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經濟學導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造成道路交通擁擠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根本的是有限的交通供給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一)供給1.城市道路交通的公共性。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競用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產品。筆者認為,城市道路屬于準公共物品,即具有有限的競用性和排他性。對城市道路的使用存在一個最優規模,超過這個規模以后,原有使用者的效用將受到影響。道路作為一種準公共物品,由于社會邊際收益大于私人邊際收益,供給短缺長期存在。2.供給因素。(1)意愿不足。城市道路具有準公共性,建設周期長,投資數額大,其投資主體為政府。目前,太原市道路交通的資金來源渠道較為狹窄,政府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建設資金的匱乏導致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供給不足。(2)能力有限。一是交通運輸網絡。前文已述,太原市道路系統結構為方格網式道路網,交通特征為平面混合交通,通行效率較低,立交橋結構簡單、功能欠完備。快速路系統尚未完善,中環路通車之前,太原只有濱河東路、西路兩條城市快速路。另外,太原市道路建設較為滯后,道路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機動車的增速。道路交通的供給能力十分有限。二是城市空間結構。太原市目前仍為單中心的城市結構,中心區集中在汾河以東中部老城區,柳巷為太原傳統的商業中心,具有很強的向心交通吸引力。太原市城市形態停留于單中心圈層結構,呈現出同心圓式向外蔓延的特點。這種“攤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導致交通流大量集中在城市中心區域,造成了嚴重的交通擁擠。另外,停車位設計不合理也是造成交通擁擠的重要原因。城區內停車場建設不到位,缺乏專業的標準停車場。有資料顯示,城區近90%的車輛面臨無泊位停車的窘境,導致占道停車現象較為普遍。
(二)需求1.對公共品的需求過度。如圖1所示(見下頁),出行者按照私人行車成本(PMC)與私人邊際收益(即需求D)進行決策,在二者的交點Q2達到了平衡。而帕累托最優所要求的交通量應為社會行車成本交點與需求曲線的交點Q1。由于道路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出行者對道路交通的需求過度,產生“公地悲劇”。2.需求因素。(1)私人交通出行。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太原市私家車保有量不斷增長。如圖2所示(見下頁),近年來太原市民用汽車和私人汽車保有量增長較快,私人汽車占民用汽車的比重不斷上升。據統計,小汽車的道路負荷是公共交通的5—6倍,在承擔相同出行量的情況下,小汽車占據了絕大部分的道路資源。私人交通的快速發展導致對道路交通的需求增長較快。(2)其他運輸需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企業運輸、農副產品運輸、日常需求品運輸等需求不斷增加,也是造成交通擁堵的重要因素。
(三)其他因素道路瓶頸、天氣原因、信號配時不當、突發交通事件、道路施工等偶然因素易造成臨時性和局部性的交通擁擠,不容忽視。
二、太原市道路交通擁擠改善路徑探究
(一)改善主體解決道路交通擁擠問題,需要市場和政府同時發揮作用。市場在交通資源配置中應發揮決定性作用,通過價格機制、競爭機制調節道路交通供求,解決交通供求不平衡這一根本矛盾。同時,由于道路交通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政府必須發揮一定的作用,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合理進行城市規劃,監督制裁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并通過機制設計,為市場配置交通資源提供良好的環境。
(一)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的道德喪失問題在體育產業發展中,道德資本的核心是個體的道德素質。缺乏道德資本的運作,也必然會導致職業體育道德的喪失。在健康的體育市場中,體育法律法規等正式規則對人們體育行為的約束很小,大部分行為是通過道德、習俗等非正式規則來約束的。道德作為一種自律機制,可以輔助體育法律法規發揮作用,降低執行成本[5]。隨著我國體育的職業化和商業化,體育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道德危機。在經濟利益誘使下,會有一部分運動員或教練員曲解“利益最大化”原則,見利忘義,忽視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導致體育產業發展背離其本質,不僅會置他人于高風險的位置,同時也會把自身置于危險的境地。目前,體育市場中出現了商業欺詐、假冒偽劣體育用品、拖欠運動員工資、罷賽、假球、黑哨等道德喪失的惡劣現象。道德資本作為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一種特殊經濟資源,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人文價值。道德資本可以減少和遏制賽場暴力、貪污受賄、假球、黑哨、等現象發生,減少管理成本;可以激發體育主體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組織凝聚力,提高企業效率;可以合理配置和利用體育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6]。
