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陶瓷工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引言
后工業時代的到來,促使世界各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瓷都”景德鎮也出現了大量的工業廢棄地。這些工業遺址在創意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影響下,有些已被成功改造與利用,有些則荒廢在城市景觀中。研究景德鎮陶瓷工業遺址的現狀與價值,是景德鎮后工業景觀更新設計的基礎,對工業遺址的改造具有重要的意義。
景德鎮陶瓷工業遺址的現狀
景德鎮因瓷聞名,以瓷立市,景德鎮瓷業發展歷史悠久,從1950年至1958年,景德鎮先后建立了包括建國瓷廠在鵲氖多家地方國營企業,包括建國、人民、新華、東風、景興、藝術、光明、紅星、紅旗、宇宙、為民等十余家大型瓷廠,我們習慣稱為“十大瓷廠”。這些瓷廠在半個多世紀里,推動著景德鎮制瓷業的迅猛發展,對景德鎮乃至中國陶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加上企業自身的因素,景德鎮陶瓷企業遭遇重創,被迫走向“分塊承租,劃小經營”的模式。從此,景德鎮陶瓷產業進入了嚴重的衰退期,逐漸被一些私企、外企和個體小作坊所代替。原本的陶瓷廠房荒廢起來,廠區內部遺留下了大量的工業廠房、倉庫、機器、煙囪等設施,成為城市景觀中承載歷史記憶卻失去原有價值的工業遺產。
近些年來,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下,景德鎮舊瓷廠利用廠房優勢,結合陶瓷文化,對舊瓷廠進行改造與再利用,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例如,1992年初,雕塑瓷廠在原有園林式工廠的基礎上開拓建設了“明清園”,開始走工業旅游的發展道路。隨后又擴建了藝術陶瓷展示中心、名人作坊、陶瓷購物街、旅社等,定期舉辦學術講座、創意集市銷售。又如,建國瓷廠改造為以高檔陶瓷銷售、展出為主;還有近兩年來,以宇宙瓷廠為基礎進行改造的“陶溪川?CHINA坊”國際陶瓷文化產業園也剛剛改造完工。
景德鎮陶瓷工業遺址的價值
1.獨特的工業建筑美學價值
景德鎮現存的工業遺址建筑主要為20 世紀 50~70 年代的建筑,這些建筑大都紅磚、灰瓦、磚混結構和大跨度的鋼梁結構為特色,折射出我國工業建筑的發展軌跡。從建筑美學的角度看,其藝術價值雖不能與其他優秀近現代建筑相媲美,但這些建筑反映了我國特定時期的工業建筑的水平和特點,代表了那個時期城市建筑的風格,物體現了景德鎮在建國以來的廠區建筑藝術風格、流派和特征。工業遺址中構筑物的美感是以工業生產為核心的機械美學。在外的管道、銹跡斑斑的金屬,各種形態、縱橫交錯的構件組合在一起,表現出一種結構美、材質美、工藝美,如能選擇性地保護和修繕工業建筑,這些工業遺產必將豐富城市的肌理,成為城市可識別性的標志。
2.歷史文化價值
工業遺產見證了人類社會巨大變革時期的日常生活,每個城市中的物質形體都打上了歷史發展的印記,而每個時代的特征都濃縮在整個時代的遺跡和建筑上。保留下來的建筑可以告訴我們過去發生過的故事,反映著城市的發展、社會的變遷。時間的久遠性和不可逆性,使得工業遺產的歷史人文價值尤為珍貴。景德鎮舊瓷廠見證了建國以后景德鎮陶瓷生產和陶瓷文化的興盛和衰敗的過程,但通過工業遺址和工業建筑保留下來的物質肌理能夠使人們在情感上取得對歷史的認同和感知。例如,景德鎮“陶溪川”改造項目(原宇宙瓷廠),該廠既有清末時期的的建筑,也有具有包豪斯建筑風格的建筑,因此,歷史文化價值較高。
3.生態價值
景德鎮陶瓷工業遺址雖已停產,但它們遺留在場地內的植物、道路鋪裝、廢舊材料、生產設備等,都是工業遺址改造過程中可直接利用或創新使用的物質對象。。例如,舊瓷廠內大量的窯房、生產車間、倉庫、煙囪等,都可以提取其符號進行藝術化處理,添加藝術造型和藝術肌理,成為體現場地特色的景觀雕塑或小品。景德鎮工業遺產具有“低齡化”特征,保護和再利用工業遺產建筑可以節省大量的拆除成本,避免因產生大量建筑垃圾所造成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在自然資源有限或不可再生的情況下,將工業遺址變廢為寶,將使得景德鎮陶瓷資源的利用最大化,也使得城市擴張與生態保護之間達到平衡,有效保證社會資源的節約,顯示出巨大的生態意義
4.經濟價值
對工業建筑簡單地“推倒重來”,無法適應當代城市發展以及國家推行的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閑置工業遺址和工業廠房的經濟價值轉移,為以盡可能低的成本投入獲取經濟利潤的最大化,是工業遺址改造的經濟動因。工業遺產建筑的物質壽命一般比其功能壽命長,在工業生產功能退出后,轉換使用功能,發揮工業遺產建筑的再利用價值,可避免資源的浪費。景德鎮“十大瓷廠”本身就是瓷都文化的象征,改制后的原址,文化元素俯拾皆是。因此,對景德鎮舊瓷廠遺址的再利用,不僅可低成本促進創意產業與旅游雙發展,而且有利于景德鎮歷史陶瓷文化的弘揚,提升景德鎮城市旅游形象。
