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稅務畢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電子商務的內涵
電子商務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在美國、加拿大等國興起的一種嶄新的企業經營方式。具體講,電子商務是一種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快速而有效地進行各種商業行為的最新方法。它不僅指基于國際互聯網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國際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局域網來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并創造新的商機的所有商務活動,包括從銷售到市場運作以及信息管理在內的眾多企業行為。
參與電子商務的實體有4類:顧客(個人消費者或企業集團)、商戶(包括銷售商、制造商、儲運商)、銀行(包括發卡行、收單行)及認證中心。盡管互聯網上提供的銷售、服務多種多樣,但就其方式而言,綜合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即間接電子商務方式和直接電子商務方式。
1、間接電子商務方式。企業在互聯網上開設主頁,創建"虛擬商店"、"在線(online)目錄",提供供貨信息,客戶通過電子函件系統向銷售商發出訂購單,在互聯網上完成必要的電子單證信息交換后,銷售商(或委托配送中心)以傳統的郵寄方式或直接上門送貨方式完成產品的交付。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實體產品,如消費產品(服裝、餐飲、鮮花)等。在這種場合,互聯網的使用只是給交易雙方提高了時間和財務效率,而在實質上,它和傳統的通信或交貨渠道如電話、傳真或郵寄等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2、直接電子商務方式。主要針對無形貨物或服務(指可以數字化的產品),像音樂、軟件、圖片、VCD等內容的在線(online)訂購、付款、交付,或者全球規模的信息服務。在這種場合,互聯網是有形交易的一種替代形式,它使交易雙方越過地理界線直接進行無縫的電子交易,最適用于遠程購物。
電子商務涵蓋的范圍很廣,不僅包括通過因特網、EDI所進行的網絡上的商業數據交換和電子交易,還包括政府職能部門提供的電子化服務、電子銀行、電子稅務、電子郵政、企業協作等等。根據不同的交易對象,電子商務可以分為個人與企業之間(如網上購物)、個人與政府之間(如網上報稅)、企業與企業之間(EDI)、企業與政府之間(如網上報關)等多種類型。
(二)電子商務的特點
電子商務是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貿易伙伴間商業運作效率為目標,將一次交易全過程中的數據和資料用電子方式實現,在商業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實現交易無紙化、直接化。電子商務可以使貿易環節中各個商家和廠家更緊密地聯系,更快地滿足需求,在全球范圍內選擇貿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
電子商務的發展相對于傳統的商務活動而言,是一次質的飛躍,它有許多現行稅收體制無法適用的特點,在某種程度上為商家和消費者避稅提供了機會。從最根本上說,電子商務有如下特點:
1、電子商務的交易具有無國界性、無地域性。由于互聯網是開放的,人們傳統貿易中刻意追求的國界概念在互聯網下將變得毫無意義,國內貿易和跨國間貿易并無本質上的不同,很多跨國交易甚至可不受海關檢查而自由進行,因而網上貿易是突破了地域觀念的貿易。
2、電子商務中使用的貨幣是電子貨幣(ElectronicMoney,以下簡稱EM)。EM是一種可轉換貨幣,已經被數字化、電子化,可以迅速轉移。從稅收的角度看,傳統的現金逃稅是有限的,因為現金交易數額不可能巨大,然而在EM申由于交易金額巨大,且隱秘、迅速、不易被追蹤和監督,因此逃稅的可能性空前增加。
3、電子商務中的交易人員具有隱匿性。由于缺少對互聯網使用者的有效控制,互聯網的使用者具有隱匿性、流動,性,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的雙方,可以隱匿姓名、隱匿居住地;企業只要擁有一臺電腦、一個調制解調器、一部電話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改變經營地點,因而對使用者交易活動的地點也難于確定。
4、電子商務中的交易場所是虛擬市場。電子商務是一個通過虛擬手段縮小傳統市場的時間和空間界限的場所。互聯網上的商店不是一個實體的市場,而是一個虛擬市場。網上的任何一種產品都是觸摸不到的。在這樣的市場中,看不到傳統概念中的商場、店面、銷售人員,就連涉及商品交易的手續,包括合同、單證甚至資金等,都以虛擬方式出現。
