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道路交通安全防護體系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道路、車輛、駕駛人的快速增加,加劇了道路擁堵和道路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道路交通管理安全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在我國建設道路交通安全防護體系的意義,對當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防護體系現狀和公安交通管理面臨的執法困難進行分析,對道路交通安全防護體系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道路交通;安全;防護體系
2017年8月,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規劃》[1],明確要求道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中要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到2020年,部、省、市三級風險監管平臺要全面建成。在 2018 年,我們國家主干公路的交通安全防控體系要完全建成,在2020 年結束,主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使用率要達到 100%,國道主干線公路監控卡口聯網率達到 100%。這說明道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作為重大工程有在解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點問題、難點問題上實現突破,對切實提高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1構建道路交通安全防護體系的意義
隨著我國道路通車里程的不斷增長,車輛的快速增加,人車路協同發展的目標要求,需要加快從被動安全管理向主動安全管理轉化,充分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大量現代新技術解決交通安全的突出問題。
1.1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適應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交通流迅猛發展的客觀情況,既是人民群眾對社會交通安全需求日益提高,也是是社會各階層對道路交通系統性認識逐步提升逐步適應的過程,更是對道路交通安全風險管控能力的考驗。現在全天候、全時段、全路徑都有交通流,國省道、高速公路、農村偏僻的道路全部有車輛通行,車輛的擁有量越高對安全暢通需求越來越高,事故的發生量不斷增長,道路交通執法往往可能會成為社會矛盾點和焦點。同時車輛駕駛人對交通法律的關注越來越高,執法者稍微不規范可能就會被傳到網絡上,而道路安全防控體系的建設就是著力解決怎么管、重點管什么的管理機制。
1.2公安交管部門對道路交通實施現代化治理的現實選擇
路面管理作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末端環節,將車輛、駕駛人、運輸企業動態聯動管理,完善重點監控車輛及駕駛人、旅游包車、客車、危化品車輛及其企業的部、省、市三級信息系統,在道路交通安全風險管控平臺中,按照“分區域、分級別、網格化”的原則,對重點監控車輛和駕駛人實行動態風險管理和動態重大安全風險預警,使道路交通順暢快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的切入點。傳統的路面管理模式,交通警察作為執法者基本上單點作業,各自為政,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基本由路面勤務交警完成,往往造成執法情緒化、不規范化,執法工作考核標準單一,檢查容易流于形式。構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應用大量新技術構建防控體系,使防控技術實現多元融合,由單一平臺轉為多平臺互聯互通。
2我國道路交通安全防護體系的基本情況
交通管理的高流量、高機動、高風險,勢必要求建立全覆蓋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現代化立體防控體系,將人防、物防、技防集于一身,抓住路面這個交管工作的主戰場,治標與治本有機結合,才能提高管控能力。我國從2013年開始積極探索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信息手段,整合各方道路交通信息數據、交通管理業務和路面執法勤務人員,構建起中國特色的城鄉一體道路交通安全防控構架。現階段基本已經完成了把交通運輸部門和公路經營管理單位的各種視頻監管設備與交警、治安進行資源重整,完全實現了道路交通視頻資源信息共享。通過研究分析大量的交通數據及相關數據,從中找出嚴重威脅交通安全的重點人、車、路段和時段,明確重點查控對象,把以前在室外路面上完成的發現問題工作置前到室內桌面完成。國家高速公路已經全部覆蓋監控設備和卡口,國省道,交通流量大的縣道,重點旅游區道路,通過自建、共建,預計到2020年將全部實現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的全覆蓋與共享。依托現在已經設立的治安檢查站、省際公安卡口和交通管理部門的服務站,已經建成一批公安交警執法服務站。在國省道主要干道的省際出入口已經全部設立公安交通執法服務站,嚴把過境關。完善原來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道路主要出入口、國省道市際出入口的執法服務站設置[2]。日常執法活動中,通過緝查布控系統將監控設備記錄的違法信息實時轉遞到公安交警執法服務站系統終端,在違法車輛經過監控時,卡口監視設備自動報警,提示交警進行攔截查處,或者通過指揮中心調度,指揮巡邏民警防控,提高了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的現場干預和處罰能力。
3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執法面臨的難題
我國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作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的主管者和執法者,全國各地在一系列的建設工作中面臨著很多問題。
