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礦產資源選點調查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越來越快,對資源的開采力度也越來越大。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礦產資源,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此,我們要加強礦產資源選點調查工作,為礦產資源的開采提供參考和建議。本文以廣西田林縣板桃-根標地區金銻礦地質找礦選點調查為案例,探討礦產資源選點調查的重要意義,為我國礦產資源選點調查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礦產資源;選點調查;重要意義
現階段,能源礦產資源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繼續發展的瓶頸,為了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緩解能源對經濟社會的制約,為此,我們要加強礦產資源選點調查工作,為礦產資源的開采提供參考和建議。本文以廣西田林縣板桃-根標地區金銻礦地質找礦選點調查為案例,探討礦產資源選點調查的重要意義。
一、項目概況
項目所處云貴高原東南側,地勢較低,地形切割較深,海拔標高550-1336m,西南高東北低,相對高差一般為350-781m。本次選點調查工作區大致為廣西田林縣板桃-根標地區,部署了那合、賴轟、根標等3個重點工作區(編號分別為Ⅰ、Ⅱ、Ⅲ),作為本次選點調查的重點目標區域,調查工作區其他地區開展少量踏勘工作。在充分收集工作區前人取得的地質成果基礎上,通過1∶25000地質測量(草測),對工作區域范圍內的礦化蝕變、地層和構造特點進行歸納;對礦點及礦化斷層、礦化或構造蝕變帶進行圈定。在水系化探異常、礦化蝕變帶上開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學剖面測量,圈定土壤化探異常。采用槽探工程對已知礦(化)體及異常濃集中心進行揭露及采樣分析,初步了解礦化和礦化體及分布特征;最后對工作區資料進行綜合整理,編寫報告,提交可供進一步工作靶區1處。
二、工作區地質特征
(一)地層工作區出露的地層為三疊系百逢組第二段和蘭木組。各組巖性特征簡述如下:1、百逢組第二段(T2bf2):據巖性組合特征劃分為二個巖性層。①第一層(T2bf2-1)主要分布于工作區北西部的規奉屯一帶及那合背斜、百地背斜核部,是一套硅質泥巖、灰綠色、淺灰黃色厚-中層狀細粒巖屑質長石石英(雜)砂巖、局部夾硅質巖、細-中粒巖屑質砂巖夾鈣質泥巖、粉砂巖、泥巖。在巖石蝕變過程中,主要以褐鐵礦和硅化鐵礦,呈現杏仁狀的為褐鐵礦,顆粒較大,局部為立方體狀細小半風化鐵礦假晶,厚170m。工作區金礦體賦存于背斜核部的中三疊統百逢組二段砂泥巖組合的斷層破碎帶中及其附近。②第二層(T2bf2-2)為一套灰—深灰色薄層泥巖夾少量灰-灰綠色中-薄層粉砂巖,砂泥比為1∶6左右。2、中三疊統蘭木組(T2l):據巖性組合特征劃分為二個巖性段。①第一段(T2l1)為一套灰-灰綠色中-厚層雜砂巖與灰-深灰色中-薄層含鈣泥巖互層,砂泥比為1∶1左右。厚180m。②第二段(T2l2)少量粉砂巖及薄層含鈣泥巖-深灰色中-塊狀雜砂巖夾灰-灰綠色厚層-灰,泥砂比例大約為1:6。具交錯層理、水平層理,同生變形構造。
(二)構造(1)褶皺:區內褶皺比較發育,主要為一系列的北西向的線性褶皺,為工作區構造線的總方向。(2)斷層:區內斷層發育主要為北西向,有4條規模較大的斷層,分別編號為:F1、F2、F3和F4,斷層與背斜軸走向大致平行(局部與背斜軸面一致),F2、F3和F4是F1北東盤的旁側斷層,走向北西,近乎平行。
三、礦體地質特征
(一)礦體特征在項目區范圍內,高嶺石化、硅化、黃鐵礦化與金礦銻礦化密切相關,發育情況非常好,分布面積較廣。發現的礦(化)體與化探異常重疊性較好。在那合工作區發現3個金礦(化)體,在賴轟工作區發現1個金礦(化)體及1個銻礦(化)體。基于國家頒發的標準《巖金礦地質勘查規范》(DZ/T0205—2002)以及《鎢、錫、汞、銻礦產地質勘查規范》(DZ/T0201-2002),在這兩個規范中,明確了一般工業指標,具體指標情況如下表1所示。