5、電子商務中的交易信息載體是數字化是無形的。能在互聯網上傳輸的信息大都是二進制的或數字化的信息,這些信息在傳輸時一般都已被壓縮。所以除非將信息下載,并進行轉換,否則很難了解所傳輸的內容。電子支付體系的采用,使貨幣、賬簿也變得電子化、無形化,加大了對交易內容和性質的辨別難度。加上加密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只有具有私人密鑰才能破解信息。
反電子商務中的交易商品來源具有模糊性。互聯網上大多數站點都設有鏡像站點,鏡像站點通常是位于其他國家的計算機,其中存貯著與原始站點完全相同的信息。采用鏡像的目的是避免互聯網上"交通阻塞",使互聯網用戶訪問與之物理位置相對較近的計算機,從而加速信息的交互過程。為此,對網絡貿易的消費者而言,他并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計算機為他提供了產品或服務。當然對消費者而言,只要獲得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它們的來源情況如何是無關緊要的。然而這一特性卻加大了稅務當局的工作難度。
二、電子商務對稅務稽查帶來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有利于稅務稽查實現由"有限稽查"向"全面稽查"轉換。目前,稅務稽查是根據納稅申報表,發票領、用、存情況,各種財務賬簿和報表等信息,來確認稽查對象并實施稽查的。企業提供的涉稅信息的充分性和可靠性非常有限。實行電子商務后,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該企業所屬行業信息、貨物交易情況、銀行支付情況、發票稽核情況及其關聯企業情況等,促進稽查約有效實施。同時,稽查人員可隨時獲取法律、法規、條例等信息,甚至可以網上取證。
2、電子商務推動稅務稽查的方法和手段走向現代化。稅務機關與銀行聯網,通過"網上銀行"、"電子貨幣"、"電子支票"來收繳查補稅款,加快了稅款人庫時間。傳統的查賬將被"網上稽查"所代替,通過稅務機關與電子商務認證中心、網上銀行、海關、工商、外T管理局、法院、公安等部門的聯網,共同建立專門的電腦稅務稽查與監控網絡,研制具有網上追蹤統計功能的網上稽查軟件,查處電子商務中稅收違法案件,從而加強了依法治稅的手段和力度。
3、有效降低稽查成本,促進了稅務稽查部門的廉政建設。電子商務促進了對納稅人實行電腦化、網絡化管理,稽查機關可以要求納稅人以電子郵件形式,把電子賬冊、電子票據等信息發送到稽查部門,實行網上稽查,避免了目前繁瑣的實地稽查和調賬稽查,避免了與納稅人接觸,更加符合稅收的簡便和最小征收費原則,也促進了廉政建設。
(二)不利影響
稅務機關要進行有效的征管稽查,必須掌握大量有關納稅人應稅事實的準確信息,以作為稅務機關判斷納稅人申報數據準確性的依據。為此;各國稅法普遍規定納稅人必須如實記賬并保存賬簿、記賬憑證以及其他與納稅有關的資料若干年,以便稅務機關實施以賬證追蹤審計為主要形式的檢查,從法律上奠定了稅收征管的基礎。
1、在互聯網這個獨特的環境申,由于訂購、支付甚至數字化產品的交付都可通過網上進行,使得無紙化程度越來越高,訂單、買賣雙方的合同、作為銷售憑證的各種票據都以電子形式存在,且電子憑證又可被輕易地修改而不留任何線索、痕跡,導致傳統的憑證追蹤審計失去基礎。
2、互聯網貿易的發展刺激了電子支付系統的完善,聯機銀行與數字現金的出現,便跨國交易的成本降至與國內成本相當的水平,一些資深銀行紛紛在網上開通"聯機銀行"業務,開設在國際避稅地。國際避稅地也稱國際避稅港,源自英文TaxHaven,含義是"稅務天堂"、"避稅樂園"。一般來說,國際避稅地就是一國政府或一個地區,為了吸引外國資本流人和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對外國人在本國或本地區投資開設的企業不征稅,或者只征收遠低于其他國家稅率的稅,從而向外國投資者提供不承擔或少承擔國際稅負的特殊有利場所。"聯機銀行"更是成為稅收籌劃者獲取"稅收保護"的工具。目前國內銀行一直是稅務機關的重要信息源,即使稅務當局不對納稅人的銀行賬號進行經常性的檢查,潛在的逃稅者也會意識到面臨的風險。如果信息源為境外等地的銀行;則稅務當局就很難對支付方的交易進行監控,從而也喪失了對逃稅者的一種重要威懾手段。
3、數字現金的使用也應引起重視。從傳統方式看,現金貨幣在逃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數字現金不但具有現金貨幣的特點,且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行轉賬結算,避免了存儲、運送大量現金的麻煩,加上數字現金的使用者可采用匿名方式,難以追蹤,較之現制。
4、隨著計算機加密技術的成熟,納稅人可以使用加密、授權等多種保護方式掩藏交易信息,稅務機關既要嚴格執行法律對納稅人的知識產權和隱私權的保護規定,又要廣泛搜集納稅人的交易資料,管理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美國政府要求執法官員擁有進人每一臺計算機的"鑰匙",但即便如此也無濟于事。因隨著加密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只有具有企業的"私人鑰匙"才能破解其交易信息,但如果責令企業交出"鑰匙",又將與法律規定的隱私權保護相悸。如何對網上交易進行監管以確保稅收收入及時、足額人庫是網上征稅的又一難題。
