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廣電網絡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對內打造核心競爭力
文化準入條款讓國外傳媒巨頭有機會登陸中國,國內傳媒從收視份額到廣告市場早已展開了全方位的競爭,網絡崛起帶來的政策變通以及其它行業向廣電領域的滲透,造成廣電媒體內擠外壓腹背受敵的生存態勢。核心競爭力成為廣電傳媒生存與發展的方舟。
首先,內容和品牌是廣電傳媒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因素。高質量的品牌節目永遠是廣電傳媒爭奪受眾注意力資源的焦點所在,也是廣電傳媒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首要環節。只有那些制作精良的品牌欄目、精品節目,才能得到受眾青睞,得到更大的市場份額。
其次,技術含量和技術水平是廣電傳媒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廣電媒體是高科技含量行業,科技是推動廣播電視不斷發展的基礎。廣電傳媒要發展,就要積極占領廣電傳媒技術的制高點,擁有核心技術,帶動新一輪廣播電視產業優化升級,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功能,拓展服務領域和發展空間。廣電集團紛紛與電信、網絡簽定協議,推動移動電視、數字電視、IP電視和寬帶網絡新業務的開展;進一步實現三網的業務整合,希望建立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市場運營、統一新增業務的開發和建設,是跨行業的聯合,也是高新技術的聯合。2007年6月1日,鑫諾三號直播衛星發射成功,可同時支持200余套標準清晰度電視節目,主要為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臺灣等地的廣播電視、數字電視、直播電視和數字寬帶多媒體系統用戶提供服務,牽引千億產業規模,對實現廣播電視全人口覆蓋,開展電視直播業務等具有重大意義。衛星直播業務除了可以開展免費和付費頻道等業務外,機頂盒、衛星接收器制造商都將獲益。借助直播衛星帶來的豐富頻道資源,還可展開手機電視等多網融合的業務。
最后,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是廣電媒體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因素。優秀的人才和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在知識與資本日益對等甚至是知識雇傭資本的時代,對企業競爭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解放和發展傳媒生產力,激活其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就要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能力是廣電傳媒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所在。廣電傳媒要抓住機遇實現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從而在競爭中占據主動,使傳媒變得更有效率和競爭力。
對外融合網絡優勢
廣電面臨的真正問題,一是行業收入過低,二是逐漸被邊緣化。而這都需要依靠數字化解決。數字化使廣電媒體和網絡媒體共同形成一種“共生共存的現實”,跨系統的合作,價值大于簡單疊加。隨著數字廣播電視的實現,信息傳播將成為新的增值業務。一方面,電視的交互性、信息的按需所取將發揮得更強,遙控器可能要作全新的功能鍵改變,可輸入文字,按需發出個性請求。技術的進步把網絡的集束信息傳送入電視系統內,形成網絡性電視;另一方面,網絡的功能也更加完善成熟,即時的影視節目可以在網上同步共享,更多的展現直觀現場、畫面沖擊力強的聲畫信息。
在融合大勢中,廣電憑借的是內容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在數字平臺上與其它渠道(電信、網絡)互聯互通,實現強勢內容向其他渠道的輸出從而獲得新的盈利空間。廣電的盈利之道在很大程度上要消融和其它行業的壁壘。
2005年7月11日,《國家廣電總局關于推進試點單位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若干意見(試行)》倡導推進城市有線電視由模擬向數字的整體轉換,同時面向政府、社會和家庭,大力開發信息資源,積極提供政務、文化、教育、就業、金融、生活資訊等本地化、專業化信息服務,使有線數字電視成為進入千家萬戶的多媒體信息服務平臺。允許具備條件的試點單位開展視頻點播業務,在確保國有廣播影視單位控股51%以上的前提下,可以吸收境內非公有資本參與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及業務開發。鼓勵率先實施數字化整體轉換的試點單位,采用聯合、合作、投資入股以及兼并等方式,跨地區從事有線電視數字化建設和業務開發。
