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自動化設備電氣安全試驗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電氣安全試驗,論述了工業電氣自動化設備電氣安全試驗,并探討了工業自動化設備的防電擊試驗,以期為工業自動化設備的電氣安全試驗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工業;自動化設備;電氣安全試驗
若是電氣設備維修、使用及安裝不當,則將會給相關工作人員帶來較大的危害,并會造成嚴重的電氣事故,不利于工業行業的健康、和諧發展。而工業自動化設備電氣安全試驗工作的開展,可及時發現設備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為相關人員提供安全保障,有助于工業生產的順利開展,具有較好的實踐性。對此,相關企業應對電氣安全試驗工作重視起來,以保證設備質量及設備運行的安全性。
1電氣安全試驗概述
電氣安全試驗作為認證設備安全性的主要手段,其可快速發現設備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有效保障設備使用者的安全。工業自動化設備電氣安全試驗即相關人員借助檢測儀器對樣品進行有關項目檢驗的一個過程,主要包括防電擊、防輻射、防機械危險、設備耐熱與溫度限值、防止火焰蔓延、防流體危險、聯鎖保護、組件與元器件等。
2工業自動化設備的電氣安全試驗
安全自動化設備就是設備零件或設備上開展的型式試驗,檢查設備結構是否滿足相關標準。電氣安全具體而言即指設備安全與人身安全,其中,設備安全就是建筑、其他相關設備及電氣設備安全;人身安全即在操作電氣設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從另一個方面而言,電氣安全試驗即指產品的主要程序,通過電氣安全試驗來檢測產品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時發現及解決問題,從而保障有關工作人員生命安全。一般情況下,企業需派遣一些專門人員對設備進行故障試驗,以降低設備發生故障幾率,提高相關工作安全性。在開展試驗前,需檢驗有關設備電路圖,通過檢測結果來評估設備是否存在危險故障。[1]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對電源變壓器進行檢測時,應保證次級繞組處于短路狀態;第二,對保護阻體導體進行檢測時,應將導體斷開后,再進行相關操作;第三,對于短路輸出問題,應使每個輸出短路,每次短路一個。如果試驗出現火焰蔓延、電擊等跡象時,試驗應進行到該跡象發生為止,最長不得超過4個小時。另外,與設備一同進行檢測的還有設備符號、標識、說明書等。
3工業自動化設備的防電擊實驗
在工業自動化設備電氣安全試驗中,防電擊實驗是其重要部分,在常規條件下開展試驗時,應依據不同標準進行相應的判定與檢測。首先,可通過試驗針或試驗指來對設備可觸及零部件的可接觸性進行判定,若是零部件可接觸,檢測人員應控制好其電流與電壓限值。其次,應控制好電氣爬電與間隙距離。對于帶電的危險部件與可觸碰零部件之間的爬電、電氣間隙距離而言,應對設備預定接入過電壓,進行承受。在設置爬電與電氣間隙距離時,應考慮到安裝中安裝相關標準、額定試驗環境下保護裝置。與此同時,在設置電氣間隙時,應對電路中可能存在最大瞬態的過電壓實施承受處理,若是并未出現瞬態過電壓,可依照最大工作電壓進行相關操作。爬電距離即基于兩個電路間的絕緣體上工作人員施加的工作電壓。對于爬電距離而言,應不小于電氣間隙標準值。[2]若是爬電距離小于電氣間距,則需適當加大爬電距離,使其和電氣間隙值保持一致。最后,基于介電強度試驗程序而言,試驗前,應對參考試驗地進行參考,參考試驗地作為電氣安全試驗參照點,其是屬于導電、可接觸零部件,即指接地端子與保護導體端子。在進行試驗之前,應對單元實施潮濕處理,并確保此時單元處于非工作狀態。此操作過程應在潮濕箱中進行,并對箱內濕度做好控制,使其濕度保持在9000%~9250%,溫度保持在38~42℃,潮濕處理時間控制一個小時內。若是某一個導電及可觸及零部件及某一個電路或者兩個電路間是連接起來的,則不可進行電壓試驗。對于工業自動化設備防電擊試驗而言,應保證和被測絕緣并聯的限壓裝置與保護阻抗處于斷開狀態。如果雙重絕緣和加強絕緣中的規定電壓添加到沒必要承載這些電壓的零部件上,這些零部件將會出現損壞現象,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為避免這一現象發生,在試驗時,應確保這些零部件處于斷開狀態或者基于不同的零部件開展不同的試驗。[3]同時,在試驗過程中,應根據工作污染與電壓等級差異,選擇相應的測試值,并保證試驗中不能出現重復飛弧或者擊穿現象。
4結語
在開展工業自動化設備電氣安全試驗時,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合理設置額定電壓值與電流值,科學判斷零部件的可觸及性,保證爬電距離大于電氣間隙值,合理選擇參考試驗地,以保障工業自動化設備電氣試驗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佚名.工業自動化設備的電氣安全試驗[J].信息系統工程,2018(10):78.
[2]張文博.電氣自動化控制設備的可靠性測試研究[J].廣東蠶業,2017(9):33.
[3]從彬,朱鈺.電氣工程中自動化設備的抗干擾策略研究[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23):54-55.
作者:陳志敏 劉俊 單位:廣州卷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