三、稅務稽查如何面對電子商務的挑戰
(一)完善稅務登記制度
實行電子商務后,企業的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虛擬企業(網上企業)。因此,必須建立專門的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制度,要求所有上網單位向稅務機關申報網址、電子郵箱號碼等上網資料,公司的稅務登記號碼必須展示在其網站上。實施稅務稽查時,稽查人員可以通過查詢企業網站,來獲取企業的信息是否與申報信息一致,以便及時對企業實行監控。
(二)建立完善稅務稽查電子系統
基于稅務系統的四級廣域網,實施辦公自動化與征管信息系統、稅務稽查系統、"大面額增值稅專用發票防偽稽核系統"、"出口退稅用專用稅票認證系統"、"丟失被盜增值稅專用發票報警系統"、電子郵件等系統的系統集成,實現跨部門、跨地區之間涉稅信息的快速傳遞、發票函件調查和相互協調。
(三)在當前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下,必須緊緊圍繞銀行資金結算這一關鍵環節展開稅務稽查.目前,通過網上銀行,大額、實時、跨國資金結算還未實現,電子貨幣還未推行(即便實行電子貨幣也需要一個將初始金額裝人系統的金融中間人),電子商務法律不健全,電子票據的法律效力還未確立。因此,付款手段不可能發生根本變化。從最近查處的兒起網上偷逃稅案件來看,都是從銀行賬戶資金往來情況這一關鍵環節著手的。
(四)在實際稽查工作中,必須充分利用好新《合同法》這個強有力的武器,以前的法律,一般只承認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式存在的合同。在電子商務時代,"書面合同"還包括看得見卻摸不著的"電子郵件"。1999年10月1日開始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況順應時展要求,正視電子數據交換對《合同法》和《訴訟法》的影響,第一次明確了自然人作為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也是合同的書面形式。這就為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它的影響是劃時代的。在總共428條的新《合同法》中,有兩個條文對電子商務有重大影響:《合同法》中,對電子商務影響最重要的是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這條規定,第一次確立了自然人作為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在享有權利的同時,自然人和法人要承擔相同的義務。因為新的《合同法》引人了"要約"與"承諾"的概念。當一個人在網站上一個商品的價格服務時(要約),如果另一個人選擇確定購買(承諾),那么在法律上就成為正式的合同關系。《合同法》中另一個對電子商務有重大影響的條款是第十一條。該條款對合同"書面形式"的解釋為: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這項條款奠定了新《合同法》在網絡時代的"比特法律"地位,網絡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得以確立。
(五)加大稅務稽查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方面的培訓力度,尤其是要提高稽查人員通過操作財務軟件來查看企業各種財務報表的水平。同時,實行財務軟件備案制度,企業開始使用財務軟件時,必須向當地的稅務機關提供財務軟件的名稱、版本號、超級用戶名和密碼等信息,經稅務機關批準后才能使用。目前,金蝶、用友等財務軟件開發商已經開發了基于電子商務的網絡財務軟件。網絡財務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基于悶絡計算技術,將幫助企業實現財務與業務協同,遠程報表,報賬,查賬,審計等遠程處理,業務中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實現集團型企業對分支機構的集中式財務管理,支持電子單據與電子貨幣,改變財務信息的獲取與利用方式,財務數據將從傳統的紙質頁面數據、初步電算化的磁盤數據發展到網頁數據。
(六)加快立法,尤其需要修改《會計法》,確認電子賬冊和電子票據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還要考慮電子商務環境下,如何解決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后帶來的網上認證和法律效力等問題。從長遠來看,必須制定相關的稅收法規,明確網絡交易的性質、計稅依據、征稅對象等。在保證鼓勵新技術發展的同時,防止稅收流失。
