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道路交通傷流行病學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材料與方法
由寧波市交通支隊提供的2000年3月到2003年3月期間交通事故資料,發生在市內道路交通上,計3960例。其中到寧波二院、市婦兒醫院治療1582例,死亡48例。本資料對交通事故年間時段、一周事故分布,24h事故分布。車輛類別、氣候變化、駕齡情況、創傷分類。采用流行病學回顧性分析:
1.2結果交通事故年間時段分布。一年內、一周內及一日間發生情況(見圖1、2、3)。
(1)交通事故與交通方式關系的結果見表1。
表1交通事故與交通方式關系分析(略)
(2)交通事故與道路情況分析。
寧波市內交通道路與全國大中城市相仿,大多為2,3車道雙相水泥、瀝青路面。其它為單車、四車雙相車道。事故中有70.16%發生在平坦路段;19.03%發生雨霧,路面濕滑,部分積水的路面;5.03%發生三叉、四叉、五叉路口;4.58%發生在橋梁及道路變窄、拓寬路面;1.2%發生急轉彎和陡坡道路。(3)前10項交通事故原因及死亡情況分析見表2。(5)死亡原因分析。①死亡原因中,駕駛員行駛的疏忽大意占25%,行人違章穿行車道占16.67%。兩者為首位;②死亡責任,以駕駛員原因為主要責任的事故發生25例死亡,占死亡人數的52.08%。以行人過失為主要責任的死亡12例,占25%;③與駕齡關系。駕駛員駕齡三年以上的發生30例,占62.5%,三年以下的為18例,占37.5%;④死者職業:外來打工者26例,占54.17%;鄉村農民10例,占22.92%;城市居民8例,占16.67%;學生3例,占6.25%;駕駛員1例,占2.08%。
表2交通事故原因及死亡情況分析(略)
2討論
2.1王正國院士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調查中指出:事故發生、死亡、受傷三大方面的發生率呈逐年增長,其中1999年要比1998年分別增長19.28%,7.00%,28.45%[1,2]。普及交通事故急救知識,加強道路建設、管理對駕駛員培訓、交通法規宣傳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特點。本組(見圖1)以7、8月份為最高,2、3月份次之。分析原因:南方地區7、8月份天氣悶熱、日照時間長,外界氣溫高,影響駕駛員休息及思想集中度。加上7、8月份雨水多,道路濕滑;,2、3月份正值春節期間,車輛運行高峰,行人及車輛均相對集中,走親訪友,影響到駕駛員及行人精神狀態[7]。在調查還發現,一周時間內(見圖2)。以周
五、六事故發生率明顯增多,這與一周工作緊張疲勞,人們急于回家雙休,酒后駕車等因素有關,這就是所謂的周末效應。從本組調查中,事故發生與駕駛員駕齡無大關系,在美國很早就有人提出交通事故以駕駛員駕齡無關[6],而與駛駕員性格、心理、文化等綜合素質有關[6]。
2.3交通事故發生原因與車輛特點。大多數交通事故與駕駛員有關。本組所列交通事故原因中10項其中7項與駕駛員因素相關,占70%。這與池桂波等報道相防[5]。在本組調查中,
二、三輪機動車,占事故發生率32.07%。這可能與機動車安全、制動性能相對不良有關。駕駛員違規行駛,轎車、大型客車為30.69%。與其他大中城市交通事故發生相近[6,7]。
2.4交通事故的傷者特點本組寧波二院、市婦兒醫院收治的1582例交通事故,頭、面、頸部傷占16.03%,四肢傷占58.21%,胸腹部開放、閉合傷8.68%,頭面、四肢復合傷10.02%,頭、頸、胸腹,四肢復合傷3.16%,頸、胸、腹、骨盆開放、閉合傷3.85%,椎柱損傷1.05%。其中有頸椎,胸腰椎、胸腹聯合傷、四肢骨盆合并傷。在送往醫院途中,由于搬運、體位不良,不知如何包扎及心肺復蘇、死亡人數達21例。由此可見,加強急救知識,普及急救能力的重要性。入院后急救室或送入病房后死亡27例中,腦外傷合并胸腹部骨盆四肢復合傷占68.50%。交通傷具有傷情復雜,傷勢兇險,復合傷合并癥多,死亡率高的特點。為了盡可能減少傷殘率、死亡率,院前急救十分重要,應提醒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健全一支交通事故的急救專業隊伍。在第一時間內能全面、綜合、快速、有效采取急救措施。就能做到在第一時間內以最為有效的急救手段得到最合理的搶救與治療,極大降低傷殘率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