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產業生態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已經成為一種極富吸引力的工業生產模式和園區建設模式,促進其產業生態化發展,實現園區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優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闡述了我國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建設現狀,從選址、產業定位、資源能源利用以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促進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產業生態化發展。
關鍵詞: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產業;生態化
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我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探索改變傳統生產模式、以生態優先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的根本之策。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建設作為推動區域層面和工業經濟領域實現生態化的一個重要實踐手段,已經成為一種極富吸引力的工業生產模式和園區建設模式,可以為解決我國發展中造成的沉重環境問題提供試驗田。產業是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最基本的構成單元,促進其生態化發展能夠推動產業模式和形態根本性轉變,實現園區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優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研究我國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產業生態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我國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發展現狀
20世紀以來,隨著產業生態學、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園區、物質流等先進理念和方法引入中國,許多工業園區開始了生態化發展的探索和實踐。2002年開始,原國家環保總局首先正式下文掛牌了廣西貴港生態工業(制糖)園區和廣東南海生態工業園區兩個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并于2006年了綜合類、行業類和靜脈產業類三類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標準,于2015年將其合并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標準》(HJ274-2015),廣東、山東、天津、江蘇、陜西、遼寧等省市自治區分別開展了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建設試點,行業涉及制糖、造紙、化工、水泥、糧油、冶金等傳統行業和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生物化工等高科技產業。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一批規模大、產業集群基礎較好、資源能源利用率較高的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2我國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產業生態化發展的建議
雖然我國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仍存在產業定位不清晰、資源能源利用率不高、污染防治手段和環境管理能力跟不上園區經濟發展步伐等影響產業生態化的問題,建議從如下幾方面加強:一是選址要科學。需要注重頂層設計,嚴守“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避開生態環境敏感區/點,從源頭確保產業生態化的實現;入園企業在選址時要嚴格遵守園區整體規劃和環境政策,以核心企業為骨架,并預留出補鏈產業引進和發展的空間,既有利于主導產業的發展,又確保園區廢物和副產品得到綜合利用,實現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二是產業定位要有前瞻性。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作為我國未來工業發展的方向,要擇優引入企業和項目,實施產業鏈招商,著力發展有利于國民經濟發展的產業,優先發展核心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老工業基地向高新技術轉型,實現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例如,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著力發展核心關鍵技術,構建“1+3”主導產業,即突出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加快壯大藍色生物與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科技服務業等,逐步實現工業發展“由重到輕”的轉變,產業結構體現出了生態化、集約化;青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家電電子、石油化工、汽車制造、船舶工業、港口物流以及新興產業等六大產業集群,產業結構由傳統經濟向藍色產業轉型,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實現了傳統產業的產業結構升級改造,不僅完成了磷銨-硫酸-水泥聯產(PSC)產業鏈拓展建設,還自發地培育、形成了磷銨硫酸水泥聯產、海水一水多用、鋁熱聯產三條高度相關的生態工業鏈,并進一步整合,成為一條大生態鏈,實現了“夕陽產業”到“綠色產業”的戰略轉變。三是資源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產業生態化的目標是促進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要以最小的資源能源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要將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嚴格實行水總量控制,不斷催生節水新技術,降低新鮮水耗,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要適應能源供求格局新變化,開發、引進和吸收節能新技術,提升能源技術裝備水平,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像青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德生態園已經開展“被動屋”、“泛能網”等的建設,推動產業生態化的實現。四是管理要精細化。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統是推進園區產業生態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要著重開展物質流分析、生命周期評價和投入產出分析的績效評價方法研究,厘清園區物質和能量全生命周期的動態演化規律,為園區精細化管理和產業生態化發展提供支撐;要完善科技孵化、信息共享、金融等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環境管理認證,規范信息收集、傳導與反饋機制,并與母城協調融合發展,推動園區乃至地區的產業生態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田金平,劉巍,臧娜,等.中國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現狀與展望[J].生態學報,2016,36(22):7323-7334.
[2]田金平,劉巍,李星,等.中國生態工業園區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7):60-66.
[3]邵文慧.海洋生態產業鏈構建研究[J].中國漁業經濟,2016,34(5):10-17.
作者:夏娜娜 徐靜 張婷婷 單位: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