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設計現況及解決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工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競爭越來越成為制造業獲取經濟優勢的必然途徑,工業設計在其中的作用也因此日益重要起來。可以說,在現代社會中,工業設計是在聯系企業利益和市場需求之中建立起來了的穩固的存在方式。競爭促進設計的發展,設計又拉動了消費市場,工業設計在此環境中生存,其真正的意義應該是在這過程中不斷地為產品與技術、產品與人和產品與社會之間建立起和諧的關系。
一、中國工業設計現狀
設計活動的發起源于用戶需求、市場需求、集團利益等,由于中國目前大量的企業對“工業設計”的理解還局限在淺層的“外觀設計”層面,滿足于能在短期內向市場推出追隨潮流的“新款”產品,以求快速獲取利潤,因此,無論是外包式的設計組織模式還是企業內部的設計團隊,客戶或是領導的意愿在設計方案的決斷中都占有絕對的主導性地位。
柯布西耶曾說過,只有好的客戶才會有好的設計產生。那么如何來定義“好的客戶”?西方學者大多從客戶對待設計和設計師的態度來評價,有以下幾點:
1.把設計師(企業)當做實現項目最終目標的利益合作者;2.對設計的要求和參與,能激發出設計師(企業)更出色的設計成果;3.要求設計師(企業)所做的,是設計師(企業)盡最大努力所能達到的;4.尊重與設計師(企業)共同努力達到的進度與成果;5.懂得設計師(企業)的設計語言,給設計師極大的創造空間;6.為設計師(企業)所付出的勞動和努力,支付合理的設計費;7.樂于投入資金、時間并努力實現設計師的藍圖。
中國市場經濟的現狀和行政管理的特點,決定了中國設計市場面對的客戶具有如下特點:1.把設計師(企業)當做包裝工具;2.對設計師(企業)的勞動成果看得比較廉價,僅僅幾張圖紙而已;3.以領導的喜好為準繩,用來評價和干預設計,限定設計空間;4.對已經共同認可的設計進度和成果有較大的隨意性變更;5.項目設計費總是卡得很緊,設計時間總是壓得很短;6.將客戶自身產品的問題當做設計師(企業)的設計問題。
在中國目前大多數的制造業機構內,設計師承擔的是執行者的角色,他們執行的是他人提出的想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企業將設計看成沒有技術含量的功能單一的捆包式服務,把設計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快捷“止痛藥”。需知止痛藥對那些小病癥固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病情嚴重,就會束手無策。根據企業從事的商業類型、產品的使用周期情況,設計師的工作可分為模仿、改裝、重新界定主要功能和開發全新理念等幾種類型。
二、中國產品設計的產業發展策略
中國引入“工業設計”概念已有25年,應用于企業的創新實踐也有20余年歷史,自主創新設計意識逐漸覺醒,并落實為越來越多制造企業的具體行動。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美的、聯想、海爾等中國著名的品牌企業率先組建設計中心、設計公司開始,拉開了中國制造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序幕。根據國際發展趨勢與我國自身的特點,政府與產業界確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以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與優勢人力資源帶動的工業化。
1.產品進化理論與企業市場定位
產品進化理論認為:任何產品的進化模式都是相近的,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而且這些規律是可以預測的。從大量的產品進化過程分析得知,產品技術性能參數隨時間進化的規律呈S形曲線,任何產品的成長過程都會經歷“嬰兒期”(Researchanddevelopment)、成長期(Growth)、成熟期(Maturity)、退出期(Decline)四個階段。
在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今天,各個行業中幾乎都有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共存的局面,因此,企業的具體運行規劃中,對自身的市場定位至關重要。大企業的優勢在于其實力雄厚、產品質量過硬、品牌知名度高、市場認知度強、市場產品定價處于高端段位;中小型企業相比較來說則顯得資金匱乏、科研力量和產能不足,但也有一定的優勢,即轉型快、交易成本低、市場反應敏捷等。在企業運行過程中,應當準確把握產品在生命周期中所處的位置,靈活參與。
中小型企業由于自身的弱點,在不同的階段則應采取不同的戰略。當產品處于嬰兒期時,應給予極大的關注,在嬰兒期接近成長期的第一個拐點處積極介入,將自己有限的資源投入產品創新,并注意業界和市場的動態。創新的任務包括:產品的功能、結構、外形、包裝、廣告等各個領域。此階段的目的就是使自己的產品盡快順利地進入市場,給消費者留下印象。當產品進入成長期的后期,應當把產品創新的重點放到改進該類產品上,使其適用于一些特殊需求的、大企業不屑一顧的小眾市場。當產品進入第二個拐點后,應當有序地把自己的資源回撤,僅投入小部分資源對在產的產品進行外觀、包裝等區域改進,維持產品現狀,保證企業穩定的產量。同時,關注新的商機,等待介入的最佳時機。當產品經過第三拐點時,說明該產品的替代產品已經出現,要立即撤離,組織資源做好切入新產品商業化的準備。
2.國際化與本土化設計策略
跨國資本在全球文化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大眾傳媒的國際化進程使得知識、技能、美學趣味以及處世之道等在世界范圍不斷傳播開來。新產品、新設計一旦成功,也會立即流行,對產品和設計的接受態度也隨之擴大到文化和思想領域,表現對一種文化的認同與接納,從而導致人們的外部世界越來越相似。文化本身的世界化與多元化已變得不可逆轉。
中國正在尋找向世界展示自己創造力的機會。與全球化的物質和精神商品“輸入”“輸出”不同,我們的“國際化”應該是懂得如何用國際的語言和手段“呈現”自己,從而發展出一種與國際溝通和接軌的能力。“國際化”不是追求表面的包裝和行銷,而是要把自己的文化當成一種獨特的美學來保護、經營、發揚,懂得如何呈現它的獨特與優美,并且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去欣賞它。
“全球思考,當地設計”,這是浩漢設計公司提出的國際化方法。制造型企業海爾,在開拓國際市場時采取的是三個三分之一戰略:即三分之一的產品內銷;三分之一的產品國內生產,海外銷售;三分之一的產品海外生產,海外銷售。因此,海爾的海高設計公司依賴其設計力量及信息資源,在柏林、中國臺北、美國硅谷建立了設計信息站,依賴其完善的國際化協作及分支網絡,利用其擁有的多個國家的優秀設計師,推行國際化設計公司的運作。海高設計為推動海爾集團邁向國際化的同時,海高的國際設計力量也日益壯大。
我們有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在步入繁榮興盛的發展時期,理應設計出具備藝術性和體現時代文化特征的工業產品。設計作品不再是對于功能性的簡單滿足,還需考慮視覺的因素、行為和心理的體驗等;同時,還應注重對于傳統文化的發揚,體現文化的價值,重塑人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