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工業經濟發展道路中的制度問題范文

工業經濟發展道路中的制度問題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經濟發展道路中的制度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工業經濟發展道路中的制度問題

[摘要]

近年來湖北省以高能耗低效率的重工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短板所在,隨著“兩型社會”的提出,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的快平穩增長成為湖北省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任務。為實現工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制度的創新發展是勢在必行的,本文通過分析湖北省現有工業經濟的道路發展,揭示了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制度問題,為建立“兩型社會”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湖北經濟;工業經濟;經濟制度

1引言

經濟增長與制度變遷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制度安排的效率會直接影響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能否快速轉型取決于其內在的制度是否能匹配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包括經濟增長方式,還包括城市化程度、工業化水平及現代化進程等多方面的內容。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是以粗放經營為主的高耗能,低效率模式,而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以集約型經濟為主的低耗能高效率的模式。制度經濟學強調經濟發展過程的演進性,以諾斯為代表的制度經濟學家把意識形態、產權結構以及政府等因素作為內生變量納入經濟發展的分析框架中,認為制度是影響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特別是在對長期經濟發展的研究中,制度因素尤為重要。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依賴于政府制定的制度安排及政策保障,舍棄政府的制度供給及政策制定,政府也就無法對經濟發展進行干預甚至管理,因此,政府轉型也必然體現為制度安排和政策規定的革新。政府要想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向低能耗,高效率的集約型經濟發展就必須要充分發揮其政府職能,因地制宜的制定與時展潮流相一致的經濟制度。本文通過對湖北工業經濟發展道路及制度的分析,找出其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制度問題,制度的創新不僅需要政府職能轉變,同時政府政策制定也要適應經濟發展,最終為湖北省建設“兩型社會”提供理論參考。

2湖北省工業經濟發展道路及經濟制度背景分析

2.1湖北省工業經濟發展背景改革開放30年以來,湖北省形成了以工業為支柱性產業的經濟發展格局,工業和制造業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速度。但是自2008年經融危機以后,湖北省的工業經濟雖然仍保持平穩較快增速,但增速回落,下行壓力增大,截至2012年湖北省前四月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931.5億元,增長16.3%。湖北省為遏制經濟下行趨勢,著重打造武漢和十堰的工業化城市經濟,其中武漢工業投資居全省第一,啟建中華科技產業園,提速“工業倍增計劃”,加快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中心,隨州計劃打造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十堰大力推行工業興市戰略,實施“雙億工程”,建立工業園。

2.2湖北省經濟制度背景以鋼鐵產業為依托的湖北省是我國近代工業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這里有豐富的鋼鐵、石油等資源,基于這一資源稟賦優勢和地緣優勢,建國后國家實施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湖北得以成為中央政府重點投資的地區之一,在此基礎上,湖北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模式。這種以重工業為主的經濟制度適應當時的經濟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飛速發展,但湖北省的經濟發展卻仍停滯不前,發展緩慢,經濟體制還是原來的以重工業為主的計劃經濟體制,進入到21世紀,湖北省經濟體制開始轉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市場經濟,經濟制度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變,但是仍是以高能耗,低效率的重工業為支柱性產業。

3湖北省工業經濟發展道路及經濟制度現狀分析

3.1湖北省工業經濟發展現狀為加快全省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工業整體競爭力,實現全省跨越式發展,湖北省在“十二五”規劃后,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實現制造業的升級,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2013年湖北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不斷加大對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力度,工業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例超過43%。2014年工業經濟保持平穩運行,主要經濟指標高于全國,呈現出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的態勢,總規模不斷擴大。

3.2湖北省經濟制度現狀自全國“十一五”規劃頒布后,湖北省為全面落實這一規劃,2007年起加快推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達到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的目的,同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對農村經濟及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積極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2008年為落實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湖北省提出創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同時加強科技創新體制建設,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經濟制度。十二五規劃以來,湖北省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對國有企業,科技體制改革,以創新為核心,推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但是現有經濟制度仍以高耗能低效率的工業為中心展開的,缺乏新動力,政策制定缺乏科學合理的評估規劃,經濟制度沒有貼合湖北省各城市的發展狀況,不能因地制宜的開展工作,因此導致全省經濟發展嚴重失衡,武漢市和其他城市之間的經濟差距過大,城市彼此間關系親密度不高,每個城市沒有形成自身的優勢產業,不能建立品牌企業和完整產業鏈。

4湖北省經濟發展道路轉變中的制度問題分析

4.1全要素生產率低,資源配置不合理全要素生產率通常被用于綜合反映技術進步對經濟發展作用,其實質就是技術進步率。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界環境約束增加,全國經濟增長動力減弱,出現下行趨勢,湖北省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下行危險。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繼續依靠以往的以資本和勞動力要素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顯然不可持續。由于傳統的經濟制度及政策傾斜,湖北的經濟發展模式一直是以重工業為主的資本密集型產業,這種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比較低,資源的配置不合理,湖北省的這種以重工業發展為主的經濟制度沒有充分調動產業的積極性,產業生產率低,各大工業型企業勞動生產率低下,投入產出比較低,產業的技術落后,競爭力薄弱。