(二)我國體育產業中引入道德資本的作用在體育產業發展中引入道德資本是體育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作為一種精神資本及知識資本,道德資本介入體育產業對其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其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資本要素。1.重構體育企業的經營理念,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在資本主義漫長的發展歷史中,市場經濟無道德、倫理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常態。正如恩格斯所說:“在資產階級的社會里,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金錢存在的,他們本身也是為了金錢活著的,好像全世界只有賺錢能讓他們快樂,他們完全忘記了世界上除了金錢還有其他的幸福。”在當時的社會,商人因此被人認為是自私、冰冷、毫無道德感的機器。然而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道德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倫理道德在經濟中的作用。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倫理道德在經濟中的這一作用也更加凸顯,因此,讓道德資本介入體育產業對體育產業的經營理念的重構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從根本上來說,體育產業是一種“為人”的產業,基于消費者需要進行生產,“以人為本”是其產業發展的核心價值觀。顯然,體育產業是一種具有道德感的行業,經濟最大化的做法與真正的企業精神是相悖的,并不符合社會的期望[7]。所以,道德資本的介入,能夠更好地重構和規范其經營理念,為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靈魂,使體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2.使體育企業生產向人性化靠近,提高其市場占有率“產品人性化”是指生產出來的產品能最大化地滿足,人們的本質需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離不開其“人氣指數”,而“人氣指數”則與企業“道德指數”和人性化產品分不開。在《倫理經濟學原理》中,德國著名經濟倫理學家科斯洛夫斯基曾指出“商品中的非物質性價值成分所占比重正在不斷增長”,所以,企業必須重視文化道德“軟實力”,對道德資本加以重視。商海如戰場,誰能稱霸成為領跑者,最主要的還是其產品及服務,相對體育產品而言,主要看其產品是否人性化、是否具有道德理念。體育企業的道德資本意識,可以促使其始終立足于人性化,打造出一流的人性化產品,如耐克、特步等,其企業理念都與道德資本有密切關聯。體育產業要受到消費者的認同,必須轉變文化價值觀念,向文化和道德營銷轉型,使消費者對品牌產生道德信任感。道德資本的介入能有效促進其轉型,使其更受消費者喜愛,從而促進其市場占有率的提高。3.減少體育企業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成本貫穿在任何管理和交易中,減少成本是經濟交易中所有企業追求的目標。管理學的流行觀點認為,保證對下屬的嚴密控制能盡可能地縮減管理跨度,進而減少管理成本。道德資本的介入能夠將有形資本激活,加快有形資本的運轉[8]。在管理上,道德資本通過對組織制度人性化的設計,能優化資源配置,激發成員的潛能,將員工這種有形資產盤活,提高員工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使生產效率得以提高。寧波智丹體育公司提出如下道德資本理念:誠信、認真、精益求精;安踏對道德理念的恪守存在于每一個員工的心中,企業員工在這種道德規則之下自然會履行各自職責,為其減少了不少管理成本。道德資本對交易費用的節省也有重要作用,交易費用的問題主要在于失信這種道德問題。不信任和猜忌會增加交易費用,“信任”這種道德資本若介入其中,必定能贏得人們的信任感,使交易成本有所降低。
二、在我國體育產業中培育道德資本的策略
中國體育產業的成就有目共睹,早在1998年,中國已經被世界評為世界體育用品生產大本營,2000年世界體育用品產量中僅我國就占據65%,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總值增長規模每年更是高達493億元以上,但道德資本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介入卻并不容樂觀,歸結起來,一是因為道德環境惡劣,二是企業經營理念的扭曲。因此,培育體育產業道德資本要成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完善體育法規,為培育良好的“道德環境”提供制度保障法律法規與倫理道德是約束體育產業的兩大規則,只是法律法規更具有直接約束力。對體育產業法規進行構建和完善除了可以規范體育市場外,還能提高道德資本的介入和運用,促進體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我國體育產業立法工作1994年才開始,起步較晚,總體看來體育產業法規的數量十分有限,仍然需要完善。道德環境的好壞對人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說古已有之,可見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在完善體育法規之外,必須培育一個良好的道德環境。體育企業作為道德主體必須積極地培育道德環境,從自身做起,絕不做違背道德之事,堅持美德、正義、勇敢與誠實,在道德的依托下轉變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提高道德權利意識,滿足消費者和公眾對體育企業的道德要求。體育法規的完善與培育良好“道德環境”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體育法規的完善能夠為“道德環境”提供制度保障,良好“道德環境”則能促使體育法規更好地實施,從根本上改變體育領域的道德資本介入狀況。
