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社區工作要點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合理布局調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根據規劃調整方案,調整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布局,實現社區衛生服務100%覆蓋全區居民,推進均等化服務和服務功能建設,更好的適應、服務和滿足社區居民就近、及時、方便的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愿望。完善崗位聘用制度,建立健全對機構和聘用人員的雙績效考核體系,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二)推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一體化管理。實現以街道為范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站的行政、業務、藥品、人員、財務和績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規范的管理。完善社區衛生管理體制,建立層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優勢互補、合作緊密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三)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化實施“衛生強基工程”,加強公立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人才、技術、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支持。
(四)健全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力建設,規范提供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以開展落實社區衛生服務信息“七公開”工作為基礎,達標創建全省星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二、實施社區衛生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服務質量。
一是嚴格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在項目實施流程和管理環節上實施精細化管理,在鞏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成效的基礎上,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單位核定基本公共衛生項目任務量,科學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任務分解,提高老年人、孕產婦、0-6歲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率,提高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規范化管理率。完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加強信息技術監管,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二是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藥物集中采購、零差率銷售。完善基本藥物貨款收繳及支付制度,專用帳戶管理。建立健全基本藥物制度監督考核機制,讓基本藥物制度惠及全體居民。三是修改完善《區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查體實施方案》,確定查體機構、查體項目查體程序,廣泛宣傳發動,根據查體日程安排,派專人組織好65歲以上老年人查體工作,健全完善居民健康檔案,對重點人群進行系統管理。
一、明確社區居委會工作職責。社區居委會要協助政府或其派出機關做好優撫救助、勞動保障、幫扶助殘、居家養老、衛生計生、文化體育、社會組織配育建設等各項職能工作,通過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加強對社區民間組織、志愿者組織、業主組織、物業服務組織和其他社區組織的綜合管理和協調,指導和監督社區內業主委員會、業主大會開展工作,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
二、完善社區居民自治制度。制定完善社區居民自治規范和社區居民代表會議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推進民主選舉和民主決策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完善社區居務公開制度,對社區居務公開的形式、時間、內容和程序等進行統一規范。鼓勵社區居民和駐社區單位廣泛參與社區事務,切實保障社區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建立完善民主評議制度,每年定期組織居民對社區居民委員會的績效進行評議,評議和考核結果在社區公開,并作為鄉鎮考核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的主要依據,與社區工作者的報酬、獎勵掛鉤。
三、加強社區管理和服務。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城鎮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場所建設,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增強社區服務管理能力。健全共青團、婦聯、殘聯、老年協會等群團組織在社區的機構,充分發揮其在社區管理和服務中的作用。整合民政、勞動保障、衛生、計生等部門在社區的信息資源以及各類服務熱線,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信息服務。逐步建立社區網站、有線數字電視、電子閱覽室等平臺,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綜合服務。建立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創新志愿服務形式,提高服務水平,形成與政府服務、市場服務相銜接的社區服務體系。駐社區單位應大力支持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并鼓勵和引導本單位職工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實現社區資源共享。
四、繁榮社區文體活動。廣泛開展“社區讀書”等活動,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大力開展法律政策、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清廉文化、生育文明等教育活動,提升公民素質和社區文化品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全民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動,滿足社區居民求知、休閑、娛樂等需求,培育各具特色的社區文化、社區精神,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五、改善社區人居環境。著力整治社區亂建房、亂停車、亂發小廣告等行為,維護社區環境整潔有序,創建文明社區、文明樓院。深入開展普法宣傳和法制教育,深化平安創建、物業保安和群防群治隊伍等社區綜治隊伍建設,提升社區安全防范能力。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排查和調處人民內部矛盾。加強對重點人群的教育、服務和管理。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為流動人口的生活與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保障流動人口參與民主自治的權利。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制定和完善公共衛生、食品安全、自然災害等社區應急預案。
根據全區2011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及總體目標,結合我街村社區的實際情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好村社區建設。通過項目帶動、產業支撐,加快建設具有地方特點、文化特色、傳統風貌的村社區。一手抓好社區管理。充分發揮綜合服務中心的作用,延伸和承接好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職能;提高政府對社區公共服務能力,讓人民群眾走進社區服務中心就能辦成想辦的一些日常生活需要的事情。
二、實行高標準社會保障。在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并軌工作的基礎上,擴大農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支付標準,全面開展城鄉醫療救助工作。繼續推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做好養老保險參保人群擴面提標,在率先在全省建立高標準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城鄉一體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為補充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
三、提高農民就業幫助服務水平。實施“利民工程”,全面啟動“充分就業村”的創建工作,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業服務。
四、提升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鞏固區、街道、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加強疾病預防工作,控制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做好非傳染性疾病的監測。
五、加強村社區文化建設。完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創建人才培養基地,深入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積極開展“三下鄉”等活動,緊緊圍繞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開展“三下鄉”活動,通過贈送科普圖書、舉辦文藝演出、各類農業科技培訓班等方式,改善農村社會氣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進農村文化建設。
六、加強農村治安綜合治理。加大農村基層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力度,提高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水平,不斷擴大技防建設的覆蓋面。深入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增強你們法制意識,形成文明健康的社會風氣。
七、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認真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重點加強農村計劃生育好流動人口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確保農村計劃生育率達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