電子商務在今后二個時期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將會給建立在傳統經濟貿易方式基礎上的我國稅收制度和稅收征管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面對這一挑戰,采取有效的稅收政策鼓勵電子商務的發展,并解決其中存在的稅收問題,是一個函待解決的問題。
一、電子商務對中國稅制產生的影響
(一)電子商務對稅收原則產生的挑戰
1、電子商務將影響稅收效率原則的實現。稅收效率原則指稅收作為政府調節經濟的有力工具之一,應滿足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充分且有彈性;二是節約與便利,三是中性與校正性。而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對稅收滿足這三方面的要求不下--帶來了沖擊:
電子商務對,"充分且有彈性"要求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對"充分性"要求的沖擊上。"充分性"是指稅收應能為政府活動提供充裕的資金,保證政府實現其職能的需要。而電子商務使目前的稅基和稅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電子商務婪易中廠商和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直接進行交易,超越了時空具有流動性、隱蔽性的特點。這將造成某些碑基的喪朱或轉移。使稅款的流失風險加大。傳統交易方式下分攤于中介者之間的稅基在網上直接交易情況下,可能芒喪失或轉移,進而會導致稅款流失。
"節約與便利"的要求是指稅收盡可能的減少征管成本,稅收制度能方便納稅人,盡可能的減少繳納成本。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可以直接免去中間人如人、批發商零售商等而直接將產品提供給消費者?中間人的消失,將使許多無經驗的納稅人加入到電子商務中來,這將使稅務機關工作量增大。另外,電子商務的"無址化"和"無紙化"使稅務機關在確定征稅對象、納稅環節、納稅地點、納稅期限時都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問題,稅務機關必須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解決這些問題,這無疑將影響到稅收的征管成本。由于電子商務具有交易主體的可隱匿性,有些交易物的無形性,交易地點的不確定性,交易完成的快捷性等特點,仍按傳統繳稅方式繳稅,納稅人為了按時足額的繳稅,將禱投入更大的繳納成本。
電子商務對"中性與校正性"的要求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對"中性"要求的沖擊上。稅收的中性是指對不同的產品或勞務,不同的生產要素收入,不同性質的生產者的課征,應采取不偏不倚、不抑不揚的稅收政策,使不同產品、服務、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能反映其相對成本,保持市場自發調節所能達到的資源配置效率狀態。電子商務與傳統貿易的課稅方式和稅負水平不一致,因稅負不公而導致對經濟的扭曲,因而會對稅收中性原則產生沖擊。
2、電子商務將對稅收公平原則造成沖擊。稅收公平原則是指稅制設置應使每個納稅人承受的負擔與其經濟狀況相適應、并使每個納稅人之間的稅收負擔水平保持均衡,如果每一種稅能夠以公平方式對待每一個納稅人,公正的影響納稅人稅前和稅后的盈利水平,則這一種稅可認為是公平的。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建立在國際互聯網基礎上的這種與傳統的有形貿易完全不同的虛擬。貿易形式,往往不能被現有的稅制所涵蓋,導致傳統貿易主體與電子商務主體之間稅負不公。具體表現如下:
(1)資金流與物流不一致給增值稅帶來的問題。如在企業與企業朽電子商務活動中,如在甲企業和乙企業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情況下,乙企業在網上訂購了甲企業的產品,貨物要通過電子商城的支付平臺劃轉給甲企業,也就是貨款先劃人了電了商城的賬盧。電子商城在以一定比例扣除手續費之后,再將剩余的貨款劃人甲企業的賬戶,甲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給乙企業,并將貨款移送到乙企業。按照現行增值稅的規定,在貨物買賣過程中,資金流與物流的方向必須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則購進貨物的企業不能抵扣該筆貨物的進項稅額。這樣,乙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采購的原材料或商品非但沒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企業的稅負。另一方面,如果甲企業僅以實際收到的款項作為計稅依據,無疑減少了增值稅的應稅收入。
(2)電訊企業提供的電子服務與普通企業提供的電子商務服務目前執行的營業稅率不同,電訊企業按3%繳納營業稅,而其他企業則要按5%繳納營業稅。
