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發展教育論文范文

發展教育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發展教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發展教育論文

第1篇

中國傳統的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家文化,對于當前國內推行個性發展教育有相當一定的影響。

個性發展教育是一種創新教育,而傳統文化中的“大一統”、“共性至上”的群體原則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意識、獨特個性;傳統文化的功利思想不利于創新教育的開展。傳統文化中的級別把人分成九等,上下尊卑、等級森嚴。過分強調統一,忽視了個體的獨立和自由。當代人的學生觀還是把順從、聽話、老實看作好學生的標準,當代人的尊師觀依然是以師道尊嚴、崇尚教師權威為主流。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學生時常表現出自信心不足、主動性、獨立性、自學性和進取精神差,缺乏強烈的主人翁思想和創新欲望。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不利于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這對個性發展教育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負面影響。

傳統文化中封閉保守的心理不利于學生開放、創新思想的培養。長期以來,中國人養成了封閉保守的心理特征,不重視信息交流,相信自己的經驗感覺,不愿與他人交流、探討。這些都嚴重地限制了個體的性格、能力及主體性的自由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高尚的品德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利于學生獨特的創造思維的培養,這直接不利于個性發展教育的開展。

由于一些原因,長期以來,國內大力推行的是應試教育,學校、家長、社會各界看重多的也是學校的升學率、就業率。在這種氛圍下,所有的一切教學都是為升學、就業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思想品德教育,扭曲了智育,限制了體育和美育的發展,影響了學生個性的培養與發展,同時,學校迫于升學率或就業率的壓力,就是在當前國內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對于學生個性發展教育也不敢貿然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從一個方面講,在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過程中,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甚至包括學生個人,對于素質教育都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定位或者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束縛創新教育的發展步伐,限制了學生個性發展教育的推行與發展。

二、關注、改善學生個性教育發展的途徑方向

每個生命體都是獨特的,都是不可重復、不可替代的,每一個生命體都是現實而具體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情感、意志、需要、興趣、態度、個性、思想等等,直接表現為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有的思維遲緩,有的思維敏捷;有的認真仔細,有的粗枝大葉。這些心理和行為差異,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此對人的尊重,也就是對人的獨特性的尊重,包括尊重生命遺傳的獨特性,尊重個體生命成長的獨特經驗,及尊重張揚個體獨特的表現方式,而不必過分受制于傳統文化的思維影響。

社會民主與人的個性發展之間存在著互為因果的關系。社會的民主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人的個性發展,因為社會的高度民主氛圍可以為人的個性發展提供縱橫廣闊的時空,使人個性發展的潛能獲得昀充分的挖掘。教育民主是民主這一范疇在教育領域中的體現。在學校教育中師生關系的民主,即師生在教育過程中形成具有平等的人格關系和倫理關系,是當前學校教育民主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是直接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關鍵所在。

教育民主的核心是教育平等。教育平等的原則是:

1.給每個人提供同等的教育。

2.學校教育提供足以使每個學生達到既定的標準。

3.使每個個體充分發揮其潛能。

4.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

由此可見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是實現教育平等、教育民主的前提通過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的教學活動,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發揮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建構學生在整個專業教學、學生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的時間、空間和一切所需要的條件。

所謂學生在專業教學和日常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就是把學生作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體、認識客觀規律的主體、不斷完善自我的認知結構并獲得自身主體性實現的主體。學生在專業教學過程和學生管理中的主體地位表現為:

1.能動性。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形成自覺、主動、積極地認識客觀世界的趨勢,以致獲得自身主體性的不斷完善。這就需要教師在創造具有激發性的教學情境和日常管理中去誘導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能動性的實現。

2.自主性。學生的主體地位絕不能由別人代替,實際上也無法代替。在教學活動中,凡屬教師能夠科學組織,學生能夠通過動手、動眼、動口,特別是動腦而獨立完成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盡可能創造一切必要的條件,誘導學生獨立地探究,在日常學生管理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及學生組織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提高的作用。

3.創造性。學生在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具有探索研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動方式和新的活動成果的內在需求和意向,創造性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的不同側面都會有所表現的,盡管他們的主體性不成熟、不完善,然而其主體性的嫩芽孕育著創造性,所以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情境,引發激思,提供創造的機會和條件。

4.自為性。學生作為一個能動的自我,具備自我發展和完善的內在需求,這是使自我的主體性不斷實現的動力。這種動力的源泉就是自為性,失去了自為性就偏離了發展性,就沒有學生個性發展可言。

教育考試具有教育性,因而也具有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功能。這種功能發揮得如何,關鍵在于考試的導向作用。