(二)礦石質量1、金礦石的結構、構造金礦石呈現褐紅帶灰白色-褐黃色,通過研究發現礦石是硅化碎裂的泥巖、砂巖,在礦石內部,有石英細脈以及褐鐵礦化穿插充填,具變余結構、交代結構、碎裂結構、浸染狀構造、塊狀構造、細脈狀構造。巖石被后期裂隙切割破碎,原巖結構、構造大多已強烈改造破壞;伴有高嶺土化。褐鐵礦主要為網脈狀,浸染狀次之,少量團包狀、草莓狀、星點狀不均勻分布或充填于巖石裂隙中。2、銻礦石的結構、構造銻礦石呈灰-深灰色,礦石是硅化破碎的泥巖或砂巖,在礦石內部,存在有石英細脈以及黃鐵礦化穿插填充,具角礫充填結構、交代結構、碎裂或壓碎結構、包含狀結構、殘余結構。一般而言,礦石的主要構造有:浸染狀構造、塊狀構造、角礫狀構造、脈狀構造、網脈狀結構等。
(三)礦石類型工作區礦(化)體呈似層狀透鏡狀賦存于破碎帶中。根據礦石氧化帶發育程度,礦區金礦石自然礦石類型可分為氧化礦石和原生礦石二種;銻礦石為硫化礦石。根據礦物組成特征及金的賦存狀態,確定工作區金礦屬金—硫化物微細粒浸染型金礦。在項目區域范圍內,金礦石是微細粒型浸染型,大部分金礦石為黃鐵礦,因此原生礦石選冶難度相對較大。礦石經表生氧化作用后,形成氧化礦石,含有金礦物的礦石容易被氧化解離,但是在該項目范圍內,發現有害的組成成分很少,成分比較單一。
(四)礦體圍巖及夾石工作區內礦(化)體與圍巖及夾石沒有明顯的標志性界線,劃分礦與非礦,最主要是依據化學分析結果來劃分。礦(化)體產于百逢組二段的斷層破碎帶中,圍巖主要有砂巖、粉砂巖、泥巖等。野外實際工作中,通過肉眼的觀察,總結經驗后可以增加對礦體或礦石的辯別技能,礦與非礦一般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別,如是否具有破碎、蝕變,是否含黃(褐)鐵礦化的強弱等等。
(五)找礦標志黃鐵礦化分布的范圍與硅化蝕變帶基本相同,黃鐵礦呈現為團塊狀、星點狀、浸染狀、細脈狀等,它們都不均勻的分布在硅化蝕變帶巖石中,一旦黃鐵礦發生礦風化現象,就會逐漸形成褐鐵礦,分布于原地及節理裂隙中;黃鐵礦、褐鐵礦、毒砂及熱液石英細脈含量較多的蝕變巖石,含金品位較高。硅化是區內分布最廣的熱液蝕變帶,成礦熱液活動必定產生硅化作用,凡具有金礦化的巖石都有不同程度硅化蝕變;硅化是形成金礦的必要條件;區內金礦體產于中等硅化的破碎礦巖、泥巖蝕變帶中。一般而言,在原生礦中,可以發現毒砂礦。在項目區域范圍內,可以直接找到礦產的標志為:褐鐵礦化、硅化、黃鐵礦化等。四、礦產資源選點調查主要成果通過對廣西田林縣板桃-根標地區的1∶25000專項地質測量和1∶10000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工作,對項目區域范圍內的礦化蝕變、地層、巖漿巖、構造進行歸納和總結;對礦(化)點及礦化斷層、礦化或構造蝕變帶進行圈定;對化驗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并結合地質特征對工作區金、銻、砷、汞等元素的地球化特征進行了系統的討論,初步對礦區內認為金、銻兩種元素具有良好的成礦前景的區段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討,在那合工作區共圈出6個多元素異常,在賴轟工作區共圈出4個多元素異常。工作區內成礦地質及構造條件有利,那合工作區、賴轟工作區的化探異常較好,且發現了數處較有前景的礦(化)點,有較好的金銻找礦前景。因此,那合工作區及賴轟工作區可作為進一步工作的靶區。
五、結語
綜上所述,礦產資源選點調查在找礦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礦產資源的分布及含量分析提供重要數據支撐。為了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緩解能源對經濟社會的制約,我們要加強礦產資源選點調查工作,為礦產資源的開采提供參考和建議。
參考文獻:
[1]魏東偉,談樹成,趙曉燕,葉輝,馬國胤,李小燕,楊林,趙志芳.云南省北部地區礦產資源規劃監測研究[J].中國礦業,2018,27(05):19-27.
[2]“重要礦產資源調查計劃”進展順利大宗緊缺及戰略新興礦產調查成果顯著[J].中國地質,2017,44(02):200.
[3]許洪印.云南“三江”礦產資源調查項目成果社會化服務功能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作者:梁赟鋒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