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美術活動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我們班的孩子最喜歡畫畫。一直以來,我也都把美術活動作為銜接其他學科教學領域的紐帶。當孩子們學會一首兒歌、歌曲或故事,總會忘不了再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當孩子們看到雷陣雨過后的彩虹時,也會以繪畫的方式表現出對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的熱愛;當孩子們看到小河里的小蝌蚪在自由自在地玩耍時,他們又會以繪畫的方式,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小蝌蚪的成長過程。畫面雖然稚拙,卻充滿了童趣,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究科學的欲望,這就是美術活動中滲透科學教育的效果。然而前段時間發生的一件事卻讓我難以釋懷:陽陽有一天早上,在家哭著賴著不肯進來,他媽媽好說歹說把他送了進來。可以聽說今天要畫畫,他又耍起了小脾氣。究其原因,他說:我不會畫畫,也不想畫畫。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在別的方面表現都不錯,經常得到老師的夸獎。可他又為什么對繪畫如此反應呢?為了緩和陽陽的波動情緒,我及時與他的家長溝通。我在不斷地反省自己:是繪畫教學中的哪個環境出了問題?是平日里我疏忽了對他的關心?還是……可事實上,我不能說我沒有一點責任。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在想,在思考,是不是孩子對繪畫本身就沒興趣。為此,我對美術活動的目標稍作變動,要求也放低了。從培養孩子濃厚的興趣入手,以激發、引導為手段,對陽陽在技能上從不做過多的要求和限制。慢慢地,陽陽也開始拿起筆來學畫畫了。雖然他的畫沒有別人的好,但最起碼他已經不討厭畫畫了。有時候還會自己構思,畫出與眾不同的作品。看到這一難得的變化、喜人的進步表現,我心里高興極了,把他的作品張貼在主題墻醒目的位置,讓全班的孩子都來欣賞。對于這些作品,孩子們特別喜愛。從此,陽陽喜歡畫畫,熱愛畫畫了。美術活動中所具有的科學教育功能,是不可忽視的。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是應確保美術活動的主導地位。
二、美術活動與科學教育互相滲透,實現共同教育價值
1.在美術活動中善于用隱含的方式感受、表現科學在一次繪畫活動中,天天在涂色時很沮喪地來找我說,他畫了太陽,可是他黃色的蠟筆不見了,不能給太陽涂上漂亮的顏色了。看著他氣鼓鼓地嘟著嘴,我請他先涂紅色然后再涂上綠色試一試。果然,他很快就興奮地跑過來跟我說:“老師老師,我的太陽變成黃色了,好神奇呀。”我微笑著對他說,等你把畫畫完了之后老師再來告訴你這個小秘密。就這樣,我給大家講解了三原色。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邊聽還邊嘗試,很快就掌握了它的規律,讓科學和美術兩者有機結合,相互滲透。2.用科學活動豐富美術教育活動的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說:“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大量的有關客觀世界的信息。通過繪畫又深化了幼兒的知識,傳遞了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感受和觀察的結果,抒發愉悅和驚奇、探索的情緒。美術活動和科學教育結合起來,能把枯燥、深奧的科學知識變成具體、生動、富有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能將很難理解和說清的科學現象變成幼兒感興趣的美術創作,從而使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得以增強。如在《有趣的葉子》主題活動中,我先組織幼兒到周邊環境、馬路邊、公園里等認識各種各樣的樹葉,并收集許多葉子,有春夏秋冬季節不同的葉子,顏色也不同。然后讓幼兒根據葉子形狀大小的不同,創造性地、想象性地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動物、人物、景物、自然特征等等。通過這個主題活動,孩子們了解了各種樹葉形狀的不同和落葉現象,深化了對樹葉的認識。總之,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滲透科學教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提高了幼兒視覺藝術的同時,又促進幼兒在繪畫活動時的表現、創造、觀察、知識、能力等。
作者:吳青 單位:昆山高新區振華實驗幼兒園
在美術活動評價時,我們要用心地傾聽孩子們的解釋,多給予鼓勵,表揚。教師評價幼兒作品的語言要正確恰當,生動。幼兒雖然年紀小,經驗少,但是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自我意識,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能夠自我評價。小班幼兒年紀小,參加美術活動興趣不穩定,動手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采用擬人化和情景化的語言,注重鼓勵與肯定。評價活動應以教師引導為主,然后再逐步引導孩子進行評價。中班幼兒有初步的審美意識,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教師活動中可采用開放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邊畫邊思考。大班幼兒能力較強,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評價他人的能力,教師應更多采用協商和引導的語言,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幼兒成為評價的主人。評價活動做到循序漸進,使幼兒漸漸學會如何評價自己及同伴的作品。
二、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培養幼兒藝術欣賞的興趣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評價中,基本上以教師評價為主。通常,老師們總是把評價安排在美術活動的結束部分,采用教師或集體聽少數幼兒發表意見或將優秀作品展示出來講評等單一形式,幼兒處于較長等待時間,且講評對象常集中在少數能力較強的幼兒身上。從時間上看,有的孩子還沒完成任務,正埋頭工作,此時進行集體評價,要花大力氣才能讓幼兒集中精神,而且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效果很一般,幼兒是被動評價的接受者,忽略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因此,我們改變了以往的評價模式,使之更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如:讓幼兒之間互相評價、自我評價,利用戶外活動或休息時間開展作品評價,這樣的方式方法能夠更充分的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使作品評價更行之有效。
