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休閑消費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論文摘要:休閑經濟成為近年經濟 發展 的熱點問題之一,消費者心理也相應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為陜西旅游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本文通過對陜西旅游業資源和機遇分析,對陜西旅游業如何抓住時機爭取更好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一、引言
自1999年國家推行長假制度以來,到2006年,選擇在黃金周期間外出旅行的人數較往年已明顯減少。據調查顯示,2006年國慶有43%的被調查者選擇呆在家而不是旅游來度過假期,另有23%的人選擇探親訪友等方式度假,黃金周旅游“井噴”現象難再出現。選擇出游者也不只追求看更多風景、游更多景點等單純量上的滿足,而開始追求質的滿足、追求方便與舒適、尋求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真正的放松與休閑。與以往沖動型、爆發性的旅游消費相比,黃金周“游客低谷”其實是游客合理分流的一種跡象,折射出公眾對待旅游逐漸成熟和理性的心態。更多的人開始選擇更為休閑、舒適的方式來度過黃金周,業內人士指出,這將有利于促進我國旅游行業的持續、健康、良性發展。而與此同時,增加其他假期的呼聲卻一路上揚,將端午、中秋等節日定為法定假日的議案也已提上日程,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擁有更多的休閑時間,休閑經濟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消費者的旅游心理也將出現很多新的變化,因此,旅游業應及時調整以適應外圍環境及消費者心理的如上變化。
陜西是一個旅游大省,陜西旅游更應積極進行調整,抓住機會爭取更多市場,促使陜西旅游業更新更快發展。
二、陜西旅游資源分析
陜西是
再次,由于平日工作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更希望在假期得到身心的真正放松,因此,短線 旅游 日漸受到消費者青睞,陜西地處
關鍵詞:蘇州社區;休閑體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2)03-0050-03
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全民健身的城鎮可持續發展行動,是新世紀城鎮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時代特色。各國專家和學者對休閑體育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推出大眾體育發展計劃,完善體育服務體系。如美國的《健康公司2000年》、英國的《90年代體育——迎接新的地平線》、新加坡的《2000年體育振興計劃》、日本的《邁向21世紀的體育振興計劃》、德國的《健身130全民健身計劃》、澳大利亞的《生命在于運動》等等,都反映了各國政府對大眾體育和國民健康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我國全面健康觀和全面發展觀正逐漸的深入人心,人們對休閑的質與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使休閑活動更利于促進健康和促進社會發展,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課題。北京體育大學的朱寒笑、西南師范大學的楊英對休閑體育的服務體系進行了研究。上海體育學院的莫再美對城市老年人休閑體育行為進行了研究。郭惠平等《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社會化改革的再思考》剖析了現階段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存在的供求失衡。肖林鵬等的《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概念開發及結構探討》分析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相關概念。本文通過對蘇州社區休閑體育的問卷調查,分析了蘇州社區休閑體育服務體系的現狀,并對改善蘇州社區休閑服務體系現狀作了詳細的分析,并給出了完善體育服務體系的對策。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蘇州市10個不同的小區作為調查對象。調查范圍涵蓋古城區、高新區、工業園區、城郊結合部、其他市轄區及新農村小區。涉及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就業環境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的需要,在中國學術期刊網收集相關論文和專著,在中國優秀學位論文數據庫收集博碩學位論文,并在全外文數據庫收集相關文獻。并對這些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
1.2.2問卷調查法對于問卷的內容和結構有效性咨詢過蘇州大學等高校及社會體育學方面多位專家,得到普遍認可。對于問卷的發放,在2011年10月和12月先后2次對不同行政區的居民區隨機發放相同的問卷,向居民發放問卷共1000份,其中回收958份,回收率為95.8%,有效問卷943份,有效率為94.3%。通過發放問卷及實地調研,準確詳細地得到了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第一手資料。
1.2.3專家訪談法對江蘇省體育局和蘇州市體育局群體處以及蘇州市各區縣文體局主管群體的領導進行了專訪,對目前江蘇省群體工作尤其是蘇州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現狀有了較為宏觀的把握。