(二)體育企業必須明確自己的道德責任,做講道德、講良心的體育企業要改善道德資本在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介入現狀,體育企業必須首先明確自己的道德責任。為此,體育企業應該不斷學習、創新,促進企業治理結構的不斷完善、企業文化的不斷發展,并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對體育企業家們來說,更要明白自己的責任,時刻謹記自己心中流淌著“道德血液”。領導的帶頭作用能很好地激發企業其他管理者和員工的創新熱情,調動員工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給企業發展注入更大的精神動力。2007年對超過4000名企業家的調查數據顯示,90%以上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優秀的領導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更多消費者的調查也顯示,具有強烈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更受他們信任。所以,在道德資本和社會責任已經成為評價企業準繩的今天,體育企業必須明確自己的道德責任,做講道德、講良心的體育企業。
(三)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塑造優秀的現代體育企業文化道德資本除了與人們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經濟關系有關外,對社會關系中的道德關系更加關注。在社會關系中,人們要培育道德資本,就需要在人與人之間培育道德關系,這種道德關系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本身就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資本。作為企業創新和發展的靈魂,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包括企業工作作風、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各種因素。在以人為本的時代大潮中,現代體育企業也必須以人為本。只有重視自身企業文化建設,加強道德資本培育,才能使現代體育企業在整個體育市場中脫穎而出。體育企業首先應該明確文化建設的目的,在兼顧企業經濟利益的同時關注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員工的人格、權利以及經濟利益,這樣才能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使企業的凝聚力得到增強。
首先,政治經濟學屬于規范分析,解答的是“應該怎樣的問題”,所以課堂教學很容易落入“說教陷阱”,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而問題導向式教學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有利于消除學生在價值判斷方面對授課內容的質疑,這對于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師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和情感互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其次,政治經濟學是邏輯嚴謹的科學體系,課堂教學過程要求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而問題導向式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每位從事政治經濟學教學的教師都知道,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隨著研究視角的拓寬揭示的問題越來越深刻,而每一部分內容的學習都需要前面的知識作為基礎,這就需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并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在問題導向式教學中,一個個鮮活的問題在引出新的教學內容的同時,將新舊知識有機聯系起來,這不僅有利于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且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再次,政治經濟學理論性很強,相對比較抽象,實際教學只能以教師講授為主。因此,如何對傳統的講授方法進行邊際調整成為政治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的關鍵。從這個角度而言,問題導向式教學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是因為:首先,在問題導向式教學中,設計什么樣的問題、設計多少問題、在哪一章節設計問題、采取什么樣的模式進行問題導向式教學都由教師掌控,所以問題導向式教學適合于對傳統教師講授法進行邊際調整。其次,在問題導向式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改變傳統講授方法中學生被邊緣化的弊端。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推斷問題導向式教學是政治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最佳選擇。因為在原有教學方法不能進行根本調整的情況下,問題導向式教學是最佳的邊際調整方案,它的改革成本最小,對原有教學方法弊端的彌補作用最強。而且,問題導向式教學也符合政治經濟學規范分析、邏輯嚴謹、理論性強、內容抽象等課程特點的內在要求。
二、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不同的課程特點不同,因此實施問題導向式教學不能完全一個模式。下面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進行問題導向式教學應注意的幾個要點問題。
