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系統設計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綜合布線系統是酒店智能化系統的信息網絡基礎,本設計注重系統的質量、科學性、先進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易擴展,同時本設計兼顧考慮酒店的應用特點,將來發展的需要。因此,在系統設計和產品選型中重點關注布線產品的質量、布線系統的模塊化、以及系統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和可維護性。
酒店綜合布線系統的目標是:以系統規范為指導,以具有當前國際領先水平的綜合布線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為支撐,建立一套統一規劃、高度集成的布線系統,為酒店計算機網絡系統數據、圖像及控制信號提供統一的傳輸線路、設備接口和高質量的傳輸性能。全面實現酒店計算機通信網絡的通訊、辦公、管理手段的智能化、集成化,把酒店計算機通信網絡建成一個高起點、高標準、功能設施一流、且具有高開放性和平滑升級性的網絡平臺。同時,該布線系統兼顧了計算機網絡系統未來的發展要求,提供15年保證;在酒店大樓增加新系統時,對新設備提供信號傳輸的支持。
作為酒店智能化系統的基礎平臺-綜合布線系統將為整個酒店的語音通信、寬帶數據、圖像聯網、酒店管理系統及網站建設提供高質量的傳輸通道。酒店大樓內的各個功能區通過高性能的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連接起來,組成一套具備高傳輸帶寬的、結構化的信息高速公路。
二、系統功能
本設計提出的綜合布線系統實現了酒店設備的網絡物理層上的相互聯系,滿足系統間信息共享的要求,為酒店集中管理以及與Internet的連接建立了基礎設施。具體來說,,本方案設計的布線系統可以支持以下各類應用及設備。
話音:程控交換機、電話、傳真、衛星通訊、電話會議、語音信箱等。
數據:快速以太網、千兆以太網、1.2GATM、TCP/IP、INTERNET、INTRANET等。
視頻:閉路電視監控、電視會議、可視圖文、自動控制等音、視頻和控制信號。
需要指出的是視頻、射頻、公共廣播、自動控制等系統技術方面,設計理論和多個項目的實踐已證實采用的結構化布線系統可達到與傳統布線方式同等的傳輸質量和傳輸距離;但在工程造價方面,由于結構化布線系統要配備專用的適配器,以至工程造價將會有很大的提高,故本設計只提供了高性能的傳輸鏈路,在技術發展造價降低時,或有此類需要時提供堅實的支持。
三、系統設計依據及設計原則
酒店智能化系統工程-綜合布線工程整個布線系統選用星型結構,從插座至樓層配線架,最后通過數據/語音主干線纜統一連接至相應的數據和語音機房,以便于集中式管理。系統機房設置在酒店一層,系統水平布線滿足小于90米的布線標準要求。數據水平部分采用超五類雙絞線傳輸,語音水平部分采用電話線傳輸;數據干線子系統采用光纜傳輸,語音干線子系統采用大對數電纜傳輸。如果把結構化布線系統看作是一條信息高速公路的話,那么,越是高級的路況,車速能提高得越快。這種高速率,不是單靠提高汽車的檔次來實現,而是由構筑的信息奔馳“路面”通暢快速來完成的。本設計方案既滿足用戶目前的應用環境,又能支持未來21世紀高速寬帶應用。
為了滿足酒店現在和未來10年至15年發展的應用,以及可能會根據不同的機型選擇不同的適配器來構架整個計算機網絡。因此,采用了開放式的布線設計作為解決方案。結構化布線系統采用星型結構,以便實現各種網絡邏輯拓樸結構。
1.設計原則
(1)先進性。布線系統的設計目標決定了系統必須采用先進的方法和設備,即要反映當今的水平,又應具有發展的潛力。由于布線系統是一項在規定時間內投入運行的工程,因此系統所涉及的技術必須是成熟和先進的。
(2)開放性。布線系統應具有開放性。一方面布線系統能適應不同功能的要求,同時又能支持不同廠家相應的設備。
(3)實用性。布線系統在現在和將來能適應技術的發展,實現資料和語音通信。
(4)靈活性。布線系統應能滿足靈活通用的要求。
(5)模塊化。布線系統中,除固定于建筑物中的線纜外,其余所有接插件均是模塊化的標準件。
(6)擴充性。布線系統是要能擴充的,以便將來要擴展時,可以方便地將設備擴充進去。
2.設計依據
(1)EIA/TIA-568民用建筑線纜標準
(2)EIA/TIA-569民用建筑通信信道和空間標準
(3)EIA/TIA-607民用建筑中通信接地標準
(4)GB/T7427-87通信光纜的一般要求
(5)IEEE802.3總線局域網國際標準
(6)TPDDI銅線分布式資料接口局域網標準
(7)ATM異步傳輸網標準
(8)RS232,X.21,RS422RS485等異步和同步標準
四、各子系統設計方案
