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公交車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近年來,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以“共享經濟”為特征的新型出行工具“共享單車”應運而生。2016年9月,摩拜單車正式登陸廣州,0f0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緊隨其后,至2017年初,市場占有率最大的摩拜單車宣告投放超過10萬輛。
共享單車帶來全新消費體驗的同時,也存在管理混亂、隨性使用、人為破壞、亂擺亂放,甚至危害消費者安全的現象。
為深入了解社會各界及消費者對共享單車的認知,找準影響共享單車發展的“癥結”,開出有效解決“藥方”,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聯合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在《消費者報道》雜志、廣東電視臺民生新聞部的支持下,于2017年1月至3月期間,以廣州市為核心,輻射周邊地區,通過線上問卷調查及線下志愿者體察兩種方式進行了共享單車服務調查活動。
小鳴單車注冊體驗差
2238份線上問卷調查顯示,72%消費者關注并了解共享單車,73.9%受訪者支持發展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的整體滿意度較高,達68.3%。其中,63.0%的受訪者表示摩拜單車的綜合服務最好,約20.0%的受訪者表示目前沒有一個品牌的綜合服務是好的,而小鳴單車的選擇率較低,為3.4%。
摩拜、ofo、小藍、小鳴等4款單車中,71.2%的受訪者表示使用最多的是“摩拜單車”,使用率明顯高于其它品牌。
本次調查主辦方還招募和組織了26名志愿者分別對摩拜、ofo、小藍、小鳴4款單車親身進行服務消費體察。
104個樣本的綜合評分為7.3分(滿分為10分),但志愿者對各單車品牌有不同意見。
在用戶注冊方面,有超過八成的志愿者表示注冊步驟簡便;但有志愿者反映在手機信號滿格的情況下花了40分鐘才完成小鳴單車的注冊。另有志愿者聲稱自己在同一個地點注冊四個共享單車的賬戶,其它三個軟件一分鐘之內就完成注冊,小鳴單車卻一直處于加載狀態,直到試了七八次才成功注冊。
車輛損壞問題嚴重
在使用共享單車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前三位分別是:“車輛損壞”占42.1%,“定位不準確(包括車輛、用戶)”占33.8%,“尋找車輛的路線指引不清晰”占25.1%。
線下的實地服務體察評價也顯示,只有52.9%的志愿者表示在體察過程中能馬上找到沒有任何問題的共享單車進行體察。志愿者碰到的車輛問題主要有“二維碼或編號被涂抹或脫落”(18.3%)、“座椅損壞或丟失”(15.4%)等。
此外,75.6%的線下志愿者表示能通^移動端APP定位找到車輛,但仍有24.4%的志愿者表示無法準確定位,有效尋找共享單車較困難。有個別志愿者表示“花了超過30分鐘才找到單車”。
與之相對應,消費者認為共享單車的經營者最應該承擔的責任之一是建立專職團隊對車輛進行維保、檢修及停放秩序管理。另外,經營者需要在投放數量、停放區域指引等方面作出改進。
不良行為:短停亂放居首位
另一方面,線上調查數據顯示,消費者在使用共享單車遇到的不良行為前五位分別是:“亂停亂放”、“把單車停放在封閉小區內,私藏在住宅”、“在非單車道上騎行”、“上私鎖”及“用戶/競爭者的惡意破壞”。
主辦方安排線下志愿者觀察和記錄的不良消費行為也顯示,“亂停亂放”現象最為普遍,發現率比例超過六成,而“在非自行車專用道騎行”的情況也有35%。
線上受訪者認為,使用者應當“守法騎行”(85.8%),“不人為損壞”(84.1%),“不亂停亂放”(79.9%)。
同時,消費者對政府加強規范管理也滿懷期待:政府盡快制定和出臺共享單車相關服務的規范管理辦法的占74.1%;政府應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引導市民有序騎行的占73.9%。
六成以上的消費者認為政府應通過重新規劃自行車專用道、合理規劃停放點等方面為共享單車發展提供保障。
共享單車五大癥結
廣東省(廣州市)消委會認為,共享單車存在法律法規規制不足、經營者應盡責任沒有到位、消費者自律不夠、市政硬件配套缺失、市場參與者共享意識不強等五大不利共享單車發展的癥結問題。