1.2.4數理統計法將所得數據用Microsoft Excel軟件和SPSS統計軟件進行存儲,運算和常規處理分析,找出制約蘇州市社區休閑體育公共服務的因素,,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年齡分析
根據聯合國人口分布原則,將人口年齡結構類型分為:年輕型、成年型、老年型。此次淵查對象的年齡結構類型為偏向于青年型、成年型結構,樣本分布具有較高的代表性(見表1)。21~30歲占32.66%,3l~40歲占28.10%,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表1蘇州市調查居民年齡分布情況年齡(歲)20歲以下21-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60歲以上
2.2社區居民休閑項目比較
表2為蘇州社區居民閑暇時間休閑項目選擇。從表中可以看出蘇州市城市居民的閑暇時間主要用于看電視、上網。選擇體育運動的只有31.5%,數據表明蘇州市城市居民大部分利用閑暇時間看電視、上網,通過電視和網絡來獲取各種信息,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意識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表2
蘇州社區居民閑暇時間休閑項目選擇
2.3社區居民參與休閑體育的目的分析
表3為社區居民參與休閑體育的主要目的比例分布。調查結果顯示,社區居民強身健體目的占71.5%,娛樂放松目的的占56.3%。在城市居民的心目中運動休閑的強身健體和娛樂放松作用的重要性已經得到認可。休閑體育既不受限于體育競賽的種種嚴格規定,也不追求高水平的運動成績,而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形式用來度過自己的余暇時間,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和娛樂放松的目的。社區居民喜歡在充滿歡悅和諧的氣氛中,達到增強體質、促進健康。表3社區居民參與休閑體育的主要目的比例分布
2.4社區居民參與休閑體育的場所
活動場所是社區居民進行健身活動的重要空間,是展開休閑體育必要的空間因素。表4為社區居民參與休閑體育場所分析。從表4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對具有公益性、公共性特點的“公園、廣場”、“住宅小區空地”、“單位的體育設施”、“公共體育場館”選擇表現了一定的集中趨勢。社區居民休閑體育活動場所要離居住處進,無額外消費的公益性的場地設施鍛煉是公眾的首選。通過表4可以看出,社區居民偏好于在熟悉的環境與熟悉的人一起鍛煉,追求一種大眾化、團體化的鍛煉氛圍。發展公共體育設施是增加改善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環節,為今后的休閑體育場所建設與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依據。
2.5社區居民休閑體育消費行為特征
體育消費指對體育活動的經濟支出,包括實物型產品支出和觀賞型產品支出,適當的體育消費是體育活動得以維持和進行的基本前提,體育消費水平也是反映體育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表5為居民每月的運動休閑消費情況。
如表5所示,體育消費每月不足50元的占總數的50.3%,50-100元的占總人數的28%,300元以上的占總人數的4.6%。社區居民休閑體育消費基本基于免費的形式,體育消費水平較低。男女每月的體育消費支出上存在差異,男性的體育消費支出大于女性體育消費的支出。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為了滿足廣大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需求,構建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勢在必行。蘇州市經濟條件好,體育生態環境也不錯,根據本市實際情況,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且以落實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理念、切實保障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基礎,著眼于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區與滿足廣大社區居民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需求并重的多元化、全方位的蘇州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
3.2建議
(1)改善社區公共活動場地。
(2)提高全民休閑健身意識。
(3)多渠道籌備資金投入。
(4)社區公共體育設施的完善。
(5)培養休閑體育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寒笑,中國城市體育休閑服務組織體系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2]楊英,構建社區體育多元化服務體系的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3]莫再美,廣西城市老年人休閑體育行為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9,
[4]郭惠平,等,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社會化改革的再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11):1-6,
[5]肖林鵬,等,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概念開發及結構探討[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97-101,
[6]王建平,我國休閑體育的現狀與對策[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5):85-87,
