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村土地能源運用探討范文

農村土地能源運用探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土地能源運用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土地能源運用探討

作者:劉慶廣王麗單位:合肥學院旅游系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1土地利用結構安豐鎮土地資源豐富,土地利用類型多樣化。全鎮土地利用類型主要分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表1)。其中:農業用地面積134.9km2,占土地總面積的71.45%,主要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等類型;建設用地面積30.3km2,占土地總面積的16.05%,主要包括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設施用地等類型;未利用土地面積23.6km2,占土地總面積的12.50%,主要包括葦地、灘涂和其他土地等類型。已利用土地與未利用土地之比為7∶1。

2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長期以來農村居民點土地缺乏系統規劃、盲目擴張、分布散亂、侵占耕地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點土地的可持續利用。一方面,安豐鎮農民長期習慣以“居民點+責任田”的形式分散居住,農村居民點基本上處于自然形成、自我發展的無序狀態,“滿天星”式的居民點分布格局,影響了土地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另一方面,居民點用地普遍呈現沿村鎮外圍“攤大餅”式外延擴展,致使村莊內出現大量空置房和閑置宅基地,形成“空心村”現象,造成土地資源的大量浪費。

鄉鎮企業用地粗放。安豐鎮有些村鎮關停并轉企業的存量土地閑置,卻仍然向外擴展侵占耕地,一些企業土地征而未用,圈多用少,甚至荒蕪閑置,這種“重增量、輕存量”,不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潛力的情況浪費嚴重,導致農村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低下。

安豐鎮現有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耕地田塊小,形狀不規則,埂、渠、路占地面積大,僅田埂(不含山區田坎)和溝渠就占耕地面積的9.5%,致使耕地利用集約化程度不高。同時,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隨著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人均耕地逐年減少,耕地后備資源匱乏,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銳。

土地利用集約度評價

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農村土地利用集約度評價指標的選取要以土地集約利用內涵為指導。按照簡明科學性原則、系統整體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和可比、可量、可行性原則,結合當前安豐鎮土地利用特點,從土地產出率、土地投入強度、土地利用強度和土地利用可持續發展4個方面,選取對土地利用集約度產生影響的18項指標,構建包括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3個層次的土地利用集約度評價指標體系。

2指標權重的確立采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土地利用集約度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通過專家咨詢及對指標體系的綜合分析,確定準則層各指標對目標層的貢獻度及指標層各指標對其準則層的貢獻度,構造判斷矩陣。經過歸一化處理和一致性檢驗(CR<0.1),確定各層次的權重。其中,準則層各指標權重依次為:B1=0.342,B2=0.257,B3=0.214,B4=0.187,指標層各指標的權重見表3。

3指標標準化處理該研究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2000~2010年《安豐鎮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安豐鎮土管所土地利用調查資料等。因各指標值數據的量綱不同,為使各項指標具有可比性,將原始數據無量綱化并進行標準化處理。針對不同情況對數據的標準化處理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主要指標通過正向型、逆向型和適度型的不同情況求得,采用百分比標準化法,并要求樣本數據具有獨立性。

由于個別指標數據離散程度大,若按照百分比標準化法處理,得到的分值普遍偏小,且與準則層的顯著作用區間難以準確界定,為了增強此類指標的顯著性,筆者采用方差分析法對其進行處理:首先,計算各指標平均值μ和標準差σ;然后,根據μ和σ值,進行分段賦值,即根據區間[μ-a1σ,μ+a2σ]來劃分相應的分數段,給指標賦值。其中a1、a2為常數,根據指標數值的大致趨勢及μ和σ值來確定。

以單位面積固定資產投資額為例,由于安豐街道的指標值與其他村之間相差過大,故采用方差分析法,過程如下:根據安豐鎮各村單位面積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計算出其μ值為181.45萬元/km2,σ值為446.96萬元/km2;通過對數據的差異性分析,并依據標準差值確定a值,a值分別取0.25、0.30、0.35和0.38,對不同的區間值賦值,最終得出各村單位面積固定資產投資標準分(表4)。

4模型建立與計算根據土地利用集約度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和各指標歸一化的分值,采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模型對安豐鎮各村土地集約利用情況進行評價。模型公式為:式中,F為土地利用集約度分值;ωb為準則層各指標的權重,ωc為指標層各指標的權重;Iij為歸一化后各指標的分值。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出安豐鎮所轄自然村土地利用集約度分值(表5)。從總體來看,安豐鎮各村土地利用集約度差別較大。其中,安豐街道、北崗、石集、戚沖、龍塘和趙樓村的土地利用集約度分值高于0.53,土地利用屬于集約型,與其良好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狀況有密切的聯系;天崗、廖圩、青城、葉套、大橋、竹興、甲貝和愛國村土地利用集約綜合度介于0.47~0.52之間,土地利用屬于適中型,其農村工業產值較高,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東莊、青峰、糖坊、谷貝和馬路村的土地利用集約綜合分值較低,土地利用屬于粗放型,該類村以農業發展為主,經濟水平相對落后。

