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現狀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城市的發展和工業遺產的保護,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合理的活化利用城市中的工業遺產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以成都工業遺產為例,對其活化利用的現狀、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活化利用的相關對策,以期能夠解決城市發展和工業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城市
1概述
成都作為四川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心,從近現代的歷史階段中留下了數量眾多的工業建筑遺產,這些工業遺產作為有效的實物,真實的反映了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具有極高的歷史、社會、科學及藝術價值。在對工業遺產的活化利用過程中,成都市也逐漸的衍生出了一套適合自身地方區域發展的工業遺產保護方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轉變以及技術手段的更新,其活化利用工作的開展也面臨著較多的困境[1]。而工業遺產的活化利用既要順應國家相關政策提倡的發展舉措,通過科學合理的活化利用方法達到節約社會資源和轉型成本的目的,同時其改造也需靈活多變,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多元化發展提供助力。
2成都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現狀
2.1工業遺產的現狀
通過對成都市工業遺產進行普查研究,現階段被地方政府納入工業遺產名錄的有27項。其中已保護的有3項,再利用的有8項,待保護的有11項,需保留的有5項(見表1)。
2.2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后的特點
1)普遍性高于特殊性。成都雖然有較多工業遺產,但由于活化利用研究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造成了活化利用后的業態相對單一,工業空間和其他公共空間較為類似,而廠房自身大多數為桁架結構的大跨度空間,缺少有特色的建筑空間形態,外立面多樸素簡潔而缺乏修飾,建筑的整體形象都較為相似。因此,在注重保護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有特色的改造比較困難。2)實用性高于藝術性。工業遺產承載著我國工業發展的記憶[2],但這些建筑在最初修建時,主要考慮的是以實用為主,追求最為簡潔實用的形態,即使在活化利用之后,更多的也是從經濟效益的實用性出發,來思考它可能帶來的價值。因此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它的實用價值是高于藝術價值的。3)獨立性高于整體性。工業生產的產業結構限制了廠房的建筑形態,現今一般遺留下來的多為體量且空間較大的倉儲建筑與廠房建筑,而作為公共服務配套的建筑大多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的消散。這些遺存下來的建筑獨立的矗立在高樓林立的城市當中,其原有的廠區范圍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漸的被占據,地塊的整體性遭到了嚴重的破壞[3]。
2.3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方式
1)單體保護與建筑空間轉換。對于單體建筑空間的轉換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拼接、包裹、擴建、分隔、插入及置換(見圖1)。建筑空間的改造首先不能影響其主體結構,為保證建筑結構的穩固性,可以在外圍加建附加結構來作為支撐。其次,在建筑空間的改造過程中,必須要將原有的構成空間與改造后功能之間相互聯系,達到和諧統一。2)整體保護與城市發展相結合。一些老舊工業建筑多以廠區等工業遺產群遺留下來,在保護的過程當中不能僅考慮建筑單體的改造,要立足于城市發展的整體規劃來進行,要對地域的經濟、社會、文化方面進行綜合的分析,得出科學合理的改造方式,才能為城市合理的更新和功能的完善提供有力的契機。
3面臨的困境
3.1宏觀層面上,缺乏多層次的分析
對于成都范圍內的工業遺產來說,對區域內的工業遺產進行活化利用時,對其系統化的考慮是較為欠缺的。對于工業遺產的活化利用要立足于多個層面來進行思考,其決策導向要結合各方面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順利推進[4]。3.2遺產層面上,缺乏原真性的追溯工業遺產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慮其活化利用前期的維護等工作會投入大量的資金,所以在實際保護過程當中,規劃建設往往趨向通過商業運作這種簡便且快速獲利的模式來進行,使工業遺產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最終導致其原真性喪失。對于工業遺產的活化利用不僅要關注其空間與功能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應著重關注工業遺產特色的延續,使遺產的原真性得到更大的體現。
3.3設計層面上,缺乏環境的綜合利用
在活化利用的過程當中,更多是對單體建筑的外表進行相應的處理,多以建筑單體為中心,摒棄了整個廠區環境的綜合利用[5],希望以極具特色的單體建筑來作為城市意象的體現,而實際上真正的破壞了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整體格局。
4對策研究
4.1互聯網時代下的活化利用發展
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促進人們獲得更多的信息,通過互聯網的發展可以擴散并提高人們對工業遺產的認知度,使得群眾積極參與到工業遺產的活化利用的工作中來。解決了以單一決策導向為目標的工作方式,使得活化利用的過程大眾參與,真正意義上推動了遺產活化利用的持續性發展。
4.2工業遺產社區化轉型的活化利用發展
工業遺產所包含的城市記憶對于城市意向和城市氛圍的塑造都非常的重要。在面對城市地產開發和工業遺產保護相互矛盾的問題時,工業遺產社區化的活化利用發展能合理的解決該類問題。通過工業遺產的社區化的活化利用,既能保護遺產科學合理的存在,又能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觸媒。
4.3原真性適宜的活化利用發展
在對工業遺產進行活化利用時,要時刻考慮遺產原真性的重要度,要以遺產的原真性作為活化利用的導向。對建筑空間進行改造要遵循原有柱網的空間格局,對建筑立面進行改造要延續自身的風貌特征。
4.4多學科領域交叉的活化利用發展
采用多學科、多領域協同發展的方法,借助相關政府機構、設計機構、學術研究單位等多個部門共同的幫助與研究,從社會、技術、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去探索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綜合效益,以此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5結語
工業遺產是城市中具有獨特性的文化遺產。通過對其進行活化利用,能夠彰顯出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文化特征,實現社會、環境與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讓城市在發展過程當中更具活力。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利用,因地制宜地改造,在區域范圍內合理的活化設計,使得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城市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張朝枝,劉詩夏.城市更新與遺產活化利用:旅游的角色與功能[J].城市觀察,2016(5):139-146.
[2]竇靜靜.工業遺產改造中建筑文脈的表達與傳承[D].濟南:山東大學,2016.
[3]周騰.工業遺產的整體性保護與利用[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4]甘信云,張希晨,胡穎.無錫工業遺產活化利用中的若干問題[J].工業建筑,2017,47(8):21-25.
[5]谷橙橙.歷史建筑活化與古村落再生模式探析[D].蘇州:蘇州大學,2017.
作者:付玉冰 梁爽 王嫦鴻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