(3)稅法對網上的訂單、合同是否與傳統的書面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還未作出明確的規定,所以暫時對網上的訂單、合同沒有征收印花稅。
(4)網上提供應稅勞務或轉移無形資產,認定起納稅人十分困難。在跨國交易中,當以數字化方式通過因特網提供勞務或無形資產給境內使用時,應繳納營業稅。但是,當外國勞務提供者直接面向大眾消費者時,就難以認定勞務提供者在國內是否有經營機構和人;無形資產的受讓者在網上交易(特別是數字加密技術普遍采用)的情況下很難確定。這樣,就很可能出現本應為營業稅的納稅人卻沒有納稅的情況。
(二)電子商務將對現行的稅收征管方式造成沖擊
目 錄
設計任務書 設計說明與計算書
第一章 設計資料的確定及污水、污泥處理工藝的選擇…………………………2 第
一
節
設
計
流
量
的
確
定………………………………………………………2
第二節 污水、污泥的處理工藝流程確定……………………………………2 第二章 污水處理構筑物的設計與計算………………………………………… 4 第
一
節
泵
前
中
格
柵
設
計
計
算…………………………………………………4 第
二
節
污
水
提
升
泵
房
設
計
計
算………………………………………………7 第
三
節
泵
后
細
格
柵
設
計
計
算…………………………………………………8
第四節 沉砂池設計與計算………………………………………………… 10 第五節 輻流式初沉池設計計算…………………………………………… 13 第六節 傳統活性污泥法鼓風曝氣池設計計算…………………………… 16 第七節 向心輻流式二沉池設計計算……………………………………… 19 第八節 計量槽設計與計算………………………………………………… 22 第
三
章
污
泥
處
理
構
筑
物
的
設
計
與
計
算…………………………………………24
第一節 污泥量計算………………………………………………………… 24 第二節 污泥泵房設計計算………………………………………………… 24 第三節 污泥重力濃縮池設計計算………………………………………… 25 第四節 貯泥池設計計算…………………………………………………… 27
第五節 污泥厭氧消化池設計計算………………………………………… 28
第六節 機械脫水間設計計算……………………………………………… 29 第四章 污水處理廠的平面布置……………………………………………… 30
第五章 污水廠的高程布置…………………………………………………… 31
第一節 高程控制點的確定………………………………………………… 31
第二節 各處理構筑物及連接管渠的水頭損失計算……………………… 31 第三節 污水處理系統高程計算…………………………………………… 32 第四節 污泥處理系統高程計算…………………………………………… 33 設
計
體
會 …………………………………………………………………………35 參
考
文
獻 …………………………………………………………………………36 附:設計圖紙
地下埋深7m ,水泵為自灌式。
設 計 說 明 與 計 算 書
第一章 設計資料的確定及污水、污泥處理工藝的選擇 第一節 設計流量的確定
第二節
泵后細格1. 平均日流量
平均日流量為 Q 4 3
3
a = (2.5+82) ×10m d =7.50萬m d
2. 最大日流量
污水日變化系數取K 日 = 1.20 ,而 Q d = K 日× Q a ,則有: 最大日流量 Q 3
d = K 日× Q a = 1.20×7.50 =9萬m d 3. 最大日最大時流量(設計最大流量)
時變化系數取K 時 = 1.08 ,而 Q h = K 時× Q d 24,則有: 最大日最大時流量 Q 3h =K 時× Q d 24 =1.08× 924 =0.405萬m =46) (3)柵槽有效寬度:B 0=s(n-1)+en=0.01×(46-1)+0.02×46=1.37m 考慮0.4m 隔墻:B=2B0+0.4=3.14m (4)進水渠道漸寬部分長度:
進水渠寬:
L B -B "1=
2tan α=
3.14-2.521
2tan 20?
=0.85m
(其中α1為進水渠展開角,取α1=)
(5)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窄部分長度
(6)過柵水頭損失(,功率90kw ),四用一備,流量:Q "=
Q max 1.133
4
=4
=0.28m /s =1017m 3
/h
集水池容積: 考慮不小于一臺泵5min 的流量:
W =
Q "3
60?5=
101760
?5=84.75m
取有效水深h=1.3m,則集水池面積為:
泵房采用圓形平面鋼筋混凝土結構, 尺寸為15 m×12m, 泵房為半地下式
柵設計計
算
1. 細格柵設計說明
污水由進水泵房提升至
細格柵沉砂池,細格柵用于進一步去除污水中較小的顆粒
懸浮、漂浮物。細格柵的設計和中格柵相似。 2. 設計參數確定:
已知參數:Q ’=75000m3d ,K p =1.3,Q max =4050m3=92)
(3)柵槽有效寬度B=s(n-1)
+en=0.01(92-1)+0.01×92=1.83m
(4)進水渠道漸寬部分長度L B -B 11.271=
2tan α=
1.83-0.77
1
2tan 20?
