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計算機本科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目的和內容
二、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主要步驟
三、計算機專業所選開發工具和注意事項
四、計算機畢業論文撰寫格式
五、畢業論文中正文的寫法和注意事項
六、結束語的寫法
七、參考文獻 列出畢業論文設計中主要參考書籍
八、附錄的寫法
九、論文評分的能用標準
本科學生在畢業之前必須做畢業論文,其目的是通過畢業論文,讓學生獨立開發一個具體的計算機應用項目,系統地進行分析總結和運用學過的書本知識,以鞏固本科階段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并給予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
為了便于實施和管理,規定網絡學院計算機相關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主要以開發一個管理信息系統為畢業實踐的課題,每個畢業生通過獨立開發一個具體的管理信息系統,掌握開發一個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步驟,并從中獲得一定的實際經驗。
二、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主要步驟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主要步驟及各步驟的基本內容如下:
1、 系統分析
主要工作內容有以下幾項:確定系統目標,系統可行性分析
2、 系統調查
系統的組織結構、職能結構和業務流程分析。其中系統的組織結構圖應畫成樹狀結構。
系統業務流程分析、業務流程圖
3、 數據流程分析
數據流程圖(系統關聯圖、頂層圖、一層數據流圖、二層數據流圖)、數據詞典、代碼設計
4、 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設計
系統的功能結構圖,每個功能模塊的主要工作內容、輸入輸出要求等。
系統控制結構圖
5、 數據庫設計
概念模型設計:實體、實體間的聯系、E-R圖
關系模式設計:E—R圖->關系模式的轉換規則
關系模式
數據庫表設計:數據庫表結構
6、 系統物理配置方案
7、 人機界面設計
8、 模塊處理概述
9、 系統測試和調試:測試計劃、測試用例、測試結果
三、開發工具和注意事項
1、開發工具
開發工具可由學生任選。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學生自學。
2、注意事項
(1)項目開發步驟的完整性(系統需求分析、概念設計、物理設計、系統環境和配置、系統實施以及系統測試和調試等)
(2)每個開發步驟所得結果的正確性(業務流程圖、數據流程圖、數據詞典、HIPO圖、E-R圖、關系模式、人機界面設計及模塊處理等的詳細分析和說明)
(3)論文整體結構的完整性(前言、各個具體步驟的敘述和分析、結語、參考文獻和有關附錄)
(4)提供軟件系統的可執行盤片及操作說明書
(5)參考資料(列出必要的參考資料)
四、畢業論文撰寫格式
注意: 1.每個步驟都要有文字說明和論述 2.各個步驟必須是有機的組合,不可以支離破碎不成一體。
一、封面
二、摘要 用約200-400字簡要介紹一下論文中闡述的主要內容及創新點
三、主題詞 用一、二個詞點明論文所述內容的性質。(二和三要在同一頁面上)
四、目錄 一般采用三級目錄結構。 例如第三章 系統設計3.1系統概念結構 3.1.1概念模型
五、正文
第一章 前言
簡要介紹: 組織機構概況、項目開發背景、信息系統目標、開發方法概述、項目開發計劃等。
第二章 系統需求分析
本章應包含:
(1)現行業務系統描述
包括業務流程分析,給出業務流程圖。
具體要求:業務流程圖必須有文字說明,圖要完整、一定要有業務傳遞的流程。
(2)現行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指出薄弱環節、指出要解決的問題的實質,確保新系統更好,指出關鍵的成功因素。
(3)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4)可行性分析和抉擇
包括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營運可行性分析和抉擇。
第三章 新系統邏輯方案
針對用戶需求,全面、系統、準確、詳細地描述新系統應具備的功能。
(1)數據流程分析
最主要的是給出數據流程圖,要求滿足以下條件:
A.數據流程圖必須包括系統關聯圖、系統頂層圖、第一層分解圖和第二層分解圖組成。B.系統關聯圖確定了從外部項到系統的數據流和從系統向外部項的數據流,這些數據流在其它層次的數據流中不允許減少,也不允許增加。各層次內部的數據流不受關聯圖的限制。 C. 數據流應有名字。 D. 外部項和數據存儲之間不得出現未經加工的數據流。 E. 數據流程圖的分解中,必須保持每個分層同其上層加工中的外部項和輸入輸出流相一致。 F. 各加工之間一般不應出現未經數據存儲的數據流。 G. 數
據存儲之間不得出現未經加工的數據流。 H. 數據存儲可以分解。 I. 若有查詢處理,應在數據流程圖中表達。 J. 統計和打印報表不在數據流圖中表達。
(2) 數據詞典描述
可采用圖表格式或較緊湊的記錄格式描述 A、若采用圖表格式,可只寫出數據流、數據元素、加工、數據存儲和外部項各一個表。 B、若采用緊湊的記錄格式,則應列出全部成分。如數據元素: 編號 名稱 存在于 數據結構 備注 E1 入庫數
