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紀委換屆工作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創建工作進展情況
根據甘肅省城市衛生檢查評比標準及《平涼市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工作總體方案》的要求,我們在認真學習、領會精神的基礎上,經過自上而下,又從下而上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平涼市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宣傳與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宣傳與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宣傳、衛生、社保、教育、社區等部門的責任領導,明確了市健教所全體人員指導、督查面上的工作責任人。根據工作需要制定了宣傳與健教工作行時歷。將總體方案中健康教育網絡、社區健康教育、學校健康教育、醫院健康教育、行業健康教育、大眾傳媒健康教育、控煙健康教育等幾個方面,逐項提出了落實措施和實施步驟,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靠實了工作責任,確保了各項創建任務的落實。七、八、九月份以來,我們嚴格按照創建標準,查漏補缺,落實措施,加快了創建進度,通過自查驗收,自查評分為17.5分。
二、主要做法與成效
創建衛生城市活動大大促進了健康教育深入開展,在我市開展的創建衛生城市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我市健康教育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重視,加快健教網絡建設。自創建衛生城市活動開展以來,我市各級領導非常重視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市、區健康教育所、專門機構配備了專業人員,市政府、市衛生局、愛衛會多次召開健教工作專題會議討論健康教育,制定了健康教育長遠規劃。經常檢查、指導健康教育工作。
2、社區健教進一步加強,市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近年來以創建衛生城市為契機,把提高市民的衛生意識放到了社區。辦事處、社區各單位都建立了健教領導機構,配備了專兼職工作人員,工作有計劃,據不完全統計,社區開展健教宣傳14次,受教育230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7500份,懸掛健教創建橫幅56幅,有宣傳陣地10個,舉辦專欄68期,
3、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向正規化系統化轉變。市教育局為抓好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建立領導機構,召開了市直學校及崆峒區教育局動員會,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市監督所、市健教所領導分別在會上作了專題發言。拉開了創衛學校健康教育的序幕,加大了健教工作力度,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責任到人。市教育局與區教育局、市直各學校,簽定了責任書,靠實了工作,并先后2次對學校健康教育進行了督查。市區教育局對學校健康教育評價進行了通報,按原國家教委“教育行政部門健康教育評價表”,對城區各學校進行了評估、匯總。各項指標中選項為“A”的學校分別達到80%,中、小學健康教育開課率達100%,有教案、計劃和總結,各項檔案資料齊全。
4、醫院健康教育向多元化發展。創建衛生城市以來,醫院健康教育有長足發展,改變過去重治輕防的被動局面。一是門診、住院部有宣傳陣地,市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為省級培訓地基,對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教育培訓,對住院病人進行入、住、出院全程健康教育。近年來共舉辦宣傳專欄72次,對醫務人員進行健教培訓14期,2000人(次);住院病人健康教育7200人:開辦“孕婦學校”173次,受教育孕婦800人(次),在社區開展健教宣傳12次,發放資料7.5萬份,義診、咨詢人數25000(次)。
5、行業健教有了新的突破。按照省級衛生城市標準對行業健教工作提出了針對行業特點,對職工進行相關職業衛生教育,環保教育、安全生產教育、女工保健教育,這項工作先后在市區的新世紀商廈、新世紀超市、世紀金鼎商廈、紅峰廠、虹光廠、146隊、崆峒水泥廠、平涼電廠等企業開展,逐步向全市所有企業推廣,近年來培訓職工2900人(次)。
6、大眾傳媒健康教育先行,創衛工作掀。充分發揮了新聞媒體在創建衛生城市中的先鋒作用。
①平涼日報、平涼市、區電視臺、平涼電臺等新聞媒體對創建宣傳進行全程報道,對開展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大造宣傳輿論活動,大造聲勢,使創衛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有力地促進創衛活動的開展;②市健教所通過市政府信息辦從移動電話發送創衛信息,提高市民對創衛的知曉率;③市健教所對新聞單位提供錄相帶20盤,錄音帶8盤,各種健教稿件98件(篇),有力地保證了有傳播材料播放,促進了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的開展;④近年來市區新聞媒體共播出億萬農民健教專題節目684節(次)。
7、控煙健康教育法制化。1998年區政府印發了《關于在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決定》和《平涼市創建無煙草廣告城市承諾報告》,把控煙工作推向了法制化軌道。
①市工商局、煙草局消除了市區范圍內煙草廣告。②市、區健教所和衛生有關單位結合世界無煙日向群眾普及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教育活動18次,發放控煙的宣傳資料10.5萬份,受教育16萬人(次),發放控煙、禁煙標語240張。③市電視臺、平涼日報積極配合進行控煙宣傳報道。④各學校非常重視控煙工作,開展了無吸煙學校、單位的評選活動,已有無吸煙先進單位25個。⑤車站、影劇院等公共場所設立了禁煙標志,并實行戒煙。
通過以上情況總結,可以看出,宣傳與健康教育工作在創建省級衛生城市活動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行業健康教育企業只重視經濟效益,不重視健康教育。
2、中央、省駐平單位,地方督導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起因:8條斷頭路引發代表熱議
2009年5月,原南匯區劃入浦東新區后,因南北區域路網分割造成的8條斷頭路亟需接通。據測算,打通這8條路共需完成14個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長度約58.6公里。區政府計劃2010年底打通全部道路,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區級重大工程。但由于大部分項目處于城鄉部,需動遷企業、居民數量較多,有些道路施工還需保持交通通行,道路建設只能“見縫插針”。另外,2010年國家開始清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部分項目還遭遇了資金瓶頸。盡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想盡一切辦法,年底8條道路還是只通了3條,“連心路”成了“堵心路”。年底人代會上,代表們對此提出質疑,甚至有代表表示不滿。
監督:瞄準南北“連心路”
代表的不滿牽動著常委會領導的心,時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的李梅同志約見了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她表示:“我來浦東這么多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事情,一一按時解決;唯獨南北對接‘8路’這件事,讓人大和政府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大打折扣。”
