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鋼板熱處理工藝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淬火加熱溫度對組織與硬度的影響
將1~3號鋼板試樣分別加熱到790、850和890℃,保溫60min后出爐用水冷卻至320~400℃,然后在空氣中冷卻至室溫。35CrMo鋼板淬火后的顯微組織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兩種加熱溫度保溫后的淬火組織截然不同。圖1(a)所示組織中有鐵素體、退化的珠光體,也有馬氏體與貝氏體。原因是790℃的淬火溫度低,沒有完全進入奧氏體區,在冷卻過程中形成的珠光體在加熱過程中沒有完全溶解,而鐵素體也沒有完全奧氏體化。所以淬火時由于奧氏體中碳含量少,形成的馬氏體量也少,鋼的硬度低。850℃溫度下淬火時,鋼的奧氏體化完全,奧氏體中含碳高,其淬火性能好,形成M+B,所以硬度遠高于圖1(a)對應組織的硬度。由圖1(c)可知,890℃溫度下淬火,鋼的奧氏體化完全,其淬火后組織與850℃相似。淬火后,對1~3號試樣分別取樣后根據GB/T230.1—2004《金屬洛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A、B、C、D、E、F、G、H、K、N、T標尺)》標準進行洛氏硬度測試,測得1~3號試樣的硬度分別為35、47、48HRC。由硬度測試結果可知,淬火加熱溫度高,淬火組織硬度大,但當淬火溫度超過850℃時,淬火后組織以及硬度變化不大。790℃加熱后淬火時,由于組織沒有完全奧氏體化,實際生產中不宜采用該溫度。綜合考慮可知,850℃的淬火加熱溫度較為理想。
2回火溫度對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將850℃淬火后的鋼板(2號試樣)再均分為3個試樣,分別在550、620、660℃下保溫100min進行回火,考察不同回火溫度對35CrMo鋼組織與性能的影響。35CrMo鋼不同溫度回火后的顯微組織如圖2所示。由圖2可見,在水冷淬火時,隨著回火溫度的提高,淬火組織中碳化物不斷球化,原淬火組織中的馬氏體和貝氏體板條簇方向性減弱。對850℃淬火后不同溫度保溫100min回火后的3個試樣分別取樣測試其硬度,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從550℃開始,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回火的硬度呈下降的趨勢。550℃回火時鋼板硬度過大,而660℃回火時鋼板硬度過小。綜合考慮不同熱處理工藝下35CrMo鋼的組織和硬度情況,將850℃×60min水冷淬火+620℃×100min回火作為現場生產工藝。為更深入細致地了解35CrMo鋼在850℃水冷淬火、620℃回火條件下的精細組織,對此條件下處理后的試樣進行了透射電鏡觀察,結果如圖3所示。圖3(a)~(b)反映出在35CrMo鋼在850℃淬火、620℃回火條件下組織中為板條狀馬氏體+貝氏體組織。由圖3(c)可知,在回火組織中依然有大量的位錯存在,這些位錯的存在是保證試驗鋼強度和硬度的原因之一。在回火組織中還有大量析出的短條棒狀碳化物(見圖3(d)),因其尺寸較小,無法在透射電鏡下進行能譜分析,由于此鋼中有1.0wt%左右的Cr的存在,推斷分析可能是合金碳化物(Fe,Cr)3C或者Cr的碳化物。
3現場應用
根據以上試驗結果,將850℃×60min水冷淬火+620℃×100min回火作為35CrMo鋼板現場生產的調質工藝。萊鋼寬厚板廠2013年共生產100mm厚度35CrMo鋼板超過10000t,性能穩定,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4結語
本文研究了不同調質工藝對35CrMo鋼板組織及性能的影響。由試驗結果可知,790℃淬火加熱時因為沒有完全奧氏體化,造成淬火后組織不均勻,有鐵素體及珠光體出現,影響隨后的回火組織及回火鋼的硬度均勻性;當淬火溫度大于850℃時,鋼板組織與850℃時變化不大。在550~660℃范圍內,隨回火溫度升高,試驗鋼的硬度降低。最終確定850℃×60min水冷淬火+620℃×100min回火作為現場生產調質工藝。利用該生產工藝生產35CrMo鋼板超過10000t,鋼板組織良好、性能穩定,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作者:劉軍剛單位:山鋼集團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寬厚板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