=
(其中α1為進水渠展開角,取α1=)
(5)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窄部分長度
(6)過柵水頭損失(=4格,每格寬取b=1.5m>0.6m,每組池總寬B=2b=3.0m (4)有效水深: =4。
F =
Q ?3600?36002
nq "
=
1.134?2
=508.5m
圖5 輻流式沉淀池計算草圖
2. 池子直徑 D =
4F
π
=(D 取26m ) 3.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設沉淀時間t = 2h ,有效水深: =4;沉淀時間T=2h 2. 沉淀池尺寸設計 (1)每組池子表面積為: (2)池子直徑
(取32 m)
(3) 池子實際表面積
教師批閱:
實際的表面負荷
q =
Q nF =4Q n πD 2=4?972004?24?π?32
2=1.26m 3/(m 2?h )
圖8 二
(4) 單池設計流量
Q 0=
Q 4=972004
=24
(5) 校核堰口負荷
q 1012. 5
1=
Q 02?3. π6D =
?23. ?π6?
校核固體負荷 q +R ) Q 0N w ?24
2=
(1F
=
(1+0.5) ?1012.5?3.3?24
803.84
=149.94kg/( m2
.d)
小于150 kg( m2.d ) ,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混合液在分離區泥水分離,該區存在絮凝和沉淀兩個過程,分離區的沉淀過程會受進水的紊流影響,沉淀時間采用1.5-3.0h ,本設計取t=2.5h。
h 2=q ?t =1.26?2.5=3.15m
(7) 流入槽:
Q = 1012.5+ 0.5×1012.5=1518.75m 3
,刮吸泥機底部設有刮泥板和吸泥管,利用靜水壓力將污泥吸入污泥槽,沿進水豎井中的排泥管將污泥排至分配井中。排泥管采用DN200mm.
第七節 計量槽設計計算
污水測量裝置的選擇原則是精密度高、操作簡單,水頭損失小,不宜沉積雜物,污水廠常用的計量設備有巴氏計量槽、薄壁堰、電磁流量計、超聲波流量計、渦流流量計。其中巴氏計量槽應用最為廣泛且具備以上特點。
本設計的計量設備選用巴氏計量槽,選用的測量范圍為:0.2-1.5m 3
s 計算草圖如圖9所示
圖9 巴氏計量槽計算草圖
教師批閱:
出水排放渠的設計考慮最佳水利斷面:
==1.47m ,H B
1 = 2,因此計量槽上游水深為0.74 m。流量
取75000 m3 d =0.868 m3 s 。在自由流條件下,根據公式試算選取喉寬b = 0.90 m的巴氏槽。 1. 主要部分尺寸設計為:
漸縮部分長度:A 1 = 0.5b+1.2 =0.5×0.9+
1.2=
1.65m
喉部寬度: A2 = 0.6m
漸擴部分長度:A 3 = 0.9m
上游渠道寬度: B1 =
1.2b+0.48= 1.2×0.9+0.48 =
1.56m
下游渠
道寬度: B2 =
b+0.3=
0.9+0.30
= 1.20m 2. 計量槽總長度
計量槽應設在渠道的直線段上,直線段
的長度不應小于渠道寬度的8-10倍,在計量槽上游,直線段不小于渠寬的2-3倍,本設計取3;下游不小于4-5倍,本設計取5; 計量槽上游直線段長為: 計量槽下游直線段長為: 計量槽總長:
L =L 1+A 1+A 2+A 3+L 2=4.68+1.65+0.6+0.9+6.0=13.83m
教師批閱:
第三章 泥處理構筑物設計與計算
第一節 污泥量計算
1.曝氣池內每日增加的活性污泥量:
?X =Y (S 0-S e ) Q -K d VX v =0.6?(0.165-0.02) ?75000-0.077?14278.99?3.3 =2896.71kgd
2. 曝氣池每日排出的剩余污泥量為 Q ?X fX =3750.42
2=
8
