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煤礦安全生產風險分析與管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分配有限的管理資源來保證煤礦的安全生產,通過對萬峰煤礦實際調研,從危險源的所屬風險類型、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及風險等級三個角度進行危險源分類,采用工作任務分析法及風險矩陣法對該礦進行了風險辨識及等級評價,形成了安全生產風險分析及管控的兩條主線,并通過專家角度的層次分析法及一線工人角度的百分權重法進一步開展第一條主線的比較分析。結果表明:高頻次風險類型中較高風險等級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與高風險等級中高頻次發生的事故類型兩條主線對危險源及事故類型針對性管控措施的采取具有導向作用,兩者相互配合能把控礦井整體的安全風險,確定該礦安全管理的重要矛盾,避免煤礦安全風險管理的盲目性。
關鍵詞:風險辨識及評價;風險類型;風險等級;事故類型;風險管控
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占全國工業災害總死亡人數的比例長期居高不下,這暴露出煤炭行業違法違規組織生產、安全風險管理弱化等諸多問題。其中,安全風險管理作為保證生產處于最佳安全狀態的根本環節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環節,且相關研究成果累累。國家煤礦安監局與神華集團合作建立了適合我國煤礦特點的風險預控管理體系[1];田水承[2]探討了3類危險源之間的關系及其事故致因機理模型,指出了煤礦事故的原因及對策;陳維民[3]闡述了風險預控管理的基本原理,探求了風險發生及變化規律,分析了風險對企業安全生產所造成的危害;李文[4]結合煤礦人機環特點和不同煤礦事故的發生機理,提出了基于危險源的煤礦風險預警與控制的一般流程;張士昌[5]根據礦山人、機、環、管的實際特點,建立了LOEPC管理方法;疏禮春[6]指出我國90%以上的煤礦事故都與風險管理不當或人為失誤有關;何國家[7]認為煤礦安全生產事故背后必存在著人或物的隱患,而隱患背后又必存在管理缺失或員工基本素質等方面的不足;曹家琳[8]依據事故致因“2-4”模型理論統計分析了88起重特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識別出122種不安全動作,并分為違章操作、違章指揮、違章行動、不違章4類。以上的安全風險管理主要集中在風險預控管理的基礎工作方面,所建立的相應風險管理體系多強調大而全,并未突出井下安全管理的主要矛盾,造成管理弱化,管理資源浪費。因此,本文依托山西孝義市萬峰煤礦,通過礦井風險全面的辨識分析,確定該礦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這對煤礦有限管理資源的科學分配及針對性管控措施的實施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1安全風險管控基礎
1.1煤礦概況
山西金暉萬峰煤礦有限公司屬于兼并重組礦井,位于山西省霍西煤田汾孝礦區東部。礦井設計生產能力120萬t/a,設計可采儲量1.053億t,設計服務年限69.8a。礦井最大相對瓦斯涌出量為44.91m3/t,最大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13.40m3/min。
1.2安全風險預控理論
安全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影響因素,危險源的分類和事故調查過程等一直是我國煤礦安全管理領域的主要研究對象,因事故調查是在事后階段進行,所以研究煤礦風險預控的本質就是對事故致因理論、危險源及其管控技術方面的研究。事故致因理論是對事故發生機理、演化規律及發生模式的探究,代表有多米諾骨牌理論、流行病學理論、變化-失誤連鎖理論及危險源理論。現代安全理論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可分為人、機、環、管四方面,據此系統中不安全因素可分為危險源和觸發因子[9]。危險源是事故發生的內在本質,人、機、環、管等觸發因子是導致事故的外因,其中人、機、環是直接原因,管理缺陷是深層次的原因。能量作為生產中的危險源和動力源在實際生產中難以準確把握,因此應把工作重點放在人、機、環、管等不安全因素的管控上。1.3煤礦危險源分類風險是危險源可能導致損失、傷害或其他不利影響可能性和后果的綜合表征,其與某個危險源和特定事件相聯系,風險大小一般由用概率表示的危險源發生失效的可能性和用傷害程度表示的危險源失效后產生的影響后果所構成[10]。危險源分類及分級是制定和實現風險管理目標的前提[11]。