土地利用集約度驅動力分析

1自然驅動力自然驅動力作為一個子系統,可以分成不同的組成部分。對于農村建設用地,自然驅動力主要表現為地基承載力的大小,從根本上影響新農村土地集約的程度。安豐鎮以平原為主,建設用地受地形影響較小,主要在居民點的邊緣部分呈外延式擴展。對于耕地資源,自然驅動因素主要表現為氣候、地形、地貌及土壤質地等的不同,其差異直接影響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最終影響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高低。安豐鎮位于北亞熱帶季風區,濕熱的氣候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降水過度集中,易造成洪澇災害,給土地利用帶來不利影響。安豐鎮中部崗地為黃色粘土,東部灘地和西部灣區為水稻土和沙壤土,復雜的土地類型為土地利用多樣化提供了條件,同時增加了農業開發成本,不利于土地的成片集約利用。

2經濟驅動力經濟因素包含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經濟實力,在土地集約利用評價中起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安豐鎮經濟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村工業生產突飛猛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然而,農村工業的迅猛發展,必然會擠占大量的耕地。同時,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歸于農村工業的發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又成為居住用地和第三產業用地擴大的重要驅動力。如圖2所示,安豐鎮土地利用集約度分值與單位土地經濟總收入呈現出較強的相關性。

3社會驅動力社會驅動力作為一個子系統,可以分為人口、技術、貧富狀況、價值與觀念等。人口增長一直被認為是土地利用變化的主要驅動因子之一。安豐鎮人口增長加大了對住房和土地利用系統輸出產品的需求,從而推動了居住用地的擴大與土地利用強度的提高,由此帶來諸如土地退化、環境質量降低等問題。隨著安豐鎮人口增長與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的轉移,城鎮用地及工礦用地增長迅速,又導致了耕地等農業用地的減少。圖3顯示,1952~2010年安豐鎮人均耕地面積從1822m2下降到682m2,大約60年間人均耕地減少62.6%。

4政策驅動力政策因素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決策因素,它通過地權制度、價格制度、經營機制等直接影響土地利用及其結構的形式。土地利用的實踐表明,隨著不同經濟政策的實施,土地利用隨之發生明顯的變化。安豐鎮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以農村改革為契機,解放生產力,形成一批特有的鄉鎮企業,為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從農業中脫離出來轉向二、三產業創造了條件。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又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農村土地利用的多樣化、高效化、商品化。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下,安豐鎮執行退耕還林還湖,截至2010年全鎮退耕還林112.07hm2,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在土地利用可持續度方面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新農村建設中土地集約利用的優化途徑

1科學編制農村建設規劃,提高集約用地水平隨著小城鎮建設進程的加快,安豐鎮各項建設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根據國土資源部“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要求,將若干擬復墾為耕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拆舊地塊)和擬用于城鎮建設的地塊(建新地塊)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整理,實現項目區內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因此,需要科學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應與小城鎮發展規劃和土地整理規劃相銜接,以達到提高集約用地水平的目的。

2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從安豐鎮農村居民點的分布及其斑塊的破碎化程度可以看出,新農村建設用地閑置和低效利用現象比較嚴重,存在“空心村”和閑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戶多宅的現象,土地資源沖突尤為劇烈。當前亟需開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以挖掘存量建設用地的潛力。針對農村居民點布局零散、生活基礎設施不健全、村容村貌差的現象,以建設中心村、遷并自然村、消除零星村、改善農村居住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具體目標,通過村莊的改造、歸并和再利用,使農村建設用地逐步集中、集約,從而提高農村建設用地利用強度,促進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學化,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以保障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

3實施農村農用耕地整理,推進農業現代化安豐鎮目前處于小城鎮快速發展階段,農村建設還將占用部分耕地資源,在短時間內難以扭轉耕地減少的趨勢。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安豐鎮今后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但目前安豐鎮耕地分布狀況不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因此,在安豐鎮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通過開展農村農用耕地整理,尤其是基本農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彌補建設對耕地的過多占用;挖掘現有土地利用潛力,提高耕地質量及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按照現代化農業生產要求進行土地資源的重新配置,形成合理、高效、集約的土地利用結構,適應新農村建設對土地的需求,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4建立土地利用管理機制,統籌土地綜合利用安豐鎮耕地變化結果表明,用地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約束、監督和管理機制,導致土地粗放利用,耕地過多流失,農民從耕地流轉中獲益較少。安豐鎮可嘗試推行村級發展預留用地制度,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用地空間,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廣大農民的利益:一方面,在各村統一按比例規劃預留村級經濟發展用地,規劃村級預留用地的數量與指標,以行政村為單位,按耕地面積總量的3%~5%規劃預留土地;另一方面,實施年薪制和保險制,用部分土地出讓收益反哺農民。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進一步創新用地管理機制,從用地的角度做到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走工業反哺農業、城鎮支持農村的路子,保障農民利益,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激情区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韩国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蜜桃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小婷的性放荡日记h交| 久久国产经典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亚洲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污污视频下载| 国产精品综合视频| caoporm碰最新免费公开视频| 成人午夜小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久久电影www成人网| 欧美另类xxx|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yellow网站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高清mv|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美女裸体a级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99精品偷自拍|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四影虎影ww4hu32海外网页版|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高潮| xxxx性bbbb欧美野外| 国产精品第一区揄拍无码|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夫妇交换性3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丝袜第一页| 欧美日韩免费看| 免费看小12萝裸体视频国产|