4.2政府沒有充分發揮在市場中的作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依靠政府職能來實現,政府如果沒有正確的制定政策,履行職能,那經濟體制也不會完善。湖北省工業經濟發展缺乏市場一體化,競爭性弱,這都是政府在市場體系建設過程中沒有正確的發揮其應有的職能,沒有形成創新性投資機制吸引資金流入,政府沒有充分發揮其自主性,制定適合其經濟發展道路的新制度。

4.3市場開放程度低,制度缺乏創新性湖北省工業經濟發展是以武漢為龍頭,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的,但是各城市之間存在壁壘,城市間市場開放程度低,民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產品的競爭壓力小。湖北省地處中部,其地理位置使其置身于中國經濟增長中心區域外,在政策上享受不到這些地區的經濟優惠政策,也不能與這些地區共享資源開放市場,因此對其市場開放程度影響較大。湖北省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快,其經濟發展不再滿足外生增長方式,而是應該以內生增長方式拉動經濟發展,經濟不再滿足低效率的粗曠型經濟增長,但是湖北省經濟發展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經濟制度發展仍存留有原來的慣性,市場機制不完善,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小,市場競爭小,城鄉收入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拉大等,正是這些制度和政策影響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5湖北省工業經濟發展道路轉變的對策

5.1政府轉變管理經濟的方式,創新制度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法制的規范保障,因此湖北省政府應該及時更新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倡導“四低四高”的經濟發展方式[5],轉變以重工業為主體的資金密集型產業發展方式,加大對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以解決失業問題,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為建設“兩型社會”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轉型戰略,發展新能源產業,低碳產業,保持生態文明與經濟可持續的平衡發展。充分發揮政府在市場上的引導作用,制定與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相適應的機制,鼓勵創新性產業的發展,努力克服原有經濟發展方式的慣性,改革工業企業,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產品多樣性,建立以創新型企業為中心的創新體系,加強企業與高校的融合發展,實現高校科研實力轉化成創新收益。同時注重對全省產業的質量升級,整改低水平產業,發展高質量產業,在推行政策、制度時注重對現行政策、制度進行科學評估,使其符合湖北省的整體發展環境,因地制宜的實施各項政策。

5.2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高技術含量產業近年來,湖北省工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規模經濟水平提升,但是這種良好的發展靠的是粗放的、外延型發展方式支撐的,這種發展方式難以支撐湖北省跨越式經濟發展。因此,湖北省應充分發揮教育大省的優勢,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努力把要素投入產業轉變為全要素投入產業,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環保產業和低碳經濟,建立以技術為核心的產業競爭力,降低高能耗低效率的傳統產業在經濟中的比例,加快關鍵技術研發突破。加大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不僅要大力發展高新產業,更要加強對第三產業的政策支撐,鼓勵發展優質第三產業,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整改現有低水平的旅游業,結合高新技術,開發新興技術含量高的新型旅游產業。

5.3打破城際產業壁壘,加快形成產業集聚破除城際產業壁壘,首先要實現城際間的城鎮一體化,因此湖北省要大力推動二級城市的城鎮化進程,加大對二級城市的政策傾斜,加強其基礎設施建設,縮小二級城市與武漢市的經濟差距。湖北省要想實現產業集聚,就應構建湖北省的整體產業格局,以水資源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以新能源為支撐的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密集的產業帶,同時開放合作,促進武漢市與其他城市的互動交流發展,形成產業的跨區產業鏈,爭取早日實現產業園模式。更加積極的推動城際列車等道路建設,改善武漢市與周邊城市之間的交通狀況,節省經濟成本,吸引企業投資。武漢市作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集中的優質資源更多,為早日打破城際產業壁壘,應進一步的開放資源,讓渡部分利益,在維持自身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

6結論

湖北省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主要是依靠工業的轉型實現,現有工業的高能耗低效率阻礙了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例不高,產業技術創新優勢不明顯,城市間城鎮化差距大,產業壁壘存在,難以形成跨區產業鏈,工業產業園無法形成,產業集聚的作用發揮不出來。針對這些問題,在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湖北省政府不僅要從自身的職能出發還要從市場出發,制定新的政策制度,努力抓住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發展機遇,積極推進全省工業經濟制度的創新,著重刺激產業創新能力,增強創新科技投入,著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全省資源的優化配置,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以促進其經濟發展方式的快速轉型,早日建立“兩型社會”配套試驗區。

[參考文獻]

[1]史晉川,謝瑞平.區域經濟發展模式與經濟制度變遷[J]學術月刊,2002(5).

[2]楊靜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本在于提升制度效率[J].學術界,2010(11).

[3]王曉雨,姜曉琳.制度安排與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模式之轉型[J].學術交流,2013(08).

[4]石杰琳,秦國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政府轉型:角色轉變和制度創新[J].中國行政管理,2014(11).

[5]何菊蓮,王志娟,胡嬌等.長沙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測評[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6).

作者:方紅 王琦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另类第一页| 色一情一乱一伦黄| 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一个人免费播放在线视频看片| 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扒开女人下面使劲桶|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公开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国产麻豆成91| bwbwbwbwbwbw精彩| 快穿之丁柔肉h暗卫温十三|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完整7|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十六一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日韩v亚洲v欧美v精品综合| 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男女一进一出猛进式抽搐视频 | 国产美女a做受大片免费| 99热综合在线| 女人与公狗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一道本在线免费视频| 打开双腿粗大噗呲噗呲h|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日本老师和同学xxxx|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果冻传媒和91制片厂|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