據 F1/F3/F11/F15 入庫單號 日期 貨號 數量 E2 出庫數據 F1/F3/F11/F15 出庫單號 日期 貨號 數量 C、據流程圖中系統頂層圖的數據加工都必須詳盡寫出。
(3) 基本加工小說明
可采用結構化語言、數學公式等描述各個基本加工。
第四章 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1) 軟件模塊結構設計 A、系統軟件模塊結構圖,并由此導出功能分解圖及層次式菜單結構。 B、系統的模塊結構應與數據流程圖的頂層圖的加工一致。
(2)數據庫設計 A、應按下列次序闡述各個元素:實體、實體的屬性、實體間聯系、E-R圖、轉換規則、關系模式。 B、在介紹實體的屬性時,不應包括聯系屬性,聯系屬性直至關系模式中才出現。 C、數據流程圖中的每個數據存儲可隱含于E-R圖中的多個實體。 D、 E-R圖中的實體要與數據流程圖中的數據存儲相對應。每個實體要指出實體的標識碼(主碼)。對每個實體或聯系應列出其應有的屬性(用列舉的方法)。 E、E-R圖中至少要有一個多對多的聯系。 F、必須嚴格按照轉換規則從E-R圖產生數據關系模式集,需要時作必要的優化,并說明理由。 G、對于一對一的聯系,只應把任一個實體的主碼放在另一個實體中作為外碼。 H、一對多聯系也可以產生新的關系模式,如要這樣做,必須說明理由。 I、多對多聯系,或三元聯系必須產生新的關系模式。 J、關系模式的個數和名字要與E-R圖中的實體和聯系相一致。 K.、每個關系模式中要用下橫線標出主碼,后隨的符號“#”標出外碼。 L、若有代碼對照表可在最后列出,需另加說明。
(3) 計算機系統配置方案的選擇和設計
給出硬件配置,系統軟件配置,網絡通信系統配置(可選)等內容。
(4) 系統總體安全性、可靠性方案與措施。
第五章 系統詳細設計
(1)代碼設計 基本數據項的代碼格式。
(2)人機界面設計 給出人機界面視圖(輸入輸出接口,屏幕格式設計等)
(3)模塊處理過程 根據軟件環境做不同處理。 可采用腳本、程序流程圖、結構化的PDL語言等。
第六章 實施概況
(1)實施環境和工具的比較選擇
(2)編程環境、工具、實現與數據準備概況
(3)系統測試概況 主要包括測試計劃、測試用例、測試記錄。
(4)系統轉換方案及實現概況
(5)系統運行與維護概況
六、結束語
(1)系統特色、局限與展望
(2)實施中遇到的挫折、創新、體會與致謝
七、參考文獻 列出畢業論文設計中主要參考書籍
序號、書名或文章名、作者名、出版社或雜志名、出版日期或雜志期號。
八、附錄
(1) 列出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程序代碼段
(2) 操作說明書
九、論文評分標準
1、A等
系統正確無誤,系統功能完善,設計步驟完整正確,實用性強,有一定的創新性,論文結構嚴謹,表述流暢。
2、B等
系統基本正確,系統功能基本完善,設計步驟基本完整正確,有一定的實用性,論文結構良好,表述基本流暢。
3、C等
系統有少量錯誤,系統功能不夠完善,設計步驟欠完整,基本上沒有實用性,論文結構一般,表述基本清楚。
4、不及格
數據結構課程是通過研究計算機程序設計中非數值計算數據的關系、存儲和操作等問題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造能力,使學生能夠設計出結構清晰、高效率、魯棒性強的算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數據結構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背景。在我校,數據結構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金融方向)、信息與計算科學等6個專業(方向)的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電氣教育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等專業的專業任意選修課。尤其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等一級學科的課程設置而言,數據結構課程更是一門核心的綜合性專業課,在專業課程設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美國ACM/IEEECC-2005教程將算法與數據結構類課程列為核心課程之首。由于數據結構課程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相關的教學改革一直不斷,總的來說大致有以下3個方面:
(1)教學方法的改革;
(2)教材體系的改革;
(3)網絡共享資源的建設。
基于以上對應用型本科學生培養目標的討論,我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模式。
(1)對數據結構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細化,降低學生對理論的要求,但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礎算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2)將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兩部分。在課外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足夠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他們盡可能掌握概念性及一般性知識。另外,我們開展了基礎知識點的題庫建設,并通過測試平臺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進行測評。
