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硫化體系對天然橡膠性能影響淺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合成橡膠工業雜志》2016年第6期
摘要:
以天然橡膠(NR)為基體,羰基鐵粉為磁性粒子制備了NR基磁流變彈性體(NR-MRE),考察了不同硫化體系,如傳統硫化(CV)體系、半有效硫化(SEV)體系、有效硫化(EV)體系和平衡硫化(EC)體系對NR混煉膠硫化特性及NR-MRE物理機械性能、磁流變性能、熱穩定性、微觀形貌的影響,并表征了NR-MRE的微觀形貌。結果表明,在4種硫化體系中,CV體系的NR混煉膠硫化返原程度較為嚴重,NR-MRE的磁流變彈性體具有最高的拉伸強度和磁流變效應(EMR)以及最差的熱穩定性;EC體系的NR混煉膠硫化返原程度不明顯,硫化速率最慢,NR-MRE的拉伸強度最低;EV體系的NR-MRE的EMR最低,熱穩定性最好。在4種硫化體系的NR-MRE中,羰基鐵粉均呈現清晰的鏈狀結構,其中CV體系最明顯,EC體系排布與SEV體系相似,但團聚比SEV體系嚴重。
關鍵詞:
天然橡膠;磁流變彈性體;硫化體系;物理機械性能;磁流變性能;熱穩定性;微觀形貌
磁流變材料是一類新型智能材料,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其磁學、力學和電學性能等可發生連續的、迅速的和可逆的變化[1],在國防工業、建筑行業和航空航天等振動控制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2-3]。磁流變彈性體(MRE)是一種新型磁流變材料,主要由高聚物彈性體和軟磁性粒子組成[4],其中基體有硅橡膠[5]、天然橡膠(NR)[6]、順丁橡膠[7]和聚氨酯[8]等。硅橡膠基MRE的磁流變效應(EMR)高,但存在物理機械性能差的問題,限制了其在工程上的應用[9]。而NR基磁流變彈性體(NR-MRE)物理機械性能較好,EMR相對較高,是一種理想的MRE[6]。許金樓已研究了羰基鐵粉磁性顆粒的含量和分散對NR-MRE磁流變性能的影響[10],結果表明,羰基鐵粉質量分數為60%時,EMR最高;鏈段取向排布越完整,EMR越高。①硫化體系是影響橡膠制品的重要因素,它影響硫化網絡的形成速率及其結構,最終影響橡膠材料的性能[11]。然而硫化體系對于NR-MRE性能的影響卻鮮有報道。本工作以NR為基體,羰基鐵粉為磁性粒子,考察了不同硫化體系,如傳統硫化體系(CV)、半有效硫化體系(SEV)、有效硫化體系(EV)和平衡硫化體系(EC)[12]對NR混煉膠硫化特性及NR-MRE物理機械性能、磁流變性能、熱穩定性的影響,并表征了NR-MRE的微觀形貌。
1實驗部分
1.1原材料
NR,3#標準膠,越南產品。羰基鐵粉,牌號為EW,直徑(累計50%點)為3.267μm,德國BASF公司產品。氧化鋅(ZnO)、硬脂酸(SA)、防老劑RD、防老劑4010NA、促進劑CZ、古馬隆樹脂、硫黃(S)均為工業級市售品。
1.2試樣制備基本配方(質量份)
為NR100,ZnO5,SA1,防老劑RD3,防老劑4010NA2,古馬隆樹脂12,羰基鐵粉質量分數占總質量的60%,硫化體系用量列于表1。將NR置于上海第一橡膠機械廠生產的XK-160型開煉機中塑煉,然后依次加入ZnO、SA、防老劑RD、防老劑4010NA、促進劑CZ、羰基鐵粉、古馬隆樹脂、S,薄通下片。將混煉膠放置24h,薄通3~4次。將混煉膠在50t平板硫化機[13]上在1T磁場下進行硫化制得NR-MRE。
1.3分析與測試硫化特性