共享經濟是新生事物,既有的法律法規,在規制的周全性、有效性等方面仍顯不到位:如共享單車用戶提交的押金被平臺長期占有,應如何妥善保管;共享單車用戶遮擋、損毀二維碼、破壞“共享特征”的行為如何界定等。
從調查及體察情況看,一些共享單車經營者未承諾產品全部檢測合格,存在質量缺陷和安全隱患。長期占用押金沒有支付相應利息;不公開告知押金保管、使用情況等均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
部分消費者在使用共享單車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守法、不文明行為。如亂停亂放、在非自行車專用道騎行、不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上路騎車等。
一、縣域道路現狀
縣位于省中部,太岳山北,太原盆地南部,汾河東岸,東與太谷相連,西與平遙接壤,南與武鄉交界,北與清徐毗鄰,東南與榆社峰巒相依,西北與文水隔汾河相望,全縣分為6鎮2鄉,160個行政村,境內面積854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國道公路干線108線25公里,省道208線50公里,在東觀鎮大字形路匯。省道東夏線16公里,文線8.5公里,縱橫貫穿縣境。縣鄉村公路里程達1044公里,城市道路里程達10公里,全縣形成了南北循環,晴雨兩通車的公路網絡。我縣目前的農村客運線路19條,客運車輛50臺750個座位,日均客運總量為0.7萬人次,通達里程為1044公里,覆蓋了152個行政村。
二、城市公交與出租車市場現狀
從開始,我縣就實行了城鄉公交一體化,城市公交由農村客運車輛肩負。而出租市場由縣昌德客車出租有限公司一家經營,法人代表馬昌亮,企業屬股份制性質,企業總資產800余萬元。目前,企業擁有車輛120臺,職工總人數有189人,其中管理人員9人。該企業從成立始就歸屬于縣城鎮出租汽車客運管理站管理,該客運站歸口于縣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該管理站的成立有縣編制委員會的專門批文,他的性質是事業單位,屬正股級,經費來源是自收自支,管理人員的編制是從城建局事業編制中調整解決,不另增加編制人員,該管理站現有實際管理人員數量為8人。他的工作職能就是出租車市場的準入和監管。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經費不足,管理人員少。除此之外,城內還有近百臺個體出租車,這些個體出租車屬違規運營,俗稱“黑出租”,宰客、甩客等欺詐行為時有發生,導致出租車市場十分混亂,糾紛頻頻發生,安全隱患很突出。因此規范出租車市場秩序勢在必行。
三、城鄉客運和出租車交費情況
兩名初中生利用假期實踐,對武漢中心城區的公交系統進行了一番民意調查。昨天,市交委公交辦表示,這份《關于武漢市中心城區公交系統的調查報告》,可作為今后管理部門制定公交線網優化調整方案的參考。
高楚鯤和趙宇軒是武漢實驗外國語學校初三學生。說到調查的初衷,高楚鯤說:我們這一代,可以說是建設的一代。從我記事起,我家門口的徐東大街就一直處于打開又縫合的拉鏈狀態。在一次次打開修建的過程中,這條街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在周末,我經常一個人坐公交車轉悠,看新區,感受新高架,體驗新開通的公交。2015年寒假,我邀請和我一樣對武漢市政建設感興趣的同學,一起調查了武漢中心城區公交系統的情況,以學生的視角反映問題,參與到武漢的市政建設中去。
在實地調查中,兩人選取了漢陽3處、武昌7處、漢口4處公交場站,對它們的容量、停車現狀和出車線路情況進行了調查,認為需要在居民區新建公交場站,緩解路面停車的窘境。
民意調查由高楚鯤在網上設計問卷,然后把網址鏈接發到家長和同學的QQ群和微信群里傳播,收到問卷回復800份。統計結果顯示,超過60%的受訪者表示自家附近有公交車停在路邊的情況;選擇公交車出行的人最多,占34.38%,私家車占29.25%,地鐵占24.63%;對公交系統滿意的超過50%,不滿意和較不滿意的占35.25%;受訪者普遍認為,公交的優點是價格便宜,缺點是速度較慢。高楚鯤從中得出一個結論:身邊有5-10條公交線路,基本可以滿足正常出行,武漢公交系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