為突破傳統單一的安全風險分析方法,結合《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12]、《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1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14]及《煤炭工業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統計規定》對危險源的分類及分級,現將危險源所屬風險類型劃分為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因素以及管理缺陷四類;將危險源可能導致的煤礦事故劃分為頂板、瓦斯、機電、運輸、放炮、火災、水害和其他,且把危險源的風險等級劃分為特別重大風險、重大風險、中等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五大類,其中特別重大風險、重大風險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對象。
2安全風險辨識分析
2.1風險辨識及評價
煤礦安全生產風險分析的第一步是對井下所有危險源風險進行辨識[15]。危險源的風險辨識方法主要有直觀經驗分析法和系統安全分析法。煤礦井下均是分隊作業,各個工隊作業人員非常熟悉所從事的每個工作任務及相應工序,所以現采取屬于直觀經驗分析法的工作任務分析法進行危險源的風險辨識。風險評價技術分為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為保證評價的簡便快捷及可操作性,現選擇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估方法———風險矩陣法,它根據危險源風險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造成后果嚴重程度的乘積得出風險值,結合風險矩陣圖對風險劃分等級來衡量風險的大小。礦井生產過程中對綜采隊、掘進隊、開拓隊、運輸隊、機電維修隊、通風隊六個區隊各個工作任務的危險源進行辨識。以通風隊為例,該隊共有21項工作任務,共包含104道工序,具體工序根據風險矩陣圖進行風險評價[16]。以瓦斯檢查工作任務中的瓦斯濃度檢查工序為例,通風隊中瓦斯濃度檢查工序危險源辨識及評價見表1。同理通風隊其他工作任務中每道工序的所有危險源均可辨識出來并由計算風險的可能性及后果得出每個工作任務的風險值。最終得出通風隊共有危險源182個,其中人的方面172個、機器設備方面9個,環境方面1個,管理方面0個。
2.2風險等級及類型統計
2.2.1風險類型統計重復通風隊的處理方法,可統計出其他五個區隊中工作任務的不同風險類型,得出危險源的風險類型統計結果見表2。可看出人的不安全行為所包含危險源個數占比多達90.11%。再者,統計人的不安全行為中危險源所屬重大風險等級、中等風險等級分別有81項和911項,兩者之和占比達49.48%,人的不安全行為中危險源的風險等級如圖1所示。因此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的重中之重在于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分析與防控。
2.2.2風險等級統計由六個區隊所有工序危險源的辨識與評價可得出危險源的風險等級統計結果見表3。所屬重大風險等級的危險源占比達2.62%,在重大風險等級危險源中,瓦斯事故類型、機電事故類型及運輸事故類型分別有27項、12項、11項;重大風險等級及中等風險等級兩者的危險源共占41.44%,中等風險等級危險源中,機電事故類型、運輸事故類型及瓦斯事故類型分別有334項、199項、145項。顯而易見,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的另一個重中之重在于瓦斯事故、機電事故及運輸事故的分析與防控。
3人的不安全行為風險分析
3.1人的不安全行為指標體系
為深入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分析與防控,現通過咨詢三位煤礦災害防治專家、五位山西冀中能源集團工程師并結合該礦多位技術人員的討論建議,選取了不安全行為的八個主要影響因素,構建人的不安全行為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3.2人的不安全行為指標權重分析
為確定指標體系各因素對安全生產的影響程度,并對比專家及井下一線工人對生產風險的認識差異,現分別采用專家打分的層次分析法及井下一線工人問卷調查的百分權重法進行說明。其中,層次分析法是根據行業專家的意見按照1~9定量化標度進行打分確定,具有較高的可信性;百分權重法是將指標體系修改成問卷形式通過評判獲得基本數據,統計不同人員對指標的排序確定各個指標因素的重要程度。本煤礦共選取了164名井下一線作業的工人及技術人員對各項指標進行打分,除去2名無效打分,各項指標總得分見表4。由表4中指標權重的大小排序可知,煤炭行業專家基于專業的角度所得到的結果與井下一線工人及技術人員打分評議的結果差異較大,這也說明了煤礦安全生產系統的巨大不確定性與模糊性。該煤礦應對以上權重較大的影響因素如安全意識、安全態度、管理規范及作業環境進行重點關注,兩者結果的差異性對煤礦風險預控具體措施的實行具有一定的建議意義,達到既能從專業角度保證安全生產,又能從一線作業人員角度通過降低人的失誤率來提高生產過程的安全性。
