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消失模生產工藝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板材成型
此處板材一般為長方體,有上下兩個大表面和前后左右四個小表面。經過熟化干燥后的珠粒通過真空泵抽至板材成型機型腔里面,通過蒸汽加熱、冷卻后形成消失模板材,消失模板材的重要質量指標有融合度、強度、密度、水分、變形情況、發氣量、燃燒殘留量等。其中融合度決定機床加工后模樣的表面質量情況及流涂涂料厚度,密度及強度很大程度上決定模樣在鑄造造型過程中是否會變形,水分、發氣量、燃燒殘留量決定后序鑄件是否有夾渣及氣孔等缺陷。板材成型的過程一般包括模具預熱、加料、加熱、冷卻、脫模等幾個主要步驟。加熱過程有多種工藝。常見的為一次加熱蒸汽,由兩個板材大表面加入,四個小表面排水;二次加熱蒸汽由板材四個小表面加入,兩個大平面排水。兩種方法分別見圖3、圖4,圖中向內的箭頭為蒸汽加熱,向外的箭頭為冷凝水。冷卻過程可分為真空冷卻和水冷冷卻兩種。水冷冷卻時,進水閥始終打開,模具冷卻孔進水,靠水流帶走熱量,直接達到板材模具所需的脫模溫度;真空冷卻是通過真空泵抽真空的形式帶走模具型腔內的殘余蒸汽、發泡劑,從而帶走熱量。
2板材生產工藝研究
2.1研究方案對消失模板材生產進行全程跟蹤記錄,記錄過程控制參數;分析生產異常并提出改進措施。找出與板材質量相關的問題點,提出改進措施。本實驗采用可發性聚苯乙烯(EPS)珠粒,相應的參數指標如表1。本次研究過程發泡20g/cm³的板材。以板材重要的質量標準融合度來說明生產工藝控制要點。
2.2結果及討論
2.2.1預發過程預發珠粒質量與后序板材成型質量息息相關。通過預發過程的異常統計與分析,制定相關問題解決措施,為后續板材成形提供合格的珠粒。異常問題及解決措施見表2。
2.2.2熟化過程熟化過程參數與板材質量的對應關系如圖5所示。由圖可知,隨著熟化時間的增長,板材融合度先上升后下降;相同熟化時間不同環境下熟化,板材的融合度不同。長時間熟化導致預發珠粒內的發泡劑揮發嚴重,后續板材成形不能充分熔接。溫度偏低時要達到理想熟化程度需增長熟化時間。要獲得優良的熟化珠粒,需制定嚴格的熟化時間、溫度、濕度標準。不同密度的珠粒熟化時間也不相同,一般大密度的熟化時間應當長于小密度的預發珠粒。詳細的預發過程問題點及解決措施見表3。
2.2.3板材成型板材融合度與一次加熱蒸汽壓力(二次加熱壓力0.8MPa,加熱時間5s)關系如圖6所示。由圖6可以看出,隨著蒸汽壓力的上升,板材融合度先上升后下降;加熱時間對融合度的影響不大,低壓加熱時間可對融合度起到輕度的修復作用,高壓時幾乎沒有影響。板材成形應遵循“低壓大流量原理”,實現瞬間穿透。壓力大溫度高,板材表面迅速融結,進入板材內部的蒸汽過少導致無法融結,融合度降低且會引起板材過燒(表面燒焦)、粘模。壓力適中,如果流量不夠,“文火慢攻”同樣無法實現瞬間穿透,導致板材融合度過低。可見要生產出高質量的板材,需要嚴格控制加熱蒸汽壓力、流量。板材融合度與二次加熱蒸汽壓力(一次加熱壓力0.12MPa,時間10s)的關系如圖7所示。由圖7可以看出,二次加熱蒸汽壓力及加熱時間對板材融合度影響不是很大,隨著蒸汽壓力的上升板材融合度有輕微的上升趨勢。一次加熱使板材表面已基本封閉,二次加熱只有少量的蒸汽能夠進入板材內部,二次加熱對板材四個小平面附近的融合度起修復作用。二次加熱蒸汽壓力過大、時間過長會引起板材表面過燒、粘模。蒸汽壓力與時間需要嚴格控制。
3結語
消失模鑄造成功與否的關鍵取決于模樣的質量,對于消失模模樣原材料板材生產工藝的研究,提高消失模模樣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發泡珠粒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進工藝最大可能地提升消失模板材的質量,從預發、熟化、板材成型幾方面入手,主要控制蒸汽壓力等重要參數,為消失模板材的生產提供工藝指導,為消失模鑄造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朱文文楊爭光原曉雷單位:寧夏共享裝備有限公司寧夏共享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