(3)在課堂教學結束后,要求學生在在線測試平成教師制定的練習和測試,鞏固學習效果,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難度、完善教學資源和題庫的重要依據。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我國大學本科生的培養模式一直是以研究型為主,教材中存在著大量比較艱深的理論知識。
我們從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出發,對理論知識的內容和要求作了相應的降低和調整。教學過程中為專業基礎課設置了最低要求。應該指出,由于不同的應用型人才對專業基礎課的要求不同,我們設定的要求可能不能滿足學生某種職業規劃的要求。對于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職業規劃設定為多媒體制作的學生來說,可以降低數據結構課程的學習要求;但對于選擇程序設計、游戲設計等方向的學生而言,數據結構課程卻是重要的專業課程。為了滿足部分學生對某些專業基礎課的較高要求,在降低理論要求的同時,我們將一些專業競賽或者專業活動小組建設納入到課程教學體系中來,鼓勵在算法及算法分析設計等方面感興趣或者在職業規劃中有需要的學生通過競賽前的專門訓練提高相應的能力。例如,針對應用型本科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模式,可將ACM的競賽納入到教學體系中來。ACM/ICPC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主辦,是世界上公認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學生程序競賽,其目的在使大學生運用計算機程序設計理論來充分展示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也培養學生在壓力下進行創新思維和理性實踐的能力。同時也為那些將算法分析和設計與自己的職業規劃一致的學生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在考核方面,單一的理論考核方式削弱了數據結構課程的實踐性,而增加上機操作的考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動手能力的重視。學生的考核方式由傳統的紙質考試、上機操作和平時表現組成??紤]到不同專業對數據結構課程的要求不盡相同,學生的總評分數計算公式為:總評分數=理論考核成績×α+上機操作成績×β+平時成績×γ,其中α,β,γ為權重因子,且α+β+γ=1。理論考核方式為閉卷考試,總分仍為100分,在計算總評分數的時候進行折算,但理論考核不再包含有關編程的具體問題。上機操作考核時間為120分鐘,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若干題目,考核在無網絡環境下開卷考試,允許攜帶非電子版本資料和書籍。具體的考核環境嚴格按照ACM進行,只是不再分成小組,由學生獨立完成。上機操作考核共設8份不同試題,學生隨機抽取試題并按照一定順序間隔坐好,保證學生前后左右試題不同。我校對2013級軟件工程專業、2012級信息管理系統專業和2012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專業等進行了教學實踐。在題庫建設方面,目前已經對教學內容按照知識點進行了分類,并組織學生根據知識點進行了主觀題目的錄入。題庫包括選擇題、判斷題和填空題共約1500道題目,所有題目已經讓修過這門課的學生根據難度分別標記為預習和復習類型,并且開通了基于題庫的在線測試,要求學生完成必要的測試,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參考??己酥袡嘀氐脑O置主要從不同專業對理論和實踐的要求進行考慮。軟件工程專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要求最高,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次之,而師范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中等教育的師資,因此要求他們掌握比較扎實的理論功底以滿足以后的教學需要即可。
二結語
1、工學結合,構建課程體系
分析學生的未來工作崗位和崗位角色,開展廣泛調研,科學合理的制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跟據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以往的畢業生就業分布情況,對大連、沈陽、鞍山等省內城市的IT企業和市場需求深入調研。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情況及企業對學生的就業崗位和崗位能力的要求,中職本科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即要參照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學內容與教材選取,也要根據學院特色和相應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來制定教學計劃,以就業作為人才培養的方向。根據社會、市場、企業的需要開設相關課程,設置課程系統、并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努力貫徹教育部提出的“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為專業培養目標服務。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把學生培養成會學習,懂技術的專門人才。