2011年5月16日,區人大常委會第38次主任會議專題聽取區政府南北對接“8路”工作匯報。會前,城建環保工委對每條道路逐一踏勘,4次召開座談會,與各單位一起分析問題、查找對策。針對動遷難,工委建議加強區鎮聯動,合力推進動遷。區建交委與相關鎮開展了“走進動遷家庭、奉獻重大工程”專項行動,用真情換取百姓的支持。針對少數公司在道路規劃紅線上堆放假山、漫天要價的行為,區人大常委會要求區監察局出面徹查,區監察局與川沙新鎮紀委對違規參與公司運營的某村負責人進行嚴肅處分。針對資金短缺,區人大常委會要求將南北對接“8路”工程列入財政專項,財政部門當即應允。
障礙被搬掉后,道路建設速度明顯加快。2011年底,南北對接“8路”涉及的14個項目中有10個陸續完成;累計完成投資73億元,通車里程達48公里,占總里程的82%。
跟蹤:“堵心路”變回“連心路”
2012年換屆后,新上任的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唐周紹提出,人大監督要更加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通過監督來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城建環保工委再次將南北對接“8路”提上議事日程。5月,工委對尚未竣工的4個項目開展現場視察和代表評議,督促各方落實應對措施。特別是對華東路等施工路段少數公司違規種植綠化苗圃、巧立名目索要動遷補償等問題,常委會副主任花以友會同區政府分管副區長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各部門堅持原則、按章辦事,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對某些公司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在人大強力監督下,態度強硬的老板們軟了下來,表示馬上搬遷綠化苗圃、補交土地租賃費。道路建設工程順利啟動,華東路和橫新公路預計年底竣工。歷時三年多的南北對接“8路”工程,除一條因工程規劃調整暫緩實施外,終于可以劃上圓滿句號。
(一)開展“十二五”中期評估。組織人員、聘請專家編寫《“十二五”中期評估報告》,對我區“十二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系統評估,對“十二五”各項指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對比、分析、預測,并提出部分指標調整建議和“十二五”后期重點工作建議。
(一)科學編制年度運行報告。科學撰寫了2013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全面、客觀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運行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工作建議。在完成年度經濟運行報告的基礎上,我委堅持每季度對我區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并完成201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執行情況報告,提出相應經濟社會發展措施建議,切實為區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當好參謀助手。
(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備案審批。截至11月底,我區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備案89個,總投資額280.15億元。其中房地產項目41個,總投資額136.87億元;工業項目17個,總投資額4.47億元;服務業項目18個,總投資額66.17億元;農業項目5個,總投資額約3.73億元;其他項目8個,總投資額約68.91億元。其中有部分項目企業注冊地址不在我區,在我委和招商辦共同協調下,共有18家企業將注冊地址遷移到我區,促進全區財稅收入增加。
(三)公務車車編管理。根據區領導專題會安排,我委牽頭起草《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并依據各單位人員編制及工作情況對區直黨政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車編進行重新定編,相應的定編通知已下發至各單位。11月對《管理辦法》進行修改完善,現已完成初稿并征求公務用車管理相關部門意見。
(四)經濟發展指標協調與促進。根據區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固定資產投資由我委主要負責協調和促進。根據工作安排,我委對區內近兩年備案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回訪,了解項目開工建設進展情況,并敦促企業積極上報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同時與區統計局統計數據進行核對,發現存在我區建設項目列入其他區、漏統和少報、部分項目征地拆遷款項沒列入統計等問題。經我委和區統計局共同努力,目前已補統投資項目24個,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加19.65億元。10月份對追加部分政府投資項目征地拆遷款列入固定資產投資,追加固定資產投資18.09億元。截止10月底,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0.66億元,增長28.7%,增速全市第一。
(五)政府投資項目申報。根據市發改委《關于編報2014年政府投資項目計劃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委積極組織相關單位進行項目申報工作,并對各相關單位申報項目進行篩選,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我區經濟、民生等要素,著重向基礎設施建設及城市改造方面傾斜,最終匯總出41個政府投資項目上報市發改委,計劃總投資額233041萬元,其中2014年度計劃投資107935萬元。
(六)統籌城鄉和加快鎮域經濟發展。參與《加快統籌城鄉和鎮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的起草工作,多次協同市發改深入鄉鎮開展調研,積極配合上級部門申報城鄉統籌示范實驗區項目。
(七)黨風廉政建設。組織全委干部認真學習市委《關于規范公務消費行為入推進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意見》、市委市政府《關于印發<公務接待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海辦發〔2013〕20號)、市紀委《關于嚴明紀律過節堅定不移糾正“”的通知》等相關文件。開展廉政風險防控自查,并針對各風險點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風險防控管理工作方案,完善“三重一大”等事項審批流程。
(八)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前進村掛點幫扶工作,春節期間,我委深入掛點村了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并為40家困難戶贈送慰問品(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加強對村委會換屆選舉的指導和監督,主要抓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消除不穩定因素,做到心中有數,加強指導,及時化解矛盾和問題,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辦理答復人大、政協代表提案件15件,其中主辦件2件,協辦件13件,代表滿意率100%。其他“美麗鄉村、潔凈家園”、安全生產、計劃生育、“五大工程”環境保護等工作按區委區政府要求順利開展。
二、存在問題
一是對宏觀經濟社會發展的監控和預測能力不足,造成部分經濟社會指標計劃制定偏高。
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運行情況分析深入程度不夠,主要有關職能部門對管理行業管理不夠深入,造成部分行業發展數據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