1.連接方式
E:設備C:連接點T:終端設備
2.設計等級
綜合布線系統為了滿足高質量的高頻寬帶信號,所以在設計時,參照綜合型設計標準,綜合型設計標準適用于建筑物配置標準較高的場所,采用有線非屏蔽雙絞線的組網方式。
3.結構化布線系統的結構
根據需求,結構化布線系統分解成以下五個模塊進行設計。
(1)工作區子系統(2)水平布線子系統
(3)管理子系統(4)主干子系統
(5)設備子系統
4.工作區子系統的設計
工作區布線子系統由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的聯機(或軟線)組成,它包括裝配軟線、適配器和連接所需的擴展軟線。
J45暗裝式信息插座與其旁邊電源插座應保持20cm的距離,信息插座和電源插座的低邊沿距地板水平面30cm。如圖3所示。
圖3暗裝式信息插座與其旁邊電源插座距離示意圖5.水平布線子系統的設計
這是一個主要由水平非屏蔽雙絞線組成的系統,水平非屏蔽雙絞線由管理區的配線架出發,通過金屬線槽、管道、橋架從地面或天花板延伸到指定位置上,然后與插座模塊端接,每一個插口均為RJ45制式。設計中保證單條水平雙絞線的最長距離不超過90米。水平布線子系統考慮數據采用超五類UTP信息模塊、語音采用RJ11信息模塊。語音部分水平布線采用三類四芯電纜設計。
6.水平線纜路由設計
走廊的墻角頂上應安裝有金屬橋架或PVC電線管,進入房間時,從橋架或PVC電線管引出以PVC電線管暗裝方式由墻壁而下到各個信息點。
7.管理子系統的設計
管理子系統由每層弱電井內的壁掛式機柜、配線架與跳線組成。通過跳線將通訊線路定位或重定位到樓層的不同部位。其中水平線纜端接數據和語音均采用24/48口RJ45型模塊式配線架,保留5%的余量用于今后的擴展。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線架連接語音主干,采用機架式光纖端接箱連接數據主干,配置相應的數據點的數據跳線和110-RJ45語音跳線,并設置標準電源插座,以便安裝相關網絡交換設備。
8.設備間子系統的設計
設備間子系統由分配線間和主配線間組成。語音主干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線架,數據主干采用機架式光纖端接箱,所有設備均安裝在19英寸標準機柜內,交接區應具有良好的標記系統,交接間的配線設備采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并設置標準電源插座,以便安裝相關網絡交換設備。
9.主干子系統
干線子系統是綜合布線系統的神經中樞,一端始接于計算中心的總配線間,另一端則終接于各個IDF分配線間。主干線纜到各個IDF完成主干的接續。將工作站區子系統、水平布線子系統、管理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主干子系統五個子系統集成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主干子系統使用大對數雙絞線電纜、光纜實現設備室與各管理子系統間的連接。其中語音主干采用三類大對數非屏蔽UTP雙絞線銅纜,數據主干采用室內多模光纖。
五、展望
隨著新標準、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國內對智能建筑集成化的要求會不斷提高,隨著全球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對信息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強烈。這就導致具有樓宇管理自動化、通信自動化、辦公自動化等功能的智能建筑在世界范圍蓬勃興起。而綜合布線系統正是智能建筑內部各系統之間、內部系統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的硬件基礎。樓宇綜合布線系統是現代化大廈內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高速公路在現代大廈內的延伸。相信,我國智能建筑集成化的發展趨勢將會更快的向國際化接軌。
參考文獻:
[1]劉化君.綜合布線系統.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及延輝.網絡綜合布線基礎教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3]劉省賢.綜合布線技術教程與實訓.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智能建筑設計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出版,2007.
