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改革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成為當前物流運輸管理專業關注的重點,增強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能力是新時期的主流趨勢。各地各院校逐漸意識到傳統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與現代教學理念不相適應。改革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是各院校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必然之舉,是實現自身持久發展的重要措施。筆者結合實踐經驗并參考文獻資料分析了物流運輸管理專業基于學生職業能力素質培養的目標下課程改革的方案,課程教學的方法以及教學組織的形式。
關鍵詞:
物流運輸管理;職業能力導向;課程改革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在我國正處于探索實踐過程,各院校在落實中提出了“職業能力本位”、“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等辦學理念。雖然說法不同,但本質相同,他們在課程改革中都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職業素質的提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與企業對物流運輸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擴大,對這類人才的能力要求逐漸提高,各院校應與時俱進,緊跟課改步伐,轉變教學理念,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培養應用型學生,為社會與企業輸送高素質人才。
一、物流運輸管理相關職業能力的體系結構
為更好的推進職業能力導向上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部分院校組織教師深人企業了解目前該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企業用人標準和物流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經過分析整理得出,物流運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主要從事的是配積載、物流運輸作業、運輸調度員、貨運計劃員、運輸站點管理員等專業。調研發現經過系統性的理論學習,物流運輸專業的學生在適應工作中的表現不容樂觀,這反映了傳統理論灌輸培養的學生不能滿足行業企業的用人標準。行業企業關注的是員工的職業能力。例如,公路貨物運輸組織的能力、物流運輸管理決策的能力等。學生在傳統的課程體系中掌握的理論內容偏多,缺少實踐操作的鍛煉,導致人職之初不能很好的勝任行業企業的工作。因此為增強物流運輸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提高就業率,學校必須改變過去的課程體系,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教學,來適應市場對人才的要求。通過改革課程體系來鞏固物流運輸管理專業學生的特定能力,提高該專業學生的通用能力,強化本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
二、構建基于職業能力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1、明確課程的地位與培養目標建立職業能力導向上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首先需要明確每一門課程的課程地位,這是課程開設、安排課時的重要依據。如根據職業需求開設職業規劃、創新創業課程等。同時應該明確本專業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職業素養目標,它是衡量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標準。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促一204一2015年11月進學生順利就業是職業本位課程體系建立的重要目的和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
2、分析崗位職業能力,構建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職業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能夠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物理運輸管理人才,因此設置課程應該參考專業需求的情況。結合目前物流運輸管理專業的用人標準,本專業的課程可以分為專業認知課程、綜合素質課程、專業公共能力課程、專業特定能力課程以及綜合應用能力課程五個模塊。五個模塊的課程設置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同時涵蓋學生職業能力與專業素養全方面的內容。有效開設五個模塊的課程不僅能夠為學生的能力發展奠定理論基礎,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就業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3、了解學生認知規律,建立層次化的課程體系學生是接受課程教學的主體,因此在展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規律,構建與學生認知規律適宜的課程體系,循序漸進、遞進式的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一般經過認知、形成、提高、訓練四個階段。在建立課程體系時以此為依據,第一學期至第四學期主要通過課堂理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理論認知,同時輔以實驗操作、課外活動等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第五學期可以帶領學生參與校內的項目實訓內容,進行實踐調研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最后學生走進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是職業能力的強化階段。通過建立層次化的課程體系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有助于逐步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
三、培養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人才的教學實踐
1、專業課程教學與職業能力培養有效結合職業能力導向上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應該是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在該體系中,理論課程與職業技術及職業能力的培養是緊密結合的。該體系的培養目標是能夠使學生成為高知識水平、高職業能力的合格人才。在教學實踐中合理安排專業課程教學如物流學基礎、管理運籌學等課程的課時,同時開設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倉儲與配送等有關具體職業崗位的課程。學生在完成以上必修課程后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選修方法策略課程以及專業拓展課程等。專業課程與職業能力的有效結合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并且為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2、職業能力培養與實訓、實習工作緊密融合培養物流運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僅僅依靠理論知識的灌輸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理論加實踐才是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增加了學生實訓與實習的課時,在專業技能的訓練中融人職業能力的培養。同時抓住學生參與實習的契機,充分發揮實習過程中企業環境與職業氛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作用,強化學生的角色適應,提高學生的從業能力。實踐出真知,學生的職業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需要學生能夠融會貫通,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在實際操作中不斷鍛煉出來的。在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應該特別重視實訓、實習與職業能力培養的相互滲透與相互貫通,促進本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增長與增強。
3、增設專門課程,強化對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學生的職業能力包括特定能力、通用能力以及核心能力。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實踐中應澎曾設職業能力培養的專門課程,在增加培養學生操作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同時,傳授關于職業態度、職業經驗、職業基本素養等相關知識。設置職業能力培養的專門課程中可以根據該行業發展的趨勢,對學生展開職業能力的定向訓練。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設溝通與交流、物流運輸管理職業素養等課程,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合理正確的職業意識,全面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來滿足企業對人才的嚴格要求。
4、創新職業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拓展培養途徑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目的是通過訓練以及理論傳輸,能夠改善物流運輸管理專業學生的執行力以及職業態度與職業理念。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多渠道、多途徑的。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應該融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不拘泥于一種培養方式,創新職業能力培養方法,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例如通過實踐調查研究的形式,學生深人行業企業了解企業用人的標準和對人才的要求。通過實際調研增強學生提高自身職業能力的主動性與目的性。鼓勵學生舉辦職業素質大賽等社團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個人職業能力的增強。總之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應該調動各方面的因素,拓展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途徑。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職業能力導向上的物流運輸管理是我國各院校課程改革的重點課題,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注重培養物流運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不僅是對傳統課程的改進與完善,更為重要的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素養,最終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實踐證明,這是一個值得推廣的課程改革方向,在改革過程中不應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漸進,相互借鑒,不斷完善基于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物流運輸專業課程改革任務。
參考文獻:
[l]丁銘.“物流運輸管理”實訓教學的模塊化設計與實施「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3).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曹汝英,喬駿.基于物流服務系統CDIO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探討[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57.
[4」高靈芝,李愛蓮.對話李懷康:職業核心能力開啟新職業人培養的新境界:細解國家職業核心能力體系開發項目[J].職業,2008(3):8一9.
[5]魏杰羽.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運輸管理課程設計與實施「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33,(11):196一198.
[6]王東紅,龍桂先.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研創新應用研究[J].管理觀察,2013,(03):93.
作者:戴晶晶 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