第2篇

【關鍵詞】經濟學;小學教學;可持續發展教育

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在經濟、社會的穩步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可持續發展觀發展到教育領域當中應運而生的理念。

一、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概念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出版名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并指出:可持續發展是“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犧牲后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由挪威的首位女首相GroHarlemBrundtland首次系統的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涵義。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全國工作委員會秘書處的觀點認為,根據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推行可持續發展教育,是為解決可持續發展一系列實際問題而實施的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價值觀,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符合可持續發展需要的行為習慣、價值觀念、科學知識與生活方式,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①

二、小學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經濟功能

(一)小學可持續發展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

可持續發展教育可以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為經濟發展提供正確的的發展價值指向。小學屬于基礎教育,是每個人生存和生活必須要接受的教育,教會小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能力,從幼年開始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小學數學可以滲透給學生不亂花錢意識,小學品德培養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環境憂患意識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普通小學生轉到有基本能力的潛在勞動者。

(二)小學可持續發展教育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可以把觀念深入到學生內心,產生節約責任意識,在后續的教育上繼續強化,加上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勞動技能,在以后工作崗位上就會自覺為提高生產效率而鉆研。

(三)小學可持續發展教育可以讓經濟發展更環保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要借助人的力量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可持續發展理念是辯證的,是科學的,是經濟發展必須遵守的條例。堅持可持續發展科學可以提高生產環節的廢物處理水平,不能以傷害環境謀求經濟發展,得不償失。

三、從經濟角度實施小學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策略

(一)教育部門加大對小學教育的投資力度

利用“大扶貧”戰略等一系列資金,引進國家教育經費的投入,提高稅收的利用率,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發展同經濟的發展聯系起來,實施精準扶貧工作,完善學生獎學金發放機制,加強對學校教學的監督工作。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和國外優秀小學進行合作,開展我們同發達國家專家的雙邊合作。增加民間教育和經濟往來的頻率。

(二)促進不同地區小學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公平

在西方經濟理論中,公平和效率是市場的代言人。然而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小學教育歸屬于基礎教育,要求教育公平和公正。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均衡,發展水平和發展深度都有很大差距,如果完全按照市場的調節作用則必定導致教育不均衡不公平。教育部門應當將市場當作服務于小學可持續發展教育發展的手段和方法,既要對于教育方向的市場配置資源適當放權,相關教育部門也要適時引導教育發展的方向,促進教育公平,將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適當放開社會資本對小學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投入

小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教育不僅需要教育部門的重視和投入,學校自身也要想方設法為本學校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發展可持續發展教育需要有經濟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教師,需要活動經費,需要開展課程的合適場合,而這都離不開教育投資。可以公開融資和利用眾酬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并設立相關監管部門,及時公布資金和資源的使用情況,資源使用透明,相信社會各界對教育投資的熱情只會只增不減。小學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讓它在經濟學角度發展很有裨益,應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合理調整教育成本,既要注重社會成本,也要注重經濟成本。從社會發展考慮辦學理念,尊重教育規律,從學校和學生的利益出發考慮一切。

作者:丁秀蓮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ESD)項目./_d1479.htm.

[2]張軍.高級微觀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73.

第3篇

古代“夫子教人,各因其材”的教學思想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學家朱熹曾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由于開放教育的成人學生中,很多人年齡差距大,知識結構基礎參差不齊,專業水平差異大,對同一問題的觀點往往難以統一,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模式時應該充分考慮這一問題,實現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的教學思想《學記》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教學論著,就最先闡述了教與學的辯證關系。它提出學習要和實踐相結合,認為“學然后知不足”,即只有通過“學”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在知識方面的貧乏,才能力求上進;同時認為“教然后知困”,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方面的差距,才能鞭策自己進步,進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此外,《學記》還特別重視啟發式教學和教學的循序漸進,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根據以上理論,這就強調教學模式應在一種開放式和自主性較強的環境中進行,而案例教學就比較適合。同時,在教學中的“導—學”活動應是一種動態調整的過程,不應一成不變。雙主體教學論雙主體教學論最早是由甘其勛老師提出的,他將現代科學方法論和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結合在一起,提出了“雙主體”的觀點,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同樣是主體,是“進行著認知活動和實踐活動的人”,要經歷從不知到有知再到不知,從不適應到適應再到不適應,并循環往復、不斷向前運動的認識與實踐過程。“三導三學和諧發展”教學模式就強調,教學過程應始終處于動態發展的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都應當發揮師生雙方的主體作用。和諧教育思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教育思想,將教學過程看作主系統,將教師、學生、教材、方法等看作一個個子系統,要求系統中的每個要素、每個部分都應密切配合、相互協調,并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才能從整體上增強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最終目的。“三導三學和諧發展”教學模式在設計時就體現了這種思想,要求教學過程中的所有要素互動融合,和諧發展。人本主義學習觀與教學觀人本主義學習觀與教學觀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他強調教育教學要以人為本,培養人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創造性,同時注重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只有這樣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個性充分發展,具有靈活的適應能力,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同時他還極力批判傳統教學中將教師和書本置于教學活動重心的做法,認為這樣只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奴隸”。在他看來,在課堂中應創造一種自由的可接受的氛圍,并圍繞發展個人或小組的目標進行,同時不斷轉變教師的角色。按照這種理論,如果將“三導三學和諧發展”教學模式應用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那學生和教師都將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實現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