3.1一線警力不足,后備力量薄弱
很多基層一線單位警力正式編制民警少,輔警、協警人數多,做了很多應該是正式民警做的工作。民警老齡化嚴重,年輕警力不足,沒有建立合理的年齡梯隊,嚴重影響警察隊伍后續發展。一些內設崗位混合和責任混雜不清,缺乏有效監督,導致工作積極性降低。
3.2民警執法素養薄弱,執法環境惡劣
大多數民警由于年齡過大和超強度工作,沒有時間進行法律知識更新和培訓,對先進的執法設施設備如何運用缺乏了解。法律知識結構沒有更新,執法理念陳舊,再加上多年的思維定勢,在接處警、正常執法往往因為工作方法陳舊與被執法者引起一些紛爭。這些對執法知識不精、執法方法簡單粗暴、身體素質下降等現象,使本來數量就不足的執法隊伍戰斗力大打折扣。
3.3交通整治運動頻繁,民警疲勞作戰
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經常開展交通整治活動,經常過后又會反彈。民警疲勞作戰,越戰效果平平的怪圈。特別是一些季節性、節日性的交通安全整治活動,由于沒有形成常態化執法,活動過后,交通狀況又恢復原狀。
3.4重視硬件建設,輕視軟件作用
很多單位在硬件投入經費高,軟件特別是管理分析軟件投入少。指揮中心、信號燈等建設片面追求高大新,配套設施缺乏。對實際效果沒有評價,一次性建設花費高,后期維護少,對數據的認識、應用不到位,導致民警在使用時經常面臨對軟硬件熟練程度不同,工作效率、工作效果不同。
4道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的思路
4.1樹立系統工程概念,整體認知道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
從研判預警、主動攻防,科學調度、扁平指揮等實戰情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責任體系,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為主管、道路運輸部門為監管、道路運輸企業為主責的“大交管”體系。把整個道路交通當作一個系統去管理,研究針對人工智能、車聯網、無人駕駛等新技術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通過立法程序上升為法律規范,使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
4.2科學設置立體防控架構
在搭建實戰平臺方面,除在全國統一的查緝布控系統和客貨運車輛核查登記預警系統,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和重點車輛管控平臺外,將管理系統功能向農村地區延伸,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實戰平臺。根據實際需求去二次開發,建設區域交通違法緝查布控系統、交通事故預防研判系統等應用系統,完善防控平臺的功能。
4.3根據實際情況,有效整合警力資源
將有效警力充實到基層一線,按照公安部黨委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進“四項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狠抓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廣大民警的執法素養和執法能力,開展重點崗位資質培訓和特種技能培訓,提升整體隊伍素質,增強道路交通安全執法能力[3]。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隊伍保障機制,規范道路交通違法執法主體、執法程序和執法標準,保證道路交通管理隊伍力量配備與道路里程、機動車同步增長。
4.4向科技要警力,向科學要警力,專注關鍵目標
強化科技裝備和信息化技術在道路交通執法中的應用,信息技術、電子通訊系統、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等綜合運用于整個體系建設,實現執法的精準化。推行防控管理平臺的共建共享共用,即平臺建設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與政府部門共同開發,系統應用為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交通運輸部門、公路管理部門共享共用。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強化基礎信息應用,破除“信息孤島”造成的資源浪費,實現與其他公安業務系統高效共享。把過去的交通違法查處由過去不定時的上路檢查變為“常態化”的精準查緝。在防控系統中,自動對視頻監控的重點車輛,進行圖像識別和數據研判,發現套牌、假牌、遮牌等違法車輛,立調度路面民警實施圍追堵截執法[4]。
5結語
道路交通管理防控體系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斷發展中日趨完善的。需要政府各個部門配合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工作,按照職責分工,制定規劃實施方案,建立高效、協調、規范的規劃組織實施機制。更需要政府不斷增加經費投入,來保障進公路安全防控體系和機動車緝查布控系統建設應用。建成比較完備的全國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強化防控體系的實戰應用,提高民警執法的管理控制能力,使我國道路交通真正能夠實現安全暢通。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安委會印發《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規劃》[J].中國應急管理,2017.
[2]交軒.高起點高標準推進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J].道路交通管理,2014(02).
[3]扎實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全面提升執法能力和水平[N].人民公安報,2016-07-27(02).
[4]胡立強.構建城鄉道路交通安全立體防控體系[N].人民公安報,2016-10-13(07).
作者:郭麗東 單位:山西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