教學業績。在培養方式和培養措施上,遵循教師專業發展和名師成長的規律,通過專家指導、理論深造、課題研究、名師訪學、考察學習、學術交流和著書立說等方式,促進培養人選和對象盡快成長。教學名師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配備雙導師,進行個性化培養。
名師人選的具體培養方式與要求如下:一是為每位名師培養人選配備雙導師。導師由高校專家和中小學著名特級教師組成,導師與培養人選共同商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二是通過組織名師培養人選學習深造等各種形式,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思想覺悟和專業理論素養。培養人選在培養期間要進行一個半月左右的集中學習。三是指導名師培養人選以提煉教學主張為線索確定教育教學研究課題。課題應在3年內完成,課題研究成果要產生實際影響。 四是為名師培養人選搭建發揮引領示范的平臺,鼓勵和支持名師培養人選組建學科教學團隊,打造教學、研究、學習共同體。名師培養人選每年應至少在區、市級以上開設具有較高水平的公開課、專題講座和“送培下鄉”活動各一次。3年內至少指導和培養3名區、市級以上學科教學帶頭人或骨干教師。五是組織名師培養人選到省內外知名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名師所在單位跟班學習,在實踐中磨礪,強化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跟班學習不少于一個月。六是組織名師培養人選參加高層次學術論壇交流和境內外高級研修活動,拓寬專業視野,擴大影響,提升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