2“三導三學和諧發展”教學模式的實踐操作

“誘導”—“試學”1)教師課前“誘導”。教師在新課教學前應做好預習引導工作。可以將課前預習的東西放在論壇里或QQ群中,并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誘發學生產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同時,教師還應根據課程的難度、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個體差異進行差別教學,分別建議試學范圍并為基礎差的學生適當補充專業知識,方便學生自主預習;并可以通過論壇交流、個別電話溝通和試卷調查等方式了解試學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為后期的教學奠定基礎。

2)學生自主“試學”。學生可以在教師建議的試學范圍基礎上學習相關資料,專業基礎薄弱的可以適當補充專業知識,并把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留待后期師生和生生之間合作解決。

“引導”—“探學”1)教師課上“引導”。對于學生在課前試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應進行總結歸納,挑選典型的問題,作為學生探究的目標,在課上或課后集中進行解決。在解決過程中可以先講解知識點,然后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等方法加以點撥、引導,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同時,在學生探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提供記錄學習情況的表格,作為后期考核的依據,如團隊學習情況記錄表、網絡資料搜集記錄表。

2)學生合作“探學”。在探學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學習小組,并注意學生能力的協調搭配。在教師的引導下,小組討論學習過程中,學生應進行詳細的分工合作,通過查找資料、實地調查、共同探討等方法解決問題。

“開導”—“活學”1)教師課后“開導”。這里的重點應當在課后布置實踐性的作業,目的是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形成靈活的學習思路,并注重在實踐中的應用,做到活學活用。并可以設計學生作業評價表對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小組分工協作等方面進行評價,為學生后期的考核評定提供依據。

2)學生擴展“活學”。學生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基礎學習,應當對于基礎知識理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此時通過實踐性的作業,可以達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掌握理論知識、提高能力素養的目標,最后形成靈活的學習思路和運用不同方式、方法來觀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三導三學和諧發展”模式的特點靈活動態

1)操作程序靈活動態。“三導三學和諧發展”教學模式的三個程序是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誘導—試學”中有“探學”,“引導—探學”中有“試學”,“開導—活學”中亦有“試學”和“探學”,同時在“試學”“探學”中也要“開導活學”,而且每一程序里的具體環節又是變化不定的。

2)教學設計動態靈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和教學環境的隨機性,并應隨時創造性地調整教學設計。教師不應當也不可能僅僅拘泥于課前編寫的教案而一成不變,要知道教學中的每一節課都是由一種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而形成的。

自主創新1)學生方面自主創新。在這種模式的教學中,學生從課前的試學,到課上的合作探學,再到課下的活學活用,三個階段都有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實踐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個體的潛能,讓他們真正形成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師方面自主創新。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身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不再是傳統的講解者。從課前的誘發學習興趣,到課上的因勢導學、因材施教,再到課后的實踐應用拓展開導,其無不是以一個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身份活躍在教學中。和諧發展“三導三學和諧發展”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要保持一種和諧發展的狀態,因而模式框架中的三步程序“誘導”—“引導”—“開導”與“試學”—“探學”—“活學”是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同時,在這種模式的教學過程中,“導”“學”活動相互配合,強調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自主創新的學習過程中推動模式教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4“三導三學和諧發展”模式應用中應注意的事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岛国AAAA级午夜福利片|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性一交一乱一伧老太|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一级毛片女人18水真多| 日本乱子伦xxxx|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 在电影院嗯啊挺进去了啊视频| 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一卡二卡≡卡四卡无人区| 再深点灬好舒服灬太大了添| 直播视频区国产| 国语自产拍天天在线| stars120| 小蝌蚪app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日本免费www|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最近在线观看视频2019|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永久久久免费浮力影院|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chinese乱子伦xxxx视频播放| 成人久久伊人精品伊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久久国产精品老人性| 日韩欧美综合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 迷走都市1-3ps免费图片|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