管理信息系統(MIS)是安徽農業大學物流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培養學生信息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這門課程的實驗及實踐課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開發應用系統的初步能力。該課程的實驗及實踐課程具有演示性、設計性、綜合性的特點,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實驗。通過已開設實驗項目的練習,學生雖然理解了基本知識,但其綜合應用能力較差。因此,必須以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為中心,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實驗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點,將各知識點融會貫通,提高MIS的綜合應用及設計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綜上,在前期實驗項目的基礎上,有必要再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進一步深入了解開發任何一個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設計與開發必須經歷的主要過程,以及在開發過程的各個階段上,作為開發者應當完成的各項工作內容和應當提交的書面成果。例如,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物業收費管理系統、旅游資源管理系統等。本文以在線考試系統設計與開發為例,簡明闡述信息系統的分析方法和MIS開發流程,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掌握和應用計算機軟件,設計出滿意的作品。
2開發背景
對于高校教師來說,組織一場考試是一項十分繁重的工作,而考試又是必不可少且頻繁的事務,他們在上課之余需要考慮如何出一份合理的試卷,考試結束以后更加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批改試卷、統計分數,如果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為教師建立一個輕松、快捷、高效的考試環境無疑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教師來說,可以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對于學生來說,考試結束以后不僅可以更快的知道自己的考試成績,并且不會對自己的考試成績產生更多質疑。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利用信息系統可以很輕松的完成這項工作,將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從當前形勢來看,各大高校無一例外的建立了自己的校園局域網絡,這就為本系統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開發環境,一個基于C/S模式的完善的在線考試系統的成功開發,不僅可減輕教師的工作量,還可以在課程結束之后提供給學生使用,使得可以及時自檢,發現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補缺補差,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因此,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支持學校在局域網內進行在線考試,建立一個基于網絡的“在線考試系統”非常必要,即可輔助考試管理,也可支持學生在線練習。在線考試系統應具備以下功能:自動生成試卷、提交試卷、考試成績的生成等,同時,為了實現網絡考試的自動化,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題庫可讓今后的工作省時省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如何利用VisualBasic6.0和SQLServer2008快速開發一個在線考試系統。
3系統分析