廣電媒體加緊建立數字內容資源管理系統,為節目采編、制作、播出部門搭建互聯互通、操作方便的資源共享平臺,為頻道頻率播出、視頻點播、網上播出等不同渠道提供不同的數字內容信息服務,電臺、電視臺正從傳統的節目提供商向現代化的綜合數字內容服務商轉變。
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在爭議中逐漸露出真面目,移動電視成為許多城市公交、出租等交通工具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線廣播、網絡電視、IPTV、手機電視等新媒體繼續探索建立盈利模式,擴大用戶群,爭取有更大的影響力。
制約發展的瓶頸
第一,三網分立。在日本,地鐵車廂里幾乎人人都在用3G手機收看電視節目,這些手機只要植入一個芯片就能接受電視臺空中無線信號。這在中國似乎不可想象,因為移動接受幾乎被看似先進的有線電視網絡“封殺”,這樣的系統分布倒給未來中國的3G運營商——電信商提供了大把撈錢的基礎。日本用戶只靠一點手機換代的錢就能實現手機看電視,但中國用戶要花高得無法比擬的移動資費才能“夢想成真”。同日本相比,我國電信電視網絡建設擴張的絕對速度是領先的,電視制播系統已完成數字化更新換代;終端接受機頂盒和數字高清電視也蓄勢待發,而且中國城市有線電視網的覆蓋率超過日本。但在其它方面,日本電視業似乎更有優勢。日本電視廣播傳輸網絡,在接入端可以和電信互聯網匯合,這不同于我國廣電網電信網分置分立投資運營,因而造成廣電網與電信網并行發展的瓶頸。
在我國,電信業與廣電業向來井水不犯河水,IPTV的造訪使二者關系變得微妙。隨著網絡電視、直播衛星、移動電視和網絡流媒體等新型信息媒體的誕生,廣電網絡自然壟斷的歷史行將結束,不僅傳統業務受到挑戰,綜合業務也未見有大的起色,內部受行業競爭擠迫,外部受各綜合運營商的市場和技術手段壓力,舉步維艱,困難重重。②中國電信運營商已為2.5G或3G網移動流視頻業務制定清晰的商業模式,但鑒于不同的監管部門和方式,廣播形式的電視技術在政府監管、技術采納和商業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變數。
第二,合作的低效率。傳統媒體與網絡的合作,如果沒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之前盲目投資,很容易就成了“燒錢”,帶來的是虛幻的“眼球效應”,沒有帶來實際的利益。這種純粹由資本支撐的“泡沫經濟”最終將迅速破滅。保持“用戶黏度”即“黏”住用戶,是最為關鍵的。內容起決定性的作用,多媒體只是一種表現形式。網絡沒有采訪權,它的新聞全部來自傳統媒體,后者總是爭先恐后地送上自己的勞動成果,唯恐落后了就會失去網絡上的影響力。結果是網絡用別人的內容成就了自己的品牌,創造了自己的廣告收入,網絡不用分一杯羹給新聞的提供者。更要命的是,還搶走了這些媒體的受眾,于是傳統媒體成為了某些門戶網站的CP,他們正在逐漸失去直接面對讀者的渠道,淪為免費打工助手。
第三,缺乏正確的商業模式。傳統廣電媒體沒有渠道成為內容提供商,網絡、電信沒有節目內容成為渠道運營商。目前,我國的新媒體電視市場在內容提供與市場需求的銜接、互動及具體營銷操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如怎樣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流媒體節目,從而獲得最大流量?在猖獗的網絡盜版行為面前,節目資源的版權保護問題如何解決?內容提供商缺乏網絡資源、賬單收費渠道,如何準確、及時地掌握自己的運營情況?
未來發展之路
美國著名新媒介技術專家菲德勒提出的考察傳播媒介形態變化的6個基本原則,為我們從整體上、歷史上把握媒介演變提供了參照。這6個基本原則是:⑴共同演進和共同生存。一切形式的傳播媒介都在一個不斷擴大的、復雜的自適應系統以內共同相處和共同演進。每當一種新形式出現和發展起來,它就會長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響其他每一種現在形式的發展。⑵形態變化。新媒介決不會自發地和孤立地出現——它們都是從舊媒介的形態變化中逐漸脫胎出來的。當比較新的形式出現時,比較舊的形式就會去適應并且繼續進化而不是死亡。⑶增殖。新出現的傳播媒介形式會增加原先各種形式的主要特點。這些特點通過我們稱之為語言的傳播代碼傳承下去和普及開來。⑷生存。一切形式的傳播媒介,以及媒介企業,為了在不斷改變的環境中生存,都會被迫去適應和變化。⑸機遇和需要。新媒介并不是僅僅因為技術上的優勢而被廣泛地采用的,開發新媒介技術,總是需要有機會,還要有刺激社會的、政治的(或)經濟上的理由。⑹延時采用。新媒介技術要想變成商業成功,總是要花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從概念的證明發展到普遍采用,往往需要人類一代人的時間。③據此推測,廣電媒體和新媒體將“共同生存,共同演進”,并搭乘新媒體繼續進化、增殖。為了避免死亡的厄運,廣電媒體被迫去適應和變化,變化的趨勢就是更豐富,更生動,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