=468.8m 3/d r 第二節 污泥泵房設計計算
1. 污泥泵房設計說明
二沉池活性污泥由吸泥管吸入,由池中心落泥管及排泥管排入池外套筒閥井中,然后由管道輸送至回污泥泵房。 1.2. 回流污泥泵設計選型 (1)揚程:
二沉池水面相對地面標高為0.7m, 套筒閥井泥面相對標高為0.2m ,回流污泥泵房泥面相對標高為-0.2-0.2=-0.4m ,曝氣池水面相對標高為1.8m ,則污泥回流泵所需提升高度為:1.8-(-0.4)=2.2m (2)流量:
設計回流污泥量為Q R =RQ,污泥回流比R=50%,即Q R =50%Q=468.8 m3
d= 130.22Ls 本設計四座曝氣池設2臺回流污泥泵。 (3)選泵:
選用L XB-700螺旋泵3臺(2用1備),單臺提升能力為300m 3
=63rmin, 功率N =30kW 1.3. 剩余污泥泵設計選型
選用L XB-700螺旋泵3臺(2用1備),單臺提升能力為300m 3=63rmin, 功率N =30kW
側污泥泵房占地面積設計為10m ×8m 教師批閱:
第三節
采用帶有豎向柵條污泥濃縮機的輻流式重力濃縮池,用帶有柵條的刮泥機刮泥,采用靜壓排泥。計算草圖如圖10所示:
圖10 濃縮池計算草圖
1. 設計參數
污泥總量計算及污泥濃度計算
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468.8m3
d
,本設計含水P 率取為99.2%,濃縮后污泥含水率97% ,污泥濃度C 為8gL ,二沉池污泥固體通量M 采用30kg(m2
·d) 。 采用中溫二級消化處理,消化池停留天數為30,其中一級消
化20,二級消化10。消化池控制溫度為,計算溫度為。 2. 濃縮池面積
F =QC =468.8?10
24?1
=195.33m 2G
式中: C——流入濃縮池的剩余污泥濃度(kgs ),本設計取10kgm 3
Q——二沉池流入剩余污泥流量(m 3
— 污泥貯泥池個數,本設計采用1個;
— 污泥斗傾角,本設計取600. 3. 貯泥池的高度:
H =h 1+h 2+h 3=0.3+3+6.06=9.36m (本設計取9.5m ) 式中: ——消化池個數,本設計設置2座。 (3).各部分尺寸確定:
消化池直徑D 采用19m ,集氣罩直徑d 1=2m,高h 1=2m,池底錐底直徑d 2=2m,上錐體傾角=200,
上錐體高h D -d 12=tg α1(
2) =tg 200(19-2
2
) =3.09m ,本設計取3.0m , 柱體高度h 3應
大
D2=9.5m,本設計采用
10m 。
下錐體高
h d 24=tg α2(
D -2) =tg 100?(19-
2
(本設計取1.5m )
消化池總高度為: H= ——消化池個數,本設計設置1座。
由于二
級消化池單池容積與一級消化池相同,因此二級消化池各部份尺寸同一級消化池。
第四節
1. 污泥機械脫水設計說明:
污水處理廠污泥二級消化后從二級消化池排出污泥的含水率約95%左右,體積很大。因此為了便于綜合利用和最終處置,需對污泥做脫水處理,使其含水率降至60%-80%,從而大大縮小污泥的體積。
(1) 污泥脫水機械的類型,應按污泥的脫水性質和脫水要求,經技術經濟比較后選用。
(2) 污泥進入脫水機前的含水率一般不應大于98%。
(3) 經消化后的污泥,可根據污水性質和經濟效益,考慮在脫水前淘洗。 (4) 機械脫水間的布置,應按規范有關規定執行,并應考慮泥餅運輸設施和通道。
(5 )脫水后的污泥應設置污泥堆場或污泥料倉貯存,污泥堆場或污泥料 倉的容量應根據污泥出路和運輸條件等確定。
(6) 污泥機械脫水間應設置通風設施。每小時換氣次數不應小于6次。 2. 脫水機選擇
本設計采用滾壓脫水方式使污泥脫水 ,脫水設備選用我國研制的 教師批閱:
DY-3000型帶式壓濾機,其主要技術指標為:干污泥產量600kgL ,泥餅含水率可以達到75%~78%,單臺過濾機的產率為24.6~29.4kg ( m 2 ×12m .