[7]李靜,等,浙江省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12):23-25,
[8]賀鳳翔,對建立和完善我國社區體育服務體系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5,(7):3-4,
關鍵詞:周末,休閑消費,徐州市
休閑是人們對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的一種利用,它是人的自我支配的行為,是自己可以做主的[1]。因此,我們可進一步理解為:休閑是指從外界環境的壓力中解脫出來,使個體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去休息、消遣、培養與謀生無關的智能,自發地參加社會活動和自由發揮創造力活動的總稱[2]。那么,休閑消費即指為獲得休閑需要而消耗物質的、精神的、勞務的行為和過程。
休閑產業是指與人的休閑生活、休閑行為、休閑需求密切相關的產業領域。其中,旅游業、娛樂業、服務業、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等所構成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是休閑產業的主體。在一些國家,休閑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休閑產業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就業,休閑消費的增長強烈地刺激社會需求,推動著經濟的發展,并有利于地區間產業結構的合理布局和調整。近些年來,我國的休閑經濟、休閑產業已蓬勃發展起來,休閑產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因此,研究城市居民休閑消費對促進休閑經濟、休閑產業的發展,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意義深遠。在中國的經濟從小康向更高水平過度的過程中,在中國的經濟和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將發生重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則將會對我國休閑業的未來發生重大的影響[3]。
1.徐州市民周末休閑花費的基本特征
圖1-1中可以看出,徐州市民每個周末的休閑花費基本上在0-200元之間(68%),其中0-100元所占的比例最高(43%),而總花費中比例最大的就是購物和飲食(圖1-2)。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徐州市民的周末休閑消費不夠積極,這固然與經濟的發展水平是相關的;但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了政府對休閑產業推動的不足。另外,休閑購物場所已成為徐州
圖1-1 徐州市民周末休閑花費比例 圖1-2 徐州市民周末休閑主要花費比例
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新空間,商店甚至有可能為購物活動提供“一種快樂、一種娛樂以及一種消遣娛樂”,使得逛商場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一種“短程旅行”[4],因此也成為城鎮居民休閑行為中的一種關鍵形式。論文格式。從徐州市民周末休閑活動的地點選擇來看,古彭廣場的選擇比例較大(58%),其次是濱湖公園、云龍公園以及云龍山等。當然古彭廣場的選擇率高,主要是由于其購物、休閑、餐飲等綜合功能較強;而濱湖公園、云龍山、云龍公園與同等性質的彭園等相比,選擇率較高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不收門票。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是否收門票費用仍然是徐州市民周末休閑地點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2.閑暇時間、閑暇活動對居民周末休閑消費行為的影響
閑暇時間是指個人為社會、家庭行使責任和義務以及滿足個人必要的生理需求所需時間以外的全部時間。1994年以前,我國實行周48小時工作制,每周只有一天公休時間,在緊張的一周工作之后,這一天的公休時間僅能用于操持家務和購買生活必需品,根本沒有時間進行其他類型的活動。自1994年5月起,我國開始實行周40小時工作制,每周實行雙休日。統計資料顯示:我國199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462.1億元,1994年猛增到16264.7億元,增長了3802.6億元,增幅為30.5%,這里既有個人可支配收入提高的原因,閑暇時間增加同樣是其中的重要影響因素。閑暇時間和可支配收入的同步增長,從根本上改變了城鎮居民傳統的生活消費方式,推動消費快速升級,并由小康型生活方式向發展型生活方式轉變。
對徐州市民周末休閑時間與空間的相關分析(表1-1)可以看出:戶外休閑時間長度對居民休閑花費總量的影響是顯著的,并且呈正相關關系,即周末戶外休閑時間長,就意味著休閑活動選擇的多樣性或持久性,而周末戶外的休閑活動,除了社區的基礎休閑設施或公園等公益性的娛樂場所外,都是需要付費的;徐州市民的周末休閑活動以購物、到公園游玩、歌廳電影院等娛樂活動以及走親訪友為主,分別占到主要休閑活動的51%、45%、26%、22%。購物、歌廳等顯然是要付費的,并且時間越長,預示著要付出的費用越高;即使一些休閑場所如云龍公園、濱湖公園不收取門票,但其中的娛樂設施是要收費的;走親訪友雖然不需要直接付費,但眾所周知,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禮節是不能空手登門,周末的走親訪友很大一部分是兒女看望父母,通常會給父母帶一些日常用品及補品。
同時從表1也可以看出:出行距離與居民的花費也呈正相關關系。隨著出行距離的增加,戶外的休閑時間長度也隨之增加,花費也會隨之增加,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離家距離越遠,居民在外吃飯的機率越大,而飲食花費是市民周末花費的一個主要方面。論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