三、明確評價的目的,讓評價貫穿美術活動的全過程
現代課程評價已從靜態的作品評價轉向動態的過程評價,把對幼兒的評價過程融合在美術學習活動中,關注幼兒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專注程度和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現。
比如: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如何?創造力如何?注意力是否集中等等方面。如果幼兒只是機械的模仿,或者在教師的控制下毫無創意地表現教師的意圖,而非自己所想,那么即使幼兒繪畫技巧非常熟練,他的畫也絕非是一幅好作品。又如,在主動性方面,如果幼兒常常在成人的要求下進行美術活動,說明幼兒的主動性較差;而如果幼兒常常主動選擇美工角的活動,或在教師布置任務時就躍躍欲試,說明幼兒對美術活動有興趣。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反映出幼兒是否具備足夠的自信。
在營造民間美術環境時,我們把民間美術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并把民間美術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活動中。
1.民間美術走進幼兒的集體活動
民間紙藝教育符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學習特點,幼兒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在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歡的方式自主地選擇活動材料,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紙藝活動,激發他們理解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促使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在大班民間美術“十二生肖頭飾”集體活動中,主要讓幼兒欣賞紙藝作品,了解民間紙藝的特點,感受中國民間紙藝的藝術魅力;運用剪貼的方法,制作出形象各異的十二生肖;激發對民間美術活動的興趣。老師為幼兒做了充分的活動準備工作,如: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畫小動物的經驗,知道自己的屬相。物質準備有民間藝人制作紙燈籠作品的照片;民間紙藝中,不同手法的燈籠作品若干;十二生肖動物圖片、頭飾范例若干;人手一張彩色蠟光紙(做成帽子用于固定頭飾或直接在帽子上裝飾動物的五官)及各色彩紙若干,剪刀、膠棒等材料,民間音樂。本活動老師緊緊圍繞“欣賞民間紙藝,感知民間紙藝的基本特點;引入十二生肖,激發創作欲望;播放民間樂曲,幼兒創作表達”三個環節展開。在活動中,幼兒運用已有學習經驗,選用大些的紙先制作成了帽子(有三角的,有方形的),再選用小些的紙制作動物的五官。在制作動物五官時,幼兒記住了老師的提示,要突出每個動物的主要特征,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幼兒在民間樂曲的陪伴下,陸陸續續的作品呈現出來了,有的幼兒用折紙的方法制作了老鼠、小蛇頭飾,有的幼兒運用畫、剪、貼的方法制作了虎、兔、牛、龍、猴等十二生肖頭飾。幼兒戴著自己制作的動物頭飾和同伴快樂合影,快樂分享,快樂體驗。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在制作過程中不僅活躍了大腦,而且鍛煉了動手能力,增進了幼兒對民間美術的審美情趣。
2.民間美術滲透主題區域活動
在“中國娃”主題活動中,我們創設了益智區,在活動區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許多民族娃娃,目的是讓幼兒了解各民族的名稱、服飾。在活動中,不僅能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還能培養幼兒的民族情感和團結精神。在“動物王國”主題活動中,我們創設了美工區,為幼兒提供了“十二生肖”的民間美術作品,分別有繪畫的、折紙的、剪紙的,還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半成品材料:蠟光紙張、剪刀、膠棒、畫筆等供幼兒做做玩玩。另外,也提供了一些繩子、彩色塑料帶、皺紋紙條,幼兒利用這些材料進行編織活動。通過活動鼓勵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得,提高幼兒對民間美術作品的審美興趣,讓民間美術在幼兒的視野中呈現與發展。
3.民間美術融入幼兒餐后活動
幼兒餐后活動的組織,是幼兒一日生活中最容易忽視的一個環。為了讓幼兒在餐后既能得到安靜的休息,又能參與一些感興趣的安靜活動,我們想到了為幼兒提供一些民間美術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快樂參與活動。這個餐后活動平臺也是幼兒對平時學習民間美術作品的再練習。如:剪紙、折紙、玩泥都是幼兒喜歡的民間美術活動。
4.民間美術帶來幼兒創作樂趣
多給幼兒動手機會,讓幼兒手腦并用,提高幼兒對民間美術活動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對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為幼兒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盡可能地多開展各種不同的手工操作活動。如:折紙小花蛇、編織五彩魚、泥塑蝸牛、印染花手帕等,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大膽的創作手法給人無限的遐想。如:在《印染花手帕》活動中,幼兒自由折疊宣紙進行印染,感知一幅有美感的印染作品與折疊方法、蘸顏料的時間長短、蘸顏料的不同力度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幼兒看到每次完成的作品呈現出的圖案都不同時的興奮勁,帶給了幼兒無比的創作樂趣,民間美術也使幼兒更歡喜和愉悅。
5.民間美術吸引幼兒家長參與
在幼兒園開展民間美術活動,營造民間美術環境,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與支持。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共同營造具有強烈美感的教育教學環境。我們鼓勵家長積極參與,教師、家長、幼兒多方資源整合,在發動、收集、制作活動過程中,民間美術環境更加豐富、更加生動。我們還利用家長會、校信通、家長園地、家園聯系冊、幼兒園網站等多種家園溝通途徑,讓家長知道并了解我們開展民間美術活動對幼兒的發展與教育有何等意義,同時吸引家長積極地投入到各項活動之中。如:在慶六一親子活動“民間美術樂翻天”活動中,不僅讓家長們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到民間美術各個區域的制作中,而且為幼兒園的環境營造增添了很多亮麗之處。
二、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