4基于人的不安全行為的管控措施導向
安全認識活動是提升作業人員安全意識的有效途徑,萬峰煤礦通過大力開展“安全、危險源、事故隱患、事故四者關系”的認識活動來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該礦領導以身作則做好不違章生產、不違章指揮的帶頭作用為員工樹立積極榜樣,為全礦井樹立“一切事故皆可預防”的信念,形成煤礦生產安全第一的良好風氣,結合安全生產責任制來進一步實現安全態度的促進。建立以人為中心的一整套管理規范,即把對人的管理放在第一位,多組織作業人員參加各種安全管理活動,鼓勵提出現行管理規范的不合理之處并認真考慮其建議。作為監管人員,應多深入一線發現規范存在問題,研究討論制定出能降低危險源風險值并能及時發現事故隱患的管理規范或標準。由于煤炭行業生產特殊性,完全改善井下作業環境非常困難,井下溫度、粉塵濃度、煤礦瓦斯等常通過加強通風來部分改善。但巷道通風風速過大、過小均不利井下環境的改觀,風速過小不能有效稀釋并帶走采掘空間的瓦斯和粉塵,風速過大反而揚起井下粉塵,不利于作業人員的施工。除調節通風以外,還可通過減少較差作業環境中人員的暴露時間,進一步降低人不安全行為的發生率。
5結論
1)在煤礦生產中風險預控措施實施的兩條主線為:以風險類型為切入點尋找最大占比風險類型中風險等級較嚴重的具體危險源;從風險等級入手尋找等級較高事故類型中數量較多的具體事故類型。從而便于針對具體危險源及具體事故采取點對點的管控措施,兩者配合實施有助于綜合把控井下的整體安全風險。2)從專家、一線工人角度分別采用層次分析法、百分權重法對影響人的不安全行為因素進行權重分析,兩者結果差異較大,這說明煤礦安全生產系統的巨大不確定性與模糊性,也為人的不安全行為風險預控重點提供了措施導向。3)安全生產風險管控的兩個重中之重為包含于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安全意識、安全態度、管理規范及瓦斯事故、機電事故、運輸事故的管控。并針對人的不安全行為提出了寬泛的管控措施導向。瓦斯事故、機電事故與運輸事故除人影響外更多的是工程與技術問題,其具體管控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羅建軍,國漢君.實施煤礦風險預控管理[EB/OL].[2008-09-02].
[2]田水承,李紅霞,王莉.3類危險源與煤礦事故防治[J].煤炭學報,2006,31(6):706-710.
[3]陳維民,徐蓮.安全風險預控管理[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
[4]李文,武玉梁.煤礦危險源風險預警與控制的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9,5(4):154-157.
[5]張士昌.礦山事故隱患預控管理模式的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6.
[6]疏禮春,張晨.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信息系統[J].工礦自動化,2011,37(4):18-22.
[7]何國家,劉雙勇,孫彥彬.煤礦事故隱患監控預警的理論與實踐[J].煤炭學報,2009(2):212-217.
[8]曹家琳,傅貴.煤與瓦斯突出事故不安全動作分類研究[J].煤礦安全,2016,47(9):240-242.
[9]國漢君.內-外因事故致因理論與實現安全生產的途徑[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17(7):46-53.
[10]趙愛龍.煤礦瓦斯危險源風險預控管理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14.
[11]孫斌.基于危險源理論的煤礦瓦斯事故風險評價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3.
[12]魏寧.《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修訂版標準解讀[J].安全,2010,31(4):42-44.
[13]GB/T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S].
[14]安全法學.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08,26(4):3-6.
[15]鄧海洲.礦井安全生產模糊綜合評判系統的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08.
[16]朱啟超,匡興華,沈永平.風險矩陣方法與應用述評[J].中國工程科學,2003,5(1):89-94.
作者:張育磊 張楠 單位:山西金暉萬峰煤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