首先是可行性分析,從技術角度來說,各個學校的局域網建設已經相當成熟,完全符合VisualBasic6.0和SQLServer2008使用的環境,這兩款軟件的結合使用,給基于C/S模式的應用程序開發提供了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因此,從技術上來說,實現在線考試系統的開發是完全可行的。從經濟可行性角度分析,在線考試系統的成功開發,可以自動完成試題隨機生成、試卷提交以及成績批閱等工作,教師只需要設計題目,完成題庫的制作,后續進一步加以完善即可,大大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基于試卷的隨機性,監考人員配備或可減少。綜上所述,都大大減少了財政支出,其經濟型不言而喻。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中的非常核心的一環就是系統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系統的成敗。在線考試系統的開發者需根據事先制定的規劃要求,將用戶的需求以及解決方法確定下來,在了解現有組織管理狀況的基礎上,能夠明確用戶對信息系統功能的需求,及時發現問題和薄弱環節,并繪制業務流程圖、數據流程圖;明確管理功能并建立數據指標體系等。
4系統設計
根據系統分析的結果,并在系統分析報告已經獲得通過的基礎上,結合開發者的知識與經驗即可進行系統設計。為下一階段的系統實現(如編程、調試、試運行等)制定藍圖。
4.1系統總體結構設計登錄模塊
根據不同的用戶身份,系統賦予其不同的權限和操作,考生和管理員都只能進入各自的考生界面與管理界面。考生模塊:此模塊對于沒有考試的學生,可以參加考試、根據管理員設置修改密碼;對于已經提交試卷的考生可以在系統設置允許的前提下查詢自己的測試成績。考試模塊:在題目類型與分值由教師設定好的前提下,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答題愛好選擇答題順序,在考試過程中可以修改已經錄入的答案、恢復誤操作的試題,同時,系統顯示剩下的時間并能提前警示,時間倒計時結束以后強制考生提交試卷。管理模塊:對管理員和進行實際操作的教師來說,可以進行管理用戶、題庫的維護、設定與考試有關的參數、查詢等操作。
4.2數據庫設計
在開發在線考試系統之前,考慮到考生考試方面的數據較多,試題庫、每個考生的試卷、答卷等數據量都比較大,數據量分析結論是本系統要占用大量的數據空間,因此選擇MicrosoftSQLServer2008數據庫存儲這些信息,在進行數據庫概念設計的基礎上,根據概念設計的E-R圖在數據庫中創建了7個數據表用于存儲不同的信息,分別為:考試試卷表、學生試卷表、學生成績表、用戶信息表、試題類型表、試題題庫表、系統參數表。
4.3模塊及窗體設計
在本系統中創建了一個實現代碼重用的公共模塊,建立它達到節省系統資源的目的。其次,系統啟動后首先進入一個啟動引導界面,然后進入系統登錄界面,根據身份的不同可以判斷用戶的權限、登錄相應的界面。用戶登錄時用戶的身份用組合框CombBox限制,可以從文本框TextBox中輸入文本,也可以從列表框ListBox中選取列表項。以考生身份登錄系統的用戶進入考生界面,可以修改其登錄密碼、開始考試等。以管理員身份登錄系統的用戶進入管理界面,可以進行用戶管理、考試參數管理、試題管理查分等操作。學生主窗體:以考生身份通過系統登錄界面進入系統后顯示學生主窗體,該窗體可以修改密碼、模擬考試、查詢成績等。如果考生已經提交試卷就不能再次進入考試窗體,只能查詢相關課程的成績;同理,沒有參加考試的考生只能參加考試不能查分。考試窗體:考試模塊是主要的功能模塊,具有生成試卷、顯示時間、試卷(強制)提交、成績批閱等功能。考生通過單擊“開始考試”按鈕或按回車鍵進入考試窗體后系統將自動按照設定的參數隨機生成一套試題,由于每個考生所答的試題都不完全相同,確保了考試的公平性與安全性。目前設計的試題類型為客觀題,分別是選擇(單項、多項)、判斷與填空,分別在不同的選項卡中顯示。在窗體的上方顯示考試的已用時間、剩余時間及當前時間等信息。考生在完成之后單擊“提交”按鈕提交試卷,系統將自動判卷,顯示客觀題的得分,主觀題由教師自主閱卷。如果考試結束時間已到,那么仍未提交試卷的考生將被強制提交。考試過程中,管理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延長考試時間、更換機器,考生也可以單擊“退出考試”按鈕暫時退出考試界面、單擊“清除操作”重新做某道題。管理員窗體:管理員的主要任務集用戶管理、查分、系統參數設定和題庫管理于一體。他進入相關的管理界面后,可以查詢題庫中的試題、可以使用菜單操作的功能等等,具有最高的權限。試題修改窗體:為了考試更加正確、合理與公平,題庫的完整性、正確性與考試的質量密切相關,一旦考試試題中出現了錯誤,就要及時進行檢查與更改,所以說修改試題是題庫維護的關鍵。
5系統實施
