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光伏發電自適應跟隨系統仿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太陽運行軌跡
雖然一天中,太陽的位置在時刻變化,卻可以根據天體運行規律,實時計算出太陽相對地平坐標系的方位角和俯仰角[4]。通常,太陽相對地球某點的位置,可以由當地的緯度、月份和時間三個因素共同決定,我們通常以高度角h、方位角A、赤緯δ以及時角ω來表示太陽的位置信息。有了上述信息,根據球面三角形定理,即可以推導出各參數的計算公式,通過對太陽運行軌跡的確定,加速了光伏面板根據不同時刻的快速定位,以及確保在系統掉電、太陽光照不足的情況下能夠快速的復位。
2Delmia虛擬環境構建
2.1Delmia簡介Delmia(DigitalEnterpriseLeanManufacturingInter⁃activeApplication,數字化企業精益制造交互式應用)軟件是法國Dassault(達索)公司開發的一款數字化的互動制造應用軟件[6]。能夠充分利用“數字樣機”的三維數據,實現在三維基礎上的3D工藝規劃,并對零件的加工過程、產品的裝配過程、生產的規劃進行3D模擬并驗證,促進工藝應用水平的提高,實現真正的設計與工藝并行工程。
2.2Delmia環境下仿真設計仿真模型通常是利用系統的數學模型、不同對象間的邏輯關系,在假定的前提條件下,來完成對整個系統的預測[7]。高水準的仿真模型一旦建立,將能夠對系統進行有效的驗證,不僅可以判斷不同因素的變化引起的系統反應,同時也可以對處于設計階段的系統,預測其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性能變化。本系統建立在Delmia虛擬環境下,通過模擬太陽的實際運行,完成對系統方位角和俯仰角的仿真分析,并且直觀地觀測光伏面板自適應跟隨情況是否符合邏輯規劃,進而提出系統的優化方案,整個設計流程如圖2所示。
2.3三維數字化建模針對光伏發電自適應跟隨系統的仿真,需要對真實系統建立三維數學模型,利用數學模型完成對實體系統的替代[8]。首先,建立光伏發電系統的產品模型,它由光伏面板、伺服電機1和2,光強傳感器等單元構成;其次,通過上述公式,計算出N個時刻的太陽高度值,輸入到軟件中作為插值點,利用freestyle功能進行空間自由曲線的插值,來完成對太陽真實估計的的逼近,并以等高線的形式將太陽真實軌跡縮小到合理大小,然而其相對旋轉角度保持不便,因此,只需要模擬出光伏面板相對縮小之后的太陽運行軌跡,就可以得出實際運行中光伏面板需要調節的旋轉角度;最后,根據太陽按照東升西落的模式,確定合理的仿真時間段,整個模擬系統如圖3所示。
2.4仿真驅動利用Delmia中的DPM模塊,來設置完成太陽運行軌跡的法則曲線,以及伺服電機1和2的跟隨規則,同時,當機構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干涉、碰撞等問題,機構停止運行,并顯示出相互干涉的零部件之間的的截面圖。通過Delmia機器語言完成對太陽運行軌跡設置如下。仿真驅動界面如圖4所示,可通過調節角度、線性步長、角度步長來完成對參數的調整。利用設置界面中的“激活傳感器”命令,可在線觀測速度、加速度、旋轉角度及時間的關系曲線圖,同時能夠將這些動態參數以excel表的形式輸出,提供給伺服電機作為優化后的輸入數據。
2.5仿真結果分析通過對太陽運行軌跡的跟隨,擬合出動態跟隨曲線,如圖5所示,觀察可知,在不同時刻光伏面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速度既略有差異,又有速度相同時刻,電機運轉速度相對平穩,且相對變化較小,模擬參數可提供給電機作為實際控制中電機的技術參數。
3程序
系統能否完成對光照的最大化利用,取決于電機的旋轉角度是否最優[9],通過仿真后的數據,得出方位角和俯仰角各時刻的旋轉角度和時間參數表,該參數作為作為實際控制中電機的角速度參數。
4結論與展望
光伏發電自適應跟隨系統的研究,涉及到控制算法、地區差異、季節更替及天氣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對該工程技術做了初步的探討和研究,并詳細介紹了仿真的整個過程,但仍有很多工作需要繼續探索和完善,歸納如下:(1)更加精確和便捷的算法,使得在虛擬環境中能夠完全模擬出太陽真實的運行軌跡,便利地切換出地球上不同地區、不同日期的的太陽運行軌跡,為面板快速的定位提供優化的坐標參數。(2)在虛擬環境中,開發更為真實的傳感器,將傳感器與電機連接構成反饋系統,真實的模擬出反饋環節對電機的調節情況,為虛擬環境下更好地優化控制算法提供便利。(3)開發出太陽光照模塊,將該模塊嵌入仿真環境中,通過模擬不同天氣光照強度的變化,檢測跟隨系統的自適應跟隨性能。
作者:劉振永 孫建起 單位:石家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