結語
景德鎮陶瓷藝術能夠得以傳承和延續,與舊瓷廠的建立有莫大的關系。我們保護與延續陶瓷文化,不僅要保護歷史文化建筑,也要保護舊瓷廠遺址。隨著我們對工業遺產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工業遺產的價值己不僅僅局限在藝術層面,還具有建筑美學、歷史文化、生態和經濟的價值,這些都成為工業遺址改造的動因。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 設計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5年江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后工業景觀視野下的工業遺址再利用研究――以景德鎮為例”(課題編號:YG2015213)的階段性成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陶瓷不僅自身形成了經濟產業鏈,其衍生的陶瓷文化也在向各個行業滲透,其中旅游業受到的陶瓷文化影響顯而易見,也是各行業中受影響最深之一,這既表現于景德鎮的旅游開發與宣傳策略中,也深烙在客源地的游客意識里。客源地對景德鎮的印象,聚焦在游客腦海的是景德鎮陶瓷文化,陶瓷文化是他們最為迫切要了解并要體驗的景德鎮文化。正是基于這點,研究陶瓷文化與旅游是題中應有之義。該項研究,需要陶瓷文化與旅游的交叉研究,就目前而言,該研究涉及到陶瓷旅游應用、陶瓷文化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學等方面的探討。對于陶瓷文化與旅游的研究相對較少,本論文試圖從陶瓷文化對旅游的影響進行探討。
陶瓷文化的界定
陶瓷文化界定,是研究陶瓷文化的重要問題。早在2008年,王子平對陶瓷文化做過一番論述,他認為陶瓷文化一方面體現于裝飾上:“即為了提高產品美學品位,增加商品市場價值,由人工對陶瓷產品進行的裝飾,包括造型、繪畫、燒制等。這是對陶瓷產品所作的美化,將人的審美要求貫徹其中,以滿足消費者對陶瓷產品的審美享受。這是陶瓷產品制造人員藝術品位和能力的體現,是更直接的陶瓷文化。”另一方面還體現于陶瓷制作人員的主觀精神和技能上:“一支穩定的陶瓷從業隊伍,包括企業家、工藝美術大師以及長久從事陶瓷技藝的技工,他們所擁有的陶瓷文化觀念、意識和情感是陶瓷文化的最高、最后表現,是陶瓷文化的最高境界。”并且認為陶瓷文化的內核是“和祥安康”。[6]景德鎮學的建構者之一陳雨前認為:“所謂的陶瓷文化是指在陶瓷的泥做火燒與銷售、消費的過程中和各個環節中所呈現的材質文化、工藝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形態和情感、心理、觀念、習俗等精神文化的面貌,它是由中國文化傳統所決定的。”[7]這一界定從陶瓷的質地材料及制作談起,包含由此衍生的各種文化。何裕寧從陶瓷衍生的各種文化談起:陶瓷文化既包括歷代著名的陶瓷工藝發明家、制作家及其創作的陶瓷作品,又包括古代制瓷作坊和古窯遺存、陶瓷民俗、陶瓷藝術以及反映古代制瓷風貌的歷史街區,還包括為保護和反映古瓷文化而在現實中形成的各種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形象。[8]何聰聰對景德鎮陶瓷提出了比較獨特的看法:“陶瓷是一種工藝美術,也是一種民俗藝術、民俗文化。景德鎮陶瓷的工藝,也是豐富多彩,自成體系。它從原料的制備,胎體的成型、干燥、裝飾與燒成及包裝等,每個環節和每個過程,都有獨特的工藝,構成一道完整的古老陶瓷手工藝文化的亮麗風景線。”[9]這種提法雖不太嚴謹,也可認為是對陶瓷文化的另一種界定。
關鍵詞:廢棄陶瓷,潛在價值,思考
伴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陶瓷工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產業。論文大全。然而,目前大多數陶瓷生產廠商只把降低陶瓷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作為企業節能降耗的首要方式,而忽視了對次品的回收和利用,因此導致廢棄陶瓷日益增多。由于陶瓷制品不風化,不腐爛的特性,多數廠商采用挖坑深埋的簡易方式來處理廢棄陶瓷,這樣不僅擠占土地資源, 還對水和土壤等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因此,如何將零利潤、零價值的廢棄物品,將其資源變成高利潤、高價值的陶瓷商品,已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論文大全。