用無錫蠡園化工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MDR-2000E型無轉子硫化儀,依照GB/T16584—1996測試硫化特性。物理機械性能用深圳三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CMT-4254型電子萬能試驗機,依照GB/T528—2009測試拉伸性能,拉伸速率為(500±50)mm/min;用上海自九量具有限公司生產的LX-A型邵氏硬度計測試邵爾A硬度。微觀形貌用荷蘭Phenom公司生產的PHE-NOM-G2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測試。熱穩定性用日本島津公司生產的DTG-60型熱重分析儀測試,氮氣氛圍,升溫速率為20℃/min,溫度為30~600℃。磁流變性能用自制的改裝CMT-4254型電子拉力機[13]進行壓縮測試,應變為5%,不加磁場下,先3次預壓縮,第4次通磁場測試,比較零場和有場下應力的變化,測試磁場強度為280mT。EMR[9]為:EMR=(σB-σB0)/σB0×100%,(1)式中:σB為通磁場下測試的應力;σB0為零場條件下測得的初始應力。
2結果與討論
2.1NR混煉膠的硫化特性
4種硫化體系的NR混煉膠的硫化曲線如圖1所示,其結果列于表2。由圖1可知,CV體系的返原程度較為嚴重,EV和EC體系的返原程度不明顯,SEV體系的返原程度介于CV體系和EV體系之間。這是因為CV體系的NR硫化膠中以多硫鍵為主,易于斷裂重排;EV以單、雙硫鍵為主,不易于斷裂[11];SEV介于兩者之間;EC正硫化之后鍵的斷裂與生成呈平衡狀態,避免了硫化返原現象的出現。由表2可知,NR混煉膠的焦燒時間(t10)從長到短依次為EC體系、EV體系、SEV體系、CV體系;正硫化時間(t90)從短到長依次為SEV體系、CV體系、EV體系、EC體系;硫化速率[(t90-t10)-1]從快到慢依次為SEV體系、EV體系、CV體系、EC體系。不同硫化體系對NR的(t90-t10)-1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CV體系、SEV體系、EV體系、EC體系[14],這是因為羰基鐵粉表面含有表面羥基[15],具有吸附促進劑的作用[16],而CV體系中促進劑用量較少,故受到影響大,導致(t90-t10)-1減緩。NR混煉膠的轉矩變化與交聯密度呈正相關,最大轉矩(MH)與最小轉矩(ML)差值(ΔM)從大到小依次為EV體系、CV體系、SEV體系、EC體系,而由于Si69的增塑作用[17]和延遲硫化作用[18],EC硫化體系的交聯密度降低,t90延長。
2.2NR-MRE的性能
2.2.1物理機械性能
由表3可知,NR-MRE的拉伸強度從大到小依次為CV體系、SEV體系、EV體系、EC體系,這是由于CV體系含有大量多硫鍵,在拉伸時會發生多硫鍵的斷裂和重排[19],提高了MRE的拉伸強度;SEV體系含有部分多硫鍵和部分單、雙硫鍵,故拉伸強度其次;EV體系含有較多的單、雙硫鍵,限制了分子鏈運動,拉伸強度略低[11];EC硫化體系因為其交聯密度較低,造成了拉伸強度相比較低[20]。不同硫化體系的NR-MRE的扯斷伸長率相近。對于NR-MRE的邵爾A硬度來說,CV體系、EV體系和SEV體系一致,EC體系較低,這是因為硬度與交聯密度相關的緣故。
2.2.2磁流變性能
由圖2可以看出,NR-MRE的EMR從高到低依次為CV體系、SEV體系、EC體系、EV體系。這可能是因為CV膠料存在較多的多硫鍵,彈性較好且羰基鐵粉鏈狀排布更加明顯,受到磁力的作用更容易取向,故EMR最高。EV體系多數為單、雙硫鍵,羰基鐵粉鏈狀排布最不明顯,EMR最低。SEV介于兩者之間。EC體系含有部分的多硫鍵及部分的單、雙硫鍵[11],由于團聚會降低EMR[7],故其EMR低于SEV體系。
