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中生態水利理念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生態水利理念是指從維護生態平衡的角度出發,開發水利、發展經濟的一種觀念。將其應用于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中,不僅能減少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而且可延長農田水利設施的使用壽命,促進農業經濟更好發展。
一、農田水利設施管理存在的問題
第一,重視水利功能,忽略生態功能。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中,人們較重視農田水利設施的防洪排澇、灌溉蓄水能力,而忽略其生態功能。第二,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中不注重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導致農田水利附近的生態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第三,重視溝渠建設,忽略溝渠修復。溝渠是農田水利的重要構成設施,只有做好日常的管理、維護工作,才能使其灌溉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將其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但結合實際來看,大部分政府部門都比較重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并不重視后期維護,甚至一些溝渠年久失修,喪失灌溉、排澇功能。
二、生態水利理念在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中的應用措施
(一)加強上游河道生態管理生態水利理念強調的是從生態學原理入手,建設水利工程,以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眾所周知,上游河道給農田水利提供豐富的水資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農田水利管理中應重視上游河道的生態管理,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注重恢復上游河道的生物多樣性。通常上游河道比較蜿蜒曲折,包括主流、支流、跌水、深潭等多種形式,這些都是魚、鳥、昆蟲等生物的繁衍地。所以,應依據區域地形情況,恢復河道的生物多樣性。比如,可將原本蜿蜒曲折河道改造成直線河道,并增加濕地、洼地。同時,應合理設置階梯狀的河道,通過跌水提升河道復氧能力,并通過多樣的水流變化維持生物多樣性[1]。其次,應對河道及其周邊環境進行全面規劃,將岸邊與水域結合在一起,延伸水域體系的食物鏈。此外,應做好河岸的植被綠化工作,提升生態環境的復雜性。在這一過程中,應盡量選擇本地植物種類,確保能長期維持河道生態環境穩定。最后,應積極構建水生植物種群。要想有效提升河道生態的穩定性,就應適當地增加動植物數量。尤其是要選擇合適的水生植物,提高水體的凈化能力。例如,可種植藻類、睡蓮等水生植物,或者增加鯽魚、螺絲等水生植物,提高水體的污染處理能力。
(二)構建現代化溝渠水網系統通過構建現代化溝渠水網系統能提高水資源的調度、分配效率,有效改善農田水利周邊的生態環境。但是,現代化溝渠水網系統的建設是一個復雜性、系統性工程,需統籌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首先,可以利用現代化科技,構建農田水利溝渠水網系統,及時檢測上游河道以及溝渠水資源存儲量、水質情況等。同時,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優化調度水資源,保證溝渠生態的健康循環[2]。其次,考慮到農田水利設施管理具有區域性特征,所以應針對問題區域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免造成資源浪費。最后,構建現代化溝渠水網系統之后,管理人員一定要具備全局意識,能站在全局角度考慮農田水利設施管理工作,從而有效增強整體管理效果。
(三)做好壩體、河堤、溝渠管理壩體、河堤、溝渠是農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構成部分,做好這些內容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需要注意的是,管理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首先,做好壩體管理,尤其在多雨季節,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及時清理河道中的雜物,避免壩體受沖撞而損壞。同時,及時將河道中漂浮的雜物打撈干凈,保持水資源清潔。其次,注重在河堤沿岸布設生態景觀,提升河堤的美觀性。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合理選擇景觀模式[3]。另外,需合理選擇建設材料,保證河堤建設質量。比如,在防洪壓力的堤段,要選擇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提升堤段的防洪能力。反之,則可采取石料。最后,制定溝渠管理方案時,應全面考慮溝渠上游河道實際情況、溝渠的分支、覆蓋范圍等諸多內容,保證考慮問題的全面性。綜上所述,遵循生態水利理念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保持農田水利工程生態環境的穩定,實現農田水利工程生態功能、水利功能雙贏。所以,應深入了解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按照有序的步驟計劃、組織、實施管理工作。同時,應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強化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丁艷.淺議生態水利在現代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9(16):141.
[2]李德保.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9(3):26,16.
[3]劉燦欽,張凱.生態水利在現代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居業,2019(3):171.
作者:張鑫 單位:新疆阿拉爾新城建筑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