(一)問題創設
問題導向式教學能否取得預期效果,關鍵在于問題的質量。如果問題的質量較高,通過對問題的分析不僅能夠順利地引出所要講授的內容,而且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如果問題的質量較差,不僅達不到預期目標,甚至成為畫蛇添足的敗筆。針對政治經濟學的課程特點,本文認為應該突出理論爭論方面的問題創設。這主要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是失業、經濟危機、兩極分化等復雜的經濟問題,關于這些問題的理論研究很多,各經濟學派的解釋千差萬別,如果在爭論中創設問題可以彰顯政治經濟學的獨特魅力;二是政治經濟學應用的是規范分析方法,回答的是應該怎樣的問題,如果不介紹其他的理論解釋,從教材中來,到教材中去,有說教嫌疑,讓學生對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產生質疑。如果以問題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其他主要經濟學派的解釋,并在此基礎上介紹政治經學的解釋,學生不僅會從比較的角度理解政治經濟學,而且會減少學生對政治經濟學規范分析和價值判斷的抵觸。
(二)問題包裝
問題包裝是問題導向式教學的又一重要環節,如果問題太直白或太枯燥,很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也就很難取得預期效果。那么如何進行問題包裝呢?就政治經濟學而言,本文認為應該突出理論背景方面的包裝。原因主要在于兩個方面:首先,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講授的很多內容涉及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而古典政治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產生的標志,一個學科從無到有顯然有很多理論背景可講,因此問題包裝的素材取之不盡。其次,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所講授的內容主要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在人類歷史上同樣從未發生過,改革每前進一步學者們都進行了激烈的理論爭論,因此從理論產生背景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包裝可以取得引人入勝的效果。比如,在講授勞動價值論時,我們就可以借助該理論的產生背景對“為什么1件上衣等于2把斧頭”的問題進行包裝。通過經濟史的學習我們知道,最初學者認為,1件上衣之所以與2把斧頭相交換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但經過爭論學者們發現,供求關系只能解釋交換價值的變化,卻不能解釋最原始的交換價值。于是,有的學者提出了使用價值決定論。也就是說,1件上衣之所以等于2把斧頭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但一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比如亞里士多德從理論抽象的角度指出:“沒有等同性就不能相交換,沒有可同約性就不能等同”,由于使用價值不具有可通約性,因此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亞當•斯密則從現實角度對使用價值決定交換價值的觀點進行了批判,他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水更有用了,然而它不能購買任何東西,也不能交換任何東西。相反,鉆石沒有任何使用價值,但它卻往往可以交換到許許多多的其他商品。”通過上述包裝,1件上衣為什么等于2把斧頭的問題就變得特別耐人尋味,學生有強烈的愿望想知道答案,此時講授勞動價值論往往事半功倍。
(三)模式選擇
根據學生參與程度的不同問題導向式教學可分為“學生主動型”問題導向式教學和“學生刺激型”問題導向式教學。“學生主動型”問題導向式教學以學生為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以自主學習的形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刺激型”問題導向式教學以教師為主,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教師自問自答的形式引導學生,刺激學生學習興趣。問題導向式教學的兩種模式優缺點各異。“學生主動型”問題導向式教學的缺點是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參與熱情并且占用的教學時間較多,優點就是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刺激型”問題導向式教學正相反,它對學生的參與熱情要求不高,占用的教學時間也不多,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不足。本文認為,在政治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刺激型”問題導向式教學為主,理由主要有三點:首先,政治經濟學的課時不足以支持“學生自主型”問題導向式教學。目前各大院校政治經濟學的授課學時一般都被壓縮了,完成教學任務已經非常緊張,沒有更多學時開展“學生自主型”問題導向式教學。其次,政治經濟學的授課對象是新生,他們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查閱資料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實施“學生自主型”問題導向式教學難以取得預期效果。最后,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向式教學其目的主要是調動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因此“學生刺激型”問題導向式教學更適合。
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