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工程方法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針對某工程機械制造企業文獻開發團隊存在的問題,綜合運用5W1H提問技術、ECRS原則等方法進行優化。結果表明,在平衡工作人員工作量,縮短作業時間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作業流程分析;網絡計劃;企業資源計劃
1現狀與問題分析
本文以某工程機械公司文獻開發團隊例,重點從人員任務分工,作業流程以及企業資源計劃(EPR)在該團隊工作中的應用來分析、解決問題。首先,通過作業流程圖、網絡計劃圖展示作業流程、關鍵路線。其次,通過5W1H、ECRS等方法手段分析該團隊工作的不足之處,并通過圖表和文字將問題呈現出來。最后,優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文獻開發團隊屬于該公司售后服務部門的一部分,主要負責開發電子圖冊、相關服務保養手冊(OMM)以及等工作。
1.1人員工作量分析
為了便于直觀的了解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依據個人自評和團隊內部互相評判的方法,將目前的工作分配到每個工作人員,得出每個工作人員按照目前工作要求,完成規定工作量所需要的日工作時間。
1.2作業流程分析
關鍵路線法是網絡計劃的一種,1956年,美國杜邦公司為了協調企業不同業務部門的系統規劃,提出了關鍵路線法。
2作業優化
運用“5W1H”提問技術和“ECRS”優化原則綜合分析,對目前存在的員工工作量不平衡、作業流程不合理的問題進行優化。
2.1人員工作量平衡
改善平衡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工作量平衡改善,可以在不改變現有作業流程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員工的工作,使每個員工工作量趨于平衡。由圖可知,將工作量比較大的D、G、B的問題處理部分工作,分給工作量相對較少的C、F,可以使D、G、B的工作時間降低到8小時內。
2.2工作流程改善
從工作流程上分析知SBOM是制作RPL的依據,但并非必要工作,因此可去掉制作SBOM。同時,可在ERP內部的“服務零件清單”這一窗口中增加RPL這一列,使其可以進行勾選,且增加“RPL一鍵導出”的功能,可達到優化目的。去掉“SBOM制作”這一環節,使得RPL的制作時間從7天降低為2天。NPI項目關鍵路線變為①-②-③-⑦-⑧,持續時間變為79天,縮短了12天。
3總結
通過人員工作量平衡和優化作業流程縮短了該團隊的工作時間,明顯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該優化只是初步方案,后期可以采取詳細的優化方案。例如,可以將“處理編碼問題”和“圖冊制作”分開,明確作業人員分工;培養多能工,降低人員變動帶來的人力成本上升;完善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提高數據的處理效率。
參考文獻:
[1]易樹平,郭伏.基礎工業工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85.
[2]司守奎,孫兆亮.數學建模算法與應用[M].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62.
作者:殷欣欣 單位: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