系統實施是指將分析、設計階段完成后所形成的新系統方案轉換成可執行的應用軟件系統,即將紙面上的、類似于設計圖式的方案在計算機上進行實現。編寫完成的應用程序的相關文件是很分散的,在沒有經過編譯之前是不能在沒有VisualBasic開發環境的計算機中運行的,如果想讓編寫好的應用程序在其他計算機上能夠正確運行,還需要將這些相關的文件進行打包,形成一個setup可執行安裝包文件。這樣,在其他沒有VB環境的計算機上,通過執行安裝包文件,應用程序就能正常地在該計算機中運行。只要掌握了在線考試系統的出卷、組卷和評卷三大部分的開發過程,那么在線考試系統的系統構成和開發思路也就不難理解了,其他的輔助功能都是對這三大功能的補充設計,是完善系統的一部分。
6結束語
1.1系統設計
根據某省電力公司的具體情況,本文所設計的電力行業統計分析系統的總體架構分為數據源、數據倉庫架構、數據訪問架構以及元數據管理等。
1.2ETL設計
用OWB(OracleWarehouseBuilder)工具對ETL進行實現,其任務為偵測ETL事件,以便啟動處理過程,同時跟蹤ETL處理日志。ETL的處理過程如下:通過Excel導入管理工具或者OWB將數據源的數據抽取、轉換、加載到ODS層的數據緩沖區的增量數據庫中;將ODS層的數據緩沖區的增量庫的數據抽取、轉換、加載到ODS層的數據緩沖區的歷史庫;將ODS層的數據緩沖區的歷史庫的數據抽取、轉換、加載到ODS層的統一視圖信息區的增量庫;將ODS層的統一視圖信息區的增量庫的數據抽取、轉換、加載到ODS層的統一視圖信息區的全量庫;將ODS層的統一視圖信息區的全量庫的數據抽取、轉換、加載到ODS層的對外數據服務接口區;將ODS層的統一視圖信息區的全量庫的數據抽取、轉換、加載到DW(數據倉庫)層。
1.3系統數據結構設計
1.3.1ODS設計
存放經過清洗、轉換、標準化以后的數據,并對外提供數據服務。為企業提供統一的數據視圖,滿足業務部門實時獲取數據和業務部門間對企業級的數據共享的需求。因此將ODS設計劃分為兩大部分:數據區、服務區。并按主題進行組織、近實時的集成數據存儲,以便最終用戶能夠快速查詢近期細節生產數據。
1.3.2DW(數據倉庫)設計
數據倉庫模型分為兩個區域:核心數據區(企業核心數據歷史細節區域)和輕度匯總數據區。核心數據區的數據模型設計依據企業數據模型進行設計,但是每個實體都要加上相應的時間戳。核心數據區的模型相對穩定。輕度匯總數據區的模型設計依賴于分析需求。數據倉庫模型是符合3NF的帶有時間戳的關系模型。具體操作時應對數據倉庫需求進行分解,按業務主題進行組織,將業務主題相關的數據組織成主題域,并對各指標進行分析。
1.3.3DM(數據集市)設計
數據集市的數據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數據倉庫的細節數據或輕度匯總數據進行的統計分析,另外一類數據是基于統計分析進一步分析挖掘的數據。數據集市的建模方法是通過調研企業經營的戰略目標、綜合查詢分析系統、同業對標系統、業務管理目標、業務報表等,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根據一體化平臺關于分析主題進行細化,構建統一的核心數據集市模型。數據集市模型采用星形模型建模。
1.4元數據管理設計
元數據存儲在專用的數據庫中。有一類獨立于其它工具,被稱為元數據知識庫(MetadataRepository)的工具,它們為元數據提供一個集中的存儲空間。本設計中采用基于OracleOWB(OracleWarehouseBuilder)的元數據管理方案,各個工具集中通過OWB進行管理其中,元數據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元數據獲取流程(手動和自動)、元數據訪問權限管理流程以及元數據流程。元數據知識庫通過元數據獲取流程,來整合多個源(工具、數據庫和流程)中的不同元數據。通過元數據獲取流程,將元數據存入知識庫中后,為了有效的維護和管理元數據,保持其對于整個數據倉庫系統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及時性,還需要完成許多管控工作。元數據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從屬關系圖(dependencydiagrams),數據沿襲表(datalineage),影響分析(impactanalysis),高級搜索,柔性報表,元數據術語表等。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有一套具體的流程來使用這些元數據方式,使得用戶的查詢請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
2系統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