2、依據專業就業崗位素質和技能要求,確定專業核心課程
中職學校本教育是以實踐應用能力為本的教育模式,要以實踐應用化為原則,這也符合計算機專業的專業特點。但實際上是學生畢業后,絕大部分同學都不能勝任本專業的相關工作,甚至連組裝電腦、安裝系統都不會,office辦公自化也是一知半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崗位職業的實際,有選擇的調整教學內容,邊學邊做,邊做邊學。即要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又要緊密聯系實際,加大學生實習、實訓、下企業實踐的機會。接近未來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又積累了工作經驗,實現了學院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用人機制的緊密銜接。中職本科學生理論基礎差,動手能力就要強,才能在就業中具有競爭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適當減少或削減學時,而動手操作的課程要盡可能的多開,強化C++、Java等課程,增開ASP、Oracle、Apache、C#、等課程。也可以分方向教學,加開英語班、日語班等。因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很多在軟件公司,接觸外文的機會相對要多,應該提高計算機專業外語水平。
3、以賽促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計算機專業應用技術人才
學不在多而在于精,學院即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某一方面專項能力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編程語言可能有多種,但對于他來說只要精通一種就足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當然是多多益善。鼓勵支持學生多參于工程設計及各種技術大賽。比如動漫制作、手機編程、系統開發等專業技能競賽。競賽的形式很多,即可以是個人賽,也可以是小組賽,近年來,通過技能大賽,更多的學生意識到“勤奮出成績,技能走天下“,學習技能熱情高漲,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即提升了個人能力也獲得了相應的行業認證證書,為日后的就業也增添了一份法碼。
4、加強就業培訓實習環節,應對市場挑戰,提高就業競爭力
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橋梁,實施校內校外聯合辦學,學中做和做中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校外實訓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檢驗教學成果,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教學改革提供重要依據。中職本科是四年制,而且大部分在中職學校的時候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大一大二的時候是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大三或大四則是應偏重校外的頂崗實習。讓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且有充分的時間去完善和提升自己。實習的過程,就是一次了解自己的過程,也是人格完善的過程。了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學習,自己的人際交往的能力,從開始的浮燥到心態的穩定,學會服從,學會收斂,學會遵守規則。
二、提高教師能力素質,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是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的主體,教師能力和素質的提高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效果。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中職學校本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興趣不足,如果按照常規的四年制本科教學方式學生及易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即要有雄厚的文化知識,又要掌握專業技術,還要講究教學方法,不但能做學生的老師、還要做學生的朋友、師傅。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