第四章 污水處理廠的平面布置
1. 總平面布置原則
該污水處理廠為四川綿陽市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主要處理構筑物有:機械除渣格柵井、污水提升泵房、平流沉砂池、輻流初次沉淀池、鼓風曝氣池與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泵房、濃縮池、消化池、計量設施等及若干輔助建筑物。
總圖平面布置時應遵從以下幾條原則。
① 處理構筑物與設施的布置應順應流程、集中緊湊,以便于節約用地
理。
② 工藝構筑物(或設施)與不同功能的輔助建筑物應按功能的差異,分別相對獨立布置,并協調好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如地形走勢、污水出口方向、風向、周圍的重要或敏感建筑物等)。
③ 構(建)之間
的間距應滿通、管道(渠)敷設、施工和運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④ 管道(線)與
渠道的平面布置,應與其高程布置相協調,應順應污水
處理廠各種介質輸送的要求,盡量避免多次提升和迂回曲折,便于節能降耗和運行維護。
⑤ 協調好輔建筑物,道路,綠化與處理構(建)筑物的關系,做到方便生產運行,保證安全暢道,美化廠區環境。 (2)總平面布置結果
污水由南邊排水總干管截流進入,經處理后由該排水總干管排入河流。 污水處理廠呈長方形。綜合樓、職工宿舍及其他主要輔助建筑位于廠區東北部,占地較大的污水處理構筑物在廠區西部,沿流程自南向北排開,污泥處理系統在污水處理構筑物的西部。廠區主干道寬7米,兩側構(建)筑物間距不小于15米,次干道寬4米,兩側構(建)筑物間距不小于10米 教師批閱:
該廠平面布置特點為:流線清楚,布置緊湊。鼓風機房和回流污泥泵房位于曝氣池和二次沉淀池一側,節約了管道與動力費用,便于操作管理。污泥消化系統構筑物靠近四氯化碳制造廠(即在處理廠西側),使消化氣、蒸氣
輸送管較短。節約了基建投資。辦公室。生活住房與處理構筑物、鼓風機房、泵房、消化池等保持一定距離,位于常年主風向的上風向,衛生條件與工作條件均較好。在管線布置上,盡量一管多用,如超越管、處理水出廠管都借道雨水管泄入附近水體,而剩余污泥、污泥水、各構筑物放空管等,又都與廠內污水管合并流人泵房集水井。第二期工程預留地設在一期工程右側。 具體布置見附圖1
第五章 污水廠的高程布置
污水處理廠高程布置的任務是:確定各處理構筑物和泵房等的標高,選定各連接管渠的尺寸并決定其標高。計算決定各部分的水面標高,以使污水能按處理流程在處理構筑物之間通暢地流動,保證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第一節 控制點高程的確定
1. 進廠管有兩根,每根流量為0.565m 3
S ,選用800mm 的鋼筋混凝土圓管,
進廠端設計管內底標高為61.2m 。
2. 考慮將出廠水水通過重力自流排入附近的涪江。涪江20年一遇的洪水位為64.4m 。因而可以確定出廠管的管內底標高,出廠管選用1200mm 的鋼筋混凝土圓管一根,出廠水排放點距涪江3km ,總水頭損失為3.38m ,出廠水排放點的
水位標高應不
低
于
64.40m+4.38m=67.78 m ,擬取
67.9m 。
面標高
70.00m ,由此向兩邊推算其他構筑物高程。計算結果見下表2 教師批閱:
表3 構筑物及管渠水面標高計算表
計算結果是出水口水面標高
64.73m ,高于最高洪水為64.4m ,滿足排放要求。污水高程布置圖見附圖2 鍛煉來提第四節 污泥系統高程計算
1. 初沉池排泥系統的管道長度為L=250m,管徑選用D=200mm,污 泥在管內呈重力流,流速為v=0.8ms,水頭損失為:
h 1.85f =2.49(
L D 1.17
)(v C ) 1.85=2.49?2500.8
1.77?(71
) =2.6m H 0.2式中: CH ——污泥濃度系數,本設計C H =71。 2. 污泥處理構筑物的水頭損失
當污泥以重力流排出池體外時,污泥處理構筑物的水托損失以各構筑物出流水頭計算,初沉池,濃縮池,消化池取1.5m ,二沉池取1.2m 。 2. 污泥高程布置
消化池高度較高,可以滿足后續脫水機房的需要,考慮土方平衡,確定一級消化池泥面為地上6.0m ,即74.2m 。從污水高程可知初沉池液面標高和二沉池液面標高。
計算結果見下表,污泥高程布置圖見附圖2. 教師批閱:
表4 連接管道水頭損失
表5 污泥處理構筑物計管渠水面標高計算表
教師批閱:
設 計 體 會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對我們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任務及目
前的形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還掌握了很多關于給水處理方面
的知識,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
培養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下學期做畢業設計做
好基礎.
同時,我發現了自己專業理論基礎還不夠扎實,觀察不仔細,
考慮問題不全面等方面的不足,認為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和
高自己。
總之,這次課程設計加深了我對本專業的了解,更加增添了我對本專業的信心。 教師批閱:
考 文 獻
1. 給排水教研室編. 排水工程(二)課程
設計任務、指導書。 2. 張自杰,
林榮忱,
金儒霖
編. 排
水工程
(下冊)
(第四
參
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 李圭白編. 水質工程學.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 韓洪軍,杜茂安主編. 水處理工程設計計算.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5. 南國英,張志剛主編. 給水排水工程工藝設計.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
6. 尹士君,李亞峰等編著. 水處理構筑物設計與計算.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7. 張智,張勤等編著.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南.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1999
8. 化學工業出版社. 水處理工程典型設計實例.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9.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院編.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冊,北京:中國
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10.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院編.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5冊,北京:中國
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11.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院編.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9冊,北京:中國
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12.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院編.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1冊,北京: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