2.2.3熱穩定性
圖3為不同硫化體系的NR-MRE的熱失重(TG)曲線和微商熱重(DTG)曲線,其分析結果列于表4。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NR-MRE開始發生分解,在曲線后期略有提升,歸因于羰基鐵粉的氧化。由表4可以看出,NR-MRE的最大熱分解溫度(Tmax)從高到低為EV體系、SEV體系、EC體系、CV體系,這是由于單、雙硫鍵的鍵能較高[11],分解溫度較高,多硫鍵鍵能較低,分解溫度較低的緣故,同時也證明了體系鍵型的分布。
2.3NR-MRE的微觀形貌
磁性顆粒在橡膠基體內的分布對MRE的磁流變性能影響很大[21],圖4是不同硫化體系的NR-MRE的SEM圖片。可以看出,羰基鐵粉在4種體系中均呈現清晰的鏈狀結構,其中CV體系中羰基鐵粉呈明顯的鏈狀排列,這可能是因為制備過程中,多硫鍵的長度較長,柔軟度較好,使得磁性粒子更容易在其中移動排布。EC體系排布與SEV體系相似,但團聚比SEV體系嚴重,這可能是因為Si69的加入使得粒子與基體結合更加牢固,移動性變差導致。
3結論
a)在4種硫化體系的NR混煉膠中,CV體系的硫化返原程度較為嚴重,EV和EC體系的返原程度不明顯,SEV體系的返原程度介于CV體系和EV體系之間,(t90-t10)-1從快到慢依次為SEV體系、EV體系、CV體系、EC體系。
b)在4種硫化體系的NR-MRE中,拉伸強度從大到小依次為CV體系、SEV體系、EV體系、EC體系,扯斷伸長率相近,EMR從強到弱依次為CV體系、SEV體系、EC體系、EV體系;Tmax從高到低依次為EV體系、SEV體系、EC體系、CV體系。
c)在4種硫化體系的NR-MRE中,羰基鐵粉均呈現清晰的鏈狀結構,其中CV體系最明顯,EC體系排布與SEV體系相似,但團聚比SEV體系嚴重。
參考文獻:
[1]許金樓,賈紅兵,王經逸,等.磁流變彈性體的研究進展[J].合成橡膠工業,2013,36(4):319-324.
[7]范艷層.順丁橡膠基磁流變彈性體的研制及其阻尼性能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
[10]許金樓.天然橡膠基磁流變彈性體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5.
[11]楊清芝.現代橡膠工藝學[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1997:80-85.
[13]張勛,徐子欽,許金樓,等.羰基鐵粉填充天然橡膠基磁流變彈性體的性能[J].合成橡膠工業,2016,39(3):239-243.
[14]趙菲,趙金義,劉毓真,等.天然橡膠抗返原硫化體系的研究[J].彈性體,2004,14(3):48-50.
[15]孫愛娟,李和平,王明剛,等.羰基鐵粉顆粒表面硅烷偶聯劑改性的研究[J].寧夏工程技術,2008,6(4):355-357.
[16]王剛,劉高君,崔廣軍,等.白炭黑補強異戊橡膠與天然橡膠的性能對比研究[J].橡膠工業,2013,60(6):357-361.
[19]孫成,辛振祥.不同硫化體系天然橡膠硫化膠的機械力-化學再生及性能[J].合成橡膠工業,2014,37(5):384-389.
[20]高小鈴,古梅,謝續兵,等.輻射交聯法制備微孔化硅橡膠的研究[J].原子能科學技術,2013,47(7):1244-1249.
作者:徐子欽 張勛 溫彥威 陳剛利 王經逸 賈紅兵 單位:軟化學和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發射動力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