1.運用廢棄陶瓷資源,鑄造高新陶瓷建材
近年來,國內外著手以工業陶瓷廢料為研究對象, 來發掘廢棄陶瓷資源的潛在價值。由于陶瓷容重小、內部多孔, 形態、成分較均一, 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堅固性, 因而具有質輕、耐腐蝕、抗凍、抗震和良好的隔絕性、保溫、隔熱、隔音、隔潮等功能特點, 已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
1.1用來生產陶瓷透水磚
眾所周知,現代城市的地表逐步被建筑物和混凝土等阻水材料所覆蓋,被硬化的路面逐年增多。而傳統的地面硬化材料主要是石材、水泥、普通陶瓷廣場磚等,這些材料具有共同的特性就是不透水和不透氣,造成諸多的危害,如下雨時,雨水遇到硬化地面四處橫流,橫流過程中雨水會帶走大量的城市污染物,造成接受雨水的河流、湖泊的污染;同時由于雨水被倒入河流而流失掉,造成干旱缺水的問題,從而加大了“城市熱島效應”。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利用陶瓷廢料及內含可燃物的工業廢渣,研發出一種具有透水性強、保水性好、強度高,還有降溫、降噪、調節氣候、消除城市“熱島效應”以及提高空氣質量,保持地表水循環的多功能耐磨復合陶瓷透水磚。
1.2用來生產陶粒
在生產過程中,顆粒化廢棄陶瓷容易被大多數人忽視,而它依然具有陶瓷本身的特性,如利用陶瓷廠的廢料做成的輕質陶粒為主要原料,輔以造孔劑和防水劑,采用一般的成型方法研制成一種新型多孔地鐵吸音材料。論文大全。通過性能測試分析,該吸音材料, 吸音頻率范圍寬, 吸音效果明顯。
2.優化組合廢棄陶瓷,藝術構建生活點滴
在提倡綠色環保,發展“低碳經濟”的時代,我們巧妙地利用廢棄陶瓷分割重組的特性,將陶瓷藝術栩栩如生的運用到生活中。
2.1廢棄陶瓷在景觀設計中運用
這是廢棄陶瓷最重要的裝飾手法,并且被許多藝術家采用,并在景觀環境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取得了非常好的景觀裝飾效果,比如還有將廢棄陶瓷碗、碎片與建筑的結合構成了一個新的視覺形象,從而達到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味的重要作用。
2.1.1 廢棄陶瓷在道路鋪設中的運用
2.1.2 廢棄陶瓷在公共設施中的運用
公共設施主要有街邊椅凳、花壇、垃圾桶等等,我們通過利用廢棄陶瓷,將其黏貼在這些公共設施上,既減少了建設成本,從而又起到保護和美化公共設施的作用,進而也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同樣的道理,運用藝術的處理手法和特有的裝飾工藝,廢棄陶瓷運用范圍也可以是城市建筑的局部立面、城市雕塑、城市廣場等各種公共場所。
前面我們闡述了廢棄陶瓷在室外環境的運用,其實廢棄陶瓷在室內裝飾點綴中也有著獨到的妙處。
2.2.1制作陶瓷組合燈具
在現代生活裝飾中,陶瓷燈具因富有美感又便于陳設,廣泛運用于現代住宅、賓館客房、辦公室及會客廳內。常見的陶瓷燈具的裝飾手法多是以一件具有特定造型的陳設藝術瓷作為臺燈的主體,將內部有導線穿過的中空螺旋桿隱藏于陳設藝術瓷內部進行裝飾。而我們現在利用廢棄陶瓷來組裝燈具的主體,而且在這燈具上,還可以擱置首飾、項鏈等小物件物品,既節約能源,還有使用性能。
2.2.2制作陶瓷飾品
3.結束語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同樣也是一個陶瓷生產大國,在當今構建“低碳經濟”社會的大背景下,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我們對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瓷”這一高能耗、高污染、高廢品率的產業也日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產國, 我們如果將廢棄陶瓷充分利用起來, 不但可以解決巨大的能源、環境危機, 而且可實現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進而做到陶瓷資源的循環再利用,更好的實現瓷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瓷土本身是一種資源,同石油一樣需要我們的珍惜、充分利用。
參考文獻
[3]薛圣言等.論陶瓷碎片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陶瓷科學與藝術,2007,5.
[4]侯來廣等.陶瓷廢料的綜合利用現狀.中國陶瓷工業,20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